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保护和随身牵引两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08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柱保护和随身牵引两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治疗腰椎或颈椎间盘突出症及脊柱损伤用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性常见病。这类病症的典型现象是增生的骨刺挤压附近的神经,造成病灶部位异常疼痛,使病人行动不便,坐立不安,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由于病症属于退行性病变,药物治疗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临床上通常采用大型电子牵引床牵引治疗,该方法的最大局限是设备造价昂贵,价格高达上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只有大、中型医院才具备这种设备。其治疗费用高,一次牵引需收费25~80元,一个疗程需花费千元以上。一些小医院或病人自己采用吊铁砣、石块等土办法牵引。这种方法操作繁重,不方便且因牵引角度不准而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01213641.7号专利提出了一种“便携式腰椎牵引器”,其结构简单,牵引力度大、牵引效果好、使用与携带方便,但是治疗过程仍然要在病床上进行,病人在牵引过程中没有行动自由。
另外,外伤引起的脊柱损伤,一般都需要用牵引来恢复解剖位置,可惜的是目前医疗器械在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只有采用睡硬板床的简单办法来对付。这样,不仅病人长时间无法摆脱痛苦的煎熬,而且往往不能恢复脊柱的解剖位置而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近年来临床出现一种腰椎、颈椎保护器,只简单地在病痛部位加上刚性护板,以减少病人在活动中受到新的损伤。此种保护器功能单一,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保护和随身牵引两用器,做到随身携带,既能保护脊柱病灶部位,又能牵引脊柱。
技术方案是上、下绷缚带上缝合或铆接有护板,护板上固定有螺母,上、下绷缚带上的螺母互为异向螺母,中部为方形、两端为异向螺纹的螺杆旋套在上、下异向螺母中。
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将上、下绷缚带捆绑在脊柱病灶部位两端的人体上,然后用扳手旋转螺杆,调整上、下异向螺母之间的距离。距离增大时,位于上、下绷缚带之间的脊柱病灶部位将被拉伸。当拉伸到病人感觉到舒适的程度时,停止螺杆旋转,保持该状态。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下列特点1、一物多用,既可治疗腰椎或颈柱间盘突出症,又可治疗脊柱损伤。
本实用新型在起到牵引作用的同时,还对脊柱病灶部位进行固定和保护,避免病人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新的损伤,因此不但能治疗腰椎、颈椎间盘突出症,还能治疗脊柱损伤,填补了脊柱损伤治疗没有固定用工具的空白。
2、能随身携带,病人可自由活动,不用长时间躺在床上。
3、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本实用新型不受时间、场地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治疗,因此病人可以在家里自我治疗,省掉住院之麻烦,节约医疗费用。特别适用小医院、诊所和家庭使用。


图1是腰椎用脊柱保护和随身牵引两用器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腰椎用脊柱保护和随身牵引两用器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是颈椎用脊柱保护和随身牵引两用器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4是颈椎用脊柱保护和随身牵引两用器结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腰椎用脊柱保护和随身牵引两用器如图1、图2所示,上、下绷缚带4上分别缝合或铆接有两块护板3,每个护板3上固定有螺母2,上、下绷缚带上的螺母2互为异向螺母,两根中部为方形、两端为异向螺纹的螺杆1旋套在上、下异向螺母中。
实施例二 颈椎用脊柱保护和随身牵引两用器。
如图3、图4所上,颈部绷缚带4′缝合或铆接有头部护板3′,下部绷缚带4上缝合或铆接有护板3,护板3和3′上固定的螺母2互为异向螺母,中部为方形、两端为异向螺纹的螺杆1旋套在上、下异向螺母中。
权利要求1.一种脊柱保护和随身牵引两用器,包括有上、下绷缚带,其特征是上、下绷缚带上分别缝合或铆接有护板,护板上固定有螺母,上、下绷缚带上的螺母互为异向螺母,中部为方形、两端为异向螺纹的螺杆旋套在上、下异向螺母中。
专利摘要一种脊柱保护和随身牵引两用器,它的上、下绷缚带上缝合或铆接有护板,护板上固定有螺母,上、下绷缚带上的螺母互为异向螺母,中部为方形、两端为异向螺纹的螺杆旋套在上、下异向螺母中。本实用新型一物多用,既可治疗腰椎或颈椎间盘突出症,又可治疗脊柱损伤,填补了脊柱损伤治疗没有固定用工具的空白。特点是能随身携带,病人可自由活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节约医疗费用,特别适合小医院、诊所和家庭使用。
文档编号A61F5/05GK2657621SQ20032011388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5日
发明者欧阳柏连 申请人:欧阳柏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