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70878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烧、烫伤大多为突发性病变,病人感到肿痛、灼热,感染后容易得败血症和创面脓毒症,重度烧伤可危及生命,出现烧、烫伤后,还会出现扩展性烧伤损伤,如残余热量加效应损伤、空气对创面的损伤、组织水肿损伤、皮肤微循环损伤等。因此,出现烧、烫伤后应根据烧、烫伤程度尽快治疗。对I、II、III度烧、烫伤或出现水泡的病人,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及方法是1、做创面处理,用生理盐水或1∶1000新洁而欠清创。2、补液。3、抹一些油类药膏,如烧伤油膏、紫草油、正红花油、京万红油膏、湿润烧伤膏等。有水泡的可以先抽出水泡内液体,不用剪去表皮,如果表皮已脱落,可剪去表皮边沿,然后涂以龙胆紫或黄胺软膏;对于中药及应用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a、黄连、地榆等分,冰片少许研为细末,用麻油调敷患处,若面大分泌物多时,可用粉剂;b、石灰水和桐油等分调成乳剂清凉膏,涂敷患处;c、鱼腥草拌人乳涂敷患处;d、川军面、石膏面等分,混合均匀,未破未烂处,用酒调敷患处,止痛止热毒,对已烂处,用香油调敷患处,能去腐生新;e、对于火毒内攻、烦燥口干、大便秘实者,可用内服药,如连翅、赤芍、防风、山楂、大黄、灯芯,合理配比后,水煎服。
以上各种中药及其治疗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处方简单,应用范围窄。目前所用的处方大多为土方,仅有几种药简单配合而成,一种药仅适用于一种烧、烫伤呈度的患者,然而在烧、烫伤患者中,对于同一病人,不同患处,烧、烫伤呈度不一样,对同一患者需用几种药物,因此,使用不方便;2、综合治疗效果较差,不能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角度,以达到活血逐瘀、消肿止痛的目的;也不能从凉血解毒、清热强心、利尿通淋的角度,以达到消肿镇痛、促使毒素尽快排泄、祛瘀生新的目的;也不能从缓解疼痛、减少渗出、消毒隔离的角度,以达到抗感染、强收敛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方便、综合治疗性能强、应用范围广、可同时治疗不同程度的烧、烫伤患处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该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分气雾剂和膏剂,其各组份原料及其重量在总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为榆树皮18-22%、酸枣树皮9-13%、大黄9-13%、地榆9-13%、黄柏9-13%、黄芩5-9%、虎杖9-13%、象皮1.5-5.5%、紫草茸5-9%、五倍子1.5-5.5%、罂粟壳1-3%、冰片0.5-1.5%、呋喃西林粉0.5-1.5%;气雾剂是先将前11组份原料混合,其混合后总量按1∶5的比例加入浓度为75%的乙醇浸泡,再加入后两种组份原料;膏剂是先将前8组份原料混合,其混合后总量按1∶3-4的比例加入麻油浸泡熬制,再加入第9-11组份原料,加入后的总量按1∶0.4-0.5的比例加入蜂蜡,最后加入后两种组份原料。
该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在制备该气雾剂时,需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选好原料,进行处理,按比例称好各组份原料,并进行分类,其分类为第一类为榆树皮,第二类为酸枣树皮,第三类为大黄、地榆、黄柏、黄芩、虎杖、象皮、紫草茸,第四类为五倍子、罂粟壳,第五类为冰片、呋喃西林粉。对一、二、三、四类原料除杂洗净凉干,并粉碎成粗粉,将以上药物混合,放在一个容器内。2、浸泡提取药液将混合药物按1∶5的比例加入浓度为75%的乙醇,使乙醇液体在容器内漫过药物原料粗粉12cm,搅拌后密封,每天搅拌二次,浸泡48小时,过滤出药液,将药液放在容器内密闭保存。3、浸泡提取二遍药液第一遍浸泡药液提取后,余渣继续浸泡,提取二遍药液,将余渣按1∶2的比例加入浓度为75%的乙醇,浸泡24小时,通过过滤挤压提取二遍药液。4、药液合并搅匀将浸泡的第一遍和第二遍药液合并,混合均匀,制得混合药液。5、加入第五类原料将冰片、呋喃西林粉缓缓加入混合药液中,边加入边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气雾剂,然后分装在100ml或200ml的喷雾器内即得产品。
