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431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排泄物实施吸收、保持用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在先技术中的一次性尿布在透液性顶片和不透液性底片之间,设置有吸液性芯体,并且具有由从芯体两端部边缘起沿纵向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顶、底片构成的端部襟翼,以及由从芯体两侧部边缘起沿宽度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顶、底片构成的侧部襟翼,并且通过结合部,对在端部襟翼和侧部襟翼处彼此重叠着的顶、底片实施着断续结合(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由专利文献1公开的尿布,其顶片由无纺布或塑料薄膜制作,底片由塑料薄膜制作。通过呈点状的若干个结合部,对这种尿布中在端部襟翼和侧部襟翼处彼此重叠着的顶、底片实施着结合。而且,是使用在这两个片中的至少一个处呈点状涂覆着的热熔型粘接剂,实施顶、底片间结合的。
由专利文献2公开的尿布,其顶片由亲水性无纺布制作,底片由合成树脂薄膜、或是合成树脂薄膜与疏水性无纺布叠层构成的复合片制品制作。通过呈锯齿状延伸的结合部,对这种尿布中在端部襟翼和侧部襟翼处彼此重叠着的顶、底片实施着结合。而且,是使用在这两个片中的至少一个处呈锯齿状涂覆着的热熔型粘接剂,实施顶、底片间结合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93457号公报(参见第2-4页,附图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9960号公报(参见第2-5页,附图2)由这些专利文献公开的尿布,当由芯体周边泄露出的排泄物浸入至位于端部襟翼和侧部襟翼处的这两个片间的结合部中时,包含在作为排泄物的尿液和大便中的水分将会使粘接剂的强度下降,进而可能会使位于结合部处的顶、底片彼此剥离开。当顶、底片剥离开时,排泄物就当然可能由端部襟翼和侧部襟翼处泄露至尿布的外侧,而且还可能使形成芯体用的粉碎纸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由这些襟翼处散落至尿布的外侧。
为了能够可靠地防止位于端部襟翼和侧部襟翼处的顶、底片彼此剥离开,可以在位于这些襟翼位置处的整个顶、底片处均涂覆上粘接剂。然而,当在整个顶、底片处均涂覆有粘接剂时,硬化后的粘接剂会增大端部襟翼和侧部襟翼处的刚性,当这些襟翼与穿用着尿布的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时,会使穿用者的皮肤感受到不舒适的刺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用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不会在对这些片实施结合的结合部处,使位于芯体周边外侧位置处的片彼此间产生剥离,而且即使包含有结合部的这些片与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也不会使穿用者的皮肤感受到不舒适刺激的一次性尿布。
为了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前提是一种一次性尿布,它具有前侧、后腰围区域,以及位于这两个腰围区域之间位置处的裆部区域,并且由位于与皮肤相接侧的、透液性顶片,位于不与皮肤相接侧的、不透液性底片,以及位于所述顶、底片之间处的、且至少位于所述前、后部腰围区域和所述裆部区域中的裆部区域位置处的、吸液性第一芯体构成的一次性尿布。
在上述前提下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尿布在除了设置有所述第一芯体的位置之外的剩余部位处,还设置有对相互重叠着的所述顶、底片实施断续结合用的第一结合部分,而且在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处的所述顶、底片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包含着所述第一结合部分的所述剩余部位处的弯曲刚性为0.8g·cm2/cm以下。
而且,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下述实施形式。
(1)由位于与皮肤相接侧的、透液性第一片,位于不与皮肤相接侧的、透液性第二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片之间的、吸液性第二芯体构成的液体吸收翼片,由位于所述顶片外侧面位置处的所述前、后腰围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处朝向所述裆部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翼片具有与所述尿布端部相结合的固定外端部,与所述尿布的两侧部相结合的固定两侧部,以及位于所述固定外端部和所述固定两侧部之间位置处的、与所述尿布游离开的自由部;而且位于所述裆部区域侧位置处的所述自由部的内端部分,由从所述第二芯体的内侧边缘部沿纵向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构成,并且具有对彼此重叠着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实施断续结合用的第二结合部分,在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包含着所述第二结合部分的所述内端部分处的弯曲刚性为0.8g·cm2/cm以下。
