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装置以及用于容器和传送装置的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147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送装置以及用于容器和传送装置的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容器和传送装置的盖组件。
背景技术
欧洲专利EP-A-0 114 677公开了一种包括管状主体部分的连接器,其中插头带有尖头针。主体部分的向外突起上带有可偏转的锁定臂,当把针插入注射位置的隔膜时可与注射位置接合。锁定臂可防止针与隔膜意外脱离。
欧洲专利EP-A-0 544 654涉及一种钝头插管装置,其刺穿件在使用时不会意外地与隔膜脱离。欧洲专利EP-A-0 544 654公开的钝头插管装置包括一对锁定件,其特征在于,各锁定件是手动操作的弹簧状可偏转臂,在其一端带有手动夹紧机构,在其另一端有当把插管装置的刺穿件插入隔膜时可与注射位置接合的机构。而且,这种插管装置还包括有横构件,其主体部分从一侧延伸,而刺穿件从其另一侧延伸,因此该横构件沿径向在主体部分和刺穿件之间延伸。各锁定件的端部固定到横构件的相应端部。
国际专利申请WO 98/37854公开了一种容器的盖组件,带有布置在盖组件壳体空腔内的穿透件。穿透件可在缩进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穿透件在缩进位置完全处于壳体空腔内,而在伸出位置穿透件从空心壳体的下端突出。如果将注射器与壳体上的路厄氏(luer)锁定螺纹系统接合,且注射器和容器之间可相对转动的话,注射器的凸件顶着穿透件的上端向下移动。这样可沿着壳体的空腔向下推动穿透件。
国际专利申请WO 98/32411公开了一种luer连接器,包括可连接到注射器并延伸至尖锐端部的luer,该尖锐端部能够穿刺小瓶的盖子。这种luer连接器还包括可安装在小瓶上的luer支架,其最初支承luer处于第一位置,在此第一位置时,导管的尖锐端部指向盖子。最后,这种连接器还包括luer驱动器,因此驱动器相对支架的运动可驱动luer,使尖锐端部刺穿盖子而进入小瓶。
欧洲专利EP-A-0 829 249涉及一种传送液体的小瓶连接组件。这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传输管,能够滑动地在远端位置和近端位置之间移动。
日本专利JP-A-03-039162介绍了一种包括注射针的注射药物溶剂的容器,所述注射针具有两个液体通道。在使用时,其中一个通道成为溶剂通道,而另一个通道成为空气通道。
欧洲专利EP-A-0 829 250公开了一种可安装到小瓶颈部的连接组件。这种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在小瓶颈部凸缘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颈圈,颈圈在第一位置可拆卸地固定在小瓶颈部的凸缘,颈圈在第二位置不可拆卸地固定在小瓶颈部的凸缘。连接组件的保护盖围绕颈圈侧壁部分安装。圆环设置在靠近保护盖的开口近端处并通过可由用户分开的连接方式固定到那里。保护盖具有可拆卸位置和接合位置。在可拆卸位置,颈圈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且保护盖可安装到颈圈上。当保护盖处于接合位置时,沿近端方向推动保护盖,将颈圈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欧洲专利EP-A-0 904 763公开了一种用于小瓶的连接组件。这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开口近端的保护盖和靠近保护盖的开口近端设置的颈圈。此外,在颈圈和小瓶的凸缘之间还设有锁紧环。在颈圈和锁紧环之间设有协调锁紧结构,用以保持锁紧环处于相对颈圈的锁定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实现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将流体从第一位置传送到第二位置的方法。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容器和传送装置的盖组件。
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方法,将改进的盖组件安装到容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这种传送装置包括a)壳体,具有可连接到第一位置的第一端、可连接到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形成纵轴线的纵向部分,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翼板,带有可与第一位置接合的接合机构;b)设在壳体的流体通道,用于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实现流体连通;和c)安装在壳体的套管组件,该套管组件相对于壳体偏置并可相对于壳体沿轴向移动;其中,流体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纵轴线从壳体延伸的针,当所述传送装置未起动时,所述针完全容纳在套管组件中,当克服偏压力沿轴向压缩传送装置,使套管组件相对壳体移动时,所述针从套管组件突出。
在传送装置的一种优选形式中,套管组件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在其间形成空间,所述偏压力由部分容纳在内外套管之间的空间中的压缩弹簧提供。套管组件最好还包括可防止接触到套管组件内部的隔膜,该套管组件中设有至少一个针。在所述传送装置的另一优选形式中,套管组件和壳体包括引导套管组件相对壳体轴向移动的互补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最好包括至少一个设在壳体中的纵向狭槽和设在套管组件的定位片,定位片具有延伸到狭槽的沿径向突出的部分。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设在壳体用来使空气能够进入第一位置的通风管道。流体通道和通风管道相互间最好基本平行布置。流体通道和通风管道最好至少沿其长度的一部分同轴布置。流体通道和通风管道最好各包括空心针。