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注射器针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803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注射器针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注射器针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的注射器针筒,一般只能适用于人工注射,操作者频繁与不同的受术者接触,容易发生病菌的垂直和水平传染。且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巧有一定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病菌垂直和水平传染并能准确控制进针深度的自动注射器针筒。
本实用新型肌肉自动注射器针筒,由内管、外管和针头组成,针头与外管连为一体,其要点在于外管的外部设有可与动力源连接的前翼突,前部设有套帽和套管,套管上设有可与动力源连接的翼突,内管、外管、套管和套帽之间均为滑动连接,套管和套帽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可使针头出入的小孔。在动力源的作用下,整个注射过程都可自动完成;前翼突带动外管向外顶出针头,可将注射剂吸入外管的药室内;套帽底端紧抵注射部位,并绷压皮肤便于针头顺利的刺入皮肤;并由动力源推动内管完成全部注射。
为控制进针深度,在自动注射器针筒的套帽上设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可连接动力源的结构,全整个注射过程完全自动化,避免了操纵者与受术者的接触,有效防治了病菌的垂直和水平传染。同时,降低了对操作者的注射技巧;设置了套帽,即可使针头保洁严密,又可绷压皮肤便于针头顺利的刺入皮肤;套帽上设有刻度,可精确控制进针深度;进针迅速、注药平稳,受术者无痛苦。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本实用新型自动注射器针筒,由内管5、外管4、针头2组成,针头2与外管4连为一体,外管4前部设有套帽1和套管3;套管3上设有可与动力源连接的翼突,套帽1上设有控制进针深度的刻度;内管5、外管4、套管3和套帽1之间均为滑动连接,套帽1可自如地伸缩或旋转;套管3和套帽1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可使针头2出入的小孔9;套管3内侧还设有限位装置8。注射时,首先根据套帽1上的刻度,调整进针深度,然后启动动力源,与动力源连接的前翼突6带动外管4,穿越小孔9向外顶出针头2,并将注射剂吸入外管4的药室7内,套帽1的底端紧抵注射部位绷压皮肤,使针头2顺利刺入皮肤。动力源推动内管5进行注射,将药室7内的注射剂注入体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注射器针筒,由内管(5)、外管(4)、针头(2)组成,针头(2)与外管(4)连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4)外部设有可与动力源连接的前翼突(6),前部设有套帽(1)和套管(3),套管(3)上设有可与动力源连接的翼突,内管(5)、外管(4)、套管(3)和套帽(1)之间为滑动连接,套管(3)和套帽(1)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可使针头(2)出入的小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射器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帽上(1)设有控制进针深度的刻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射器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3)内侧设有限位装置(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注射器针筒,外管(4)外部设有可与动力源连接的前翼突(6),前部设有套帽(1)和套管(3),套管(3)和套帽(1)之间为滑动连接,套管和套帽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可使针头(2)出入的小孔(9)。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完成肌肉注射。
文档编号A61M5/31GK2661217SQ20032010748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8日
发明者唐守英, 陆建忠 申请人:唐守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