(2)所述翼片的固定外端部,由从所述第二芯体的外侧边缘部沿纵向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构成,所述翼片的固定两侧部由从所述第二芯体的两侧边缘部沿宽度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构成;而且所述固定外端部和所述固定两侧部,具有对彼此重叠着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实施断续结合用的第三结合部分,在所述第三结合部分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包含着所述第三结合部分的所述固定外端部和所述固定两侧部处的弯曲刚性为0.8g·cm2/cm以下。
(3)所述尿布具有位于所述翼片的固定用两侧部外侧位置处的、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一对防漏片,所述防漏片具有与所述尿布的侧部相结合的固定边缘部,呈倾向于朝向所述顶片的上侧方向立起的自由边缘部,以及与所述尿布端部相结合的固定两端部,而且所述翼片内端部分的两侧,与所述防漏片的自由边缘部相结合。
(4)所述顶片和所述第一和第二片由实施过亲水性处理的纤维无纺布构成,使所述底片和所述防漏片由实施过疏水性处理的纤维无纺布构成。
(5)在所述第一结合部分通过在所述顶、底片中的至少一个处涂覆着的粘接剂,对这两个片实施结合,在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三结合部分通过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片中的至少一个处涂覆着的粘接剂,对这两个片实施结合。
(6)在所述第一结合部分通过热熔接方法对所述顶、底片实施结合,在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三结合部分通过热熔接方法对所述第一和第二片实施结合。
如果采用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次性尿布,可以使位于第一结合部分处的顶、底片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所以即使有排泄物浸入至第一结合部分处,也不会使位于第一结合部分处的顶、底片间产生剥离,因此可以防止排泄物由这些剩余部位处泄露至外部。而且,这种尿布在包含着第一结合部分的剩余部位处的弯曲刚性为0.8g·cm2/cm以下,所以即使包含着第一结合部分的剩余部位与穿用着尿布的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也不会使穿用者的皮肤感受到不舒适的刺激。因此,这种尿布可以防止为第一结合部分处的顶、底片间产生剥离,并且可以保持包含着第一结合部分的剩余部位的柔软性。
在顶片的外侧面位置处配置有液体吸收翼片的尿布,还可以使在位于翼片的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处的第一和第二片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所以即使有由第二芯体的两端部边缘和两侧部边缘处泄露出的排泄物浸入至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处,也不会使位于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处的第一和第二片间产生剥离,从而可以防止排泄物由翼片的固定外端部、固定两侧部和内端部分处泄露至外部。而且,这种尿布在包含着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的固定外端部、固定两侧部和内端部分处的弯曲刚性在0.8g·cm2/cm以下,所以即使翼片的内端部分、固定外端部和固定两侧部与穿用着尿布的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也不会使穿用者的皮肤感受到不舒适的刺激。因此,这种尿布可以防止位于翼片的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处的第一和第二片间产生剥离,并且可以保持包含着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的内端部分、固定外端部和固定两侧部的柔软性。
而且,使翼片的内端部分的两侧部,与防漏片的自由边缘部相结合的尿布,由于可以伴随着防漏片的自由边缘部的立起,使翼片的自由部朝向顶片的上侧方向拉起,所以可以在尿布与翼片间形成凹兜部,将大便收容在该凹兜部处,从而可以防止尿液与大便间形成混合。


图1为表示作为一个实例的尿布的部分剖开立体图。
图2为表示沿图1中的线II-II剖开时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沿图1中的线III-III剖开时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作为另一个实例的尿布的部分剖开立体图。
图5为表示沿图4中的线V-V剖开时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沿图4中的线VI-VI剖开时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作为再一个实例的尿布的部分剖开立体图。
图8为表示沿图7中的线VIII-VIII剖开时的剖视图。
附图中的参考标号的含义为1A 一次性尿布1B 一次性尿布1C 一次性尿布2 透液性顶片3 不透液性底片
4吸液性第一芯体5前腰围区域6裆部区域7后腰围区域8前侧端部(端部)9后侧端部(端部)10 两侧端部11 液体吸收翼片12 防漏片13 部分14 第一结合部分15 部分20 粘接剂21 透液性第一片22 透液性第二片23 液体吸收第二芯体23a 内侧边缘部23b 外侧边缘部23c 两侧边缘部24 固定外端部25 固定两侧部26 自由部27 内端部分28 第二结合部分29 第三结合部分30 粘接剂31 固定边缘部32 自由边缘部33 固定两端部35 粘接剂
36 热熔接线(热熔接方法)39 液体吸收翼片P1 凹兜部P2 凹兜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次性尿布进行详细说明。
