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愈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品和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27690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愈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品和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品(消溃素)。该生物制品是由从动物细胞膜中萃取的天然膜脂与药用辅料组成的,其中天然膜脂主要为磷酸甘油脂类,药用辅料为维生素E和甘油,按重量组份为天然膜脂10-30份、维生素E2-5份、甘油30-60份,以任意比例构成100%的组成。
本发明的生物制品(消溃素)的药效试验(试验单位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毒理室)1.摘要实验用7%醋酸溶液制作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于24小时后分别给10%、15%消溃素2ml灌肠,每天1次,连续7天,结果表明15%消溃素组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2.目的观察消溃素对醋酸所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3.受试药物10%、15%消溃素由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供给,批号990526。
阳性对照药物结肠宁系湖南长沙九芝堂药厂生产,批号990166。
7%醋酸溶液、生理盐水由本实验室自配。
4.实验动物SD大鼠,体重♀200-220g,♂300-350g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供给,合格证(96)001。
5.实验方法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禁食24小时,不禁水。用7cm灌胃针头吸取7%醋酸溶液1.5ml,灌肠20秒钟后用生理盐水5ml冲洗1次,制作溃疡性结肠炎模型。24小时后将动物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给10%、15%消溃素、结肠宁和生理盐水,各组每次给药量为2ml,给药后动物倒提2分钟以免药液溢出,每天1次,连续7天。给药期间自由摄食、饮水,末次给药后24小时处死大鼠,剖腹用血管钳钳住肛门上段结肠7-8cm处,取10%甲醛溶液2ml注入固定,3分钟后取结肠7cm,测量、记录溃疡面积及程度,将每只鼠溃疡面积的总和分为5个等级,作为溃疡指数,并将结肠浸入10%甲醛溶液作病理切片检查,所得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试验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作出评价。
溃疡面积(mm2)10-120 130-250 260-370 380-500 >500或穿孔溃疡指数 1234 5根据溃疡指数计算溃疡百分率 6.试验结果消溃素对醋酸烧灼型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治疗后的病理形态变化(见表1、表2)。
表1消溃素对醋酸烧灼型溃疡的治疗作用溃疡面积(mm2) 溃疡指数 溃疡组别 动物只数(X±SD) (X±SD) 抑制率7%醋酸20 265.15±230.862.40±1.96 0%(生理盐水)10%消溃素20 208.25±236.971.80±1.82 25%**15%消溃素19 31.58±106.99**0.32±1.00***87.5%**结肠宁14 241.71±218.602.29±1.86 33.3%**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P<0.001
表2消溃素对醋酸烧灼型溃疡治疗的病理形态变化动物 ++++++ -组别有效率只数 (无效) (略有好转) (好转) 基本恢复正常结构7%醋酸20 66.6%25.0% 0 8.4% 33.4%(生理盐水)10%消溃素20 42.8%28.5% 14.2% 14.5%57.2%15%消溃素19 11.1%11.1% 22.3% 55.5%**88.9%**结肠宁14 37.5%50.0% 0 12.5%62.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从表1可见,15%消溃素在溃疡面积和溃疡指数两个方面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经t检验,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表明15%溃疡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10%消溃素和结肠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其效果较差。但溃疡抑制率给药各组与对照组相比,经u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给药各组对溃疡均有抑制作用。从表2病理切片检查表明,15%消溃素在基本恢复正常结构和有效率两方面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经u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15%消溃素对溃疡有很强的修复作用,而10%消溃素和结肠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其修复作用较弱。
7.结论实验结果表明15%消溃素2ml,连续灌肠7天对醋酸所致的溃疡性结肠炎有非常明显的治疗作用,10%消溃素与结肠宁疗效不显著。
本发明的生物制品(消溃素)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单位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省级实验动物与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1.摘要小鼠于24小时内灌服15%消溃素3次,每次40ml/kg,共计120mi/kg,未引起动物死亡和严重不良反应。
2.试验目的观察给予小鼠15%消溃素最大剂量时引起小鼠死亡和毒性反应情况。
3.受试药物15%消溃素由加兴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批号980908。
4.动物ICR小鼠40只,体重18-20g,雌雄各半,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供应。合格证96(001)。
5.剂量预试验结果,给小鼠一次灌服15%消溃素40ml/kg(0.8ml/20g),未见动物死亡和明显毒性反应。因此确定在24小时内,给15%消溃素3次,一次剂量为40ml/kg。
6.试验方法ICR小鼠40只,雌雄各半,分为两组,每组10只。1组给15%消溃素,2组给生理盐水。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6小时,每鼠灌胃0.8ml/20g,8小时后给药1次,次日上午再给药1次,24小时共给药3次,总量2.4ml/20g。给药后即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以后每隔1-2小时观察1次,次日起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2周,记录动物的一般情况及死亡数,死亡动物及时尸检,观察脏器病变情况。以小鼠无死亡的最大剂量为15%消溃素的最大耐受量,以最大耐交量及人临床用量推算出相当临床用药的倍数。