根据优选实施例,通风管道包括设在其入口孔处的过滤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可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包括a)壳体,具有可连接到第一位置的第一端、可连接到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形成纵轴线的纵向部分,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翼板,带有可与第一位置接合的接合机构;b)设在壳体的流体通道,用于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实现流体连通;和c)设在壳体的通风管道,可使空气能够进入要传送流体的位置;其中,流体通道和通风管道相互间基本平行布置。在传送装置的一优选形式中,流体通道和通风管道至少沿其长度的一部分同轴布置。流体通道和通风管道最好各包括空心针。通风管道最好包括设在其入口孔处的过滤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可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包括a)壳体,具有可连接到第一位置的第一端、可连接到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形成纵轴线的纵向部分,壳体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翼板,带有可与第一位置接合的接合机构;和
b)设在所述壳体的流体通道,用于使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实现流体连通;其中,各翼板可枢轴转动地铰接在所述壳体上并包括桥接部分和翼状部分,桥接部分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和中间部,而翼状部分连接到桥接部分且基本上是曲线形状,使得翼板的端部比位于端部之间的中心部分更加远离壳体。所述铰链最好弹性偏置翼板到可能的接合位置。在一优选形式中,桥接部分的一端铰接在壳体上,另一端包括可与设在第一和/或第二位置上的接合机构接合的卡爪。弯曲的翼状部分最好连接到桥接部分的中间部。弯曲的翼状部分最好包括连接到桥接部分的第一弯曲段以及从第一弯曲段延伸的第二弯曲段,其中第二弯曲段构成使翼板动作的手指夹持区。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包括a)壳体,具有可连接到第一位置的第一端、可连接到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形成纵轴线的纵向部分,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翼板,带有可与第一位置接合的接合机构;b)设在所述壳体的流体通道,用于使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实现流体连通;和c)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套管组件,该套管组件相对于壳体偏置并可相对壳体沿轴向移动;其中,各翼板可枢轴转动地铰接在壳体上,接合机构在未起动位置时与套管组件接合,使得套管组件相对所述壳体沿轴向固定。接合机构最好形成卡爪。套管组件最好包括凹进部分,使得翼板卡爪能够接合到其中。套管组件最好在靠近凹进部分处设置斜面,该斜面上升到凹进部分,使得传送装置从起动位置进入未起动位置时,卡爪能够向上平滑移动到凹进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包括
a)壳体,具有连接到第一位置的第一端、可连接到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形成纵轴线的纵向部分,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翼板,带有可与第一位置接合的接合机构;b)设在所述壳体的流体通道,用于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实现流体连通;和c)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套管组件,该套管组件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沿纵轴延伸的末端开口狭槽,各末端开口狭槽具有至少一个突起;其中,各狭槽用来接收一个位置的配对部分,流体从该位置输出或是输入,设在各狭槽中的突起将配对部分固定在适当位置。突起最好沿圆周延伸,使狭槽的宽度变窄。
在本发明的所有方面,第一位置最好是一容器,特别是小瓶,流体从小瓶输出或输入。
在本发明所有方面的一种优选形式,所述第二位置是吸入操作分配器,通过吸入操作分配器流体从第一位置吸出,经过传送装置而进入分配器,和/或流体经过传送装置分配到第一位置。吸入操作分配器最好是注射器。
在本发明的所有方面,所述传送装置最好还包括连接到至少一个位置的luer连接器。luer连接器最好由luer盖、luer塞和支承在壳体上的弹簧构成,弹簧将luer塞压紧到luer盖上以封闭luer连接器。
在本发明的所有方面,所述第一位置最好包括可与翼板接合的设在第一位置的颈圈或安装在第一位置的盖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传送装置是前述所有方面和优选形式的的传送装置的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涉及利用前述本发明六个方面的任何一种传送装置将流体从第一位置传送到第二位置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用于容器和传送装置的盖组件包括a)套管,其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沿轴向隔开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突起,可在其间接收所述容器的沿径向向外延伸的颈圈,从而将盖组件固定在容器上,其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沿轴向隔开的环形凹槽和至少一个凹进部分;和b)盖,带有锁紧环和可拆卸的顶盖部分,锁紧环包括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突起,可与设在套管外表面的环形凹槽紧密配合。
锁紧环和可拆卸的顶盖部分最好通过脆弱线相互连接,在将顶盖部分从锁紧环上除去时脆弱线断裂。而且,套管最好不要形成沿其轴向长度连续延伸的圆环,而是带有可卡扣到容器颈圈的支腿。移动套管支腿的载荷最好小于向下推动盖所需载荷。
在优选形式中,锁紧环通过螺纹可拆卸地固定顶盖部分。锁紧环最好是可弹性变形,使得盖的向内延伸的突起能够卡扣到一个凹槽中。设在套管外表面上的凹进部分最好形成环形凹槽。设在套管外表面上的凹进部分最好可与设在传送装置上的接合机构紧密配合。两个沿轴向隔开的环形凹槽中的一个靠近套管的下端布置,所述至少一个凹进部分靠近套管的上端布置,而另一个凹槽比较接近至少一个凹进部分布置。
在优选形式中,所述套管包括限位件,构成锁紧环的接合面。