图1和图2为表示作为一个实例的尿布1A用的部分剖开立体图,以及表示沿图1中的线II-II剖开时的剖视图,图3为表示沿图1中的线III-III剖开时的剖视图。在图1中,宽度方向由箭头X表示,纵向方向由箭头Y表示。在图2和图3中,省略了粘接剂20、30、35。而且,顶、底片2、3的内侧面称为与第一芯体4相对的面,这两个片2、3的外侧面称为不与第一芯体4相对的面。第一及第二片21、22的内侧面为与第二芯体23相对的面,这两个片21、22的外侧面称为不与第二芯体23相对的面。
尿布1A由位于与皮肤相接侧的、透液性顶片2,位于不与皮肤相接侧的、不透液性底片3,以及位于顶、底片2、3之间的、与这两个片2、3的内侧面相结合的、吸液性第一芯体4构成。而且,尿布1A在纵向方向上还具有前腰围区域5和后腰围区域7,位于这两个腰围区域5、7之间的裆部区域6,以及由前、后腰围区域5、7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前、后侧端部8、9,在前、后腰围区域5、7间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两侧端部10。
在尿布1A的前腰围区域5侧,配置有液体吸收翼片11。在尿布1A的两侧端部10处,安装着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一对防漏片12。在裆部区域6,两侧端部10沿尿布1A的宽度方向朝向内侧弯曲成弧形。因此,尿布1A的平面形状实际上呈沙漏斗状。在尿布1A中,底片3由整个前、后腰围区域5、7和裆部区域6限定着。顶片2和第一芯体4并不出现在前腰围区域5和裆部区域6的大体前半部分处,而是位于后腰围区域7和裆部区域6的大体后半部分处。
顶片2和底片3是通过把由第一芯体4的两端部边缘4a起沿纵向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部分13彼此重叠,部分13的内侧面间通过若干个第一结合部分14实施着断续结合;而且,由第一芯体4的两侧部边缘4b起沿宽度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部分15彼此重叠,部分15的内侧面间通过若干个第一结合部分14实施着断续结合。这些部分13、15位于除了设置有第一芯体4的部位之外的剩余部位处。
采用实施过亲水性处理的纤维无纺布制作顶片2。采用通过熔喷方式形成的纤维无纺布16与通过纺粘方式形成的纤维无纺布17叠层构成的复合无纺布制作底片3。而且,对这些无纺布16、17实施疏水化处理。
第一芯体4可以通过由粉碎纸浆和具有高吸收性的聚合物颗粒构成的混合物,或是由粉碎纸浆、具有高吸收性的聚合物颗粒和热可塑性合成树脂纤维构成的混合物制作,并且压缩至预定的厚度。为了能够防止第一芯体4的形状出现变形以及聚合物颗粒出现脱落,还可以在整个第一芯体4上盖覆着诸如薄纸和亲水性纤维无纺布等等的透液性片。
在前、后侧端部8、9处,还以可伸缩形式安装着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呈带状形状的腰围区域用弹性部件18。在两侧端部10处还以可伸缩形式安装着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若干条腿部周边区域用弹性部件19。弹性部件18位于形成底片3用的无纺布16、17之间,并结合在这些无纺布16、17处。弹性部件19位于底片3和防漏片12中如后所述的固定用边缘部31之间,并且结合在这些部分处。
翼片11由位于与皮肤相接侧的透液性第一片21,位于不与皮肤相接侧的透液性第二片22,以及位于第一和第二片21、22之间的、与这两个片21、22的内侧面相结合的吸液性第二芯体23构成。第二芯体23可以采用与第一芯体4相同的材料构成。翼片11由前腰围区域5处朝向裆部区域6的方向延伸,并到达裆部区域6的大体前半部分处。翼片11还具有与前侧端部8(端部)相结合的固定外端部24,与两侧端部10相结合的固定两侧部25,以及位于固定外端部24和固定两侧部25之间的自由部26。自由部26不与尿布1A相结合,而是由尿布1A处游离开。自由部26还具有位于裆部区域6侧处的内端部分27。
内端部分27由从第二芯体23的内侧边缘部23a起沿纵向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构成。在内端部分27彼此重叠着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通过第二结合部分28实施着断续结合。固定外端部24由从第二芯体23的外侧边缘部23b起沿纵向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构成。固定两侧部25由从第二芯体23的两侧边缘部23c起沿宽度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构成。在固定外端部24和固定两侧部25,彼此重叠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通过第三结合部分29实施着断续结合。而且,在固定外端部24和固定两侧部25,使第二片22的外侧面通过粘接剂30结合在底片3的内侧面处。
防漏片12位于翼片11的固定两侧部25的外侧位置处。可以采用实施过疏水化处理的纤维无纺布制作防漏片12。防漏片12具有与两侧端部10相结合的、沿纵向方向延伸着的固定边缘部31,与固定边缘部31并行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具有朝向顶片2的上侧方向立起性质的自由边缘部32,以及呈朝向尿布的宽度方向内侧倒伏状态的、与前侧、后侧端部8、9相结合的固定两端部33。固定边缘部31通过粘接剂30结合在底片3的内表面处。固定两端部33通过粘接剂30结合在顶片2的外表面处。自由边缘部32与翼片11的内端部分27的两侧相结合。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弹性部件34以可收缩方式结合在自由边缘部32处。弹性部件34盖覆着防漏片12上的一部分。
尿布1A当以顶片2为内侧朝向纵向方向弯曲时,弹性部件34将沿纵向方向朝向内侧收缩,使防漏片12的自由边缘部32朝向顶片2的上侧方向立起,形成相对于排泄物的屏障。由于尿布1A的翼片11上的内端部分27的两侧,与防漏片12的自由边缘部32相接合,所以伴随着自由边缘部32的立起,将使翼片11的自由部26朝向底片3的上侧方向立起。因此,将会在底片3和翼片11之间形成从裆部区域6起朝向前腰围区域5开口的凹兜部P1。尿布1A可以使排泄物中的尿液浸透过第一片21,吸收在第二芯体23处,并且使排泄物中的大便浸透过顶片2,吸收在第一芯体4处。
