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28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包括硅胶药盒以及连接于药盒上的两硅胶导管,所述硅胶药盒呈圆形,形成有硅胶穿刺面用于向药盒内穿刺注液,药盒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两个导管接口,其中一导管用于留置在静脉内,其尾端与其中一接口连接,头端为密闭锥形单向阀结构,头端上形成有若干条线状缝隙,另一导管用于留置在腹腔内,其前端与另一接口连接,末端构型为猪尾圈状,末端开口处呈锥形,所述用于留置在腹腔内的导管在距离其末端的开口处15cm范围内开设有若干个侧孔,从而可通过硅胶穿刺面注射造影剂评价导管通畅情况及有无移位,或者注射肝素盐水冲洗导管,而头端单向阀结构能够防止静脉内血液返流,操作简单而且能有效避免导管堵塞。
【专利说明】腹水-静脉转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顽固性腹水治疗的腹水-静脉转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顽固性腹水是临床常见但难以处理的综合症,主要原因包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各部位恶性肿瘤腹腔内侵犯、严重低蛋白血症、心源性腹水、肾源性腹水等,对多数患者是不可逆的生存状态,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症状。
[0003]1974年,Leveen等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腹腔-静脉分流术(PVS)治疗肝硬化腹水获得成功,成为顽固性腹水治疗的重要方法,但导管堵塞的发生率高达60%以上,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80年代,Denver腹腔-静脉转流导管采用医用硅胶,导管中间设计一可手工按动的弹性转流小室,室内有两个腹腔往静脉的单向瓣膜结构,每日接压小室使流动的腹水对瓣膜及管腔进行冲洗,加之瓣膜可防止血液返流到静脉端导管内,有效预防导管堵塞;此外,双辧膜Denver管能控制流速,最高60滴/分,配合体位改变还可调节流速,减轻心脏负荷,使该项技术的应用安全性和可行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Denver腹腔-静脉转流导管需要按压引流小室保持导管通畅,操作上比较繁琐,而且管径粗,造成的创伤较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能有效避免导管堵塞的腹水-静脉转流装置。
[0005]一种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包括硅胶药盒以及连接于药盒上的两硅胶导管,所述硅胶药盒呈圆形,形成有硅胶穿刺面用于向药盒内穿刺注液,药盒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两个导管接口,其中一导管用于留置在静脉内,其尾端与其中一接口连接,头端为密闭锥形单向阀结构,头端上形成有若干条线状缝隙,另一导管用于留置在腹腔内,其前端与另一接口连接,末端构型为猪尾圈状,末端开口处呈锥形,所述用于留置在腹腔内的导管在距离其末端的开口处15cm范围内开设有若干个侧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药盒由上盖与下盖组合而成,所述上盖为圆形结构,所述硅胶穿刺面设置于上盖的中央,上盖的边缘形成有若干缝合孔,所述接口形成于所述下盖的两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药盒的高度为Icm,药盒内形成有空间与接口连通,所述空间的容量为0.5ml。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接口的外壁面上形成有卡扣或螺纹。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套接于相应的接口上,所述导管上套接有夹具将导管固定在接口,所述夹具呈套筒状,内径大于所述导管的外径,夹具的内壁面的中央形成有环形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内径等于或略小于相应的导管的管径。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接口的外壁面上形成有凸出的环缘,所述夹具的凸缘正对接口上的环缘位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留置在静脉内的导管的管径为6Fr-8Fr,长度为45_50cm,头端形成有2?3条线状缝隙。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留置在静脉内的导管的管径为7Fr,长度45cm。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留置在腹腔内的导管的管径为7Fr-10Fr,长度为50-55cm,在距其开口处15cm范围内开设有6-10个侧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留置在腹腔内的导管的管径为8Fr,在距其开口处15cm范围内开设有8个侧孔。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可通过穿刺药盒的硅胶穿刺面注射造影剂评价导管通畅情况及有无移位,或者注射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另外留置静脉内的导管的头端单向阀结构能够防止静脉内血液返流,操作简单而且能有效避免导管堵塞。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无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腹水-静脉转流装置的剖视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腹水-静脉转流装置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腹水-静脉转流装置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包括硅胶药盒10、分别连接于药盒10两侧的两硅胶导管20、30,以及分别固定两导管20、30的两夹具40,其中一导管20用于留置在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内,另一导管30用于留置在腹腔内,从而利用腹腔压大于静脉压的压力差将腹腔积液转流至静脉内。