根据本发明的还有一个方面,盖组件安装到容器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盖组件推到容器上的颈圈,使颈圈容纳在套管的两个向内延伸的环状突起之间,盖处于安装位置,其中锁紧环的向内延伸的突起与设在套管的两个凹槽中的上面一个接合;和b)将盖从所述安装位置推到使盖组件固定于容器的锁定位置,其中,在锁定位置,锁紧环的向内延伸的突起与设在套管上的两个凹槽中的下面一个接合。
这种方法最好还包括另外的步骤c)将盖的顶盖部分从锁紧部分上取下,暴露所述至少一个凹进部分,用以接合传送装置的接合机构。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介绍本发明的传送装置和盖组件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传送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A是图1的传送装置的侧视图;图2B是沿图2A中A-A剖面的截面图;图3A是图1的传送装置的前视图;图3B是沿图3A中B-B剖面的截面图;图4A至4E是本发明的盖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截面图,示出了如何将盖组件装配到小瓶上;图5A至5C示出了装配在不同尺寸小瓶上的本发明盖组件的实施例;图6是传送装置壳体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A、7B是传送装置壳体的内壳部分的两种断面形状的剖视图;和图8A、8B是传送装置的内套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至3来介绍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的部件。传送装置2通常用于实现第一位置如瓶子、容器或小瓶与第二位置如吸入操作分配器之间的流体连通,吸入操作分配器比如可以是注射器。更确切地,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能够很好地将流体(即气体或液体)从容器传送到注射器,因此流体通过传送装置2吸出并进入注射器。类似地,传送装置2可以将流体从注射器传送到相同或不同的容器如代表第一位置的输液袋中。
图1所示的传送装置2包括最好用塑胶材料制成的壳体4。壳体4具有两个相对布置的翼板6和8,各包括可与第一位置如容器、小瓶或盖组件的颈部接合的接合机构10和12。接合机构10和12最好形成能够与容器颈部接合的卡爪。各翼板6和8一般可枢轴转动地铰接在壳体4的主要部分14上。这最好通过适当地选择相应铰链区16和18中翼板6和8的材料及其构造来实现。比如,翼板6和8的材料可以是弹性塑胶材料,使得翼板能够绕铰链部分16和18弯曲以接合和松开卡爪10和12。为了有效地实现翼板6和8的接合与脱离功能,各翼板最好包括有桥接部分20和22以及翼状部分24和26。各桥接部分20和22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即铰链部分16、18和接合机构或卡爪10、12。桥接部分20和22的端部通过相应的中间部相互连接。各翼状部分24和26连接到相应的桥接部分20和22,且最好在其中间部连接。此外,翼状部分24和26最好基本上是曲线形状,如图2B和3A中清楚所示。如这些附图所示,各弯曲的翼状部分24和26可以包括连接到桥接部分20、22中间部的第一弯曲段28、30以及从第一弯曲段28、30延伸的第二弯曲段32、34,第二弯曲段32、34构成使翼板6、8动作的手指夹持区。第一弯曲段28、30可由用户手指夹持以迫使卡爪10、12处于接合状态。这在将传送装置2安装到容器、小瓶或盖组件上时提供了额外的安全性,因为这样用户在握住装置的同时能够主动促进传送装置2与容器之间的接合。
然而,本发明可采用任何一种结构来代替这种弯曲构造的翼状部分24、26,只要靠近铰链部分16和18的翼状部分端部比翼板6和8的相对端部更加远离壳体4。这种构造认为是特别有利的,因为翼板6和8的接合机构10和12能够比已知装置打开得更多,而在已知装置中翼板的手指夹持部位是距传送装置主体相同距离来布置的(参见欧洲专利EP 0 544 654 B1)。
本发明传送装置2的壳体4还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壳体部分36和38,在图1中只能看到其中一个。壳体部分36和38最好沿圆周布置在翼板6和8之间。壳体部分36和38安装在壳体4的主要部分14,并最好与之整体形成。各壳体部分36和38包括纵向狭槽40,构成引导套管组件42相对于壳体4轴向移动的互补导向机构的第一部分。
如图2B所示,本发明的传送装置包括穿过壳体4的流体通道4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实现流体连通。更确切地,此流体通道44基本上沿装置的纵轴线46穿过壳体4。流体通道44最好包括至少一个针48,构成该通道的延伸部分,其中针48基本上平行于壳体4的纵轴线从壳体4延伸出来。针48是空心的并具有尖端部分,当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与流体容器接合时,尖端部分至少局部延伸到流体中,因此通过设置在壳体4中的空心针48和流体通道44能够将流体传送到第二位置(比如注射器)。
此外,壳体4最好包括通风管道50,使得空气能够进入要取出流体的第一位置(如容器)。类似于流体通道44的情况,通风管道50最好包括一个基本上沿纵向从壳体延伸出来的针52。流体通道44和通风管道50相互基本上是平行布置,如图2B中清楚所示。具体地,针48和52相互之间基本上平行布置,而且实际上能够同轴布置。通风管道50可以包括安装在入口孔56的过滤元件54,入口孔56设置在传送装置2的壳体4。该入口孔56最好也是平行于流体通道44以及通风管道50布置。
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最好还包括luer连接器58,用来将该装置连接到第二位置,具体地连接到吸入操作分配器如注射器。luer连接器58由luer盖60、luer塞62和弹簧64构成。所述弹簧是压缩弹簧,其一端支承在壳体4上,另一端作用在luer塞上,用以将luer塞62压紧到luer盖60上,以封闭luer连接器58。luer盖60的外圆周面上最好设有螺纹66以连接第二位置。
如上面已简要提到的,套管组件42可相对壳体4沿轴向移动。而且,套管组件42由压缩弹簧68偏压到壳体4上。该压缩弹簧的一端支承在壳体4上,另一端作用在套管组件42上,从而使套管组件处于未起动位置或伸出位置。可以克服压缩弹簧68的力推动套管组件从该未起动位置相对于壳体4移动到起动位置。在未起动位置,从壳体4延伸的针48和52完全容纳在套管组件42内,如图2B清楚所示。这提供了安全特性,因为用户不会意外地接触到针。因此,在未起动位置,整个流体通道44和通风管道50尤其是针48和52不能从外面接触到,于是可以保持洁净。如果要使传送装置2保持无菌状态,一般来说应将其无菌保存在包装物中。
