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989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中成药丸剂的制作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丸剂是一种传统剂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制药机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新型制丸机的问世以及新的辅料的广泛应用,为中药丸剂这一古老的剂型焕发出了青春活力,它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丸剂“黑、大、粗”传统偏见,使之生产出来的丸剂具有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刺激性小、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根据我国有关药品法规,改变剂型作为一种新药研究,三黄清解丸的原有剂型是三黄清解片,已列入国家药监局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地标升国标试行标准)中。原剂型的工艺特征为处方中连翘、金银花水煎煮,黄柏加水煎煮,上述煎液合并,滤过浓缩成稠膏,加入黄连、黄芩细粉,干燥,粉碎,制粒,压片,包糖衣而成。该片服在生产中挥发性成分易损失,服用量较大,成人一次6-8片,儿童1-6片不等,吞咽困难,其次糖衣片包衣烦琐,崩解迟缓,不利于速效的发挥,且该药剂型单一,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同时其质量标准尚可进一步提高,而丸剂与之相较,具有起效迅速,服用方便的优点。基于此我们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该产品工艺作必要的改进,形成新的制剂,同时提高质量控制标准,来保证产品的监控质量,保证药效,造福百姓。这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增加产品的稳定性,丰富用药品种,以更好地满足和保障人们的用药需求。
1.三黄清解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三黄清解丸的配方组成黄连235-470g 黄芩350-700g 黄柏235-470g金银花466-912g连翘466-912g 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g。
最佳配方黄连268-335g黄芩400-500g 黄柏268-335g金银花532-665g 连翘532-665g 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g。
1.2三黄清解丸的制备工艺工艺一、将处方中五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将连翘、金银花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黄柏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上述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45(50℃)的稠膏。黄连、黄芩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稠膏中,与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
工艺二、将处方中五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将连翘、金银花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煎液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黄柏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煎液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提取液合并,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黄连、黄芩粉碎成细粉,与上述干膏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
工艺三、将处方中五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处方中五味药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蒸煮2-3次,每次1-3小时,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上述挥发油制成环糊精包合物或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水蒸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喷加上述挥发油,混匀,即得;或上述稠膏/干膏粉与上述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
工艺四、将处方中五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黄连、黄芩粉碎成细粉;其余连翘等三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蒸煮2-3次,每次1-3小时,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上述挥发油制成环糊精包合物或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水蒸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上述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喷加上述挥发油,混匀,即得;或上述稠膏/干膏粉与上述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上述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
1.3通过上述工艺所得的丸为三黄清解丸。
工艺中所得的丸可包薄膜衣,薄膜衣材料采用胃溶型薄膜衣预混剂(欧巴代)、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一种/多种混合使用。
工艺中所用的辅料可以是蔗糖、乳糖、淀粉、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阿斯帕坦、交联聚维酮、聚维酮K30等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工艺中所得的丸的粒径为0.5-6mm,最佳粒径为1.5-4mm。
工艺中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或装入空胶囊中使用。
工艺中丸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等。
工艺中粉碎成细粉为过80-160目的细粉,最好为超微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
工艺中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为粉碎成过5-40目的粗粉/切成饮片,最好为过10-20目粗粉。
工艺中水煎煮/水蒸煮的条件为加水量为第一次6-12倍量,第二、三、四次为4-10倍量,煎煮/蒸煮2-4次,每次0.5-3小时。工艺一、二中连翘等最佳为加水煎煮2次,加水量第一次为10倍量,第二为8倍量,第一次为1.5小时,第二次为1小时。工艺一、二中黄柏最佳为煎煮2次,加水量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为8倍量,每次2小时。工艺三、四中最佳为煎煮3次,加水量第一次为12倍量,第二、三次为10倍量,第一、二次为2小时,第三次为1小时。
工艺中提取物干燥采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50-80℃,最好为60℃。喷雾干燥为将提取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05-1.15(60℃)的浓缩液,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00-200℃,出风温度为50-150℃,最佳相对密度为1.08-1.10(60℃),进风温度为160-180℃,出风温度为80-100℃。颗粒的干燥采用真空干燥法。
工艺一中浓缩成稠膏的相对密度为1.20-1.45(50℃),最佳相对密度为1.32-1.35(60℃)。
工艺三、四中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环糊精可以采用β-环糊精、羟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5-15(ml/g),最佳比例为1∶8(ml/g),挥发油与羟基β-环糊精的比例为1∶2-10(ml/g),最佳比例为1∶5(ml/g)。
工艺中滤过也可采用离心,常规滤过,超滤,加澄清剂后滤过,加澄清剂滤过后再超滤等方法。
2.本品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个方面。
