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药穴疗治疗高血压等疾病的中医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545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配合药穴疗治疗高血压等疾病的中医药的制作方法
本药是由本人发明的配合独创的“药穴疗法”,用于治疗“高血压”等疾病的专用中药。
“药穴疗法”就是用有关药物敷于患者体表相关穴位从而实现医疗效果的一种特殊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急救、治疗和保健等领域。
目前,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品种繁多,对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针对性,但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将危及身体健康甚至生命。而且,对于“高血压”、“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往往令医、患两者无所适从,又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由古代文明孕育出来的中医“针灸”堪称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也因“排毒不尽”而无可奈何!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中医,对探究治疗人类疾病方面本来有着极大的优势,也有“药到病除”之说,但因保守的传承,传统的药物治疗大多数显得“慢”而“繁”,预后效果难于确定,难于迎合患者的心理,中医发展举步维艰。近几年来,经广大中医工作者的出色努力,中医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无法磨掉遭受将近二百年盲目的医学“崇洋”的冲击留下的烙印,直至今天,从经济、文化乃至医疗领域依然随处可见!为了突破束缚中医药发展的瓶颈,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探求科学高效、适应广泛、安全、方便的医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治疗人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为中医争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经二十多年的努力,我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本药!本药的配方两面针根、簕档树根、半枫荷根、苦丁茶根、过岗龙根、七叶一枝花根、白茅根、三叉苦根、岗稔根、香橼根各占0.2-0.4%;牛膝根、川牛膝根、凉伞树根各占0.1-0.2%;红花、血竭、丁香罗勒油各占0.05-0.1%;薄荷油、薄荷脑各占0.4-0.6%;樟油占0.3-0.5%;五十度食用白酒10-20%;2.5%的食用白醋占15-25%;牙膏占60-70%。
在以上配方中,“两面针”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入经络;“半枫荷”为祛风湿、利关节,入经络;“簕档树”为利尿去浊瘀,入肝、肾经;“过岗龙”为活血化瘀,入经脉;“七叶一枝花”为解毒散结,入经脉;“白茅根”为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三叉苦”为清热解毒、化瘀,消炎止痛,入经络;“岗稔”除湿、祛风、止痛,养血通络;“香橼”为舒肝理气、祛风湿,抗缺氧,宽中化痰,入心、肺经;“牛膝”为活血化瘀,利尿通淋,强筋骨,补肝、肾;“川牛膝”为抗炎镇痛;“凉伞树”为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入经脉;“红花”为活血化瘀,改善血流;“血竭”为抗血栓、活血化瘀;“丁香罗勒油”为止痛、解毒、镇惊;“薄荷油”为保肝利胆、降压,促进渗透,清凉消炎,疏气抗激,抗病毒,入经脉;“薄荷脑”为疏风散热,避秽解毒;“樟油”为祛风湿,理血气,利关节;“酒”为浸提有效药物,活血;“醋”为促进渗透,软化血管;“牙膏”为提供药理作用环境。
