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医疗急救背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427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医疗急救背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军队战伤救护和交通、工矿、大型工程施工等突发重大事故时,大批伤员的紧急救治的折叠式医疗急救背囊。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军队、地方医务人员的急救箱大都是传统的手提肩负式的方形箱体结构,箱内一般只能放置听诊器、血压计及少量的内服、外用药、注射针剂和包扎止血用品,因此不能适应现场大批伤员的早期紧急处理和危重伤病员的抢救。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医疗急救箱携带药品少且携带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放置现场早期抢救所需药品及器材,又方便携带使用的新型医疗急救背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由背囊底、左、右网袋片、拉链系统、外袋、背带组成。左、右网袋片分别位于背囊底的左右两侧,展开时呈展翼式,并与背囊底处于同一片平面上,在左右网袋片上分布有可放置物品的网袋,在背囊底的正面设置有与背囊底的上下侧连成一体的直立中隔。在本实用新型背囊上设置有两道拉链,两道拉链牙咪的一边分别起于背囊底与左或右网袋片连接处的上连接端口,并通过直立中隔的左或右侧,止于背囊底与左或右网袋片连接处的下连接端口,另一边是分别起于背囊底与左或右网袋片连接处的上连接端口,并沿着左或右网袋片的上边沿至上边沿的中心处,然后穿过网袋片的底面至网袋片的下边沿中心处后,再沿下边沿到背囊底与左或右网袋片连接处的下连接端口。在本实用新型背囊的外表左右两侧设有外袋。在背囊底的背面设有背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平战两用,适应性广。本实用新型为平开片状折式结构,展开撤收方便快速,适用于重大交通、爆炸、塌方等发生成批伤员时现场早期救治,也适用于乡村野外和简易场所展开救治,特别适用于跨海登岛作战分队营连军医在抢滩时携带战救药材涉水登陆,对水际滩头短时间内发生大量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由于该背囊既可以在地面上平铺展开,也可以在墙上张挂,因此可在室内野外各种场所展开工作。
2、携行轻便,附体性好。背囊选用轻质防水材料制造,重2.3Kg,加上药品器材6~7Kg,总重量9Kg左右,重量轻;背带采用宽面柔质结构,并设有插接式胸、腰松紧调节扣带,受力均匀,携行轻便,机动性大,附体性好,可减轻疲劳程度,降低体能消耗。
3、设计合理,使用便利。背囊布局设计合理,负荷分布均匀,容量大;急救药品器材分类细,品种全,能适应平时和应急需要。由于急救器材集装在透明小软包内,其他药品材料分别装在透空的网眼袋内,分类组块,排列有序,其品种和数量可一目了然,取用十分便捷。器材透明小软包与背囊底之间用尼绒扣粘接,各网袋口部均设有尼绒扣,使囊内药品器材在折叠收拢或展开以及背负运输过程中,不会破损、散失和移位。
4、结构紧凑,外型美观。收拢后,其外型集箱、包、囊袋特点为一体,既有箱形外廓,又有囊包的线型,加上中间两道拉链线装饰,显得美观大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拢状态结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1-1剖视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图7为图4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清楚完整,下面结合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背囊底1、左、右网袋片2、拉链3、外袋4及背带5组成。如图1所示左、右网袋片2分别位于背囊底1的左右两侧,展开时呈展翼式,并与背囊底1处于同一平面上,在左右网袋片2内分布有可放置物品的网袋6,网袋6分为薄物插袋6-1和兜袋6-2,每侧网袋片2中薄物插袋6-1有3个,兜袋6-2有12~14个。如图1和2所示在背囊底1正面的上、下侧分别设有上、下盖7和8,在上、下盖7和8的中间设有与之连成一体的直立中隔9。如图1、2、3、4、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背囊上设置有两道拉链3,两道拉链3牙咪的一边分别起于背囊底1与左或右网袋片2-1、2-2连接处的上连接端口,经左或右网袋片2-1、2-2的部分边沿、上盖7的边沿、直立中隔9的左或右侧,至背囊底1与左或右网袋片2-1、2-2连接处的下连接端口,另一边是分别起于背囊底与左或右网袋片连接处的上连接端口,并经左或右网袋片的上边沿,至上边沿的中心处后穿过网袋片2的背面至网袋片2的下边沿中心处后,再沿下边沿到背囊底与左或右网袋片连接处的下连接端口。如图2-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背囊的外表面设有外袋4。在背囊底的背面设有背带5。
当把左右网袋片如图5所示,按照abcdef和a′b′c′d′e′f′的顺序,分别逐步向内折叠,然后拉合拉链即可将背囊收拢成如图4-7所示的状态,简便实用。
实施例1如图1-7所示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背囊底1由35×7×50cm,厚0.6cm塑胶方框与用两块迷彩涤纶棉布内夹0.5mm厚海绵层缝制构成。其功能一是为背囊外形起定型作用,二是对背囊各部位系统起骨架连接作用,三是框内空间作为急救器材包存放区,边框对器材起防压保护作用。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存放,配套急救器材分类组块集装在特制透明的软质塑料包内,并在包外底部缝制了与背囊底相适配的尼绒扣10,以防背囊活动时,箱内器材包发生移位堆积。
