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伤病员搬运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64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简易伤病员搬运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担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伤病员搬运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实生活中,伤病员的现场急救,常常需要担架,所述的如申请号00214041发明名称一种担架,它由两块软床面、框边和连接杆组成,两块软床面的外侧边与框边连接,两块软床面的内侧边都是双层并呈方凹突形,构成套筒状,连接杆穿过软床面套筒将两块帆布连接成一个整体。框边两端与软床面连接处的下侧设有一个支架。首先将伤病员搬抬到担架上,再从担架上将伤病员抬到抢救床上,或者一些生活不能自理、卧床的病人需要做B超、CT等特殊检查,还有需要进手术室做手术时,也需要将病人从病床上搬抬到担架上,再搬抬检查床或者手术台上,检查结束或者手术后,又要将病人搬抬到担架上,使用上述担架,如此频繁、反复的搬抬病人,不仅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及其患者家属的劳动强度,而且直接搬抬病人常常由于动作的不协调或者患者的身体受力不均衡,而增加病人的痛苦,特别是对于骨折、昏迷、休克、心肌梗塞等不宜搬动的的病人,直接搬抬病人,容易使病人病情加重,引发副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避免直接搬抬病人身体,防止病人病情加重,引发副损伤,实现病人简便、安全的场地转移用简易伤病员搬运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伤病员搬运单包括搬运单,其结构特点是在搬运单四边均设有加固布层,在搬运单的底面的两对角线设有加固布条,在搬运单的底面的纵向中部设有加固布条,在加固布条的端点处固定连接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搬运单四边均设有加固布层,在搬运单的底面的两对角线设有加固布条,在搬运单的底面的纵向中部设有加固布条,在加固布条的端点处固定连接有把手。在现场急救或者伤病员在医院内检查、治疗时,2-6个人可以合力把伤病员搬抬到所需位置,避免了直接搬抬病人身体,防止病人病情加重,引发副损伤,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并且搬运单可以折叠,体积小,便于携带。本实用新型转移病员十分方便,无需直接搬抬病人,只需移动搬运单即可实现病员转移,减少病员痛苦,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救护质量。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搬运单1,搬运单1长185厘米,宽55厘米,在搬运单1四边均设有加固布层2,在搬运单1的底面的两对角线设有加固布条4,在搬运单1的底面的纵向中部设有加固布条5,在加固布条4\5的端点处固定连接有把手3。在现场急救或者伤病员在医院内检查、治疗时,2-6个人可以合力把伤病员搬抬到所需位置,避免了直接搬抬病人身体,防止病人病情加重,引发副损伤,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并且搬运单1可以折叠,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时,对于可以翻身的病人,首先将伤病员的身体侧向一面,然后,将搬运单1沿短边的中点连成的中线对折,折面的开口向外,再将上边的一折面拉起,塞进病人身体与床面之间的空隙中,再将伤病员的身体侧向另一面,拉出塞进去的一折面,病员平卧后,展开、拉平,然后,2-6个人拉紧手把3,可以合力把伤病员搬抬到所需位置,而搬运单1的收回,按放置时的相反步骤进行。
对于不能翻身和不宜搬动的病人,首先将搬运单1按宽边的长度折成一束,一端从伤病员的腰部穿过,然后,再轻搬病人的肩部和臀部,使搬运单1从病人的头部和足部分别展开、拉平,然后,2-6个人拉紧手把3,可以合力把伤病员搬抬到所需位置,而搬运单1的收回,按放置时的相反步骤进行。本实用新型转移病员十分方便,无需直接搬抬病人,只需移动搬运单即可实现病员转移,减少病员痛苦,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救护质量。
权利要求一种简易伤病员搬运单包括搬运单(1),其特征在于在搬运单(1)四边均设有加固布层(2),在搬运单(1)的底面的两对角线设有加固布条(4),在搬运单(1)的底面的纵向中部设有加固布条(5),在加固布条(4、5)的端点处固定连接有把手(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简易伤病员搬运单,涉及担架技术领域,它包括搬运单,在搬运单四边均设有加固布层,在搬运单的底面的两对角线设有加固布条,在搬运单的底面的纵向中部设有加固布条,在加固布条的端点处固定连接有把手。本实用新型转移病员十分方便,无需直接搬抬病人,只需移动搬运单即可实现病员转移,减少病员痛苦,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救护质量。
文档编号A61G1/01GK2540938SQ0221408
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6日
发明者毕素栋, 陆叙林, 李红霞, 张鲁文 申请人:毕素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