可以通过在顶、底片2、3的内外表面处呈锯齿形涂覆的粘接剂30,实施部分13、15中顶、底片2、3间的结合,第一芯体4相对于顶、底片2、3的结合,防漏片12相对于顶、底片2、3的结合,弹性部件19相对于底片3和防漏片12的结合。而且,可以通过在无纺布16、17处呈锯齿形涂覆的粘接剂20,实施无纺布16、17间的结合,弹性部件18相对于无纺布16、17的结合。
可以通过在第一和第二片21、22的内侧面处呈锯齿形涂覆的粘接剂35,实施在固定外端部24和固定两侧部25中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的结合,第二芯体23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片21、22的结合。可以通过在第一和第二片21、22的内侧面处呈锯齿形涂覆的粘接剂35,并且使用热熔接方法,实施在内端部分27中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的结合。而且,可以通过断续延伸着的热熔接线36,实施内端部分27处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的结合。
对于将粘接剂20、30、35在顶、底片2、3、无纺布16、17、第一、第二片21、22处呈锯齿形涂覆的场合,可以在顶、底片2、3、无纺布16、17、第一、第二片21、22上形成涂覆有粘接剂20、30、35的涂覆区域,以及未涂覆有粘接剂20、30、35的未涂覆区域。除了呈锯齿形涂覆之外,粘接剂20、30、35还可以呈诸如螺旋形、点形、条纹形等任何一种形式,涂覆在顶、底片2、3、无纺布16、17、第一和第二片21、22处。可以采用诸如热熔型粘接剂、丙烯类粘接剂和橡胶类粘接剂等等,作为这种粘接剂20、30、35。粘接剂20、30、35可以涂覆在顶、底片2、3中的任何一个片的内侧面处,并且也可以涂覆在第一和第二片21、22中的任何一个片的内侧面处。
尿布1A在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包含着第一结合部分14的部分13、15处的弯曲刚性在0.006~0.8g·cm2/cm的范围内。当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小于1N/25mm时,由第一芯体4的两端部边缘4a和两侧部边缘4b处浸出的排泄物浸入至第一结合部分14处时,会使位于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产生剥离。当包含着第一结合部分14的部分13、15处的弯曲刚性超过0.8g·cm2/cm时,部分13、15在与穿用着尿布1A的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时,会使穿用者的皮肤感受到不舒适的刺激。
翼片11在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处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包含着第二结合部分28的内端部分27处的弯曲刚性在0.006~0.8g·cm2/cm的范围内。包含着第三结合部分29的固定外端部24与固定两侧部25处的弯曲刚性在0.006~0.8g·cm2/cm的范围内。
当在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处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小于1N/25mm时,由第二芯体23的内侧、外侧边缘部23a、23b和两侧边缘部23c处浸出的排泄物浸入至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处时,会使位于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处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产生剥离。当固定外端部24、固定两侧部25和内端部分27处的弯曲刚性超过0.8g·cm2/cm时,固定外端部24、固定两侧部25和内端部分27在与穿用着尿布1A的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时,会使穿用者的皮肤感受到不舒适的刺激。特别是由于位于裆部区域6侧位置处的翼片11的内端部分27,呈通过防漏片12的自由边缘部32的立起而朝向底片3的上侧方向拉起的状态,所以容易与穿用着尿布1A的穿用者的裆部相接触,当内端部分27处的弯曲刚性超过0.8g·cm2/cm时,不仅会使穿用者的裆部感受到不舒适的刺激,甚至会使穿用者感到疼痛。
另外,所谓顶、底片2、3和第一、第二片21、22的湿润状态时,可以为在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被包含在作为排泄物的尿液和大便中的水分浸润的状态,也可以为在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处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被包含在作为排泄物的尿液和大便中的水分浸润的状态。
顶、底片2、3和第一、第二片21、22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施测定。
(1)由尿布1A处随第一结合部分14一起切取顶、底片2、3,形成宽度为10mm、长度为15mm的测定用薄片,由翼片11处随第二、第三结合部分28、29一起切取第一、第二片21、22,形成宽度为10mm、长度为15mm的测定用薄片。
(2)将这些薄片浸泡在温度为40℃的0.9%生理盐水中,在达到预定时间后对浸润着生理盐水的薄片,实施剥离强度的测定。
(3)可以采用英斯特朗日本有限公司(インストロンジヤパンカンパニ-リミテツド社)制造的万能精密拉伸试验机5543,实施剥离强度的测定。测定条件为卡盘间距离10mm,剥离速度300mm/min,剥离角度180°。测定范围为由这些薄片开始剥离直至完全剥离为止,对该剥离范围内的剥离强度平均值实施计算,该平均值即为顶、底片2、3和第一、第二片21、22的剥离强度。
