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59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具体地讲是用法桐皮为主要原料与其他中草药配伍制成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在保健酒中的应用。
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得胃病的情况越来越多,传统的治疗胃病的药物,大多治病不治本,患者用药后病情减轻,停药后又要复发,逐渐药不敌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且患者长期服用,易使患者产生抗药性,势必要增加其用药量,大量的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另外也有一些治胃病的中药,但在制作工艺过程中,只用提取原生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使原生药材中的有机成分丧失,使药物的药效降低,效果不十分明显,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蓟物是以法桐皮为方中主药,配以其他儿种中草药,制成一种有效治疗胃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毒、无副作用、无刺激性、无成瘾性,能有效治愈胃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治疗胃病的药物在制备保健酒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其特殊之外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法桐皮3-9份、党参2-9份、黄芪0.3-9份、茯苓0.8-8份、丹参2-7份、白芍0.8-8份、白术0.8-6份、桂枝0.3-5份、陈皮1-6份、生姜0.3-5份、大枣0.3-5份、甘草0.3-5份、枳壳0.3-5份、元胡0.3-6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各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为法桐皮4-8份、党参3-8份、黄芪0.5-8份、茯苓1-7份、丹参3-6份、白芍1-7份、白术1-7份、桂枝0.5-4份、陈皮2-5份、生姜0.5-4份、大枣0.5-4份、甘草0.5-4份、枳壳0.5-4份、元胡0.5-5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法桐皮7份、党参5份、黄芪5份、茯苓6份、丹参5份、白芍4份、白术3份、桂枝2份、陈皮3份、生姜3份、大枣3份、甘草2份、枳壳3份、元胡3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可制成冲剂或吞剂。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胃病的蓟物,用法桐皮这一天然药物为方中主蓟,与多种中草药配伍制成胃药,使法桐皮独特的药疗功能和原生药材全部药疗成分,得到充分发挥,药物效力大大提高,使本发明药物疗效显著。本发明的药物能益气温中、调胃止痛、理气活血、制酸愈疡,适用于胃痛、腹胀、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炎。所选药物功效为法桐皮味苦涩,性微寒,人脾、胃、肾、大肠四经,健脾燥湿,滋阴降火,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生肌制酸,涩肠止泻,祛风止痒,用于胃痛、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炎、胃肠出血、创伤出血、皮肤瘙痒。
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肺二经,补中益气,生津和胃,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四肢无力、贫血、心悸气短、多汗烦渴、脱肛、子宫脱垂、面目浮肿、虚劳内伤。
白术味甘、苦,入脾胃二经,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消痰止汗,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饮眩晕、小便不利、疲乏无力、虚胀、腹泻、水肿、湿痹、多汗、胎动不安。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肾、膀胱、胃六经,健脾益胃,渗湿利水,宁心安神,用于脾虚、食欲不振、水肿胀满、痰饮咳嗽、小便不利、心虚多汗、心悸失眠、腹泄。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二经,补中益气、止汗、去脓生肌、利水消肿,用于中气不足、表虚多汗、气虚浮肿、溃烂、消化性溃疡。
桂枝味辛、甘,性温,入心、肺、膀胱三经,温经通络,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湿痹、周身尽痛、心阳不振、肢节疼痛、恶风发热,血流不畅、脉浮缓。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二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用于阴虚发热、多汗、胸腹胁肋疼痛、腹泻、腹痛、头晕头痛、排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丹参味苦,性凉,入心、肝二经,活血去瘀,凉血消火,宁心安神,用于风湿痹痛、心悸失眠、阏血腹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恶疮肿毒。
枳壳味酸,性微温,入脾、胃、大肠三经,宽胸利隔,化痰消积,理气健胃,用于胸肋胀痛、痰喘、胃腹痞闷胀滞、宿食不消、食欲不振。