套管组件42最好包括内套管70和外套管72,在其间形成空间74。作用在套管组件42上的压缩弹簧68至少部分容纳在内外套管70和72之间的空间74内。通过可延伸到设于外套管72的凹槽或狭缝78中的内套管的凸缘76,可将外套管72安装到内套管上。套管组件42最好还包括可防止接触到套管组件内部的隔膜80。这提供了额外的安全特性。套管组件相对于壳体4的轴向移动最好由上面已经提到的互补的导向机构引导。互补的导向机构中的一个导向件是设在各壳体部分36和38的狭槽40。互补的导向机构的第二部分由两个相对布置的定位片82和84构成,定位片82和84从套管组件42的外套管72的外表面突出并延伸到壳体部分36和38的纵向狭槽40。这在图3A和3B中清楚示出。通过这些定位片82和84,套管组件牢固地安装在壳体4上并可相对壳体沿轴向移动。除了互补的导向机构之外,套管组件42最好还沿内套管70的内圆周面导向。更确切地,壳体4可以包括内壳部分86,一方面流体通道44和通风管道50设置在其中,另一方面套管组件42的内套管70可在其上滑动。这种构造方式在图2B和3B中清楚示出。套管70和/或内壳部分86最好包括一个或多个构成接合部分的径向突起,使得套管组件42相对于壳体4能够有最大延伸。
如图2B和7A所示,壳体4的内壳部分86基本上是圆形。具体地,图7A示出了内壳部分86的圆形横截面,带有两个通道,即流体通道44和通风管道50。图6和7B示出了内壳部分的可选择的设计方案86′。在这种优选形式中,内壳部分86′包括壁厚减小的两个相对区域861。因此,内壳部分86′更加类似H形而不是圆形。如附图所示,壁厚减小的区域基本上具有沿内壳部分86′的轴线延伸的纵向凹槽的形式。内壳部分86′的这种独特设计方案十分有好处,因为其有助于减少传送装置制造过程的周期(周期包括合拢压型、注射塑料、冷却零件以及最后从压型中排出零件所花费的时间)。图8A和8B示出了两种内套管70、70′的设计方案,适用于具有特定断面形状的内壳部分86、86′。图8A示出了基本上是圆筒形的内套管70,可用于具有圆柱形断面形状的内壳部分86。图8B示出了内套管70′的修改设计方案,该套管的外表面具有基本上沿套管纵轴延伸的纵向凹槽。凹槽具有足够的深度,因此套管的内圆柱面包括可与内壳部分86′修改的断面形状配合的纵向条板761。
而且,特别有利的是,通过铰链部分16和18可弹性偏压翼板6和8的接合机构或卡爪10和12到可能的接合位置,于是在不起动翼板的情况下,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始终保持在接合状态。这种构造方式除了能够使传送装置始终安全地保持在第一位置上之外,还有一个优点,翼板6和8的卡爪10和12可以有效地阻止套管组件相对于壳体4轴向移动。为此,套管组件42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最好是两个相对布置的凹槽88、90,翼板的卡爪10和12接合其中,则传送装置2处于未起动位置。这在图3A中清楚示出。传送装置2处于未起动位置卡爪接合在凹槽中提供了另一项安全特性来保护用户和针。因此,为了使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处于起动位置,必须向内压紧翼板6和8的手指夹持部位32和34,使卡爪10和12绕枢轴转动而离开凹槽88和90,于是套管组件42可相对于壳体4沿轴向移动。最好在靠近凹槽88和90处设置斜面92和94,使得传送装置从起动位置进入未起动位置时,卡爪10和12能够平滑移动到凹槽88和90中。
另外,对于本发明传送装置的某些应用,套管组件42最好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末端开口狭槽96和98,平行于传送装置2的纵轴线46延伸。沿各末端开口狭槽96和98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突起100,突起100最好沿圆周方向延伸使狭槽96、98的宽度变窄。狭槽96和98连同其突起用来接收第一位置的配对部分,流体从第一位置输出或是输入,设在各狭槽96、98中的突起100将配对部分固定在适当的位置。更确切地,第一位置的配对部分可以包括设在容器如输液袋的基本是圆筒形的颈部的两个相对延伸的接头片,其中各接头片延伸到对应的一个狭槽96和98中,能够通过突起100牢固地保持在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上。狭槽96、98的端部与突起100之间的距离最好对应于容器颈部的接头片的高度。而且,狭槽96、98的宽度最好对应于接头片的宽度。其它不带这种配对部分的输液袋一般通过摩擦保持在套管组件42中。对于这样的输液袋(第一位置),狭槽96、98不是必需的,但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害。
下面将参考图4和5来介绍盖组件102,盖组件能够有利地用于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盖组件102主要包括可安装到容器106上的套管104。套管104的内表面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突起108以及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突起110。突起108和110最好形成环状突起。两个突起108和110可在其间接收容器106的沿径向向外延伸的颈圈112,从而将盖组件102固定在容器106上。第一和第二突起108和110之间的轴向距离基本对应于颈圈112的高度,使得盖组件102能够比较牢固地安装在容器106上。
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套管104最好包括圆环部分和若干沿轴向延伸可卡扣在容器106颈圈112上的支腿构成。更确切地,支腿设置成可使沿径向移动支腿所需的载荷小于将盖组件102的盖114向下推到套管上所需的力。
盖114包括锁紧环116和可取下的顶盖部分118。锁紧环116由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突起122构成(图4A)。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最好设有第二个向内延伸的突起,与第一个突起122沿轴向隔开。第二个突起在图4A中用虚线示出并用标号120表示。而且,套管104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凹进部分,最好是环形的凹槽124和126,可与锁紧环116的向内延伸的突起122紧密配合。环形凹槽124和126在图4A中清楚示出,所显示的盖组件102处于装配前的状态。
盖114的锁紧环116和可取下的顶盖部分118最好通过脆弱线128相互连接,在将顶盖部分118从锁紧环116上取下时脆弱线128会断裂。一般地,锁紧环116可弹性变形,使盖114的向内延伸的突起122能够卡扣到套管104的凹槽124和126中。类似地,套管104本身也是可弹性变形的,能够被推到容器106的颈圈112上。这最好通过套管104的支腿(未示出)来实现。