本药的功效通过药物和药物作用于穴位经络,共同调节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激活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促进正常细胞生长,改善血流状况,提高免疫力,消炎止痛,驱风祛湿,镇惊制激,消肿散结,化腐生肌,消除病菌,清热解毒。
本药的制作过程首先,按医用要求和比例,选取低温烘干的“两面针”、“半枫荷”、“簕档树”、“苦丁茶”、“过岗龙”、“七叶一枝花”、“白茅根”、“三叉苦”、“岗稔”、“香橼”、“牛膝”、“川牛膝”、“凉伞树”、“红花”、“血竭”的碎片(或研成粉末)置于玻璃瓶内,加入备好的白酒浸泡,密封贮存。满两个月可启用该酒制药液。
其次,到了“酒制药液”启用期,在所需用量的牙膏中先加入约八十比一的水置于加热容器内,拌匀后煮沸即可。待冷却后,加入所需的“丁香罗勒油”、“樟油”、“薄荷油”、“薄荷脑”迅速拌匀;随后加入“酒制药液”,拌匀后再加入所需的“醋”,再度拌匀,随即倒入玻璃瓶内密封,置于阴凉处贮存待用。
本药的使用技术要领1、必须依穴用药,特殊用穴见附图(如后面所提及治疗用穴在附图未标示的,则取穴中心与“针灸穴”同。)2、敷药范围应大于古铜币面积大小,体胖高大者应大些;3、敷药须有一定的厚度,以确保药理作用环境;4、常见的“难症”治愈后仍需延用一段时间,以确保根治;5、敷药时忌重服揉擦;6、切忌与其它外用药物同时使用;7、一般一日使用一至两次即可;8、用药部位会出现类似“接触性皮炎”——皮痒、皮痛、结痂现象,防搔,痂自动脱落后不留疤痕。
本药的适用范围除可用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溢血、脑中风,偏瘫治疗外,还可以治疗各种痛症、炎症、骨质增生、皮肤病、伤科(包括辐射创口,虫、蛇咬伤)、肿瘤、结石等疾病的预防、急救或治疗。
对高血压患者,一般采用两“太阳”、两“掌心”、两“封涌”共六大穴(见附

图1、3、4),敷药三个月即可。原有服用降压药者可伴服,当敷药治疗有明显见效时可停服。如属下列情况者可加敷穴位,见效较快。
如脑动脉硬化较严重的,可加敷两“首承”、两“应池”共四穴(见附图1、2),伴用一个月即可。
如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的,可加敷“膻中”穴(如针灸穴同)或胸部心脏对应部位,伴用一个月即可。
如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可加敷两“肾俞”、“下焦”(见附图6)共三穴,伴用一个月即可。治疗期间需饮食戒口。
经第一个月的治疗,血压可降至正常水平,但时有较大波动,高血压症状可消失,“三高”指标可趋于正常,受损器脏功能可逐渐改善。经第二个月的治疗,血压可趋于正常平稳状态,体质增强。经第三个月的治疗,血压可维持正常状态,血流状况和血管壁对血压的承受力大大地改善,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心、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原有受损器脏也可得到治疗和保护。
对心、脑动脉硬化的治疗心动脉硬化(指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炎和心肌劳损,急救或治疗可用药敷于胸部心脏对应部位或“膻中”穴三至四指覆盖范围即可;对脑动脉硬化者,可用药敷于两“太阳”、两“首承”、两“应池”共六大穴位(见附图1、2),经一个月左右的治疗,心痛、心闷、头晕、头痛等症状可消除,血流状况可得到大大地改善。
对脑溢血、脑中风、偏瘫等脑部疾病的急救和治疗可用药敷于两“太阳”、两“首承”、两“应池”、两“掌心”、两“封涌”共十大穴位(见附图1、2、3、4),偏瘫者也可酌情加敷穴位,及时施救者,将可完全恢复功能不留后遗症;延误治疗或属残疾者,也将不同程度地逐渐恢复功能。用药时间,快者数月,慢者足一年就可以了,脑神经细胞的修复可延续数年。
对绝大多数痛症(除结构性损坏非做手术不可的)治疗一般可药敷患处或就近对应部位,剧痛者可热敷,片刻即可镇痛。如为顽固性头晕、头痛(包括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可药敷两“太阳”、两“首承”、两“应池”、共六大穴位(见附图1、2),一般经10-30天均可治愈。如为鼻咽癌引起偏头痛,则需按鼻咽癌的疗法取穴。
对各种炎症、骨质增生的治疗一般可敷药患部或就近对应部位,消炎的意义和作用将远大于“青霉素”,对困扰人们的顽疾如关节炎、骨质增生、颈椎类、肩椎炎、类风湿引起的脉管炎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坚持用药治疗,大多数都可治愈。如有的关节炎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结缔组织囊肿甚至出现轻度骨髓炎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扩散转移现象的,扩散转移到那里,敷药须追到那里,坚持治疗,仍可治愈。对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的炎症可药敷两“肾俞”、“下焦”(见附图6)共三大穴位,治疗期间的饮食需戒口,一般可在短期内治愈。对于眼膜炎,用药敷眼角两旁,经2-3天也可快速治愈。
