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64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植入人体的治疗心率失常的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设计生产的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采用国外进口芯片组装,不但价格不菲、性能不理想;而且其体积较大、质量重、使用寿命不长,对于病人的治疗存在一定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便的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控制脉冲发放各参数的起搏电路、通信线圈、起搏导管电极、电池、钛外壳和顶盖,通信线圈的连接端接入电路,起搏导管电极经电极接口与电路相连,所述通信线圈采用无骨架呈电路板外框形状的自粘线圈,并紧贴于电路板一侧的外围,线圈与电池上下排列置于钛外壳内,顶盖与钛外壳之间密封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无骨架自粘线圈作为通信,有利于减小体积、减轻质量,并能很好满足通信需要大于20厘米的无线程控和无线遥测;采用外部电源经通信线圈无接触卡式程控、遥测起搏参数,不用内部电池,只用外部程控器电源实现,可以减少起搏器内部电池的损耗,从而大大延长起搏器的寿命;采用医疗级别钛外壳封装使该产品生物相容性好,并能保证对于体液的不渗透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控制脉冲发放各参数的起搏电路2、通信线圈1、起搏导管电极5、电池3、钛外壳4和顶盖6。通信线圈1的连接端接入起搏电路2;IS-1标准的起搏导管电极5经电极接口7与起搏电路2相连;通信线圈1采用无骨架呈起搏电路板外框形状的自粘线圈,通信线圈1紧贴于起搏电路2一侧的外围;通信线圈1与电池3上下排列置于钛外壳4内;顶盖6由环氧树脂封装,顶盖6与钛外壳4之间采用激光密封焊接。电路的七个程控参数为起搏模式、基础频率、脉冲幅度、脉冲宽度、反拗期、感知灵敏度、滞后时间。采用无骨架自粘线圈作为与外界程控器通信的桥梁;程控采用无接触卡式,不损耗起搏器内部电池。当外部程控器发出控制命令,无骨架自粘线圈感应到信号然后将命令传至控制电路中的芯片控制处理,芯片控制处理中心执行命令后将信息反馈给线圈发射出去,被外部程控器接收,从而实现与外部的通信。控制电路以一定频率发出放电脉冲,通过插在起博电极接口处的起博电极传至心脏,从而刺激心脏搏动。
权利要求1.一种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包括控制脉冲发放各参数的起搏电路、通信线圈、起搏导管电极、电池、钛外壳和顶盖,通信线圈的连接端接入起搏电路,起搏导管电极经电极接口与起搏电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线圈采用无骨架呈起搏电路板外框形状的自粘线圈,并紧贴于起搏电路一侧的外围,通信线圈与电池上下排列置于钛外壳内,顶盖与钛外壳之间密封焊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包括控制脉冲发放各参数的起搏电路、通信线圈、起搏导管电极、电池、钛外壳和顶盖,通信线圈的连接端接入起搏电路,起搏导管电极经电极接口与起搏电路相连,所述通信线圈采用无骨架呈电路板外框形状的自粘线圈,并紧贴于起搏电路一侧的外围,通信线圈与电池上下排列置于钛外壳内,顶盖与钛外壳之间密封焊接。本实用新型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操作简便。
文档编号A61N1/362GK2654154SQ0327415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4日
发明者吴锡坤, 彭胜华, 陈玉芳, 徐汉池, 李作彬, 黄德群, 梁召云 申请人: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