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咽喉气管插管的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63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浅咽喉气管插管的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管插管引导装置,具体涉及盲插管引导装置,用于将气管插管插入病人气管内,尤其是对于浅咽喉病人的情况。
背景技术
当病人停止呼吸时,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换气法。最佳换气法是将气管插管插入口腔和喉口,强制空气经由气管插管而进入气管。这种插入法通常使用叶片式喉镜。但叶片式喉镜用起来不仅慢而且困难。叶片式喉镜还要求人工观察声带,以方便插管插入。使用叶片式喉镜会经常导致牙齿和呼吸道外伤,以及意外地将插管插入食道内而不是气管内。如果这种误插没有被马上察觉和纠正,则会产生致命后果。
已经开发出的盲插管引导装置可作为叶片式喉镜的替代品。盲插管引导装置的目的是省去观察声带的必要,降低在使用叶片式喉镜时会发生的病人受伤的危险。本申请人已经开发出了几种盲插管引导装置,这些装置不仅使这种伤害极小化,而且还极大地降低了误插的风险。在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US 5,339,805和5,743,254中描述了这种优选的盲插管引导装置,该两项专利所公开的全部内容被结合于此。
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US 5,339,805和5,743,254中的引导装置具有细长的尾部部分或元件,其内装有气管插管。该尾部元件的远端包括延伸出(depending)的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设计成靠在病人舌背的沟内或沟上,且位于会厌之前。尾部元件的下侧可用作压舌物,以便使舌向下保持靠在口腔底面上。引导装置还包括与尾部元件相连的引导壁,该引导壁位于支撑部分之前并与其隔开。引导壁设计成位于喉背处并提供一支撑面,当支撑部分位于舌后的合适位置时,该支撑面引导气管插管向下而进入喉口和气管内。为了避免会厌被插管堵塞和/或会厌阻碍声门的倾向,引导装置可以具有从尾部元件向引导壁延伸的管口,如本申请人美国专利US5,743,254中所述的。
利用本申请人现有专利中的引导装置,可以更加可靠地完成插管,基本上排除了在使用叶片式喉镜和其他盲插管引导装置时经常发生的外伤或误插的危险。本申请人现有专利中的引导装置被认为能适用于大多数咽喉深度。有些时候,咽喉或许非常浅,使病人舌背与咽喉后壁之间的空间非常有限。对于这种情况,引导壁会撞击咽喉后壁,使得支撑元件无法进入舌后空间,即舌后面的空间。结果,引导装置不能被正确地安放其中,从而无法通过正确对准引导壁来将插管导入喉内。如果简单地将引导装置做更小以便适应浅咽喉,则在引导壁与支撑元件之间不会有足够的空间来让插管从中穿过而进入喉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改进的盲插管引导装置,克服了浅咽喉所遇到的问题。为此,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插管引导装置的引导壁可枢转地安装到尾部元件上,使得当引导壁靠在咽喉后壁时能够转动,从而能将引导壁与支撑元件间的空间从用于插管通过的正常需要的空间减小到允许引导壁和支撑元件同时放置在咽喉后面并进入舌后空间所需要的更小空间。利用引导壁的转动,支撑元件能进一步向咽喉内移动,以便放置到舌背之后。接下来通过支撑元件对舌背进行牵引,使舌进一步向前移动,从而增加舌后空间,使之足以正常放置引导壁和支撑元件。利用支撑元件对舌向前牵引,引导壁不再靠在咽喉后壁上。因此,引导壁能够转动或向后转动到其原始位置。引导壁与支撑元件之间的最初空间被重新打开,从而使得插管能从中通过,并且能使引导壁与喉按需要的方式对准。正常安装在尾部元件和引导壁上的插管具有弹性,从而在对舌背进行牵引时能用来使引导壁向后转动至其原始位置。
引导壁可以刚性连接在侧臂上,该侧臂可枢转地安装到尾部元件上。该臂可以包括装配支柱元件,该元件可旋转地容纳在尾部元件的支柱接收槽内,例如位于支撑元件内并靠近其上端。在尾部元件和侧臂内还可以设置止动结构,用以限制引导壁相对于尾部元件的转动范围。