陈皮味苦、辛,性温,入脾、肺、肝、胃四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用于胸腹胀满、食积呕吐、腹泻、痰湿臃滞、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四经,补脾益气,泻溏解毒,温中缓急,调和药力,用于脾胃虚弱、少食便稀、燥热伤津、咽干口渴、空咳、疮黄疗毒痈肿、食物中毒。
生姜味辛,性温,入肺、脾二经,散寒温中,发汗解表,止呕袪痰,用于感冒风寒、空咳寒痰、胃寒呕吐、消化不良、外寒凝滞、汗腺不通。
大枣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调营卫、生津液、解药毒,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疲乏无力、气血不足、津液亏损、营卫不和、心悸失眠。
元胡味辛苦、性温,活血行气,解郁止痛,用于心、腹、腰、膝诸痛、胃痛,胃、十二指肠溃疡、瘀血性关节疼痛,经脉不调,产后血瘀、血晕、症瘕。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胃病的药物,系纯天然药物制成,根据中华药典查知,各种中草药匀无毒;另外取10只家兔与正常情况下10只家兔进行了家兔的毒性实验,用药一个疗程即6天,家兔无任何不良反应,且用药的家兔食欲更旺盛,成长的更好,因而证明本发明的蓟物是一种无毒的、无副作用的药物。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胃病的药物不含糖份,糖尿病患者亦可服用。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胃病的药物可以制成保健酒,将法桐皮、党参、黄芪、茯苓、丹参、白芍、白术、桂枝、陈皮、元胡、大枣、生姜、甘草、枳壳粉碎后,混合均匀,进行煎煮或浸泡,之后吸取上层清液并压榨药楂,把压榨液与上层清液合并,静置过滤后即得到煎煮液或浸泡液;根据各类酒的加工工艺加入前面制取的煎煮液或浸泡液,即可得到不同的保健酒。
本发明所述的保健酒,具有调中养胃、理气活血、益气健脾,消脂导滞的作用,能预防治疗胃痛腹胀、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弱、气血双虚、食欲不振、食积不消、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多汗、心悸失眠、浮肿、小便不利、肺虚咳嗽、血阏腹痛,同时具有保健强身的作用;其中保健啤酒可以内用,也可外用,外用时祛湿止痒,驱风解毒,用于洗发,能去头屑、止痒,护发健发,既不伤发,又不伤皮肤和眼睛。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胃病的药物,病理试验时,其用药方法和疗效叙述如下1、用药方法一天两次,每次一包,一包20g,早、晚饭前半小时温开水冲服或吞服,连服6天,为一个疗程,一次治疗为两个疗程;禁忌阴虚症忌用,孕妇慎用。
2、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病人一切自觉症状及痛苦消失,两个疗程后一周内胃镜和组织活检,胃炎患者无炎症征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溃疡愈合,周围无炎症征象;(2)显效病人自觉病痛及不适感觉显著减轻,胃镜和组织活检,胃炎患者,组织学的病理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降级为轻度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溃疡愈合,周围炎症仍存在,或溃疡缩小50%以上,或溃疡病灶数目减少;(3)无效治疗后一切征象无改变;(4)复发对治愈者,三个月内再发病者为复发。
3、疗效对胃炎和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各20例,使用本发明的药物,其疗效统计如下胃炎患者20例服用本发明的药物两个疗程,其治愈数为19例,治愈率95%,显效数20例,显效率达10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0例服用本发明的药物两个疗程,其治愈数为18例,治愈率达90%,显效数为20例,显效率达100%。
现将服用本发明药物的典型病例摘录如下1、李某某,男29岁,患胃病3年,腹胀、胃疼、伴恶心、嗝气,夜里常吐清水,服用过多种中西药物,其中还有进口药,仍未见效;之后服用本药,一天两次,每次一包,一包20g,早、晚饭前半小时湿开水冲服或吞服,连服2天,止痛,服用两个疗程后,病好,且未见复发。
2、杨某某,女,42岁,患胃溃疡多年,经常胃疼、吐酸水、不爱吃东西,多次住院治疗,效果不理想,经常复发,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的胃药,一天两次,每次一包,一包20g,早、晚饭前半小时湿开水冲服或吞服,连服6天,为一个疗程,疼痛减轻,服用两个疗程,患者胃不痛了,也不吐酸水了,且爱吃饭了,病好如初,半年多了未见复发。
3、姜某某,男,38岁,胃隐痛7年,时常腹胀、打嗝、吐清水,身倦乏力,手足冰凉,日行大便2-3次,便中带血,服用本发明的胃药3天,胃痛减轻,但仍腹胀、打嗝、吐清水,又服用本药6天,胃痛、腹胀、吐清水症状消失,大便正常,继续服用本药、两个疗程后,病愈,患者精神、饮食均好,且未见复发。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在两家县级医院进行临床应用试验,共治疗患者425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16岁,均有显著效果,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其临床显效率达100%,治愈率达95%。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将法桐皮700g、党参500g,经气流粉碎机粉碎为超微细粉,密封防潮备用;将桂枝200g、陈皮300g、枳壳300g蒸馏,馏取挥发油,密封备用;将茯苓500g、黄芪500g、丹参500g、白芍400g、白术300g、生姜300g、大枣300g、炙甘草200g、元胡300g,与上述蒸馏后的药渣混合,加入8倍重量的清水,加热1.5小时,滤出煎液,再加入4倍重量的清水,加热再煎1.5小时,滤出煎液,将二次煎液合并,在低温下蒸发浓缩为600ml,过滤备用;将前面制得的细粉与上述600ml浓缩液混合均匀,按常规工艺,制成颗粒,将颗粒在40℃温度下干燥;将上述制得的挥发油与95%乙醇混合均匀,用喷雾器喷在干燥后的颗粒上混匀,置阴凉干燥处,进行包装,定量为20g/包。