盖组件102的套管104还包括至少一个凹进部分,最好是设在套管104外表面上的第三环形凹槽130。更确切地,所述至少一个凹进部分或优选的第三环形凹槽130靠近套管104的上端并且靠近第一个环形凹槽124,而第二个环形凹槽126沿轴向与之隔开设置在套管104的下端。套管104最好包括限位件132,当锁紧环116装配到套管104时可构成接合面。
下面将参考图4A至4E介绍盖组件102如何安装到容器106。如果盖组件102的盖114最初没有安装在套管104上,就需要预装配步骤,如图4A所示。确切地,通过同轴推压盖114到套管104,直至突起122卡扣到上部的第一个环形凹槽124,将盖安装到套管。颈圈部件或盖组件102的这种状态在图4B中示出。接着,将盖组件102放置在容器(如小瓶)106上,并推压盖组件102到小瓶的颈圈112,使得颈圈112容纳在套管104的两个向内延伸的环状突起108和110之间。这在图4C中示出。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必要的话,比如为了注满容器106,可以将盖组件102重新从容器106上取下。下一步,将盖组件102从图4C所示的安装位置推到图4D所示的锁定位置。在锁定位置,盖组件固定到容器106上,其中锁紧环116的向内延伸的突起122与套管104外表面下部的第二个环形凹槽126接合。在这种状态下,盖组件不可拆卸地安装到容器106上,因为如果要将盖组件从容器106上拔下会使套管104产生沿径向向外的移动,而锁紧环116阻止了这种移动。为了接触容器106的内部,须将可取下的顶盖部分118从锁紧环116上取下,比如可以通过弄断这些部分之间的脆弱线128。当取下顶盖部分118时,所述至少一个凹进部分或优选的第三个环形凹槽130暴露出来,以接合本发明传送装置2的卡爪10和12。这在图4E中示出,其中带有已安装盖组件102的容器106准备好用于传送装置2,以便将流体从容器106传送至第二位置如注射器。
图5A至5C示出了不同尺寸的容器或小瓶106,各容器或小瓶106已经安装了本发明的盖组件102。通过对这些附图所示的盖组件102的比较可以看出,盖组件102的外形尺寸基本上相同,与小瓶106的颈圈112的尺寸大小无关。确切地,本发明的盖组件102可用于不同尺寸的颈圈112,因为在颈圈112具有较小直径的情况下,套管104的两个沿轴向隔开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突起108和110设置为更加靠内,如图5A和5B所示,而在颈圈112具有较大直径的情况下,突起108和110设置更加靠外,如图5C所示。因此,对于图5A至5C所示的所有这些盖组件102,可以使用相同尺寸的传送装置2,尽管容器106及其颈圈112具有不同的尺寸。
最后,将介绍如何利用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和盖组件102使流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流通。如上面参考图4A至4E已经介绍的,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最好与安装在代表第一位置的容器106上的本发明盖组件102一起使用,流体输送到容器106中或是从容器106输出。然而,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可以不与盖组件102一起使用,因此接合机构10和12直接接合到设在容器106颈部的颈圈112。不过,这种情况下必须延长翼板尤其是接合机构10和12。
因此,虽然在下面将参考盖组件102来介绍传送装置2的功能,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容易理解到不用盖组件102也可以实现传送装置2的相同功能。
为了从第一位置如图4和5中所示的容器或小瓶106传送流体尤其是液体(如药物),首先使套管组件42与盖组件102的套管104的顶端部分接触。接着,通过按压手指夹持区32和34驱动传送装置2的翼板6和8,使卡爪10和12脱离凹进部分88和90,将套管组件42从其固定位置上松开。然后,对着小瓶106推动传送装置2,使套管组件42克服压缩弹簧68的力沿轴向移动到壳体4中。当套管组件42滑动到壳体4中时,通风管道50的针52以及流体通道44的针48穿透隔膜80而延伸到小瓶106中,因而进入小瓶106中的液体内。在这种状态下,可以释放翼板6和8,由于材料弹性和铰链部分16、18的构造,翼板恢复到其未起动位置,其中卡爪10和12与设在盖组件102上的环形凹槽130接合或直接与容器106的颈圈112接合。
在传送装置2安装到小瓶106上之后甚至之前,将第二位置特别是吸入操作分配器(如注射器)安装到与小瓶106相反的壳体4端部的luer连接器58上。当把注射器安装到luer连接器58时,迫使luer塞62克服弹簧64的作用力从其关闭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从而打开从小瓶106到注射器的流体通道44。在这种状态下,流体可以通过流体通道4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交换,而如果必要的话,空气可以通过通风管道50进入或逸出。
更确切地,当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安装到第一和第二位置时,首先通过包括针48的流体通道44从小瓶106(第一位置)吸出流体并输送到吸入操作分配器或注射器(第二位置)中。接着可以将装有来自小瓶106液体的注射器从本发明传送装置2的luer连接器58上取下以用于其它地方。或者,通过向内压紧翼板6和8的手指夹持部位32和34,使传送装置2从小瓶106上释放,将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从小瓶106上取下。然后,通过将卡爪10和12卡扣到对应的凹槽或凹进部分中,或者通过将第一位置的配对部分装配到末端开口狭槽96和98中直至该配对部分被这些狭槽内的突起100固定,将传送装置安装到现在代表第一位置的另一个容器、小瓶、管道、输液袋等。接着通过带有针48的流体通道44将贮存在吸入操作分配器或注射器(第二位置)内的流体传送到所述容器、小瓶、管道、输液袋等(第一位置)中。当流体传送完成之后,一般可以将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取下,而套管组件重新移动到其未起动位置,即移动到能够覆盖针48和52的位置,使得针48和52不暴露于周围环境。