制备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膏剂时,需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选好原料,去杂、清洗、凉干,按比例称量好各组份原料的重量并分类,其分类为第一类为榆树皮,第二类为酸枣树皮,第三类为大黄、地榆、黄柏、黄芩、虎杖、象皮,第四类为紫草茸、五倍子、罂粟壳,第五类为冰片、呋喃西林粉。2、浸泡熬制将第一、二、三类原料先按比例加入麻油浸泡12个小时,再用武火熬至开锅后五分钟,再加入第四类混合药物原料,文火继续熬制,视药物颜色呈现外焦内黄时捞出药渣,再按比例缓缓加入蜂蜡,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停火降温,制得熬制药液。3、加入第五类原料将熬制药液降温,降至38-40℃时,将第五类原料冰片、呋喃西林粉缓缓加入,并边加入边搅拌,边继续降温,在温度降至34-38℃时,用100目的铜萝或过滤布过滤即得该膏剂。4、包装分装在软膏瓶内,每瓶10-30g。
最后,将气雾剂和膏剂封装在一个盒内。
该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配方基本原理是1、以大黄、黄芩、黄柏苦寒为主,意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活血逐瘀、消肿止痛。2、配以虎杖、紫草茸,意在增加凉血解毒、清热强心、利尿通淋、消肿止痛,促使毒素较快排泄,祛瘀生新。3、冰片具有对神志昏迷者开窍醒神、芳香走串、散郁火功能,又能宣毒止痛、防腐消肿。4、酸枣树皮和五倍子、罂粟壳,具有抗感染、收敛作用,并缓解疼痛、减少渗出,配以紫草茸,快速形成药膜,封闭创面,加快愈合,起消毒隔离防止污染作用。5、虎杖、黄芩、大黄、黄柏、地榆,具有抗菌谱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芩具有消炎、利尿、抗菌、抗病毒功效,并具有抗真菌、镇静、降压作用;虎杖、地榆兼有抑菌收敛、减少渗出、控制感染、预防败血症的作用。6、榆树皮配酸枣树皮具有收敛消炎、利水消肿、祛瘀生新、促进组织细胞复活,可使创面快速修复愈合。全方配方严谨,以清热、泻火、解毒、利尿通淋、快速排毒、消肿定痛为主,并配以抗菌、抑菌、抗病毒、收敛、消炎、止痛、祛瘀生新之药物,能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内环境细胞营养以及能量代谢状态,减少组织细胞变化坏死,有利于组织细胞再生与修复。
用法与用量刚烧、烫伤者,污染的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无污染的直接将气雾剂喷雾于烧、烫伤处。如有水泡者,可不用挑破,将消毒后的纱布覆盖于水泡之上一至二层,向纱布上喷洒气雾剂液,直至纱布润透,纱布干后再喷,一直保持纱布的湿润,直到水泡吸收、干瘪、结痂。如水泡较大和破溃多者,可采用膏剂。污染严重的,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将水泡剪开放水,剪去腐皮,再涂膏剂,涂于创面约1毫米厚,开始4-6小时涂一次,药层溶化吸收后,用棉棒将液化物沾去,重新涂药,随着病症的好转,逐步减少用药次数,直至创面愈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使用方便、剂量准确、奏效迅速;能保持药物清洁和无菌状态,并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喷出的微小微粒分布均匀、吸收较完全,可减少局部涂药的痛苦与感染。2、利用一盒产品,两种剂型,有利于对I、II、III度烧、烫伤中选用不同剂型、运用到不同部位,使用方便,克服了治疗期间一律对待和用药单一的被动局面。3、利用天然植物、采用合理工艺、提取有效天然成分,有效的阻止或减轻了烧、烫伤创面的继续进行性坏死。4、利用非麻醉方式解除创面疼痛,喷雾此药感到有种清凉感。5、通过调节残存皮肤组织的再生条件,达到深II度烧、烫伤无疤痕愈合。
本发明对烧、烫伤病人应用证明共治疗500例,总有效率为99.58%,治愈最大烧伤面积为88.6%,混合度烧、烫伤创面治愈率100%,深III度创面不植皮的治愈面积20cm×22cm,烧伤总面积40-80%者治愈率为90.5%。