引导装置还可以优选包括管口,如本申请人在美国专利US5,743,254中所阐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管口适于响应由插管作用的或通过插管的压力而发生弯曲或变形屈服。由此,当引导壁向支撑元件转动时,装配在引导装置内的气管插管将被引导壁推向管口,并使管口发生弯曲或变形屈服。来自插管的压力使管口产生屈服能防止插管由管口产生或在管口周围产生不适当的弯曲,这种不适当的弯曲会破坏插管或诸如插管内的光纤维束等仪器。当支撑元件向前牵引舌背时,引导壁对插管的压力和产生的插管对管口的压力被同时释放。管口优选具有弹性,从而管口能向后弯曲至其原始形状和位置。当管口返回到其原始的预弯曲形状和位置时,它将插管推向引导壁,使引导壁向后转到其原始的预转动位置。
根据前文所述,所提供的盲插管引导装置的改进具有本申请人现有专利中的盲插管引导装置的优点,并能容易地适用于浅咽喉。通过附图和


能使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和优点更加明显。

附图被结合于此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上面的对本发明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对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盲插管引导装置的左透视图;图2是图1中引导装置的局部分解图;图3是图1中引导装置的右侧部分的分解图;图4A和4B是图1中引导装置的局部右视图,显示引导壁的转动动作;图5是图1中引导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引导装置具有压紧(impact)浅咽喉背的引导壁和装配于其上的气管插管,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6类似于图5,说明当引导装置被插入咽喉深处时,为了适应浅咽喉而发生的引导壁的转动和管口的弯曲;和图7类似于图5和6,说明在对舌背施加牵引之后引导装置的位置,和气管插管沿着引导壁向喉口内行进。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至3,显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盲插管引导装置10。引导装置10包括具有近端操纵部分14的主元件12和细长的尾部部分或元件16。尾部部分16具有大体为U-形的横截面或槽,其具有右侧壁18、左侧壁20和底面22,其中底面22大体上水平延伸,但有点弯曲,方向如图1所示。侧壁18、20和底面22可以根据需要延伸或与操纵部分14结合。尾部元件16包括从其远端28以大体垂直方向引出的(depending)支撑部分或元件30。支撑部分30可以为实壁,其内具有中间切口31以限定一对间隔开的支腿32、33。支撑部分30可具有3~5mm的宽度(相对于支腿32、33向下形成锥度),以定义右侧表面和左侧表面34、35。支腿32、33大约为25mm长,但根据成人、儿童或婴儿用引导装置的尺寸,也可使用更长的支腿,如本申请人美国专利US 5,339,805和5,743,254中所示的,或更短的支腿。尾部元件16的底侧表面36与支撑部分30的背部38连续结合,以定义引导装置10的压舌面。支撑部分30的前侧39可以是平的,而支腿32、33具有锥度。
在支撑部分30之前与其间隔开的是大体上垂直设置的引导壁42,该引导壁42的横截面大体为凹形,该横截面形成于引导壁42的右侧和左侧外延或边缘43、44之间。引导壁42安装到尾部元件16上,并能相对于支撑元件30转动,以便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D,下面将参照图4A和4B进行解释。在引导壁42距离支撑部分30的最远外延45处还可以具有悬尖顶(depending cusp)42’。刚性侧臂46从引导壁42的外延43延伸出并与其形成一体。该侧臂46也可以可枢转地或旋转地安装到尾部元件16上,例如位于尾部元件16的远端28,从而使引导壁42能够转动。臂46将支撑部分30与引导壁42隔离开,以在它们之间限定插管容纳空间48,该空间的距离D可以根据壁42的转动位置而改变。壁42的自由竖边44与支撑部分30的对立的左侧35间隔开,以便在它们之间限定插管移动间隙49(图1)。间隙49宽度小于穿过该间隙的最大气管插管120(见图5)的外径的量应不超过2-3mm,从而使该插管能水平地从空间48经由间隙49移动。
臂46在其近端51可以包括横轴或转动支柱52。如图2中最佳示出的,转动支柱52优选包括从其远端54延伸的槽缝53,以定义弹力作用平行分支55,每个分支的远端54具有突出的保持倒钩56。支柱52可以插入转动支柱孔60,该孔60穿过尾部元件16远端28处的支撑元件30的上部外延而形成,例如穿过支腿32、33之上的右侧34。支柱孔60的优选尺寸为直径略大于轴52的直径,但小于倒钩56的正常向外偏置的最大外径。利用支柱52穿过支柱孔60,引导壁42能可枢转地安装到尾部元件16的远端28。支柱孔60可以终止于支腿33上面的支撑元件30的左侧35,位于扩大的开口或扩孔62中,该扩孔62的大小可以容纳扩展的倒钩56,从而能将支柱52锁定到尾部元件16上。轴52的优选长度为能使倒钩56与扩孔62相匹配,并嵌入支撑元件30的左侧表面35内。