部分13、15处的弯曲刚性,固定外端部24、固定两侧部25和内端部分27处的弯曲刚性,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施测定。
(1)由尿布1A处随第一结合部分14一起切取顶、底片2、3,形成宽度为10mm、长度为15mm的部分测定用薄片,由翼片11处随第二、第三结合部分28、29一起切取第一、第二片21、22,形成宽度为10mm、长度为15mm的固定外端部测定用薄片和固定两侧部测定用薄片,并且由翼片11处随第二结合部分28一起切取第一、第二片21、22,形成宽度为10mm、长度为15mm的内端部分测定用薄片。随后,对这些测定用薄片实施弯曲刚性的测定。
(2)可以采用日本カト-テツク社制造的KES-FB4自动表面测试机(AUTO-ASURFACE TESTER),实施弯曲刚性的测定。测定条件为卡盘间距离10mm,纯弯曲方式为朝表面侧弯曲至最大曲率为2.5cm-1之后返回原状,再朝内面侧弯曲至-2.5cm-1之后再返回原状。沿这些薄片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两者对弯曲刚性实施测定,计算出纵向、横向弯曲刚性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部分13、15,固定外端部24、固定两侧部25和内端部分27处的弯曲刚性。
在后腰围区域7的两侧端部10处,安装着沿宽度方向朝向内侧延伸的带状扣合部件37。在带状扣合部件37的自由端部处,涂覆着粘接剂(图中未示出)。在前腰围区域5中的底片3的外侧面处,安装着能够以可固定、打开方式对带状扣合部件37实施固定用的目标带状部件38。采用具有可弯曲性的塑料薄膜,制作这种带状扣合部件37和目标带状部件38。
在对尿布1A实施穿用时,将后腰围区域7的两侧端部10重叠在前腰围区域5的两侧端部10的外侧部处,带状扣合部件37的自由端部通过粘接剂固定在目标带状部件38处,从而对前腰围区域5和后腰围区域7间实施连接。前侧、后腰围区域5、7呈连接状态时的尿布1A,形成有腰围区域开口部分和位于下侧方向的一对腿部周边区域开口部分(图中未示出)。
尿布1A由于是在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位于前述范围之内,即使从第一芯体4的两端部边缘4a和两侧部边缘4b处浸出的排泄物渗入至第一结合部分14处,也不会使位于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产生剥离,从而可以防止排泄物由部分13、15处泄露出,并且可以防止形成第一芯体4用的粉碎纸浆和聚合物颗粒由部分13、15处散落出来。尿布1A由于包含着第一结合部分14的部分13、15处的弯曲刚性位于前述范围之内,即使部分13、15与穿用着尿布1A的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也不会使穿用者的皮肤感受到不舒适的刺激。因此,尿布1A可以防止位于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产生剥离,并且可以保持包含着第一结合部分14的部分13、15处的柔软性。
翼片11由于是在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处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位于前述范围之内,即使有由第二芯体23的前端、后端边缘部23a、23b和两侧边缘部23c处浸出的排泄物进入至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处,也不会使位于第二、第三结合部分28和29处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产生剥离,从而可以防止排泄物由固定外端部24、固定两侧部25和内端部分27处泄露出,并且可以防止形成第二芯体23用的粉碎纸浆和聚合物颗粒由固定外端部24、固定两侧部25和内端部分27处散落出来。翼片11由于是在包含着第二、第三结合部分28、29的固定外端部24、固定两侧部25和内端部分27处的弯曲刚性位于前述范围之内,即使固定外端部24、固定两侧部25和内端部分27与穿用着尿布1A的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也不会使穿用者的皮肤感受到不舒适的刺激。因此,这种尿布1A可以防止在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处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产生剥离,并且可以保持包含着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的固定外端部24、固定两侧部25和内端部分27处的柔软性。
在尿布1A中,由于在底片3和翼片11之间形成从裆部区域6朝向前腰围区域5开口的凹兜部P1,所以即使排泄至尿布1A的后腰围区域7处的大便朝向前腰围区域5的方向流动,也可以将大便收容在凹兜部P1,从而不会使尿液和大便产生混合。
图4和图5为表示作为另一个实例的尿布1B用的部分剖开立体图,以及沿图4中的线V-V剖开时的剖视图,图6为表示沿图4中的线VI-VI剖开时的剖视图。在图4中,宽度方向由箭头X表示,纵向方向由箭头Y表示。而且,在图5和图6中省略了粘接剂20、30、35。
尿布1B由透液性顶片2,不透液性底片3,以及位于顶、底片2、3之间的、吸液性第一芯体4构成,并且具有前腰围区域5和后腰围区域7,以及位于这两个前侧、后腰围区域5、7之间的裆部区域6。尿布1B还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前侧、后侧端部8、9,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两侧端部10。在尿布1B的前腰围区域5和后腰围区域7处,配置着液体吸收翼片11、39。在尿布1B的两侧端部10处,还安装着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一对防漏片12。