实施例1制备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气雾剂1、首先选好各组份原料,并进行处理,按比例称量好各组份原料,并进行分类,其分类及重量配比为第一类原料及重量为榆树皮600g、占20%,第二类原料及重量为酸枣树皮330g、占11%,第三类原料及重量为大黄330g、占11%,地榆330g、占11%,黄柏330g、占11%,黄芩210g、占7%,虎杖330g、占11%,象皮105g、占3.5%,紫草茸210g、占7%,第四类原料及重量为五倍子105g、占3.5%,罂粟壳60g、占2%,第五类原料及重量为冰片30g、占1%,呋喃西林粉30g、占1%。对一、二、三、四类原料除杂、洗净、凉干、并粉碎成粗粉,将以上药物原料混合,放在一个容器内。2、浸泡提取药液混合原料按1∶5的比例加入浓度为75%的乙醇,使乙醇液体在容器内漫过混合后药料粗粉12cm,搅拌后密封,每天搅拌二次,浸泡48小时,过滤出药液,将药液放在容器内密闭保存。3、浸泡提取二遍药液第一遍浸泡药液提取后,余渣继续浸泡,提取二遍药液,将余渣按1∶2的比例加入浓度为75%的乙醇,浸泡24小时,通过过滤挤压提取二遍药液。4、药液合并搅匀将第一遍和第二遍药液合并,混合均匀,制得混合药液。5、加入第五类原料将冰片、呋喃西林粉缓缓加入混合药液中,边加入边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气雾剂,然后分装在100ml或200ml的喷雾器内制得气雾剂产品。
制备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膏剂1、首先选好备足各组份原料,去杂、清洗、凉干,按比例称量好各组份原料的重量,并进行分类,各组份原料与重量配比同气雾剂,分类为第一类为榆树皮,第二类为酸枣树皮,第三类为大黄、地榆、黄柏、黄芩、虎杖、象皮,第四类为紫草茸、五倍子、罂粟壳,第五类为冰片、呋喃西林粉。2、浸泡熬制将第一、二、三类药原料先用麻油浸泡12个小时,加入麻油的比例为1∶3.5,再用武火熬至开锅后五分钟,再加入第四类混合药料,文火继续熬制,视药物颜色呈现外焦内黄时捞出药渣,再缓缓加入蜂蜡,加入蜂蜡的比例为1∶0.45,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停火降温,制得熬制药液。3、将熬制药液降温,降至39℃时,将第五类药料冰片、呋喃西林粉缓缓加入,并边加入边搅拌,边继续降温,在温度降至36℃时,用100目的铜萝或滤布过滤即得膏剂。4、装在软膏瓶内,每瓶10-30g。
最后,将气雾剂和膏剂封装在一个盒内。
实施例2原料选择、处理、分类、组份、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各组份所占的百分比为榆树皮540g、占18%,酸枣树皮390g、占13%,大黄270g、占9%,地榆360g、占12%,黄柏270g、占9%,黄芩150g、占5%,虎杖390g、占13%,象皮120g、占4%,紫草茸270g、占9%,五倍子150g、占5%,罂粟壳45g、占1.5%,冰片15g、占0.5%,呋喃西林粉30g、占1%。制备气雾剂对前11组份药料粉碎混合,按1∶5的比例加入浓度为75%的乙醇浸泡提取药液,浸泡48小时,提取药液后的药渣,再按1∶2的比例加入浓度为75%的乙醇浸泡第二遍药液(浸泡24小时),两遍药液混合后分装即得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气雾剂。制备膏剂时,按实施例1中的制备膏剂分类,将第一、二、三类药原料先按1∶3的比例加麻油浸泡12小时,再用武火熬至开锅五分钟,再加入第四类混合药料,文火继续熬制,视药物颜色呈现外焦内黄,捞出药渣,再按1∶0.4的比例加入蜂蜡,停火降温至39℃,加入第五类药原料,降温至36℃过滤后即制得膏剂。
最后,将气雾剂和膏剂装在一个盒内。
实施例3原料选择、处理、分类、组份、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各组份所占的百分比为榆树皮660g、占22%,酸枣树皮270g、占9%,大黄300g、占10%,地榆330g、占11%,黄柏390g、占13%,黄芩270g、占9%,虎杖330g、占11%,象皮60g、占2%,紫草茸240g、占8%,五倍子45g、占1.5%,罂粟壳60g、占2%,冰片30g、占1%,呋喃西林粉15g、占0.5%。制备气雾剂时对前11组份药料粉碎混合,按1∶5的比例加入浓度为75%的乙醇浸泡,提取药液,浸泡48小时,提取药液后的药渣,再按1∶2的比例加入75%的乙醇浸泡第二遍药液(浸泡24小时),两遍药液混合后制得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气雾剂。制备膏剂时,按实施例1中的膏剂分类,将第一、二、三类药先按1∶4的比例加麻油浸泡12小时,熬制后再加入第四类药的混合料,继续熬制,再按1∶0.5的比例加入蜂蜡,停火后再加入第五类药料,降温过滤则制得膏剂。
