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牲畜口蹄疫的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1854阅读:10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牲畜口蹄疫的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治疗牲畜口蹄疫的中药方剂。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治疗牲畜口蹄疫的中药方剂是由以下药物组成,其配方配比关系(配比采用重量份)板兰根90~120、黄芩90~120、黄连90~120、苦参90~120、栀子90~120、血参90~120、苦丁茶90~120七味药组成。
在本药中,君药是板兰根,该药性味苦寒、入肝、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炎、抗病毒、抗菌等作用。常用于(1)瘟疫发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病毒性感染疾病。(2)热度斑疹、丹毒、咽喉肿痛、口舌溃烂、吐血、衄血、流行性结膜炎等。由于口蹄疫病的病源为口蹄疫病毒,故该药在本病中起到消灭病源—口蹄疫病毒的治本作用。
臣药是黄芩,性味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能清热解毒、泻火、抗菌、安胎、利尿、利胆等,本药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结膜炎球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襦菌、结核杆菌、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常用于温病、发热、沸热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炎、口腔炎、口舌糜烂、疮疡、痈疖、肿毒等。
黄连,性味苦寒,入心、胃、大肠经。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泻火燥湿。本药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百日咳杆菌、鼠疫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在本药方中,黄芩、黄连对口蹄疫病毒均起着抑制作用,用于治疗热性病、烦躁、吐血、衄血、口腔、舌、蹄糜烂、疮疡、肿毒等,故在方剂中为臣药。
佐药有苦参性味苦寒,入心、胃、大肠、膀胱经。能清热燥湿、抗菌、消炎、杀虫止痒。对各种杆菌、球菌不仅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又有平喘、利尿、抚心律失常作用。常用于湿热、痢疾、皮肤真菌、小便赤黄不利等。由于口蹄疫病常因气管、支气管受损害,而出现气喘,又由于病毒的影响而出现体温升高、不能进食、尿少、黄赤不利等症状,以及并发的心肌炎、心率不齐等,本药在本方剂中可起到平喘、利尿、抗心率失常作用。
栀子性味苦寒,入心、肝、肺、胃、经。能清热解毒,凉血、利湿、利胆、止血、镇静等。常用于热病心不眠、黄疸、疮疡肿痛、跌打扭伤等。
使药有血参性味苦微寒,入心、肝经。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消痈肿、排腐生肌、阵痛安神、抗菌消炎。由于口蹄疫病能并发心肌炎,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血参具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凝、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苦丁茶性味苦寒,入肝、肺、胃经。能散热、清头目。常用于热性病、痢疾、及上焦火热之症。因口蹄疫病常有口舌溃烂、心肌炎、心肌坏死、缺血、心脏麻痹故用该药可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强心作用。
从中医角度认为口蹄疫病属于湿温热度所致,而本方中各味药物均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凉血、消炎的作用,因此为治疗疫温热度之要药;其中,针对病源抗病毒的药物如板兰根;针对口蹄疫病常有口腔、踢部溃烂而招致其他细菌混合感染,本方中采用黄芩、黄连等,用于治疗口腔、舌、蹄溃烂等;针对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气喘,体温升高、不能进食、尿少、黄赤不利等症状,以及并发的心肌炎、心率不齐等,本方中采用苦参用于治疗平喘、利尿、抗心率失常、强心等;针对口蹄疫病常有胃肠道出血性失症,本方中采用如栀子、黄芩等凉血止血的药物;针对口蹄疫病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肌坏死、麻痹,本方中采用苦丁茶、苦参、血参,用于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强心的药物。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治疗牲畜口蹄疫的中药方剂,既能抗病毒,又能改善局部溃烂性病变,既能清热、凉血、消炎、消除全身症状,又能平喘、利尿、抗心率失常,挽救因心肌炎而导致的心肌坏死,以及心脏麻痹等。