可以采用与图1所描述的相同纤维无纺布,制作顶片2、底片3和防漏片12。第一芯体可以采用与图1所描述的相同材料,将第一芯体4结合在顶、底片2、3的内侧面处。底片3由整个前侧、后腰围区域5、7和裆部区域6构成。顶片2和第一芯体4并不出现在前腰围区域5和后腰围区域7处,而是位于裆部区域6处。
顶片2和底片3中由第一芯体4的两端部边缘4a起沿纵向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部分13彼此重叠,部分13的内侧面间通过若干个第一结合部分14实施着断续结合;并且由第一芯体4的两侧部边缘4b起沿宽度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部分15彼此重叠,部分15的内侧面间通过若干个第一结合部分14实施着断续结合。这些部分13、15位于除了设置有第一芯体4的部位之外的剩余部位处。
在前侧、后侧端部8、9处,还以可收缩形式安装着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呈带状形状的腰围区域用弹性部件18。在两侧端部10处还以可收缩形式安装着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若干条腿部周边区域用弹性部件19。弹性部件18位于无纺布16、17之间,并结合在这些无纺布16、17处。弹性部件19位于底片3和防漏片12的固定用边缘部31之间,并且结合在这些部分处。
通过在顶、底片2、3的内外表面处呈锯齿形涂覆的粘接剂30,实施顶、底片2、3间的彼此结合,第一芯体4相对于顶、底片2、3的结合,防漏片12相对于顶、底片2、3的结合,弹性部件19相对于底片3和防漏片12的结合。而且,通过在无纺布16、17处呈锯齿形涂覆的粘接剂20,实施无纺布16、17间的结合,弹性部件18相对于无纺布16、17的结合。
液体吸收翼片11、39由透液性的第一片21,透液性的第二片22,以及位于第一、第二片21、22之间的、与这两个第一、第二片21、22的内侧面相结合的吸液性的第二芯体23构成。第二芯体23采用与图1所描述的相同材料制作。翼片11位于前腰围区域5处,并且由前腰围区域5处朝向裆部区域6的方向延伸。翼片39位于后腰围区域7处,并且由后腰围区域7处朝向裆部区域6的方向延伸。这两个翼片11、39具有与前侧、后侧端部8、9(端部)相结合的固定外端部24,与两侧端部10相结合的固定两侧部25,以及位于固定外端部24和固定两侧部25之间的、由尿布1B处游离开的自由部26。自由部26还具有位于裆部区域6侧处的内端部分27。
内端部分27由从第二芯体23的内侧边缘部23a起沿纵向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构成。通过内端部分27彼此重叠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通过第二结合部分28实施着断续结合。固定外端部24由从第二芯体23的外侧边缘部23b起沿纵向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构成。固定两侧部25由从第二芯体23的两侧边缘部23c沿宽度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构成。在固定外端部24和固定两侧部25处彼此重叠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通过第三结合部分29实施着断续结合。
通过在第一和第二片21、22内侧面处呈锯齿形涂覆的粘接剂35,实施在固定外端部24和固定两侧部25中第一、第二片21、22间的结合,第二芯体23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片21、22的结合。通过在第一和第二片21、22内侧面处呈锯齿形涂覆的粘接剂35,以及断续延伸着的热熔接线36(热熔接部件),实施在内端部分27中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的结合。
在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包含着第一结合部分14的部分13、15处的弯曲刚性在0.006~0.8g·cm2/cm的范围内。在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处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包含着第二结合部分28的内端部分27处的弯曲刚性在0.006~0.8g·cm2/cm的范围内。包含着第三结合部分29的固定用外端部24与固定用两侧部25处的弯曲刚性在0.006~0.8g·cm2/cm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与图1所描述的相同方式,对这种尿布1B的所述剥离强度和所述弯曲刚性实施测定。
防漏片12具有与两侧端部10相结合的固定用边缘部31,具有朝向顶片2的上侧方向立起性质的自由边缘部32,以及呈朝向尿布1B的宽度方向内侧倒伏状态的、与前侧、后侧端部8、9相结合的固定用两端部33。这些翼片11、39的内端部分27的两侧与自由边缘部32相结合。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弹性部件34以可收缩方式结合在自由边缘部32处。
伴随着防漏片12中自由边缘部32朝向上侧方向的立起,翼片11、39中的自由部26也将朝向底片3的上侧方向立起。因此,在底片3和翼片11之间形成从裆部区域6朝向前腰围区域5开口的凹兜部P1,在底片3和翼片39之间形成从裆部区域6朝向后腰围区域7开口的凹兜部P2。
由于尿布1B在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位于前述范围之内,即使有从第一芯体4的两端部边缘4a和两侧部边缘4b处浸出的排泄物进入至第一结合部分14处,也不会使位于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产生剥离。当尿布1B包含着第一结合部分14的部分13、15处的弯曲刚性位于前述范围之内时,即使部分13、15与穿用着尿布1B的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也不会使穿用者的皮肤感受到不舒适的刺激。
