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点接触颈前路内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25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锁式点接触颈前路内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自锁式点接触颈前路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行颈椎前路手术时,为了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的生理弧度,使颈椎达到即刻稳定,在减压的同时需行内固定术。目前使用的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包括钢板、螺钉及钢板与螺钉的锁定装置,使用时先将钢板腹侧面贴附于椎骨,再将螺钉通过钢板的螺孔钻入椎骨固定,因为螺钉的外螺纹直径略小于钢板上的螺孔直径,随着颈椎的活动,螺钉很容易松动并从钢板螺孔退出,为防止退出,所以采用辅助的锁定装置将螺钉固定于钢板上。操作要非常谨慎,既不方便,又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再者,现在所使用的钢板腹侧面为光滑面,其与骨面的接触为面接触,钢板对骨面的压迫会造成骨膜血运不畅,从而不仅会使局部皮质骨缺血和骨质疏松,影响植骨块的愈合,而且可能导致椎体塌陷、颈椎生理弧度丧失和相邻间隙产生压迫等后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颈前路内固定系统作两方面改进一是将钢板与骨的面接触改为点接触,即在钢板的腹面设多个点突起,以减少钢板与椎骨的接触面积,减轻钢板对骨血管重建的影响,改善骨供血,从而缩短植骨愈合时间,减少术后颈椎生理弧度的再丧失;二是改变钢板上的螺孔孔径,由圆柱状改为接近半球状,使靠腹面一侧的孔径小于螺钉的螺纹外径而大于螺纹内径。靠背面一侧的孔径则与螺钉帽匹配,这样螺钉穿过螺孔时只能旋入,直至螺钉帽嵌入螺孔,取出时也必须逐渐旋出,否则螺钉是不会自动退出的,从而达到了自锁的目的,不仅省却了辅助锁定装置而降低了成本,而且使手术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切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板腹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钢板1和螺钉2组成,钢板1设有1-4对螺孔4,螺孔4接近半球状,腹侧孔径小于背侧,腹面螺孔两侧设有若干点状突起3。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钢板两端各设2个螺孔,螺孔的背侧孔径为6.2mm,腹侧孔径为3.2mm,腹面螺孔的两侧各有3个直径0.5mm的半球形点状突起。螺钉的螺纹内径为2.5mm,外径为4.0mm,纹距1.75mm,螺钉帽直径为6.15mm。
权利要求1.一种自锁式颈前路内固定系统,由钢板(1)和螺钉(2)组成,其特征在于钢板(1)上的螺孔(4)直径腹侧面小于背侧面,腹侧面的孔径略小于螺钉的螺纹外径而略大于螺纹内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钢板(1)的腹侧面设有若干点状突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自锁式点接触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它由钢板(1)和螺钉(2)组成。其将现有的颈前路内固定系统的钢板作了两处改进,一是在钢板(1)的腹面设若干点状突起(3),使钢板与骨的接触面由面接触改为点接触,从而减少钢板对骨面的压迫,改善骨供血,有利于骨血管重建,缩短骨愈合时间。二是将钢板上的螺孔(4)由圆柱状改为接近半球状,使腹面一侧孔径小于背面孔径,腹面孔径小于螺钉的螺纹外径而大于螺纹内径,螺钉(2)进出螺孔(4)时必须逐渐旋转,螺钉一旦固定于椎骨就不会自动退出,从而达到了自锁的目的,不仅省却了现有固定系统所需的辅助锁定装置,而且使手术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1B17/68GK2551206SQ0226512
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8日
发明者贾连顺, 周许辉, 陈永福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