因此,使用本发明的中药方剂,疗效确切显著,能起到标本兼治、内外结合的综合治疗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药具有能够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功效,治愈率可达99%以上。对未受传染的牲畜,服用本药,也可起到预防口蹄疫疾病发生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配方之一,板兰根100克、黄芩100克、黄连100克、苦参100克、栀子100克、血参100克、苦丁茶100克,七味药均采用相同的用量为一剂。
本发明实施例配方之二,板兰根120克、黄芩110克、黄连105克、苦参95克、栀子95克、血参110克、苦丁茶110克,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及用量范围将上述七味药按配方配比后用水煎制成500~1000毫升药液,对患病牲畜进行灌服。也可把上述七味药按配方配比后磨成粉状,并制成颗粒状,自病畜口中吞服,一日用一剂。服用药量的多少,应视牲畜体重的大小而定,体重在200公斤以上的病畜服用一剂的全量;体重在100公斤~200公斤的病畜服用一剂的四分之三;体重在50公斤~100公斤的病畜服用一剂的四分之二;体重在50公斤以下的病畜服用一剂的四分之一。
据统计,本发明的药在治疗的70例(包括牛、羊、猪)牲畜中,每头牲畜用药剂数,服用一剂药痊愈的有66例;服用两剂药痊愈的有3例;服用三剂药痊愈的有1例。
典型病例姜明,河南南阳社旗县人,办了一个养猪厂,2001年4~5月分,在猪群中发生了口蹄疫流行病,症状为体温高、拒食、行走困难、口腔、舌、咽喉、有水泡及糜烂,胃肠道有出血性炎变,蹄部亦有水泡及溃烂。一开始用的是西药,但不能控制病情及蔓延,后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方剂,患病猪只用了一剂药,便治好了病,只有个别猪使用了两剂药即见好。
白玉成,河南南阳社旗县人,在1999年4月,喂养的牛和羊都的了口蹄疫病,症状为体温高、拒食、口腔、舌、咽喉、有水泡及糜烂,胃肠道有出血性炎变,蹄部亦有水泡及溃烂。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方剂,牛服用了两剂中药,症状消失,痊愈;羊只用了一剂药,症状消失,痊愈。
尚建梅,河南南阳社旗县人,喂养的两头牛均患口蹄疫病,症状为心肌有斑片状灰白色的炎性坏死灶,服用本发明的口蹄疫中药方剂,只用一剂药,病情好转,随后又服用一剂药,病情痊愈。
附社旗县畜牧兽医站出具的用本发明药治疗口蹄疫的调查报告。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牲畜口蹄疫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该药是由以下药物配比组成,其中配比采用重量份板兰根90~120、黄芩90~120、黄连90~120、苦参90~120、栀子90~120、血参90~120、苦丁茶90~120七味药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牲畜口蹄疫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该药是由以下药物组成,其配方用量为板兰根100克、黄芩100克、黄连100克、苦参100克、栀子100克、血参100克、苦丁茶100克,七味药均采用相同的用量为一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牲畜口蹄疫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该药是由以下药物组成,其配方用量为板兰根120克、黄芩110克、黄连105克、苦参95克、栀子95克、血参110克、苦丁茶110克。
4.一种用于治疗牲畜口蹄疫中药方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中药方剂的用量范围是体重在200公斤以上的病畜服用一剂的全量;体重在100公斤~200公斤的病畜服用一剂的四分之三;体重在50公斤~100公斤的病畜服用一剂的四分之二;体重在50公斤以下的病畜服用一剂的四分之一。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治疗牲畜口蹄疫的中药方剂。该药是由板蓝根、黄芩、黄连、苦参、栀子、血参、苦丁茶七味药组成。本发明的药既能抗病毒,又能改善局部溃烂性病变,既能清热、凉血、消炎、消除全身症状,又能平喘、利尿、抗心率失常,挽救因心肌炎而导致的心肌坏死,以及心脏麻痹等。因此,疗效确切显著,能起到标本兼治、内外结合的综合治疗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药具有能够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功效,其治愈率可达99%以上。
文档编号A61P31/00GK1442163SQ0215155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尚馨室 申请人:尚馨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