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5303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药品,即一种对支气管哮喘具有显著疗效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sthma),通常亦称哮喘。临床表现为患者呼吸困难,急促,常伴有鼻咽发痒、干咳、胸闷、面青唇紫,张口抬肩,胸有呜音,额汗,难卧,反复发作,每次持续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不等,以夜间及凌晨为多。重者伴有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现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治疗方法及药物各异,而疗效确切,特别是能够愈的药物尚很缺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对支气管哮喘具有显著疗效的中药制剂。上述目的是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按重量份取原料药桔梗30~40份,紫菀25~35份,贝母30~40份,映山红25~35份,鼠麯草30~35份,木香40~50份,香附子30~45份,乌药40~45份,百合30~40份,南沙参30~40份,当归40~50份,何首乌30~45份,泽兰30~35份,刘寄怒35~40份,熟地45~50份,牛夕80~100份,桂皮45~55份,细辛5~20份,防风30~35份,白芷35~45份,麻黄30~40份,威灵仙30~35份,寄生30~40份,续断45~55份,将上述原料药按常规方法泡制成药。
采用上述方案配成的药剂,与传统配方具有较大的差异,经多年临床观察,特别是近三年在内蒙古东北部进行实验观察表明,本药剂的显效率高达90%以上,治愈率达80%以上,对腰腿疼痛、肢体麻木、头昏脑胀等症状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实施方式第一种取桔梗35g,紫菀30g,贝母35g,映山红32g,鼠麯草32g,木香45g,香附子40g,乌药40g,百合35g,南沙参35g,当归45g,何首乌35g,泽兰32g,刘寄怒35g,熟地45g,牛夕90g,桂皮50g,细辛15g,防风30g,白芷40g,麻黄35g,威灵仙32g,寄生35g,续断50g,将上述原料药煎制成汤剂服用。
第二种将上述原料药以千克为重量单位按比例投入煎制浓缩,蜜炼成丸。
药效分析本方剂由27味中药构成,共分为6组,其中桔梗、紫菀、贝母、映山红、鼠麯草为第一组,其作用为止咳平喘,清热化痰;木香、香附子、乌药为第二组,作用为理气行气;百合、南沙参为第三组,作用是养阴;何首乌、泽兰、刘寄怒、熟地、牛夕、桂皮为第四组,作用为合血,包括补血,活血,清热凉血;细辛、防风、白芷、麻黄为第五组,作用是辛温解表,威灵仙、寄生、续断为第六组,作用是去风除湿,意在扩大药效范围,去除并发疾患。
传统医学把哮喘的病因归为虚实两类,实喘为邪气雍肺,气失宣降,多为风寒,肺热痰浊所引起。虚喘之本,在于肺肾,为肺气不降,肾不纳气,精气内虚所形成。因此,诸多方剂均以调解肺肾为主。本方剂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又把考虑的范围扩大到五脏六腑,认为哮喘是人体多种功能失调,整体素质下降的综合体现,因此,须从多方面入手,标本兼治表里协调,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这就是本方剂的辩证基础。
临床观察本方剂原为祖传秘方,本人于十年前即开始应用,先后试治80多例,治疗效果如下表

注诊断及治疗标准《内科学》(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章由上表可见本方剂对非急性发作期哮喘以及急性发作期的轻、中度患者疗效颇佳,对急性发作期重度特别是危重度患者,应于西医疗法配合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这种中药制剂是按重量份取原料药桔梗30~40份,紫菀25~35份,贝母30~40份,映山红25~35份,鼠麯草30~35份,木香40~50份,香附子30~45份,乌药40~45份,百合30~40份,南沙参30~40份,当归40~50份,何首乌30~45份,泽兰30~35份,刘寄怒35~40份,熟地45~50份,牛夕80~100份,桂皮45~55份,细辛5~20份,防风30~35份,白芷35~45份,麻黄30~40份,威灵仙30~35份,寄生30~40份,续断45~55份,按常规方法泡制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原料药的配比是取桔梗35g,紫菀30g,贝母35g,映山红32g,鼠麯草32g,木香45g,香附子40g,乌药40g,百合35g,南沙参35g,当归45g,何首乌35g,泽兰32g,刘寄怒35g,熟地45g,牛夕90g,桂皮50g,细辛15g,防风30g,白芷40g,麻黄35g,威灵仙32g,寄生35g,续断50g,将上述原料药煎制成汤剂服用,或制成其他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制剂,本方剂对哮喘病因及治疗理论提出了新的观点,近而提出了调动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合力抵制发病因子的用药思路,采用了桔梗、木香、百合、何首乌、细辛、威灵仙等25味中草药,收到满意的疗效。
文档编号A61P11/06GK1461653SQ02119489
公开日2003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8日
发明者赵德富 申请人:赵德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