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720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挤压装置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手术中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引流是保证外科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通常采用手工挤压或负压吸引来预防引流管的阻塞。但是采用手工挤压时,现有的引流管挤压起来非常费力,挤压时所能产生的对堵塞物的冲击力和负压不大,挤压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不容易达到规定的挤压要求。尤其在缺少中央负压系统的许多中、小医院,医护人员为了保引流管通畅常需要定时,甚至连续不断的挤压引流管(在有负压吸引系统的医院也常如此),增加了工作负担和责任。采用负压吸引往往容易把血块吸入管内造成阻塞,如果负压过大,易引起内压力变化,使病人心慌气急而难以接受。因引流管不畅而导致的医疗事故、纠纷并不少见。
中国专利第88204114号、第92210681号、第92219519号、第93233282号、第98212166号、第01259924号都揭示了一种在引流管中加入一段膨出的气囊部,通过用手挤压该气囊部,可以一定的冲击力和负压,从而排出引流管中的堵塞物,保证引流过程的顺利进行。但都是采用手工挤压的方式,效果不好且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自动挤压装置,能有效防止堵塞现象的新型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包括导管,在导管的中间部分设有一定长度的柱状囊部,该柱状囊部的直径明显比导管大。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管的一端设有引流孔,可直接插入体内引流液体;导管的另一端设有接头,通过该接头可连接到普通引流管上。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管的两端均设有可与普通引流管相连接的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由于具有一定长度的柱状囊部,能产生较大的负压,该柱状囊部可放置在自动挤压机中,从而被自动挤压机的挤压装置挤压,提高了挤压效果,明显减少了引流管堵塞的情况。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中间部分为柱状囊部11,柱状囊部11两端分别延伸出导管15,该柱状囊部11的直径明显比导管15大。导管15的一端设有引流孔12,可直接插入体内引流液体;其另一端设有接头13,通过该接头13可连接到普通引流管14上。该柱状囊部11的长度可根据自动挤压机的挤压装置的长度设计,实际应用中,柱状囊部11置于自动挤压机的复数个挤压装置的一侧,通过挤压装置对柱状囊部11的挤压可达到排出引流管中液体的目的。该种挤压机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请参阅与本案同一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自动引流管挤压机”的相关部分。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第二实施例的中间部分为柱状囊部21,柱状囊部21两端与导管25相连接,该柱状囊部21的直径明显比导管25大。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引流管两端均设有接头23,通过该接头23可连接到普通引流管24上。
权利要求1.一种引流管,包括导管,其特征在于在导管的中间部分设有一定长度的柱状囊部,该柱状囊部的直径明显比导管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导管的一端设有引流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导管的另一端设有接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导管的两端均设有可与普通引流管相连接的接头。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引流管,包括导管,在导管的中间部分设有一定长度的柱状囊部,该柱状囊部的直径明显比导管大。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管的一端设有引流孔,可直接插入体内引流流体;导管的另一端设有接头,通过该接头可连接到普通引流管上。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管的两端均设有可与普通引流管相连接的接头。
文档编号A61M39/00GK2631529SQ0325547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0日
发明者李国庆 申请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