因此,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显示出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能够将液体从第一位置传送到第二位置,反之亦然,传送装置十分安全和易于操作。而且,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可以有多种用途,尤其适合于将药物(包括但不限于紫杉酚、卡铂(Carboplatin)、生物制剂及类似的物质)从第一位置传送到第二位置。当与本发明的盖组件102结合时,本发明的传送装置2特别便于使用,所述盖组件可以安装到各种容器或小瓶106上,使传送装置能够安全和方便地与容器或小瓶接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实现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2),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a)壳体(4),具有可连接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端、可连接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形成纵轴线(46)的纵向部分,所述壳体(4)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翼板(6、8),带有可与所述第一位置接合的接合机构(10、12);b)设在所述壳体(4)中的流体通道(44),用于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实现流体连通;和c)安装在所述壳体(4)的套管组件(42),所述套管组件(42)相对于所述壳体(4)偏置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4)沿轴向移动;其中,所述流体通道(44)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壳体(4)沿所述纵轴(46)延伸的针(48),当所述传送装置(2)未起动时,所述针(48)完全容纳在所述套管组件(42)中,当克服所述偏压力沿轴向压缩所述传送装置(2),使所述套管组件(42)相对所述壳体(4)移动时,所述针(48)从所述套管组件(42)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42)包括内套管(70)和外套管(72),其间形成空间(74),所述偏压力由部分容纳在所述内外套管(70、72)之间所述空间(74)中的压缩弹簧(68)提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42)包括可阻止接触到所述套管组件(42)内部的隔膜(80),所述套管组件(42)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针(48)。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42)和所述壳体(4)包括引导所述套管组件(42)相对所述壳体(4)轴向移动的互补的导向机构(40、8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设在所述壳体(4)的纵向狭槽(40)和设在所述套管组件(42)的定位片(82),所述定位片(82)具有延伸到所述狭槽(40)中的沿径向突出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4)用来使空气能够进入所述第一位置的通风管道(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44)和所述通风管道(50)相互基本平行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44)和所述通风管道(50)至少沿其长度的一部分同轴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44)和所述通风管道(50)各包括空心针(48、52)。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50)包括设在所述通风管道(50)入口孔(56)处的过滤元件(54)。
11.一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实现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2),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a)壳体(4),具有可连接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端、可连接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形成纵轴线(46)的纵向部分,所述壳体(4)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翼板(6、8),带有可与所述第一位置接合的接合机构(10、12);b)设在所述壳体(4)中的流体通道(44),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实现流体连通;和c)设在所述壳体(4)的通风管道(50),使得空气能够进入要传送流体的位置;其中,所述流体通道(44)和所述通风管道(50)相互基本平行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44)和所述通风管道(50)至少沿其长度的一部分同轴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44)和所述通风管道(50)各包括空心针(48、52)。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50)包括设在所述通风管道(50)入口孔(56)处的过滤元件(54)。
15.一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实现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2),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a)壳体(4),具有可连接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端、可连接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形成纵轴线(46)的纵向部分,所述壳体(4)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翼板(6、8),带有可与所述第一位置接合的接合机构(10、12);和b)设在所述壳体(4)的流体通道(44),用于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实现