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跌打接骨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骨伤的中药跌打接骨散。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治骨伤的药物很多,共同存在的问题是不能使骨痂迅速生成或生长太缓慢。由于病程过长,从而使损伤处肌肉、韧带、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再者,有些药对胃肠刺激,引起胃肠不适,而影响用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跌打接骨散。它治疗时间短、无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跌打接骨散由血竭7.59%g、乳没9.45%g、三七9.45%g、土虫9.45%g、蒴藋6.07%g、番木鳖4.73%g、王瓜籽34.9%g、合成接骨丹8.75%g加工配制而成。合成接骨丹由铜60-73.19g、锰0.255-0.425g、钙0.01-1.5g、银0.10-0.724g、锗0.05-0.15g、铝0.05-1.10g、锡9.0-15g、铅0.1-0.33g、锌0.015-0.262g、硫0.05-0.19g组成,按百分比计算提成为8.75%g。其加工方法是将合成好的接骨丹8.75%g煅红,温度500-1200度,放醋中淬透,反复1-14次,研细放水中泡5-8天后,取出干燥研成100-120目,使之变成易于溶于水的盐类物质,将它和上述药混合拌匀,放在远红外线灯下消毒后,装入胶囊中。该药多年来经临床反复验证、对新、旧骨折、骨坏死、颈腰椎间盘突出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治愈骨折时间儿童2周、青壮年4-7周,老年8-9周,骨不连10-14周左右,对骨坏死治疗能使坏死处骨重建,使骨坏死得到修复。由含锌锰高的中药及合成接骨丹组成的跌打接骨散能对机体腺体发挥生理效应,能兴奋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从而调节钙磷上升,刺激甲状腺素分泌降钙素,促进成骨细胞活动,有利于钙盐在骨折修复早期沉积,使骨折修复提前完成;锌锰是中医肾的物质基础,对调整体内激素水平增加促钙结合蛋白合成,经肠钙吸收改善骨质活力,对骨折修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跌打接骨散能刺激AKP的酶活性,从而激发骨的细胞生长活性,它在体内酶蛋白的作用下,进行分解氧化吸收利用,从而使骨痂生长速度加快,骨折愈合时间缩短。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是本发明跌打接骨散的最佳实施例,它由血竭7.59%g、乳没9.45%g、三七9.45%g、土虫9.45%g、蒴藋6.07%g、番木鳖4.73%g、王瓜籽34.9%g、合成接骨丹8.75%g加工配制而成。合成接骨丹由铜60-73.19g、锰0.255-0.425g、钙0.01-1.5g、银0.10-0.724g、锗0.05-0.15g、铝0.05-1.10g、锡9.0-15g、铅0.1-0.33g、锌0.015-0.262g、硫0.05-0.19g组成,按百分比计算提成为8.75%g。其加工方法是将合成好的接骨丹8.75%g煅红,温度500-1200度,放醋中淬透,反复1-14次,研细放水中泡5-8天后,取出干燥研成100-120目,使之变成易于溶于水的盐类物质,再将血竭7.59%g、乳没9.45%g、三七9.45%g、土虫9.45%g、蒴藋6.07%g、番木鳖4.73%g、王瓜籽34.9%g粉碎成细末和8.75%g合成接骨丹混合拌匀,放在远红外线灯下消毒后,装入胶囊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跌打接骨散,其特征在于它由血竭7.59%g、乳没9.45%g、三七9.45%g、土虫9.45%g、蒴藋6.07%g、番木鳖4.73%g、王瓜籽34.9%g、合成接骨丹8.75%g加工配制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打接骨散,其特征在于合成接骨丹由铜60-73.19g、锰0.255-0.425g、钙0.01-1.5g、银0.10-0.724g、锗0.05-0.15g、铝0.05-1.10g、锡9.0-15g、铅0.1-0.33g、锌0.015-0.262g、硫0.05-0.19g组成,按百分比计算提成为8.75%g。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跌打接骨散,其特征在于它的加工方法是将合成好的接骨丹8.75%g煅红,温度500-1200度,放醋中淬透,反复1-14次,研细放水中泡5-8天,取出后干燥研成100-120目,再将上述药粉碎成细末,混合拌匀,放在远红外线灯下消毒后,装入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骨伤的中药跌打接骨散。它由血竭、乳没、三七、土虫、蒴藋、番木鳖、王瓜籽、合成接骨丹加工配制而成。该药多年来经临床反复验证、对新、旧骨折、骨坏死、颈腰椎间盘突出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治愈骨折时间儿童2周,青壮年4-7周,老年8-9周,骨不连10-14周左右,对骨坏死有修复作用。它能刺激AKP的酶活性,激发骨的细胞生长活性,在体内酶蛋白的作用下,进行分解、氧化、吸收利用,从而使骨痂生长速度加快,骨折愈合时间缩短。
文档编号A61P19/00GK1485066SQ02133038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3日
发明者田青山, 田力, 田旭 申请人:田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