引导壁42可枢转地安装到尾部元件16上,当侧臂46围绕轴52转动时,引导壁42将从如图4A中的实线所示的正常或第一位置向如图4A中的实线和图4B中的点画线所示的第二或浅咽喉位置转动。可以看出,在引导壁42相对于支撑元件30的第一位置,插管引导空间48的水平距离为长度D1,而在转动或第二位置,该距离下降为距离D2。优选地是,引导壁42能转动的角度α大约是27°。在引导壁42处在第一或正常位置时,尖顶42’面对中间切口31,并且该尖顶42’位于横切支腿32、33端部的水平面P1内或靠近该水平面P1(图4A),而在第二或浅咽喉位置(图4B)尖顶42’则位于水平面P1之下,从而使引导壁42的最远外延45处的上边缘63靠近水平面P1。为了将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转动限制在所需要的范围之内,在臂46和尾部元件16上设置协作止动结构,此处将描述两种实施方式。
一种止动结构是通过形成在臂46的远端51的内部并部分包围支柱52近端71的旋转止动块70(图2),和位于右壁18远端28和支撑元件30的右侧34上的止动块插槽76(图3)来提供的。旋转止动块70具有前肩72和后肩74,它们之间所限定的平面角大约为角度α。止动块插槽76具有上边缘78和下边缘80,它们设计成根据引导壁42的位置而面对止动块70的肩72和74。由此,如图4A所示,在引导壁42的第一位置,肩74邻接插槽76的下边缘80,使引导壁42不能向上转出第一位置。当引导壁42从如图4A中的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如图4A中的虚线和图4B中的实线所示)时,肩74与边缘80相互分开,而肩72则向着与边缘78邻接的位置移动并可以最终与其邻接,以限制引导壁42的转动,从而使其不超出第二位置。
另一种止动结构是通过侧臂46与尾部元件16的相互作用来提供的。由此,在支撑元件30的远端28形成凹槽或肩插槽82,该插槽82从支撑元件30的右表面34向内凹,凹进的距离大约等于臂46远端51的厚度,其内进一步包括凹槽76以容纳上述止动块70。凹槽82具有上边缘86和下边缘88。上边缘86协同挤压侧臂46远端51的上表面或肩90,从而来进一步限定引导壁42向上转出第一位置的过旋转或过转动。此外,远端51的下侧96限定第二肩,该肩在引导壁42处于第一位置时稍微偏上于插槽82的下边缘88并与其间隔开。当引导壁42向第二位置转动时,下边缘88为肩下侧96提供支撑表面,这也能便于限定引导壁42向下的转动范围。
在用于成人咽喉的引导装置10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距离D1优选为32.7mm,距离D2优选为25.6mm。在用于更小咽喉如儿童或婴儿的引导装置10内可以设计类似的距离关系。
主元件12可以是单片塑料,引导壁42和侧臂46以及相关支柱52也可以是单片塑料。这些组件可以优选由相对硬的医用塑料形成,例如通过聚乙烯、聚丙烯、或ABS注模成型。作为选择,尾部元件16和引导壁42可以作为带有臂46的单独装置,其中臂46的外形可以弯曲,从而能使引导壁42转动以实现此处所述的目的。
为了便于应用本申请人前述美国专利US 5,743,254中所述的引导装置10,该引导装置10可进一步包括延长的插管支撑件或管口100,其终止于自由远边102,其延伸至支撑部分30与引导壁42之间的空间48内,从而能有效限定大体水平但稍微向下倾斜的尾部元件16的底面22的延伸部分。在引导壁42的第一位置,壁42的最远外延45的上边缘63通常位于或靠近经由自由边缘102延伸的水平面P2(图4A)。从而管口100在空间48内产生悬檐(overhanging eave)。管口100通常具有凹形横截面,其水平的右侧边缘104靠近侧臂46但不与其相连,从而使得引导壁42可以转动而不与管口100相连。管口100的左侧边缘106可以经由间隙49突出。
管口100可以与尾部元件16形成一体,例如在注模成形主元件12的过程中。优选的是,制造管口100的材料比制造尾部元件16的材料柔性更大,其目的如下所示。例如,管口100材料的肖氏硬度值(shore A durometer)可以是70。在这种情况下,管口100可以与尾部元件16形成一体,例如通过过成型法,或者单独形成,接着再连接到尾部元件16上,例如通过胶合法或超声波焊接法。
