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纤分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1321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气纤分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纤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的入棉口、出棉口、壳体中的输棉通道,所述壳体下部设置滤尘口,所述滤尘口通过滤尘通道与壳体外的排尘口连接,其特点是:所述壳体为立式筒状,所述输棉通道竖直设置在壳体中,在与所述滤尘口相对的壳体另一侧壁上开有补风口,所述的补风口上安装有调节风量的调节板。所述壳体和输棉通道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且从上到下横截面逐渐变小,所述输棉通道与滤尘口及补风口相对的两侧面均为无网眼孔的倾斜面,输棉通道其余两侧面为均匀分布有网眼孔的垂直面。能有效地分离短绒、微尘及杂质,不易堵塞输棉通道上的网眼,且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
【专利说明】气纤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清梳联流程中分离纺织原料中的短绒、微尘和杂质的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气纤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清梳联气纤分离装置主要由入棉口、壳体、输棉通道、滤尘通道、出棉口等组成,原棉用输棉风机从入棉口喂入,输棉风机送入的部分气流由滤尘通道排出,同时排除部分的短绒、微尘及细小的杂质。上述清梳联气纤分离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分离器在清梳联流程中水平安装,重力与气流对棉流的输送力成90度夹角,无法利用重力对棉流输送,当出口负压过低或风速过小时,棉流容易堵塞输棉通道,不能满足气流分离的需求。如何设计一种清梳联气纤分离装置,能有效地分离短绒、微尘及杂质,不堵塞输棉通道,且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气纤分离装置,能有效地分离短绒、微尘及杂质,不易堵塞输棉通道的网眼,且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气纤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的入棉口、出棉口、壳体中的输棉通道,所述壳体下部设置滤尘口,所述滤尘口通过滤尘通道与壳体外的排尘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立式筒状,所述输棉通道竖直设置在壳体中,在与所述滤尘口相对的壳体另一侧壁上开有补风口。
[0006]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补风口上安装有调节风量的调节板。
[000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和输棉通道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且从上到下横截面逐渐变小,所述输棉通道与滤尘口及补风口相对的两侧面均为无网眼孔的倾斜面,输棉通道其余两侧面为均匀分布有网眼孔的垂直面。
[000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尘通道包括滤尘方弯管和滤尘方接圆管,所述滤尘方弯管与所述滤尘口连通,所述滤尘方接圆管与滤尘方弯管连通,滤尘方接圆管上端为所述排尘口。
[000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棉通道上端设置物料入口,所述物料入口与一输棉方弯管相连通,所述输棉方弯管与一输棉方接圆管连通,输棉方接圆管上端为所述入棉口。
[00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靠近输棉通道两倾斜面的两侧面也为倾斜面,所述壳体倾斜面上设置外透明观察窗口,所述输棉通道倾斜面上设置与所述外透明观察窗口位置对应的内透明观察窗口。
[001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的出棉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面处,所述输棉通道下端为物料排出口,所述物料排出口设置在所述出棉口内。[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3]1、本实用新型清梳联气纤分离装置的壳体为立式,输棉通道竖直设置在壳体中,将清梳联气纤分离装置垂直安装于重物分离器入口处,借助于重物分离器入口负压,确保棉流出口负压运行。
[0014]2、本实用新型清梳联气纤分离装置内棉流重力与气流对棉流的输送作用力均垂直向下,使棉流向出口方向运动,可充分利用棉流重力使其下落并向出口方向运动。在滤尘口相对的壳体另一侧上开有补风口,通过补风口的设置平衡了壳体与输棉通道之间空腔的气流。
[0015]3、本实用新型清梳联气纤分离装置的棉流入口截面大于出口截面,滤尘口设置在壳体斜侧面的底部,在输棉通道的倾斜面上无网眼孔,而垂直面设置网眼孔。棉流在气纤分离装置内受自身重力及方向相同的气流压力共同作用下顺利地向下级输送,尘杂和短绒从网眼中被吸入滤尘通道排出,由于输棉通道上设置滤尘口和补风口的两倾斜面无网眼孔,其余两侧均匀分布有网眼孔,可防止负压将棉流吸附在网眼上形成堵塞。
[0016]4、其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纤分离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图;
[0018]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9]图中:1_入棉口、2-壳体、3-输棉通道、4-观察窗、5-调节板、6-补风口、7-出棉口、8_滤尘口、9_滤尘方弯管、10-滤尘方接圆管、11-排尘口、12-网眼孔、13-输棉方弯管、14-输棉方接圆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纤分离装置的实施例,主要包括入棉口 1、壳体