试验结果小鼠灌服15%消溃素后,给药组动物无一只死亡,也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和对照组相似。
表3 15%消溃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剂量 动物数 死亡数死亡率组别(ml/kg×天) (只) (只) (%)15%消溃素 40×3 20 0 0对照生理盐水 20 0 040×3结论根据以上试验结果,15%消溃素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120ml/kg/24小时,相当人临床剂量1ml/kg(按60kg体重计算)的120倍。
本发明的生物制品(消溃素)对大鼠直肠的刺激试验(试验单位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省级实验动物与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1.摘要大鼠30只,雌雄各半,分为3组,每组10只,1组和2组给15%和10%消溃素,3组对照给生理盐水。经肛门给药,每次1ml,隔2小时再给药1次,4小时内给药2次。24小时后解剖大鼠,取直肠观察,结果表明,各组肠管粘膜均无充血和肿胀等症状。
2.试验目的观察消溃素对动物直肠的刺激反应情况。
3.受试药物15%消溃素,批号980908,10%消溃素,批号980907,由嘉兴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
4.动物SD大鼠,体重230-250g,雌雄各半,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96(001)。
5.试验方法将30只大鼠按雌雄各半分为3组,每组10只。第1组给15%消溃素,第2组给10%消溃素,第3组对照,给生理盐水。给药前大鼠禁食不禁水24小时,实验时将大鼠仰缚于固定板上,然后各组分别用装有大鼠灌胃针头的2ml注射器,分别吸取药液和生理盐水,由大鼠肛门缓缓进,深度约5cm,注入1ml药液或生理盐水,使药液与肠道粘膜充分接触,2小时后再给药1次,持续4小时,共给药2次,共2ml,观察给药期间和给药后大鼠一般情况,于给药24小时后处死大鼠,取出肠段仔细观察肠道粘膜有无充血、肿胀等现象,并和对照组动物比较。
6.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给15%和10%消溃素大鼠肠道粘膜无充血和肿胀等症状,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7.结论上述实验表明,15%和10%消溃素对直肠粘膜无刺激性。
本发明的生物制品病理组织学检验报告1.实验动物品种SD大鼠2.剂量组别10%消溃素、15%消溃素、结肠宁、10%冰醋酸3.组织名称结肠4.检查时间给药7天和8天5.镜下检查取肉眼观察有病灶的肠叉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检查,比较各组经治疗后仍存在病灶的程度,参考表4和附注。
表4各组治疗后病理形态情况组别 +++ ++ + 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结构10%消溃素7天 42.8 28.5 14.2 14.215%消溃素7天 11.1 11.1 22.2 55.5结肠宁7天 37.5 50.0 12.57%冰醋酸8天 66.6 25.0 8.3附注评价参考+ 肠粘膜上皮脱落,炎症细胞浸润++ 肠粘膜上皮脱落,炎症细胞浸润,固有层及粘膜下层体结缔组织增生,并有多重淋巴细胞浸润,偶尔见肠腺存在。+++肠粘膜上皮脱落,炎症细胞浸润,固有层及粘膜下层体结缔组织增生,并有多重淋巴和中性白细胞浸润,肠腺萎缩或消失,肠上皮、固有层、粘膜下层的正常结构消失,有时上皮伴有坏死。
(一)粘膜正常①上皮单层柱状上皮,上皮从粘膜表面向固有膜深陷,形成许多单管状的肠腺,肠腺排列很密,上皮杯状细胞很多;②固有膜有结缔组,散置于肠腺之间,有时亦含有淋巴小结;③粘膜肌层大致分为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二)粘膜下层为常规结缔组织,内含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脂肪细胞。
(三)肌层内环行,外纵行肌层。
(四)外膜结论病理形态基本恢复率为55.5%。
本发明的生物制品临床疗效如下对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33例自愿者进行消溃素治疗,结果对轻、中、重三组33例uc病人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5、9、21次,其即期治愈率分别为100%、91.7%及50%,平均84.84%;远期治愈率(随访2年以上)分别为100%、83.3%、37.5%,平均78.8%。
结论实践证明,消溃素具有抗炎、修复肠粘膜组织损伤,促进溃疡愈合,恢复细胞生理功能作用,是一种安全、无毒、有效的新型生物制剂,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鉴别取本品2ml,置10ml具玻塞试管中,加乙醚1ml,密塞,充分振摇,静止分层,取上层作供试品溶液(约含磷脂0.3克/ml)。另取卵磷脂标准品约0.3g溶于1.0ml乙醚中为对照液,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V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层两种溶液器各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乙醚-水(60∶30∶8∶3)展开剂。展开取出,凉干,用碘蒸汽熏蒸,溶液显示多个斑点,其中一个斑点的颜色与位置应与对照品的主斑点相同。
卫生学标准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10,微生物限度应符合一般滴眼剂标准规定,其它符合乳剂项下有关各项规定。
稳定性试验取本品3批,置冷藏4-8℃条件下避光放置,0、1、2、3、6、12个月,分别按时观测,结果不变色,不分层,不酸败,质量稳定,符合规定。
于内镜下在结肠近端注入消溃素20-30ml,每周一次,共二次。之后,大便每日解一次黄色成形便,无粘液血便,其余症状消失,距今4年余(50个月),症状无复发。肠镜复查正常肠粘膜。见

图1治疗前后肠镜检查情况。疗效评价远期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品,其特征在于该生物制品是由从动物细胞膜中萃取的天然膜脂与药用辅料组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天然膜脂为磷酸甘油脂,药用辅料为维生素E和甘油,并且按重量组份天然膜脂为10-30份、维生素E2-5份、甘油30-60份以任意比例构成100%的组成。
3.一种用从动物细胞膜中萃取的天然膜脂与药用辅料组成的生物制品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生物制品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品。该生物制品是由从动物细胞膜中萃取的天然膜脂与药用辅料组成的。具有抗炎、修复粘膜组织损伤,促进溃疡愈合及恢复细胞生理功能作用。
文档编号A61K31/662GK1413734SQ0113198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4日
发明者于滋洲 申请人:于滋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