对皮肤一般的皮痒、皮疹或过敏现象,用药擦洗数次即可,对疮毒、肿痛、皮癣(脚气除外)、溃疡的治疗,可用药敷患处。对牛皮癣的治疗,可先将患处擦热后敷药,用药后排“毒液”严重者,可用内服中药粉末吸干,未见化脓现象可不清洗,一般经十多天的治疗,可结痂脱皮,之后会出现短期反复,一旦出现即应敷药预防,直至痊愈为止。
对伤科肿痛积瘀、小面积烫伤、虫伤肿痛的治疗,可用药敷于患处即可。对蛇伤可用药敷于伤口周围及两“太阳”、两“掌心”、两“封涌”、“膻中”共七穴,并可内服0.2克左右可缓解症状。辐射创口难于愈合的,可用药敷患处,一般半个月左右可愈。
对皮肤肿瘤的治疗,可药敷患处,对已破口者,用药前三天痛楚将加剧,之后可消除。对未破口者,待用药结痂时,主动去痂敷药,经多次重复作用,一般经三十天左右可化脓而出或自动消失,愈后不留疤痕和复发。
对鼻咽癌的治疗,可用药敷两“太阳”、两“掌心”、两“封涌”、两“首承”、两“应池”、两“颌角颈”、两“耳缺”、两“迎香”、“印堂”共十七大穴位(见附图1、2、3、4、5),已发生转移的部位也应敷药,经两个月的治疗可转阴,原有流鼻血、偏头痛现象也逐渐消失,长期治疗可控制病情或治愈。
对各种胃病如胃炎、胃痛、胃溃疡的治疗可在睡前采用外敷内服(0.2克左右),坚持用药十天左右,只用外敷者疗程稍长,在两个月内注意饮食,大多数都可得到彻底治疗。
对于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可药敷两“肾俞”、“下焦”共三大穴位,经一段时间治疗,可实现体内快速溶石,愈后不易复发。
对风湿痛、麻痹的治疗,用药敷患处,愈后不易复发。
值得一提的是当刚出现下列症状之时,即刻用药,可见“护生源”的神奇功效!当刚出现感冒鼻塞症状时,即刻用药抹于鼻前庭,鼻塞马上解除,感冒在三个小时内即愈;当刚出现口舌长疱、生疮,及时用药少许含于口内,三小时左右即可消除;当刚被烫伤之时,及时用药轻敷患处,几个小时内,可见皮肤丝毫无损。
当刚出现通常的一般痛症,敷药片刻即止。
本药与其它医药相比,有显著的实质特点和技术进步。它适应范围广,使用更加安全方便;外用穴疗,普遍见效快,标本同治;治病强身,防治兼备;对“难”、“杂”症的治疗更显奇效;更突显应用科学的实用性。
生产本药的资源丰富,适合无污染规模化生产,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应用,既可一改“打针”、“吃药”治病的传统,避免医疗过程中交叉感染,又可为“高血压”及其它“急”、“难”、“杂”症患者提供安全、保守而有效的救治先机,及早解除病者的痛苦,普遍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它的应用,将有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请优先审查,以便及早造福人类。
注“首承穴”为颈部喉结两旁有血脉搏动处。“应池穴”位于“风池”斜下方颈背两旁胸锁乳肌和背斜方肌交汇靠颅底有血脉搏动处。
权利要求
本人请求国家专利局对下列2项权利给予确认和保护1、人对“护生源”配方拥有发明专利权——两面针根、簕档树根、半枫荷根、过岗龙根、七叶一枝花根、白茅根、三叉苦根、岗稔根、香橼根各占0.2-0.4%;牛膝根、川牛膝根、凉伞树根各占0.1-0.2%;红花、血竭、丁香罗勒油各占0.05-0.1%;薄荷油、薄荷脑各占0.4-0.6%;樟油占0.3-0.5%;五十度食用白酒占10-20%;2.5%的食用白醋占15-25%;牙膏占60-70%。
2.本药的生产工艺
全文摘要
1.说明“护生源”是应用于医疗领域配合“药穴疗法”治疗“高血压”等人类疾病的专用药物。2.对已有的医药的简单评述。3.说明研究目的。4.说明“护生源”应用范围。5.说明配方。6.说明制作过程。7.说明功效。8.说明使用技术要点。9.说明对“高血压”的治疗实施过程和可实现的技术效果。10.说明对其它疾病实施治疗的过程及所实现的效果。11.说明实质性特点和技术进步。12.说明应用的积极意义。
文档编号A61P17/00GK1517117SQ0311354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3日
发明者彭惠锋 申请人:彭惠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