为了将管口100固定到尾部元件16上,可以使用管口接收件172(图2)来实现支撑元件30与尾部元件16的接合170,其中管口接收件172被定义为远端28的壁18和20、底面22的终壁174、以及支撑元件30顶壁架176之间的空穴。在空穴172内靠近壁18和20形成的一对塑料楔180,其与壁174和大体垂直的平面P3间隔开,并向空穴172内延伸,但位于壁18和20的上外延之下,其中平面P3由支撑元件30的壁39定义。管口100的近端182包括一对大体垂直的悬挂支撑物184和186,其设计成围绕楔180装配,其中支撑物184与支撑元件30的壁39对齐,支撑物186则靠在壁174上。支撑物184和186之间的间隙188大约等于楔180的厚度并且可以是连续或不连续的,从而能在楔180之间的空间内与支撑物184和186结合。
元件12的上表面适于接收和支撑此处所示的气管内插管120(指经由口腔插入的气管插管),例如图5中所示。由此,插管120安装到尾部元件16上,可以装配到元件12的U-形横截面内,从而使插管120的远端122能越过管口100和自由边缘102而朝着引导壁42行进并挤压和支撑引导壁。本申请人美国专利USNo.5,873,362中的插管可以优选应用于引导装置10,其中为了完整性而通过参考将该专利所公开的内容结合于此。当使用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US No.5,873,362中插管时,尖顶42′可以装配到远端122的开口124内以设置在弯曲唇缘126上,其中唇缘126位于尖顶42′之下大约5mm处。利用预载荷使插管120进入元件12内,引导装置10可以经由病人口腔200而插入至咽喉202。由此并参照图5,当压迫舌204和/或将其从口腔200内拉出时,插入引导装置10,使支撑部分30的支腿32和33横跨在舌204上,并用力将支撑部分30放置到舌204背206处,使支腿32和33靠在(如支腿32和33更长则可以深入)舌204后的沟208上(仅显示一个)。但是在浅咽喉中,如图5所示,在支撑部分30抵达舌204背206之前,引导壁42与其最远外延45将会挤压咽喉202的后壁210。
为了适应浅咽喉,可以优选利用引导壁42的转动性质,将引导装置10进一步推进到咽喉202内,使位于舌204背206上的支撑元件30进入舌后空间212。由此,通过以箭头214方向将引导装置10靠着咽喉后壁210进一步推进到咽喉202内而对引导壁42进一步施加压力,使引导壁42随着支撑元件30在舌204上滑动并进入舌背206的同时而从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朝着如图6所示的第二位置转动,或径直进入第二位置。而且,若管口100可以弯曲,则会产生如图6所示的屈服,而不会使插管120和其中的其他元件(未示出)产生过弯曲或过应力。此时由于支撑元件30位于舌204背206上,尾部元件16通过支撑元件30而被支撑在舌204上,并保持舌204向下靠在口腔200底面220上。之后,可以沿一个方向将引导装置10拉出口腔200,如图6中的箭头222所示,以对舌204背206施加向前的牵引力,从而将空间48大体对准在喉口230之上,为插管作准备。将引导壁42从咽喉后壁210拉出,从而解除壁210对引导壁42的压力。与此类似,由引导壁42作用在插管120上的压力以及由插管120作用在管口100上的压力也被释放。管口100和插管120的弹性将促使这些结构返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并促使引导壁42返回到原始的第一位置。结果,为引导插管尖顶122提供了相对于喉口230和气管232所需要的方向和空间,如图7所示。
当引导装置10位于咽喉202内时,如图7所示,病人会厌240被限定为一空间,该空间位于由管口100限定的悬檐之下。由于气管插管120被支撑在管口100的顶端,并越过管口100的自由端102,所以插管120位于会厌240之上并越过会厌240,从而不会与其碰撞。插管尖顶122靠在引导壁42上,使插管120在空间48内呈向下弯曲,从而使插管尖顶122大体垂直定向,位于会厌240之后并与其平行,且紧靠咽喉202后壁210。当引导装置10对舌204施加向前的牵引力时,插管尖顶122被拉近会厌240的后表面,但由于上述的垂直和平行关系而不会与其接触或碰撞,而是,插管尖顶122向下和向内行进,穿过会厌240后面的喉口230而不受会厌230干扰或阻碍。若管口100使用柔性材料,管口100的柔性使其能够弯曲以适应更大管径而便于插管通过空间48,并且使加大的袖口(bulkier cuff)121容易通过,降低袖口撕开的危险。