[0021]所述药盒10为圆形硅胶结构,由上盖12与下盖14组合而成,高度大约为Icm,药盒10内形成有空间16,所述空间16的容量大约为0.5ml。如图2所示,所述上盖12为圆形结构,底盘直径约2cm,中央设置有硅胶穿刺面18,所述硅胶穿刺面18封闭所述药盒10的空间16,用于向药盒10内穿刺注液冲洗导管20、30防止堵塞,或注射造影剂评价导管20、30通畅情况及有无移位。所述上盖12的边缘形成有若干缝合孔13,用于将所述药盒10缝合固定在皮下。请同时参图3,所述下盖14的两侧对称地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导管接口 15,所述接口 15均与药盒10的内部空间16相连通。每一接口 15用于与一导管20、30连接,为保证连接的紧密性,所述接口 15的外壁面上可以形成有卡扣或螺纹。
[0022]所述用于留置在静脉内的导管20的管径为6Fr-8Fr,长度为45_50cm。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20的管径为7Fr,长度45cm。所述导管20的尾端开口,套接于药盒10的其中一接口 15上,通过夹具40锁定;头端22为密闭锥形单向阀结构,形成有2?3条线状缝隙;使用时所述导管20的头端22留置在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内,导管20的头端22上的缝隙可以有效避免血液回流。
[0023]所述用于留置在腹腔内的导管30的管径为7Fr-10Fr,长度为50-55cm,其前端开口,套接于药盒10的另一接口 15上,并通过夹具40锁定,末端构型为猪尾圈状,末端32开口处呈锥形,导管30在其距开口处15cm范围内开设有6-10个侧孔,当所述导管30的末端32留置在腹腔内时,腹腔积液经由所述侧孔进入导管30,并转流至静脉。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导管30的管径为8Fr,长度可以根据患者身高及腹腔穿刺点的位置适当剪切,导管30在距开口处15cm范围内开设有8个侧孔。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具40呈套筒状,内径大于所述导管20、30的外径,从而可以方便地套设于导管20、30上,夹具40的内壁面的中央形成有环形的凸缘42,所述凸缘42的内径可以等于或略小于相应的导管20、30的管径,当导管20、30套接于相应的接口 15上之后,将所述夹具40套于导管20、30上并移动至导管20、30与接口 15相套接的位置,将导管20,30固定。为便于夹具40的组装,夹具40的端部至凸缘42之间可以形成倾斜的导引面,也就是说夹具40的内径由其端部向凸缘42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接口 15的外壁面上形成有凸出的环缘17,组装后所述夹具40的凸缘42正对接口 15上的环缘17位置,从而内外双重作用夹紧导管20、30,避免其脱落。本实施例中,所述环缘17的外径朝向接口 15的末端32逐渐减小形成倾斜的导引面,方便导管20、30与接口 15的组装。
[0025]临床使用时,采用经皮穿刺方法植入导管20、30,配合3cm小切口,用隧道针建立导管20、30与药盒10的皮下连接通道,利用腹腔压大于静脉压的压力差将腹腔积液转流至静脉内,由于本实用新型腹水-静脉转流装置的导管20、30管径较细,易于植入,操作损伤小;另外,留置静脉内的导管20的头端22单向阀结构能够防止静脉内血液返流;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穿刺药盒10的硅胶穿刺面18注射造影剂评价导管20、30通畅情况及有无移位,或者注射肝素盐水冲洗导管20、30,操作简单而且能有效避免导管20、30堵塞。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无不良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包括硅胶药盒以及连接于药盒上的两硅胶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药盒呈圆形,形成有硅胶穿刺面用于向药盒内穿刺注液,药盒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两个导管接口,其中一导管用于留置在静脉内,其尾端与其中一接口连接,头端为密闭锥形单向阀结构,头端上形成有若干条线状缝隙,另一导管用于留置在腹腔内,其前端与另一接口连接,末端构型为猪尾圈状,末端开口处呈锥形,所述用于留置在腹腔内的导管在距离其末端的开口处15cm范围内开设有若干个侧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盒由上盖与下盖组合而成,所述上盖为圆形结构,所述硅胶穿刺面设置于上盖的中央,上盖的边缘形成有若干缝合孔,所述接口形成于所述下盖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盒的高度为Icm,药盒内形成有空间与接口连通,所述空间的容量为0.5ml。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的外壁面上形成有卡扣或螺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套接于相应的接口上,所述导管上套接有夹具将导管固定在接口,所述夹具呈套筒状,内径大于所述导管的外径,夹具的内壁面的中央形成有环形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内径等于或略小于相应的导管的管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的外壁面上形成有凸出的环缘,所述夹具的凸缘正对接口上的环缘位置。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留置在静脉内的导管的管径为6Fr-8Fr,长度为45-50cm,头端形成有2?3条线状缝隙。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留置在静脉内的导管的管径为7Fr,长度45cm。9.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留置在腹腔内的导管的管径为7Fr-10Fr,长度为50_55cm,在距其开口处15cm范围内开设有6-10个侧孔。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腹水-静脉转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留置在腹腔内的导管的管径为8Fr,在距其开口处15cm范围内开设有8个侧孔。
【文档编号】A61M1-00GK204275115SQ201420645582
【发明者】谢宗贵, 韩亚雄, 毛延发 [申请人]深圳市库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