2、壳体2内的输棉通道3、出棉口 7。在壳体2下部设置滤尘口 8,滤尘口 8通过滤尘通道与壳体2外的排尘口 11连接。壳体2为立式筒状,输棉通道3竖直设置在壳体2中,在与所述滤尘口 8相对的壳体2另一侧壁上开有补风口 6,补风口 6上安装有调节风量的调节板5,便于灵活调节补风量。
[0021]上述壳体2和输棉通道3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且从上到下横截面逐渐变小,输棉通道3与滤尘口 8及补风口 6相对的两侧面均为无网眼孔的倾斜面,输棉通道2其余两侧面为均匀分布有网眼孔12的垂直面。
[0022]壳体2靠近输棉通道3两倾斜面的两侧面也为倾斜面,在壳体2倾斜面上设置外透明观察窗口 4,在输棉通道3倾斜面上设置与所述外透明观察窗口 4位置对应的内透明观察窗口 4-1。
[0023]壳体2上的出棉口 7设置在壳体2的底面处,输棉通道3下端为物料排出口,物料排出口设置在出棉口 7内。
[0024]将本实用新型的清梳联气纤分离装置垂直安装于重物分离器入口处,借助于重物分离器入口负压,确保棉流出口负压运行。由于输棉通道垂直安装,棉流入口截面大于出口截面,可充分利用棉流重力使其下落并向出口方向运动。[0025]滤尘口 8设置在壳体2下方侧壁上,有利于各种尘杂的排出,通过补风口 6的设置平衡了壳体2与输棉通道3之间空腔的气流,棉流在清梳联气纤分离装置内受自身重力及方向相同的气流压力共同作用下顺利地向下级输送,尘杂和短绒从输棉通道3的网眼孔12中被吸入滤尘通道排出。补风口 6可根据用户要求灵活配置安装,例如:可按排尘系统风量通过调节板9调节补风口 8的大小。由于输棉通道3靠近滤尘口 8和补风口 6的两倾斜面上无网眼孔,其余两垂直面均匀分布有网眼孔12,可防止负压将棉流吸附在网眼孔12上形成堵塞。
[0026]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气纤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的入棉口、出棉口、壳体中的输棉通道,所述壳体下部设置滤尘口,所述滤尘口通过滤尘通道与壳体外的排尘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立式筒状,所述输棉通道竖直设置在壳体中,在与所述滤尘口相对的壳体另一侧壁上开有补风口。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纤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风口上安装有调节风量的调节板。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纤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输棉通道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且从上到下横截面逐渐变小,所述输棉通道与滤尘口及补风口相对的两侧面均为无网眼孔的倾斜面,输棉通道其余两侧面为均匀分布有网眼孔的垂直面。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纤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尘通道包括滤尘方弯管和滤尘方接圆管,所述滤尘方弯管与所述滤尘口连通,所述滤尘方接圆管与滤尘方弯管连通,滤尘方接圆管上端为所述排尘口。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纤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尘通道包括滤尘方弯管和滤尘方接圆管,所述滤尘方弯管与所述滤尘口连通,所述滤尘方接圆管与滤尘方弯管连通,滤尘方接圆管上端为所述排尘口。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纤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棉通道上端设置物料入口,所述物料入口与一输棉方弯管相连通,所述输棉方弯管与一输棉方接圆管连通,输棉方接圆管上端为所述入棉口。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纤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棉通道上端设置物料入口,所述物料入口与一输棉方弯管相连通,所述输棉方弯管与一输棉方接圆管连通,输棉方接圆管上端为所述入棉口。`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纤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输棉通道两倾斜面的两侧面也为倾斜面,所述壳体倾斜面上设置外透明观察窗口,所述输棉通道倾斜面上设置与所述外透明观察窗口位置对应的内透明观察窗口。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纤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输棉通道两倾斜面的两侧面也为倾斜面,所述壳体倾斜面上设置外透明观察窗口,所述输棉通道倾斜面上设置与所述外透明观察窗口位置对应的内透明观察窗口。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纤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的出棉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面处,所述输棉通道下端为物料排出口,所述物料排出口设置在所述出棉口内。
【文档编号】D01G21/00GK203420028SQ201320374764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7日
【发明者】杨军艳, 朱海东 申请人: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