由于翼片11、39在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处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位于前述范围之内时,即使有由第二芯体23的内侧、外侧边缘部23a、23b和两侧边缘部23c处浸出的排泄物进入至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处,也不会使位于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处的第一和第二片21、22间产生剥离。由于翼片11、39在包含着第二和第三结合部分28、29的固定外端部24、固定两侧部25和内端部分27处的弯曲刚性位于位于前述范围之内时,即使固定外端部24、固定两侧部25和内端部分27与穿用着尿布1B的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也不会使穿用者的皮肤感受到不舒适的刺激。
由于在尿布1B上,在底片3和翼片11之间形成从裆部区域6朝向前腰围区域5开口的凹兜部P1,以及在底片3和翼片39之间形成从裆部区域6朝向后腰围区域7开口的凹兜部P2,所以即使排泄至尿布1B的后腰围区域7处的大便朝向前腰围区域5的方向流动,也可以将大便收容在凹兜部P1和凹兜部P2,从而不会使尿液和大便产生合。
图7和图8为表示作为再一个实例的尿布1C用的部分剖开立体图,以及沿图7中的线VIII-VIII剖开时的剖视图。在图7中,宽度方向由箭头X表示,纵向方向由箭头Y表示。而且,在图8中省略了粘接剂20、30。
尿布1C由位于与皮肤相接侧的、透液性顶片2,位于不与皮肤相接侧的、不透液性底片3,以及位于顶、底片2、3之间的吸液性芯体4(吸液性第一芯体)构成。而且,尿布1C具有前腰围区域5和后腰围区域7,以及位于这两个腰围区域5、7之间的裆部区域6。尿布1C还具有位于芯体4的两端部边缘4a外侧位置处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前侧、后侧端部8、9,以及位于芯体4的两侧部边缘4b外侧位置处的、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两侧端部10。
采用与图1所描述的相同纤维无纺布,制作顶片2和底片3。芯体4采用与图1所描述的相同材料,将芯体4结合在顶、底片2、3的内侧面处。在两侧端部10,顶片2由芯体4的两侧部边缘4b起沿宽度方向朝向外侧延伸,底片3由顶片2起进一步沿宽度方向朝向外侧延伸。
顶片2和底片3中由芯体4的两端部边缘4a起沿纵向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部分13彼此重叠,部分13的内侧面间通过若干个第一结合部分14实施着断续结合;由芯体4的两侧部边缘4b起沿宽度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部分15彼此重叠,部分15的内侧面间通过若干个第一结合部分14实施着断续结合。这些部分13、15位于除了设置有第一芯体4的部位之外的剩余部位处。可以通过在顶、底片2、3的内表面处呈锯齿形涂覆的粘接剂30,实施顶、底片2、3间的结合,以及芯体4相对于顶、底片2、3的内侧面间的结合。
在前、后侧端部8、9处,还以可收缩形式安装着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呈带状形状的腰围区域用弹性部件18。在两侧端部10处还以可收缩形式安装着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若干条腿部周边区域用弹性部件19。这些弹性部件18、19可以位于形成底片3用的无纺布16、17之间,并结合在这些无纺布16、17处。可以通过在无纺布16、17处呈锯齿形涂覆的粘接剂20,实施无纺布16、17间的结合,弹性部件18、19相对于无纺布16、17的结合。
在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包含着第一结合部分14的部分13、15处的弯曲刚性在0.006~0.8g·cm2/cm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与图1所描述的相同方式,对尿布1C的所述剥离强度和所述弯曲刚性实施测定。
由于尿布1C在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位于前述范围之内时,即使有从芯体4的两端部边缘4a和两侧部边缘4b处浸出的排泄物进入至部分13、15处,也不会使位于第一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产生剥离。由于尿布1C包含着第一结合部分14的部分13、15处的弯曲刚性位于前述范围之内,即使部分13、15与穿用着尿布1C的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也不会使穿用者的皮肤感受到不舒适的刺激。
除了可以采用亲水性纤维无纺布制作顶片2之外,还可以采用具有若干个开孔的疏水性纤维无纺布,具有若干个细微开孔的透液性塑料薄膜中的任一种制作顶片2。而且,除了可以采用疏水性纤维无纺布制作底片3和防漏片12之外,还可以采用具有通气性且不透液性的塑料薄膜,由疏水性纤维无纺布和具有通气性且不透液性的塑料薄膜叠层构成的复合片制品中的任一种制作底片3和防漏片12。
而且,还可以采用将具有高耐水性的、通过熔喷法形成的纤维无纺布的两个侧面,由具有高强度和良好柔软性的、通过纺粘法形成的纤维无纺布进行夹持的复合无纺布,来制作底片3和防漏片12。
无纺布可以采用通过射流喷网法、针刺法、熔喷法、热粘合、纺粘法、化学粘合法、气流成网法等制法制作出的无纺布,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可以为由聚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纤维,或是由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聚酯形成的芯鞘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复合纤维。