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各翼板(6、8)可枢轴转动地铰接在所述壳体(4),并包括桥接部分(20、22)和翼状部分(24、26),所述桥接部分(20、22)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和中间部,所述翼状部分(24、26)连接到所述桥接部分(20、22)且基本上是曲线形的,使得所述翼板(6、8)的端部比位于所述端部之间的中心部分更加远离所述壳体(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16、18)弹性偏压所述翼板(6、8)到可能的接合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桥接部分(20、2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壳体(4)上,另一端包括可与设在所述第一和/或第二位置的所述接合机构接合的卡爪(10、12)。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翼状部分(24、26)连接到所述桥接部分(20、22)的中间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翼状部分(24、26)包括连接到所述桥接部分(20、22)的第一弯曲段以及从所述第一弯曲段延伸出来的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二弯曲段构成使所述翼板(6、8)动作的手指夹持区(32、34)。
20.一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实现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2),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a)壳体(4),具有可连接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端、可连接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形成纵轴线(46)的纵向部分,所述壳体(4)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翼板(6、8),带有可与所述第一位置接合的接合机构(10、12);b)设在所述壳体(4)的流体通道(44),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实现流体连通;和c)安装在所述壳体(4)的套管组件(42),所述套管组件(42)相对于所述壳体(4)偏置并可相对所述壳体(4)沿轴向移动;其中,所述各翼板(6、8)可枢轴转动地铰接在所述壳体(4),所述接合机构(10、12)在未起动位置时与所述套管组件(42)接合,使得所述套管组件(42)相对所述壳体(4)沿轴向固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接合机构形成卡爪(10、12)。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42)包括凹进部分(88、90),所述翼板(6、8)的所述接合机构(10、12)可接合其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42)包括所述凹进部分附近的斜面(92、94),所述斜面(92、94)上升到所述凹进部分(88、90),当所述传送装置(2)从起动位置进入未起动位置时,所述接合机构(10、12)能够平滑移动到所述凹进部分(88、90)。
24.一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实现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2),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a)壳体(4),具有可连接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端、可连接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形成纵轴线(46)的纵向部分,所述壳体(4)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翼板(6、8),带有可与所述第一位置接合的接合机构(10、12);b)设在所述壳体(4)的流体通道(44),用于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实现流体连通;和c)安装在所述壳体(4)的套管组件(42),所述套管组件(42)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沿所述纵轴(46)延伸的末端开口狭槽(96、98),所述各末端开口狭槽具有至少一个突起(100);其中,所述各狭槽(96、98)可接收一个所述位置的配对部分,流体从所述位置传送出或是传送入,设在所述各狭槽(96、98)的所述突起(100)将所述配对部分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100)沿圆周延伸而使所述狭槽(96、98)的宽度变窄。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是容器(106),尤其是小瓶,流体从小瓶传送出或是传送入。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是吸入操作分配器,通过所述吸入操作分配器流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吸出,经过所述传送装置(2)而进入所述分配器,和/或流体经过所述传送装置(2)分配到所述第一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操作分配器是注射器。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还包括连接到至少一个位置的路厄氏(luer)连接器(58)。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luer连接器(58)包括luer盖(60)、luer塞(62)和弹簧(64),所述弹簧(64)支承在所述壳体(4)上并将所述luer塞(62)压紧到所述luer盖(60),以封闭所述luer连接器(58)。
31.根据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位置的颈圈(112)或盖组件(102),所述翼板(6、8)可与之接合。
