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器的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451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炙器的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类,特别涉及一种针炙器的结构改良,尤指一种结构轻巧简单、便于携带、易于实施的针炙器。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控制电路的壳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电源的壳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B-B剖视示意图。
如附图2及附图4所示,其中壳体10是由一上盖11、下盖12组成,该上盖11、下盖12可藉由螺钉13螺合;在下盖12的相对应于电源线30的穿设处设有一突出结构121,在该突出结构121的两侧分设有一柱体122、123,该柱体122、123的高度略高于该突出结构121,另于柱体122、123上部设有一套件15,该套件15略呈∏型,可套合于柱体122、123的套筒151、152内,将套件15套合于柱体122、123上,该套件15与突出结构121具有一可容电源线30通过的空间,并藉由套件15与突出结构121将电源线30夹合于其间,藉以达到使电源线30定位的目的;在壳体10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14与电源线30连接,在上盖11设有按钮111、112,该按钮111、112是藉由穿设孔1111、1121穿设于上盖11所具有的凸柱113、114上,凸柱113、114再经热熔挤压迫使穿设孔1111、1121定位,使按钮111、112于上盖11的相对应处所设的透孔115、116内构成一可上、下活动的状态,该按钮111、112相对应于设置于控制电路14上的开关141、142,藉由按压该按钮111、112,使按钮111、112底部所具有的凸柱1112、1122与开关141、142接触,以达控制开关141、142的目的;在下盖12与贴片40之间设有电性导通性的卡合装置,该卡合装置可为任何形式,由金属材质的凸钮41、凹钮16所构成的扣钮为最简单及容易实施,凸钮41嵌合于贴片40上,凹钮16藉由套耳161套设于下盖12的具有凸柱124上,该凸柱124再经热熔挤压使套耳161定位,使凹钮16固设于下盖12底部,藉由该凸钮41、凹钮16所构成的卡合装置,可使贴片40与壳体10相结合。
如附图3及附图5所示,壳体20是由上盖21、下盖22所组成,上盖21、下盖22可藉由螺钉23螺合;在下盖22的相对应于该电源线30的穿设处设有一突出结构221,在该突出结构221的两侧分设有一柱体222、223,该柱体222、223的高度略高于该突出结构221,在该柱体222、223上部设有一套件25,该套件25略呈∏型,其具有可套合于柱体222、223的套筒251、252,将套件25套合于柱体222、223上,该套件25与突出结构221具有一可容电源线30通过的空间,并藉由套件25与突出结构221将电源线30夹合于其间,藉以达到使电源线30定位的目的;上盖21具有一电池室211,一外盖212,该外盖212具有略呈L型的定位脚2121,将定位脚2121穿设于电池室211的相对应处所设的透孔2111内,再旋转外盖212使定位脚2121脱离该透孔2111的范围而卡合于宽度较窄的窄透孔2112上,使外盖212达定位的目的,且能将电池60锁合于该电池室211内,于电池室211内设有导电片213、214分别与电池60的正、负极接触,该导电片213、214并延伸于电池室211外部的该下盖22内埠与电源线30连接;在下盖22与贴片50之间设有具有电性导通性的卡合装置,该卡合装置可为任何形式,它是由金属材质的凸钮51,凹钮26所构成的扣钮为最简单及容易实施,凸钮51嵌合于贴片50上,凹钮26藉由套耳261套设于下盖22具有的凸柱224上,该凸柱224再经热熔挤压使套耳261定位,使凹钮26固设于下盖22底部,藉由该凸钮51、凹钮26所构成的卡合装置,可使贴片50与壳体20相结合。
又如附


图1所示,该贴片40、50与壳体10、20相卡合之后,可分置于人体的不同的两适当处,壳体10、20的分离范围则视电源线30的长度而定,该电源线30可设置为具有卷曲的具有弹性的线体,藉由按扭111、112控制电源与控制电路导通电性至贴片40、50,将贴片40、50贴合于人体穴道上,藉由控制电路产生的低周波电流刺激穴道,而能发挥与针炙相同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针炙器的结构改良,它是由壳体(10)及(20)、电源线(30)、贴片(40)、(50)、电池(60)等构成,其特征是在壳体(10)及(20)之间设有电性导通的电源线(30),在壳体(10)及(20)底部各设有一底部具有粘性的贴片(40)及(50);其中壳体(10)是由一上盖(11)、下盖(12)组成,上盖(11)与下盖(12)藉由螺钉(13)螺合;壳体(20)是由上盖(21)及下盖(22)组成,上盖(21)与下盖(22)藉由螺钉(23)螺合;在壳体(10)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14)与电源线(30)连接,在下盖(12)与贴片(40)之间设有电性导通的卡合装置可使贴片(40)与壳体(10)相结合;在壳体(20)的上盖(21)设有一电池室(211),在电池室(211)内设有导电片(213)、(214)分别与电池(60)的正负极接触,导电片(213)、(214)并延伸于电池室(211)外部的下盖(22)内埠与电源线(30)连接;在下盖(22)与贴片(50)之间设有具电性导通的卡合装置,可使贴片(50)与壳体(20)结合;两壳体(10)与(20)相连接的电源线(30)可为伸缩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炙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10)的下盖(12)在电源线(30)的穿设处设有突出结构(121),在突出结构(121)的两侧分设有一柱体(122)、(123),并在其上部设有一套件(15)。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炙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10)的上盖(11)设有按钮(111)、(112),该按钮(111)、(112)是藉由穿设孔(1111)、(1121)穿设于上盖(11)所具有的凸柱(113)、(114)上,凸柱(113)、(114)经热挤压使穿设孔(1111)、(1121)定位,按钮(111)、(112)相对应于设置于控制电路(14)上的开关(141)、(14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炙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下盖(12)与贴片(40)之间设有的电性导通卡合装置是由金属材质的凸钮(41)凹钮(16)所构成。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炙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壳体(20)的下盖(22)相对应于该电源线(30)的穿设处设有一突出结构(221),在该突出结构(221)的两侧分设有一柱体(222)、(223),在该柱体(222)、(223)上部设有一套件(25),可套合于柱体(222)、(223)的套筒(251)、(252)内。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炙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20)的上盖(21)具有一电池室(211)及外盖(212),外盖(212)设有定位脚(2121),电池(60)锁合于电池室(211)内,在电池室(211)内设有导电片(213)、(214)分别与电池(60)正、负极接触,该导电片(213)、(214)并延伸于电池室(211)外部的下盖(22)内埠与电源线(30)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炙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20)的下盖(22)与贴片(50)之间设有具电性导通的卡合装置,该卡合装置是由金属材质的凸钮(51)、凹钮(26)所构成,凸钮(51)嵌合于贴片(50)上,凹钮(26)藉由套耳(261)套设于下盖(22)上的凸柱(224)上,凸柱(224)经热熔挤压使套耳(261)定位,凹钮(26)固设于下盖(22)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针炙器的结构改良,主要是由两个壳体10、20、电源线30、贴片40、50、电池60等构成,在壳体内部设有控制电路14、电池60、电源开关141、142,壳体之间设有电源线30;复数的贴片40、50,在壳体之间设有具电性导通的卡合装置,藉由卡合装置可使贴片与壳体相结合;藉此,打开电源开关使电源、控制电路导通电性,可将电性经由卡合装置传导至贴片,将贴片贴合于穴道上,藉由控制电路产生的低周波电流刺激穴道,能发挥与针炙相同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H39/04GK2535030SQ02204980
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1日
发明者王少华 申请人:王少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