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贴膜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7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镜下贴膜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镜下贴膜装置,包括手柄、与手柄连接的鞘管、设于鞘管内的内管,内管可在鞘管内伸缩,其特征在于,内管的端部设有支架。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内镜下将置于支架顶端的纱布贴合于创面,利用可吸收药物的纱布对创面进行止血,促进创面愈合,防止感染、疤痕和狭窄形成。
【专利说明】
内镜下贴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体腔内创面使用纱布的内镜下贴膜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内窥镜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体内微创手术应用越来越多。然而由于体内处置不便,很多情况下对于创面不进行处理使创口自然愈合,造成术后创面裸露,可能会大量出血、穿孔,或者造成管腔狭窄、感染,为防止术后创面出血、穿孔、感染和管腔狭窄有时会使用止血夹等工具物理止血,但是止血夹留在体内可能会产生二次伤害,而且某些部位无法适用止血夹。近年来出现一种可吸收药物纱布,其可被人体吸收的特性决定其可用于对体内创面止血等,由于体内无法包扎只能将纱布贴合于创面处,然而内窥镜以及其他现有工具无法实现这一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纱布贴合于体内创面的内镜下贴膜装置。所谓贴膜是指将纱布贴合于创面。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内镜下贴膜装置包括手柄、与手柄连接的鞘管、设于鞘管内的内管,内管可在鞘管内伸缩,其特征在于,内管的前端设有支架。
[000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与内管固定连接或设为一体的固定体,可在内管外滑动的滑动体,套在内管上位于固定体和滑动体之间的弹簧;以及多根主骨、多根支骨,其中,每根主骨的一端与固定体铰接,每根主骨的另一端可自由运动,每根支骨的一端与滑动体铰接,每根支骨的另一端与主骨铰接。
[0006]优选地,每根主骨的前端设置两个相互接触的凸起。
[000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多个弹性支撑件,每个弹性支撑件的一端与内管固定连接,每个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端伸出到内管的外侧。
[0008]优选地,每个弹性支撑件的前端设置两个相互接触的凸起。
[0009]优选地,内管内设有推杆。
[0010]进一步地,内管位于手柄的一端与喷气装置连接。
[0011]其中,术语“内管的前端”是指内管远离手柄的一端。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内镜下贴膜装置能够在内镜下将置于支架顶端的纱布贴合于创面,利用可吸收药物纱布对创面进行止血,促进创面愈合,防止穿孔、感染和疤痕形成,促进创面愈合。推杆或喷气装置能够使纱布从支架顶端迅速脱离,进一步提高内镜下贴膜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内镜下贴膜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支架打开时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支架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支架未打开时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文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8]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镜下贴膜装置包括手柄(未示出)、与手柄连接的鞘管1、鞘管I内设有内管2,内管2可在鞘管I内伸缩,即内管2的前端可从鞘管I中伸出和缩回,内管2前端设有支架3。支架3具体包括:与内管2固定连接或设为一体的固定体31,可在内管2外滑动的滑动体32,套在内管2上且位于固定体31和滑动体32之间的弹簧33,多根主骨34,和多个支骨35,其中,主骨34和支骨35的数量相等,且为3根以上,主骨34的一端与固定体31铰接,主骨34的另一端可自由运动;支骨35的一端与滑动体32铰接,支骨35的另一端与主骨34铰接。
[0019]下文参照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20]初始状态下即将内镜下贴膜装置送入体内时,内镜下贴膜装置的状态如图3所示,弹簧33处于压缩状态,支架因鞘管I的挤压不能打开,将可吸收止血纱布外缘固定于支架主骨端部,无法容纳部分可塞入内管内部,比如可将纱布外缘粘在主骨端部,或者在各主骨前端部设置两个相互接触的凸起,将纱布卡在两凸起之间。内镜下贴膜装置到达创面位置后,利用内镜完成准确定位,使前端对准创面并保持合适的距离,此时鞘管I保持不动,利用手柄将内管2向前推动,随着内管2的支架从鞘管I内露出,弹簧33从压缩状态恢复,支架3因此打开,进入图1所示的状态,然后将可吸收止血纱布贴到创面,依靠可吸收止血纱布遇水生成的吸引力使可吸收止血纱布与创面贴合,即完成贴膜。之后,将内管2回抽,支架3在鞘管I的挤压下重新闭合,又回到图3所示的状态,内镜下贴膜装置即可从体内退出。
[0021]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支架包括多个弹性支撑4,每个弹性支撑4的一端与内管固定连接,每个弹性支撑4的另一端伸出到内管的外侧;当支架从鞘管内伸出时,支架依靠弹性支撑4自身的弹力而打开。
[0022]优选地,每个弹性支撑件的前端设置两个相互接触的凸起,将纱布卡在两凸起之间。依靠可吸收止血纱布遇水生成的吸引力使可吸收止血纱布与创面贴合,即完成贴膜。
[0023]为提高贴膜的效率,可在内管内设置推杆,贴纱布时推动推杆使纱布从支架脱离并贴合到创面上。
[002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内管位于手柄的一端连接喷气装置,利用喷气装置产生的气流使纱布从支架脱离并贴合到创面上。
[002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内镜下贴膜装置,包括手柄、与手柄连接的鞘管、设于鞘管内的内管,内管可在鞘管内伸缩,其特征在于: 内管的前端设有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与内管固定连接或设为一体的固定体,可在内管外滑动的滑动体,套在内管上且位于固定体和滑动体之间的弹簧;以及 多根主骨、多根支骨,其中,每根主骨的一端与固定体铰接,每根主骨的另一端可自由运动,每根支骨的一端与滑动体铰接,每根支骨的另一端与主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下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根主骨的前端设置两个相互接触的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下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多个弹性支撑件,每个弹性支撑件的一端与内管固定连接,每个弹性支架的另一端伸出到内管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镜下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弹性支撑件的前端设置两个相互接触的凸起。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镜下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内管内设有推杆。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镜下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 内管位于手柄的一端与喷气装置连接。
【文档编号】A61F13/36GK205697856SQ201620240747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发明人】张建国
【申请人】张建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