32.一种传送装置(2),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3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的组合体。
3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将流体从第一位置传送到第二位置的方法。
34.一种用于容器(106)和传送装置,尤其是如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2),的盖组件(102),所述盖组件(102)包括a)套管(104),其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沿轴向隔开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突起(108、110),用来在其间接收所述容器(106)的沿径向向外延伸的颈圈(112),从而将所述盖组件(102)固定在所述容器(106)上;其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沿轴向隔开的环形凹槽(124、126)和至少一个凹进部分(130);和b)盖(114),具有锁紧环(116)和可拆卸的顶盖部分(118),所述锁紧环(116)包括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突起(122),可与设在所述套管(104)外表面上的所述环形凹槽(124、126)配合。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盖组件(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环(116)和所述可拆卸的顶盖部分(118)通过脆弱线(128)相互连接,所述脆弱线(128)在除去所述顶盖部分(118)时断裂。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盖组件(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环(116)通过螺纹可拆卸地固定所述顶盖部分(118)。
37.如权利要求34至3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组件(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环(116)可弹性变形,使所述盖(114)的所述向内延伸的突起(122)能够卡扣到至少一个所述凹槽(124、126)。
38.如权利要求34至3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组件(102),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套管(104)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凹进部分(130)形成环形凹槽。
39.如权利要求34至3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组件(102),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套管(104)的所述外表面上的所述凹进部分(130)可与设在所述传送装置(2)上的接合机构(10、12)配合。
40.如权利要求34至3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组件(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沿轴向隔开的环形凹槽中的一个(126)靠近所述套管(104)的下端布置,所述至少一个凹进部分(130)靠近所述套管(104)的上端布置,而另一个凹槽(124)比较接近于所述至少一个凹进部分(130)布置。
41.如权利要求34至4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组件(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4)包括限位件(132),构成锁紧环(116)的接合面。
42.一种将权利要求34至4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组件(102)安装到容器(106)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所述盖组件(102)推到所述容器(106)的颈圈(112),使得所述颈圈(112)容纳在所述套管(104)的两个向内延伸的环状突起(108、110)之间,而所述盖(114)处于安装位置,其中所述锁紧环(116)的所述向内延伸的突起(122)与设在所述套管(104)上的所述两个凹槽(124、126)中的上面一个接合;和b)将所述盖(114)从所述安装位置推到使所述盖组件(102)固定于所述容器(106)的锁定位置,其中,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紧环(116)的所述向内延伸的突起(122)与设在所述套管(104)上的所述两个凹槽(124、126)中的下面一个接合。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另外的步骤c)将所述盖(114)的所述顶盖部分(118)从所述锁紧环(116)上取下,暴露出所述至少一个凹进部分(130),用以接合所述传送装置(2)的接合机构(10、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实现流体连通的传送装置,其包括壳体、流体通道和独特的套管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可连接到第一位置的第一端、可连接到第二位置的第二端、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延伸并形成纵轴线的纵向部分。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翼板,带有可与第一位置接合的接合机构。所述流体通道设在所述壳体中,用于在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实现流体连通。可选择提供的套管组件安装在壳体上,相对于壳体偏置并可相对壳体沿轴向移动。
文档编号A61J1/14GK1639006SQ02827999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7日
发明者A·维尔科克斯, S·麦克勒兰 申请人:布里斯托尔-迈尔斯斯奎布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