使用时,气管插管120的前端可以使用消毒膜状的、水溶性的、生物适应性润滑剂进行手工润滑。将经过润滑的插管120放置在元件12中,使尖顶122伸出管口100的自由边缘102,从而使得开口124处的斜角靠在引导壁42上。引导装置10插入咽喉202内,支腿32、33在舌204上行进,直到尾部元件16靠到舌204的上表面上以及支撑元件30坐落在舌204后,比如利用支腿32、33定位在沟208内或沟208上,或者直到引导壁42压迫喉壁210,比如说对于浅咽喉的情况。对于后者,引导装置10进一步在舌204上滑动,直到支撑元件30位于舌204背206上。当发生这种移动时,引导壁42将转动,并且管口100则可以弯曲。当支撑元件30穿过舌204背206时,该支撑元件30将被向下推动首先靠在舌204背206上,然后对引导装置10施加牵引力,以便将引导壁42拉离后壁210,并使会厌240耸立到靠近一对支腿32、33和前侧39的更加竖直的位置,使引导壁42返回到其正常位置,在该位置,随即通过推动插管120的近端230而将插管120容易地导入喉口230内。插管120将离开管口100并在会厌240之上滑动,沿着引导壁42向下运动。继续推动插管120,使插管120的中间部分250在管口100的自由边缘102上旋转而成为更加垂直的方向,然后进入喉口230和气管232,如上所述。当插管120的远端122进入到气管232内所需深度时,引导装置10从插管120上向后拉,从而经过间隙49横向地与插管120分离。然后插管120以传统方式固定到病人。
根据前面所述,提供的盲插管引导装置优选使用本申请人现有引导装置的特征而安全地、容易地将插管插入病人体内,克服了浅咽喉所遇到的问题。
虽然通过对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说明了本发明,并且对实施方式的描述非常详尽,但其并不是为了限制或以任何方式来限定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他优点以及修改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可以去掉中间切口31。此外,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通道(未示出)通过引导装置10,以及在如本申请人美国专利US 5,339,805中所述的引导壁42内限定一个或多个开口(未示出),使引导装置10具有内窥镜(即喉镜)观察系统,或者具有如本申请人美国专利US 5,845,634中所述的内窥镜观察系统,所述专利所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而结合于此。而且,虽然所示的插管引导空间48是通过连接而随着引导壁42的转动而在空间D内弯曲(collaspe),其他的转动动作也可以采用,例如引导壁向着支撑元件30产生变形。因此,此处所用的术语“转动”被广泛地使用以包含引导壁42与支撑元件30之间的距离关系的变化,从而适应浅咽喉,其中,在引导装置插入咽喉204的背之后时使距离变窄用以将支撑元件30放置在舌204背206上,然后通过支撑元件30牵引舌204而使距离再次扩大。因此,本发明的更宽范围并不受已经显示和说明的特定细节、代表设备和方法、以及说明性范例所限定。因此,在不背离总的发明原理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偏离这些细节的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插管引导装置(10),包含细长尾部元件(16),其具有从尾部元件(16)的远端(28)悬伸出的支撑元件(30);和导壁(42),其与支撑元件(30)间隔开,其特征在于导壁(42)可枢转地安装到尾部元件(16)上。
2.一种插管引导装置(10),包含细长尾部元件(16),其具有从尾部元件(16)的远端(28)悬伸出的支撑元件(30);导壁(42),其与支撑元件(30)间隔开;和管口(100),其从尾部元件(16)向导壁(42)延伸,其特征在于管口(100)基本上是柔性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侧臂(46),所述侧臂(46)刚性地连接到导壁(42),且可枢转地安装到尾部元件(16)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臂(46)包括装配支柱(52),所述尾部元件(16)包括支柱接收槽(60),所述装配支柱(52)可旋转地保持在所述支柱接收槽(60)内,从而通过装配支柱(52)在支柱接收槽(60)内转动而使得导壁(42)能相对于尾部元件(16)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协作止动结构(70、76、82、90),其与尾部元件(16)和侧臂(46)相连,用来限定导壁(42)相对于尾部元件(16)所转动的程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协作止动结构(70、76、82、90)位于尾部元件(16)和侧臂(46)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结构(70、76、82、90)包括形成在尾部元件(16)上的止动块插槽(76)和形成在臂(46)上的止动块(70)。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结构(70、76、82、90)包括形成在尾部元件(16)上的肩插槽(82)和形成在臂(46)上的肩(90)。
