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驮式双通道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428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驮式双通道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引流出腹腔内因手术操作、炎症反应及吻合口漏等产生的各种液体,减轻机体不良反应,促进术后恢复的背驮式双通道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腹腔引流管是一根乳胶或硅胶管,手术后用其一端插入腹腔内,另一端接在负压管道上进行引流。由于腹腔为一密闭的腔隙,用这种单管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仅能作为一种预防措施,而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及腹腔内严重感染或积液,其引流效果明显不够理想,易导致引流物在腹腔内积聚,将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或需要进行二次或三次手术,不利于患者康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及时排出腹腔手术后的废液,不使引流物在腹腔内积聚,有利于患者康复的背驮式双通道腹腔引流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它包括一根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引流管的腹腔插入端呈Y形,在引流管的一侧固定有长度略长而直径较细的进气管,进气管与引流管在腹腔插入端的Y形两叉上连接处有数个连通孔,进气管在进气口端与引流管分离,其进气口上配有滤帽。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进气管和引流管双管复合结构,使密闭的腹腔变为半开放的腹腔,改善腹腔引流效果,使腹腔内手术后不存积液,并且还可以利用进气管对患处进行冲洗及注药治疗,适用范围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流管 2.进气管 3.滤帽 4.连通孔 5.腹腔插入端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乳胶或硅胶材料作引流管1和进气管2,两根管壁可以一次成型连接固定,也可以用胶粘合固定。进气管2口径采用3-6毫米管材,引流管口径采用10毫米左右管材,引流管1和进气管2在腹腔插入端5呈Y形,两管在Y形的两叉管上连接处设有一排3-6个连通孔,连通进气管和引流管。在进气管2的进气端与引流管分离,其端口上设有一个滤帽3,进气管通大气。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与单引流管基本一致,在结束手术关闭腹腔前将引流管由内向外引出,病人康复后将插入端拔出即可。不同之处是,采用此管可改善引流状况,防止腹腔积液,有利于患者恢复,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患处进行冲洗。如引流范围小时,可以剪去Y形的一个叉,用单管插入引流,不影响使用效果。
权利要求1.背驮式双通道腹腔引流管,它包括一根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引流管的腹腔插入端呈Y形,在引流管的一侧固定有一长度略长而直径较细的进气管,进气管与引流管在腹腔插入端的Y形两叉上连接处有数个连通孔,进气管的进气口端与引流管分开,其进气口上配有滤帽。
专利摘要背驮式双通道腹腔引流管,它包括一根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引流管的腹腔插入端呈Y形,在引流管的一侧固定有一长度略长而直径较细的进气管,进气管与引流管在腹腔插入端的Y形两叉上连接处有数个连通孔,进气管在进气口端与引流管分开,其进气口上配有滤帽。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进气管和引流管双管复合结构,使密闭的腹腔变为半开放的腹腔,改善腹腔引流效果,使腹腔内手术后不存积液,并且还可以利用进气管对患处进行冲洗及注药治疗,适用范围大。
文档编号A61M1/00GK2537388SQ0222895
公开日2003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3日
发明者王锦波, 王雁, 陈维亮, 康彦飞 申请人:王锦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