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穿刺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623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穿刺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具体说是一种给人或动物进行穿刺并可留置引流管的多功能穿刺引流管。
目前医院给病人留置引流管,基本上是在局部进行皮肤切开惯通,然后再放置引流管,再用胶布固定在皮肤上,步骤繁锁、病人痛苦大,并且引流管易脱落,还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而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9210658和86203542所提供的引流管,结构复杂,造价高,且操作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穿刺针和引流管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准确、迅速、固定牢靠、减少并发症,使穿刺和留置引流管一次完成的二合一多功能穿刺引流管,并适用于多个部位,如胸穿、腹穿、膀胱穿刺等。
本实用型是依据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该穿刺引流管由穿刺针和引流管组成,紧邻针尖后有一凸起,其后有内出液孔,该孔与针体内腔相通,内腔又与外端的外口相通,外口可与注射器相连;引流管前端呈圆锥状,质地较硬,内面有凹梭,再后有内出液孔,再后有一个内囊,内囊与一个内腔管道相通,并与外端相连,整个引流管中间是空心的,外端可制成与其它管可相连结的圆锥状等,引流管上标有尺寸标记。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穿刺引流管纵行剖面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穿刺引流管由穿刺针12和引流管13组成,穿刺针12针尖1后有一个凸起14,其后又有内出液孔2,又与针内腔3相通,3又与后端的外口5相通,外口5可与注射器相连;引流管13包在穿刺针12外面,其前端6呈圆锥状,6的内面有凹梭15,其与穿刺针12上的凸起14相吻合,再后是内出液孔7,其与穿刺针12上的内出液孔2相通,紧后是内囊8,其与内腔道9相通,9又与后端的进出口10相通,最后端11质地较硬可设计成圆锥状或螺旋状等,便于与其它引流管相连结,以调整引流管的长度,引流管上还有尺寸标记4。
使用时如对膀胱进行穿刺留置引流管时,当穿刺引流管前端1、6和内出液孔2、7进入膀胱后,尿液可由内出液孔7、2流入到针内腔3中,再由外口5流出,此时可根据引流管13体外部分的尺寸标记4,来确定将穿刺引流管再推入膀胱腔内多少,使内囊8正好全部进入膀胱腔内,这时可通过引流管13体外的进出气口10用注射器注入一定量的气体,使内囊8在膀胱腔内膨胀,而使引流管13得以固定,此时可根据需要,用注射器通过穿刺针12的外口5对膀胱进行抽吸、冲洗、注入药物或造影剂等,需长期留置引流管13,可只将穿刺针12拔出即可。
权利要求一种穿刺引流管,由穿刺针(12)和引流管(13)组成,其特征在于A.紧邻穿刺针(12)针尖(1)之后设置有凸起(14)和其后的内出液孔(2),内出液孔(2)又与针内腔(3)相通,针内腔(3)又与外接口(5)相通,外接口(5)可与注射器相连接,针尖(1)亦可制成空心的与针内腔(3)相通,凸起(14)还可设计成倒“7”字形。B.紧包在穿刺针(12)外的引流管(13),前端(6)呈前尖后宽,质地稍硬,其内侧有内凹(15)与穿刺针(12)的凸起(14)相吻合,紧邻其后有内出液孔(7)与穿刺针(12)的内出液孔(2)相通,再后为内囊(8),其与引流管中的内腔(9)相通,内腔(9)又与引流管(13)外端进出气口(10)相连,引流管末端(11)可设置成易与其它管道相连的圆锥形或螺旋形,质地要硬一些,以便延长引流管的长度,另处,引流管(13)上设计有长度单位标记(4),另外内凹(15)亦可设计成与穿刺针凸起(14)的倒“7”字形凸相应的倒“7”字形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医疗器械,由穿刺针和引流管组成,穿刺针呈空心状位于引流管的中间,前端是针尖,后端是可与注射器相连的接口;紧邻针尖后的内出液孔与引流管前端后内出液孔相通。此引流管可制成一次性,可对胸腔、腹腔及膀胱等进行穿刺并同时还可留置引流管,此穿刺引流管合二为一,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病人创伤小。
文档编号A61F2/958GK2495314SQ01250020
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6日
发明者姜海涛, 姜海洋 申请人:姜海涛, 姜海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