9.如权利要求1和3至8中任一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壁(42)可枢转地安装到尾部元件(16)的远端(28)。
10.如权利要求1和3至9中任一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壁(42)可枢转地安装到支撑元件(30)上。
11.如权利要求1和3至10中任一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从尾部元件(16)向导壁(42)延伸的管口(10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口(100)基本上是柔性的
13.如权利要求2、11和12中任一所述的带有管口(100)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口(100)作为单独零件安装到尾部元件(16)上。
14.如权利要求2、11和12中任一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尾部元件(16)一般为刚性,并与管口(100)形成一体。
15.如权利要求2和11至14中任一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管口(100)具有凹形横截面。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互连导壁(42)与尾部元件(16)的侧臂(46)。
17.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插管引导装置,所述尾部元件(16)包括延伸操纵部分(14)。
18.一种将气管插管(120)插入病人咽喉(202)的喉口(230)内的方法,包含将气管插管(120)安装到插管引导装置(10),该引导装置(10)具有尾部元件(16)和导壁(42),其中尾部元件(16)具有从尾部元件(16)悬伸出的支撑元件(30),导壁(42)与支撑元件(30)间隔距离(D),插管(120)被安装到尾部元件(16)上以对着导壁(42)延伸;将导壁(42)插入病人咽喉(202)内并靠在咽喉(202)的后壁(210)上,尾部元件(160)的一部分位于病人的舌(204)上,并且导壁(42)位于第一位置,在此处距离(D)具有一数值,其特征在于导壁(42)相对于尾部元件(1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从而降低距离(D)的数值;继续将导壁(42)向病人咽喉(202)内插入,直到支撑元件(30)位于舌(204)背(206)上;对支撑元件(30)施加牵引力以便将舌(204)背(206)拉离咽喉(202)的背部(210),从而增大咽喉背部的区域,并将导壁(42)与支撑元件(30)之间的空间(48)对准在喉上,以便将气管插管插入喉口(230)内。
19.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插管引导装置(10)包括通常从尾部元件(16)向导壁(42)延伸的管口(100),该方法包括安装气管插管(120),使其越过管口(100)延伸。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将管口(100)从第一形状变形到第二形状,该变形与导壁(42)的转动相协作。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使管口(100)从第二形状返回弯曲到第一形状,该弯曲与牵引支撑元件(30)相协作。
22.如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对支撑元件(30)施加牵引力并与导壁(42)返回转动到第一位置相协作,从而增加距离(D)的数值。
全文摘要
一种盲插管引导装置(10)包括导壁(42),其目的是将气管插管(120)插入喉口(230)内,该导壁(42)可枢转地安装到引导装置(10)的尾部元件(16)上,以适应具有不同深度的咽喉(202)。该引导装置(10)还可以包括柔性管口(100)。
文档编号A61M16/04GK1511051SQ01822864
公开日2004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6日
发明者杰弗里·D·帕克, 杰弗里 D 帕克 申请人:帕克医疗合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