最后,将气雾剂和膏剂装在一个盒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分气雾剂和膏剂,其特征在于各组份原料及其重量在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为榆树皮18-22%、酸枣树皮9-13%、大黄9-13%、地榆9-13%、黄柏9-13%、黄芩5-9%、虎杖9-13%、象皮1.5-5.5%、紫草茸5-9%、五倍子1.5-5.5%、罂粟壳1-3%、冰片0.5-1.5%、呋喃西林粉0.5-1.5%;气雾剂是先将前11组份原料混合,其混合后总量按1∶5的比例加入浓度为75%的乙醇浸泡,再加入后两种组份原料;膏剂是先将前8组份原料混合,其混合后总量按1∶3-4的比例加入麻油浸泡熬制,再加入第9-11组份原料,加入后的总量按1∶0.4-0.5的比例加入蜂蜡,最后加入后两种组份原料。
2.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包括气雾剂制备方法和膏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气雾剂时需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选好原料,进行处理,按比例称量好各组份原料,并进行分类,其分类为第一类为榆树皮,第二类为酸枣树皮,第三类为大黄、地榆、黄柏、黄芩、虎杖、象皮、紫草茸,第四类为五倍子、罂粟壳,第五类为冰片、呋喃西林粉;对一、二、三、四类原料除杂、洗净、凉干、并粉碎成粗粉,将以上药物原料混合,放在一个容器内。2、浸泡提取药液将混合后的药物原料粗粉按1∶5的比例加入浓度为75%的乙醇,使乙醇液体在容器内漫过混合原料粗粉12cm,搅拌后密封,每天搅拌二次,浸泡48小时,过滤出药液,将药液放在容器内密闭保存。3、浸泡提取二遍药液第一遍浸泡药液提取后,余渣继续浸泡,提取二遍药液,将余渣按1∶2的比例加入浓度为75%的乙醇,浸泡24小时,通过过滤挤压提取二遍药液。4、药液合并搅匀将第一遍药液和第二遍药液合并,混合均匀,制得混合药液。5、加入第五类原料将冰片、呋喃西林粉缓缓加入混合药液中,边加入边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气雾剂,然后分装在100ml或200ml的喷雾器内即得产品。在制备膏剂时需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选好原料,去杂、清洗、凉干,按比例称量好各组份原料,并进行分类,其分类为第一类为榆树皮,第二类为酸枣树皮,第三类为大黄、地榆、黄柏、黄芩、虎杖、象皮,第四类为紫草茸、五倍子、罂粟壳,第五类为冰片、呋喃西林粉。2、浸泡熬制将第一、二、三类原料混合后,其混合后总量按1∶3-4的比例,用麻油浸泡12个小时,再用武火熬至开锅后五分钟,再加入第四类混合药物原料,文火继续熬制,视药物颜色呈现外焦内黄时捞出药渣,将加入第四类原料后的重量按1∶0.4-0.5的比例,再缓缓加入蜂蜡,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停火降温,制得熬制药液。3、加入第五类原料将熬制药液降温,降至36-40℃时,将第五类原料冰片、呋喃西林粉缓缓加入,并边加入边搅拌,边继续降温,在温度降至34-38℃时,用100目的铜萝或滤布过滤即得膏剂。4、分装成盒或装在软膏瓶内,每瓶10-30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气雾剂和膏剂同时封装在一个包装盒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分气雾剂和膏剂,该制剂以大黄、黄芩、黄柏苦寒为主,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活血逐瘀、消肿止痛;配以虎杖、紫草茸、以凉血解毒、清热强心、利尿通淋、消肿止痛;配以冰片,以开窍醒神、芳香走串、防腐消肿……,全方严谨,以清热、泻火、解毒等,并配以抗菌、收敛、控制感染等,综合功效强,使用方便,可广泛用于烧、烫伤的治疗。
文档编号A61K35/32GK1390562SQ01115038
公开日2003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8日
发明者巩福恒, 杨庆臣, 巩军, 崔宁, 乔鹏涛 申请人:巩福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