本品是在原剂型三黄清解片的基础剂型工艺改革而来,原剂型有黄芩、金银花、连翘、黄连的薄层鉴别,现予以保留;检查上增加了对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砷盐不得过百万分之二的限量检查;含量测定上原剂型对黄芩进行了定量,现予以保留,增加了对金银花的定量。
该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其优越性在于剂型生产工艺更趋完全合理、质量标准有了进一步提高,使产品有较全面的科学的定性定量控制方法,使产品的质量有了更好的保障。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该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是将处方中五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将连翘、金银花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液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黄柏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煎液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60℃),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黄连、黄芩粉碎成细粉,与上述干膏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包衣,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处方中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连翘五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将连翘、金银花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黄柏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45(50℃)的稠膏,黄连、黄芩粉碎成细粉,加入稠膏中,与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2)将处方中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连翘五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将连翘、金银花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煎液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黄柏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煎液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与提取液合并,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黄连、黄芩粉碎成细粉,与干膏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3)将处方中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连翘五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处方中五味药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蒸煮2-3次,每次1-3小时,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挥发油制成环糊精包合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水蒸煮液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喷加挥发油,混匀,即得;或干膏粉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4)将处方中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连翘五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黄连、黄芩粉碎成细粉;其余连翘等三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蒸煮2-3次,每次1-3小时,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挥发油制成环糊精包合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水蒸煮液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喷加挥发油,混匀,即得;或干膏粉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的丸可包薄膜衣,薄膜衣材料采用胃溶型薄膜衣预混剂(欧巴代)、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一种/多种混合使用;所用的辅料可以是蔗糖、乳糖、淀粉、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阿斯帕坦、交联聚维酮、聚维酮K30一种/多种混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的丸的粒径为0.5-6mm,最佳粒径为1.5-4mm;丸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装入空胶囊中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粉碎成细粉为过80-160目的细粉,最佳为超微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为粉碎成过5-40目的粗粉/切成饮片,最佳为过10-20目粗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煎煮/水蒸煮的条件为加水量为第一次6-12倍量,第二、三、四次为4-10倍量,煎煮/蒸煮2-4次,每次0.5-3小时,连翘等最佳为加水煎煮2次,加水量第一次为10倍量,第二为8倍量,第一次为1.5小时,第二次为1小时,黄柏最佳为煎煮2次,加水量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为8倍量,每次2小时,最佳为煎煮3次,加水量第一次为12倍量,第二、三次为10倍量,第一、二次为2小时,第三次为1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物干燥采用真空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50-80℃,最佳为60℃,喷雾干燥为将提取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05-1.15(60℃)的浓缩液,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00-200℃,出风温度为50-150℃,最佳相对密度为1.08-1.10(60℃),进风温度为160-180℃,出风温度为80-100℃,颗粒的干燥采用真空干燥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成稠膏的相对密度为1.20-1.45(50℃),最佳相对密度为1.32-1.35(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环糊精可以采用β-环糊精、羟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5-15(ml/g),最佳比例为1∶8(ml/g),挥发油与羟基β-环糊精的比例为1∶2-10(ml/g),最佳比例为1∶5(ml/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滤过也可采用离心,常规滤过,超滤,加澄清剂后滤过,加澄清剂滤过后再超滤的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品的质量标准控制;有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砷盐不得过百万分之二的限量检查;含量测定上有金银花的定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三黄清解丸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是在现有片剂的基础上剂型工艺改革,具有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刺激性小、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克服了原剂型服用量大、儿童吞咽困难的不足,丰富了用药品种,质量标准又有新的提高,进一步满足和保障人们的用药需求。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风湿热病,发热咳喘,口疮咽肿,热淋泻痢等症疗效显著;是临床受欢迎和安全、稳定、有效的药品,是现代制药企业理想的产品。
文档编号A61K9/20GK1548093SQ0312443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4日
发明者毛友昌, 毛小敏 申请人:毛友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