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架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83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担架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救护领域,涉及一种担架垫。
背景技术
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运送多发性创伤、复合伤病人时,不仅要重视现场和运送途中的急救,正确的体位与有效的制动也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一环。目前,人们为了运送伤病员,常使用平铺式的担架垫。它由长方形的垫体构成,使用时为平铺展开状。但是,这种担架垫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首先,在运送伤病员时因该垫的表面为平板状,不能很好地与人体卧位时的生理曲线相吻合,极易给伤病员带来一些额外的不必要的伤害,尤其是在野外的条件下;其次,上述的因素也同时制约着运送伤病员的速度和须增加运送时护理人员的数量;再次,功能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担架垫。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长方形垫体,特别是垫体为充气体,其表面为人体卧位凹曲面状或人体侧位凹曲面状。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人体卧位凹曲面状为人体仰卧凹曲面状;所述的垫体上置有气嘴;所述的垫体上置有尼龙搭扣;所述的垫体配有其上置有尼龙搭扣的充气固定带;所述的垫体配有其上置有尼龙搭扣的充气垫;所述的垫体配有其上置有尼龙搭扣的充气顶蓬;所述的垫体配有其上置有尼龙搭扣的充气冰帽;所述的垫体配有其上置有尼龙搭扣的充气塔形枕。
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垫体为表面与人体卧位凹曲面状或人体侧位凹曲面状相一致的充气体,故当伤病员置于其上时,它的每一点都能与该伤病员的身体作紧密接触式的托撑,既避免了其对伤病员可能造成的进一步伤害,又能切实有效地减少运送途中的颠簸与不良的影响,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战地救护和对急、危、重症伤病员救护的需要;又由于垫体上置有尼龙搭扣和与其配用的充气固定带,使得在途中可有效地制动伤病员的头、颈、胸、腰、腹部及四肢,预防因震荡而引起的并发症,还可对被运送的伤病员的相关部位进行压迫止血,以及保护外露的内脏;再由于垫体配置有充气垫,将其置于伤病员的颈或胸部时,能有效地纠正生理弯曲,减轻该部位因骨折而引起的疼痛,置于四肢部位时,能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患肢疼痛,同时也可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第四,垫体配备的充气顶蓬在运送大面积烧伤病人时使用,可起到防尘、防雨、保护创面的作用;第五,垫体配置的充气冰帽对于颅脑损伤的病人可起到保护脑组织,降低氧耗的作用;第六,备用的充气塔形枕,既可于长途运送病人时为其翻身用,又可于病人腰椎骨折时作塔形枕、下肢功能位垫膝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配置顶蓬时的一种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图2,充气的垫体1的正表面为人体仰卧凹曲面状3、背面为人体侧位凹曲面状6。垫体1上置有气嘴5和尼龙搭扣2,其中的尼龙搭扣2分置于人体仰卧凹曲面状的头部、颈部、肩部、腰部、臀部、膝盖部和脚部,以及垫体1的两端及两侧。充气固定带4经其上的尼龙搭扣2与垫体1相连接,充气顶蓬8通过其上的四块尼龙搭扣2将其支撑于垫体1上。其上置有尼龙搭扣2的充气垫7、充气冰帽9、充气塔形枕10均呈备用状连贴于垫体1上。
使用时,可先通过气嘴5对垫体1充气,以调整垫体1内的气压使其处于柔软状态。将伤病员置于垫体1上后,根据需要分别选用充气固定带4或充气垫7或充气顶蓬8或充气冰帽9或充气塔形枕10,以将伤病员妥善地固于垫体1上。之后,可再进行后续的救护程序。
权利要求1.一种担架垫,包括长方形垫体,其特征在于垫体(1)为充气体,其表面为人体卧位凹曲面状或人体侧位凹曲面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垫,其特征是人体卧位凹曲面状为人体仰卧凹曲面状(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垫,其特征是垫体(1)上置有气嘴(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垫,其特征是垫体(1)上置有尼龙搭扣(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垫,其特征是垫体(1)配有其上置有尼龙搭扣(2)的充气固定带(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垫,其特征是垫体(1)配有其上置有尼龙搭扣(2)的充气垫(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垫,其特征是垫体(1)配有其上置有尼龙搭扣(2)的充气顶蓬(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垫,其特征是垫体(1)配有其上置有尼龙搭扣(2)的充气冰帽(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垫,其特征是垫体(1)配有其上置有尼龙搭扣(2)的充气塔形枕(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担架垫。它包括长方形垫体,特别是垫体(1)为充气体,其表面为人体卧位凹曲面状或人体侧位凹曲面状(6);所述的人体卧位凹曲面状为人体仰卧凹曲面状(3),所述的垫体(1)上置有气嘴(5)和尼龙搭扣(2),所述的垫体(1)配有其上置有尼龙搭扣(2)的充气固定带(4)、充气垫(7)、充气顶篷(8)、充气冰帽(9)和充气塔形枕(10)。它可在各种环境下用于伤病员的救护,根据需要可分别选用充气固定带(4)或充气垫(7)或充气顶篷(8)或充气冰帽(9)或充气塔形枕(10),以将伤病员妥善地固于垫体(1)上,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战地救护和对急、危、重症伤病员救护的需要。
文档编号A61G1/04GK2489755SQ01245338
公开日2002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9日
发明者布江英, 田拥军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