实施例2,将法桐皮900g、党参900g,经气流粉碎机粉碎为超微细粉,密封防潮备用;将桂枝500g、陈皮600g、枳壳500g蒸馏,馏取挥发油,密封备用;将茯苓800g、黄芪900g、丹参700g、白芍800g、白术600g、生姜500g、大枣500g、甘草500g、元胡600g,与上述蒸馏后的药渣混合,加入7倍重量的清水,加热1.5小时,滤出煎液,再加入3.5倍重量的清水,加热再煎1.5小时,滤出煎液,将二次煎液合并,在低温下蒸发浓缩为700ml,过滤备用;将前面制得的细粉与上述700ml浓缩液混合均匀,按常规工艺经制粒机制得颗粒,将颗粒在40℃温度下干燥;将上述制得的挥发油与95%乙醇混合均匀,用喷雾器喷在干燥后的颗粒上混匀,置阴凉干燥处,进行包装,定量为20g/包。
实施例3,将法桐皮400g、党参300g,经气流粉碎机粉碎为超微细粉,密封防潮备用;将桂枝100g、陈皮200g、枳壳100g蒸馏,馏取挥发油,密封备用;将茯苓100g、黄芪100g、丹参300g、白芍100g、白术100g、生姜100g、大枣100g、甘草100g、元胡100g,与上述蒸馏后的药渣混合,加入6倍重量的清水,加热1.5小时,滤出煎液,再加入6倍重量的清水,加热再煎1.5小时,滤出煎液,将二次煎液合并,在低温下蒸发浓缩为500ml,过滤备用;将前面制得的细粉与上述500ml浓缩液混合均匀,按常规工艺经制粒机制得颗粒,将颗粒在40℃温度下干燥;将上述制得的挥发油与95%乙醇混合均匀,用喷雾器喷在干燥后的颗粒上混匀,置阴凉干燥处,进行包装,定量为20g/包。
实施例4,将法桐皮500g、党参400g、黄芪400g、茯苓400g、丹参400g、白芍300g、白术200g、桂枝300g、陈皮200g、大枣300g、甘草150g、枳壳150g、元胡150g粉碎后,加入白酒浸泡,之后吸取上层清液并压榨药楂,把压榨液与上层清液合并,静置过滤后即得到药酒液;将生姜300g榨汁,后加入药酒液,根据葡萄酒的加工工艺加入前面制取的药酒液,即可得到保健葡萄酒。
实施例5,将法桐皮700g、党参500g、黄芪200g、茯苓200g、丹参300g、白芍200g、白术200g、桂枝200g、陈皮300g、大枣300g、甘草100g、枳壳100g、元胡100g、生姜300g粉碎后,混合均匀,进行煎煮,之后吸取上层清液并压榨药楂,把压榨液与上层清液合并,静置过滤后即得到煎煮液,根据啤酒加工工艺加入前面制取的煎煮液,即可得到保健啤酒,用于秋、冬季饮用。
实施例6,将法桐皮700g、党参500g、黄芪50g、茯苓100g、丹参300g、白芍100g、白术100g、桂枝50g、陈皮300g、大枣50g、甘草50g、枳壳50g、元胡50g、生姜50g粉碎后,混合均匀,进行浸泡,之后吸取上层清液并压榨药楂,把压榨液与上层清液合并,静置过滤后即得到浸泡液,根据啤酒的加工工艺加入前面制取的浸泡液,即可得到保健啤酒,用于春、夏季饮用。
实施例7,将法桐皮300g、党参200g、黄芪30g、茯苓80g、丹参200g、白芍80g、白术80g、桂枝30g、陈皮100g、大枣30g、甘草30g、枳壳30g、元胡30g、生姜30g粉碎后,混合均匀,与生产啤酒用的原料一起混合发酵,根据啤酒的加工工艺,即可得到保健啤酒,用于春、夏季饮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法桐皮3-9份、党参2-9份、黄芪0.3-9份、茯苓0.8-8份、丹参2-7份、白芍0.8-8份、白术0.8-6份、桂枝0.3-5份、陈皮1-6份、生姜0.3-5份、大枣0.3-5份、甘草0.3-5份、枳壳0.3-5份、元胡0.3-6份。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法桐皮4-8份、党参3-8份、黄芪0.5-8份、茯苓1-7份、丹参3-6份、白芍1-7份、白术1-7份、桂枝0.5-4份、陈皮2-5份、生姜0.5-4份、大枣0.5-4份、甘草0.5-4份、枳壳0.5-4份、元胡0.5-5份。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法桐皮7份、党参5份、黄芪5份、茯苓5份、丹参5份、白芍4份、白术3份、桂枝2份、陈皮3份、生姜3份、大枣3份、甘草2份、枳壳3份、元胡3份。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可制成冲剂或吞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在保健酒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及其在制备保健酒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治疗胃病的药物,是以法桐皮为主要原料与其他中药配伍制成,其重量配比为:法桐皮3-9份、党参2-9份、黄芪0.3-9份、茯苓0.8-8份、丹参2-7份、白芍0.8-8份、白术0.8-6份、桂枝0.3-5份、陈皮1-6份、生姜0.3-5份、大枣0.3-5份、甘草0.3-5份、枳壳0.3-5份、元胡0.3-6份;另外该药物可以按传统制酒工艺制成保健酒,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胃病的药物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无刺激性、无成瘾性,能有效治愈胃病的药物。
文档编号A61P1/04GK1336216SQ0112733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0日
发明者姜松 申请人:姜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