本发明除了可以按照在穿用时使前、后腰围区域5、7相连的敞开型尿布1A、1B、1C的形式实施之外,还可以按照对前、后腰围区域5、7的两个侧部实施预先连接而形成有腰围区域开口部分和腿部周边区域开口部分的短裤型尿布的形式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尿布,该尿布具有前、后腰围区域。以及位于这两个腰围区域之间位置处的裆部区域,并且由位于与皮肤相接侧的、透液性顶片,位于不与皮肤相接侧的、不透液性底片,以及位于所述顶、底片之间处的、且至少位于所述前、后部腰围区域和所述裆部区域中的裆部区域位置处的、吸液性第一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尿布在除了设置有所述第一芯体的位置之外的剩余部位处,还设置有对相互重叠着的所述顶、底片实施断续结合用的第一结合部分,而且在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处的所述顶、底片间的湿润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包含着所述第一结合部分的所述剩余部位处的弯曲刚性为0.8g·cm2/cm以下。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由位于与皮肤相接侧的、透液性第一片,位于不与皮肤相接侧的、透液性第二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片之间的、吸液性第二芯体构成的液体吸收翼片,由位于所述顶片外侧面位置处的所述前、后腰围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处朝向所述裆部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翼片具有与所述尿布端部相结合的固定外端部,与所述尿布的两侧部相结合的固定两侧部,以及位于所述固定外端部和所述固定两侧部之间位置处的、与所述尿布游离开的自由部;而且位于所述裆部区域侧位置处的所述自由部的内端部分,由从所述第二芯体的内侧边缘部沿纵向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构成,并且具有对彼此重叠着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实施断续结合用的第二结合部分,在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间的湿润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包含着所述第二结合部分的所述内端部分处的弯曲刚性为0.8g·cm2/cm以下。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片的固定外端部,由从所述第二芯体的外侧边缘部沿纵向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构成,所述翼片的固定两侧部由从所述第二芯体的两侧边缘部沿宽度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构成;而且所述固定外端部和所述固定两侧部,具有对彼此重叠着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实施断续结合用的第三结合部分,在所述第三结合部分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片间的湿润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包含着所述第三结合部分的所述固定外端部和所述固定两侧部处的弯曲刚性为0.8g·cm2/cm以下。
4.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尿布还具有位于所述翼片的固定两侧部外侧位置处的、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一对防漏片,所述防漏片具有与所述尿布的侧部相结合的固定边缘部,呈倾向于朝向所述顶片的上侧方向立起的自由边缘部,以及与所述尿布端部相结合的固定两端部,而且所述翼片内端部分的两侧,与所述防漏片的自由边缘部相结合。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片和所述第一和第二片由作过亲水性处理的纤维无纺布构成,所述底片和所述防漏片由实施过疏水性处理的纤维无纺布构成。
6.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结合部分,通过在所述顶、底片中的至少一个处涂覆着的粘接剂,对这两个片实施结合,在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三结合部分通过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片中的至少一个处涂覆着的粘接剂,对这两个片实施结合。
7.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结合部分通过热熔接方法对所述顶、底片实施结合,在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三结合部分通过热熔接方法对所述第一和第二片实施结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会使位于结合部处的片被此间产生剥离,而且即使包含有结合部的这些片与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也不会使穿用者的皮肤感受到不舒适刺激的一次性尿布。这种尿布1A可以具有对顶、底片2、3实施断续结合用的结合部分14,而且使在结合部分14处的顶、底片2、3间的湿润(wet)剥离强度在1~60N/25mm的范围内,包含着结合部分14的剩余部分处的弯曲刚性为0.8g·cm
文档编号A61F13/49GK1565405SQ20031012466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2日
发明者佐山宁, 吉冈稔泰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