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防治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511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白内障防治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讲是一种白内障防治仪。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白内障复明术是在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到0.3以下进行的一种复明手术,复明术虽然使许许多多患者重见光明,但它还存在以下缺陷1、必须等白内障发展到成熟期才进行治疗;2、只能复明,不能治愈;3、复明术需由专业医生实施;4、费用高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不用动手术,又能使白内障患者治愈的白内障防治仪,以克服上述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脉冲频率调节电路、脉冲电压幅度调节电路及放大输出电路,其特点是脉冲频率调节电路的施密特触发器IC2(CD4069)第8脚的输出信号与电容器C4的一端相连,电容器C4的另一端接电位器RP1的调节端,电位器RP1的一端连接到脉冲电压幅度调节电路中的集成块IC1(CD4081)第12脚的输入端,其另一端通过电阻器R1接电源DC负极,集成块IC1(CD4081)第7脚的输出端通过串联的二极管VD3和电阻器R11接入放大输出电路中的三极管VT2的基极,放大输出电路的三极管VT2的发射极接电源DC负极,其集电极通过串联的二极管VD5、VD4和开关S与电源DC正极相连接,有一电感器L串联在二极管VD5和VD4之间,在电感器L的两端并联有输出电极。
上述施密特触发器IC2还包含有由电阻器R8、R9,电位器RP2和电容器C3构成的外围调接电路,其中电位器RP2的调节端与自身的一端相连后通过电阻器R8与施密特触发器IC2的第11脚相连并通过电容器C3与施密特触发器IC2的第8脚相接,施密特触发器IC2的8脚的输出信号通过电容器C4输出;上述通过电容器C4的输出信号与电位器RP1的中间端相连,并通过串联的二极VD1和电阻器R2与集成块IC1的第2脚、第5脚、第6脚和第11脚相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低频电脉冲电压作用于人体的“新明穴”(见湖北省黄石市中医院1978年发行的医院院刊第一期《中医药资料选》中的77页“耳背电穴疗法初步探讨”),使得本实用新型对白内障患者可以在白内障未成熟和成熟期均可进行治疗,使白内障初发期、未熟期视力在0.6以上患者绝大部分可以治愈,一般不需手术治疗,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易操作、携带方便、价格低廉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是由CD4081、CD4069两个单片集成器和外接电子器件组合而成的低频整形多谐振荡器。其工作原理为输入的电源电压经过CMOS集成电路时,由于该集成电路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反相器缓冲作用,使处在电压传输特性转折区时的反相器工作在放大状态。输入电压的微小变化即可产生很大的输出电压变化,电路即不停地在两个暂稳态之间往复振荡,不断地自激产生周期性的电压脉冲。又通过门电路连接经微分整形,将多谐振荡产生的矩形整形为独特的正负脉冲峰形对称的尖波。波形图为 这一理想的波形正是本电路区别于其它一般振荡器脉冲电路的特色。并通过调节IC2集成块外接电阻RP2、电容的数值,得到理想的低频振荡频率(2-10Hz之间)。通过IC1集成块输出电压又经三极管VT2和电感器L的放大作用,得到较高的输出脉冲(正负)电压峰值。调节该集成块外接可变电阻RP1(仪器外部人工手动操作),便可将作用于人体穴位的电脉冲电压(峰值幅度为8-90V)调节至理想水平,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状况之人体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未作详细描述的电路结构及原理为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技术,在本说明书中不在详细描述。
权利要求1.一种白内障防治仪,它包含脉冲频率调节电路、脉冲电压幅度调节电路及放大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脉冲频率调节电路的施密特触发器IC2(CD4069)第8脚的输出信号与电容器C4的一端相连,电容器C4的另一端接电位器RP1的调节端,电位器RP1的一端连接到脉冲电压幅度调节电路中的集成块IC1(CD4081)第12脚的输入端,其另一端通过电阻器R1接电源DC负极,集成块IC1(CD4081)第7脚的输出端通过串联的二极管VD3和电阻器R11接入放大输出电路中的三极管VT2的基极,放大输出电路的三极管VT2的发射极接电源DC负极,其集电极通过串联的二极管VD5、VD4和开关S与电源DC正极相连接,有一电感器L串联在二极管VD5和VD4之间,在电感器L的两端并联有输出电极。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防治仪,其特征在于a、上述施密特触发器IC2还包含有由电阻器R8、R9,电位器RP2和电容器C3构成的外围调接电路,其中电位器RP2的调节端与自身的一端相连后通过电阻器R8与施密特触发器IC2的第11脚相连并通过电容器C3与施密特触发器IC2的第8脚相接,施密特触发器IC2的8脚的输出信号通过电容器C4输出;b、上述通过电容器C4的输出信号与电位器RP1的中间端相连,并通过串联的二极管VD1和电阻器R2与集成块IC1的第2脚、第5脚、第6脚和第11脚相接。
专利摘要白内障防治仪,它由脉冲频率调节电路、脉冲电压幅度调节电路及放大输出电路构成,其特点是脉冲频率调节电路是由施密特触发器IC2产生一个低频振荡信号,该低频振荡信号通过电容器和电位器连接到由集成块IC1(CD4081)构成的脉冲电压幅度调节电路中,集成块IC1(CD4081)输出端通过二极管和电阻器接入放大输出电路的三极管,有一电感器串联在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之间,在电感器L的两端并联有输出电极。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低频电脉冲电压作用于人体的“新明穴”,使得本实用新型对白内障患者可以在白内障未成熟和成熟期均可进行治疗,不需手术治疗。
文档编号A61N1/32GK2555866SQ01273339
公开日2003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3日
发明者王平, 庞新建 申请人:庞新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