2、如图1和2所示左、右网袋片2两个网袋片外部尺寸为57×51cm,与背囊底框左右两侧相对称,它是由背囊外层面料,中间隔层和黑色涤纶网纱构成。网袋由中间隔层和网纱缝制而成。其功能配装各类药品和横三纵五材料。通常情况下,一侧为内服、注射药品,另一侧为外用、止血包扎材料。网袋大小、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本实用新型实例按横三纵五或横四纵五大致分格。其中a、b和a′、b′轴线内的网袋为插袋,因收拢后紧贴底框边,只能放置薄型小物品,其余均为兜袋,可装瓶装药品和其它材料,个别需要大一些的网袋,可采取并格调整。每个网袋口部上方均缝有一条2.5cm宽的布边11,内侧缝有5~8cm长的尼绒扣,外侧可贴药品、材料名称标签。左右网袋片2与背囊底1同在一平面,通过底框外包布缝合连接为整体。因此左右网袋片通过d、d′轴线向底框方向折合,拉上拉链后,其外层面料自然成为背囊正面和左右两侧的围布。
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折叠收拢及开启展开均通过两道拉链解决。通过拉链锁扣将两侧网袋片上的拉链重合,使背囊成收拢闭合状。这种拉链设置,有利于充分展开,快速收拢,并保持美观的外型。
4、如图3、4所示背囊在收拢状态下,正立面拉链两边各设一内置口袋,袋口设一封口拉链,供医务人员放置工作资料。如图2-7所示左右两侧各设二个外挂口袋,主要放置常用的听诊器、剪刀、手电简及医务人员个人用雨衣、水壶等简单的生活用品。
5、如图3、7所示在背囊的背面设有两条宽面柔质背带5,背带5上还设有胸围、腰围扣带,并有调节松紧的扣环,以适应行军、跋涉途中的稳定性和附体性。
6、配套药品器材本实用新型实例主要着眼军队团、营两级卫生队(所)军医、乡村卫生院医师以及城市医院上山下乡巡回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的职能和任务特点,特别是适应对战时和突发性事故的伤病员紧急救治所需的药品和器材,主要有抗感染、镇痛、镇静、抗过敏、心血管药和兴奋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用药,止血、利尿药;输注液体(包括口服补液、注射液);外用、消毒和杀虫、驱暑药,包扎、固定和止血材料,烧伤敷料;急救急诊器材等,尤其是能携带简易呼吸器、环甲膜切开器、吸痰器、开口器、气管套管、胸腔穿刺针、创伤手术包、注射器等,有助于医师提高突发事故现场创伤急救、复苏抢救的质量,降低死亡率。
本实用新型适合于携带军队战伤救护和交通、工矿、大型工程施工等突发重大事故时,紧急救治大批伤员所需的各种医疗器械和药品。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医疗急救背囊,其特征在于它由背囊底、左、右网袋片、拉链系统及背袋组成,左、右网袋片分别位于背囊底的左右两侧,展开时呈展翼式,并与背囊底处于同一平面上,在左右网袋片上分布有可放置物品的网袋,在背囊底的正面设置有分别与背囊底的上下侧连成一体的直立中隔,背囊上设置有两道拉链,两道拉链牙咪的一边分别起于背囊底与左或右网袋片连接处的上连接端口,并通过直立中隔的左或右侧,止于背囊底与左或右网袋片连接处的下连接端口;另一边分别起于背囊底与左或右网袋片连接处的上连接端口,并沿着左或右网袋片的上边沿至上边沿的中心处,然后穿过网袋片的底面至网袋片的下边沿中心处后,再沿下边沿到背囊底与左或右网袋片连接处的下连接端口;在背囊底的背面设有背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医疗急救背囊,其特征在于在背囊底正面的上、下侧分别设有上、下盖,在上、下盖的中间设有与之连成一体的直立中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医疗急救背囊,其特征在于在本实用新型背囊的外表两侧设有外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医疗急救背囊,其特征在于背囊底由塑胶方框与用两块迷彩涤纶棉布内夹厚海绵层缝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医疗急救背囊,其特征在于左、右网袋片由外层面料、中间隔层和涤纶网纱构成,网袋由中间隔层和网纱缝制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医疗急救背囊,其特征在于每个网袋口部上方均缝有一条布边,布边内侧缝有尼绒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医疗急救背囊,其特征在于背囊在收拢状态下的正立面拉链两边各设一内置口袋,袋口设一封口拉链,左右两侧各设二个外挂口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医疗急救背囊。由背囊底、左、右网袋片、拉链系统、外袋、背带组成。左、右网袋片分别位于背囊底的左右两侧,展开时呈展翼式,并与背囊底处于同一片平面上,在左右网袋片上分布有可放置物品的网袋,在背囊底的正面设置有与背囊底的上下侧连成一体的直立中隔。在本实用新型背囊上设置有两道拉链,在本实用新型囊的外表两侧设有外袋。在背囊底的背面设有背带。本实用新型适合于携带军队战伤救护和交通、工矿、大型工程施工等突发重大事故时,紧急救治大批伤员所需的各种医疗器械和药品。
文档编号A61F17/00GK2533830SQ02228900
公开日2003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30日
发明者黄邱朝 申请人:黄邱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