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2192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内固定器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应用于颈椎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外伤性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后路结构完整的颈椎骨折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本技术领域里,过去主要应用Gallie等术式椎板下穿钢丝植骨融合术,它存在损伤颈脊髓的并发症;目前有枕颈CD、椎板夹、Apofix等后路内固定器。其中Apofix被公认为较先进的颈后路内固定器械,Apofix为美国的Sofamor,Danek公司提供的,Apofix由上、下椎板钩和中间的连接套筒组成,通过内外套筒相插进行连接。使用时,通过加压钳将上、下椎板钩向中间加压来完成复位,最后在套筒连接部进行直接钳夹挤压使其变形锁紧,使上、下椎板钩联接成为一整体。椎板钩边缘光滑,钩刃设计成嵴形以适应颈椎椎板的生理结构,因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适合C1至C7不同节段的椎板外形,除可用于固定寰枢椎外,还可在下颈椎椎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中使用。但Apofix也存在如下缺陷1、在置入椎板上钩时较为困难;2、棒钩间上下套入较为困难;3、固定后不能调整,无法复原、松解;4、无法对寰椎进行即刻复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器械,对寰枢椎脱位、骨折等不稳进行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操作,从而达到内固定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由椎板钩、固定棒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椎板钩是由椎板钩主体、锁紧楔块、锁紧螺栓构成的;椎板钩主体的上部中段的主体设有一长方体形的敞开口凹槽,该凹槽为水平通透状,凹槽截面的底部为半圆形,凹槽截面上部、中部主体均为长方形,凹槽截面的两侧的上部的下段及中部的上段连接部份为“Z”字状,各形成一倒钩,与锁紧楔块嵴钩相匹配;锁紧楔块的主体为长方体形,锁紧楔块截面的底部为向上拱的半圆形,锁紧楔块截面的上部、中部的主体均为长方形,锁紧楔块两侧的上部的下段及中部的上段连接部分为“Z”字状,各形成一嵴钩,嵴钩与椎板钩主体的上部中段内的倒钩相匹配,锁紧楔块的截面整体为下部带半圆拱、中段带嵴钩的“凸”字形长方体,锁紧楔块的中部垂直方向设有一圆柱孔,孔内攻螺纹;锁紧螺栓的外形亦与该锁紧楔块上圆柱孔相匹配;固定棒为实心滚花圆柱体状,固定棒的截面为圆形,固定棒与椎板钩主体上部中段的凹槽底部的半圆形凹槽及锁紧楔块的底部向上拱的半圆形凹槽之间形成的圆柱孔相匹配;固定棒自椎板钩主体的上部敞开的凹槽口放在该凹槽底部的半圆形凹槽内,锁紧楔块从椎板钩主体的上部凹槽侧端口平推进入,套卡在椎板钩内、固定棒上半部,锁紧螺栓通过锁紧楔块上的圆柱孔将固定棒固定在椎板钩主体上;将另一椎板钩的钩端与前一椎板钩的钩端相对,将已固定有一椎板钩的固定棒另一端如前述套卡、固定在另一椎板钩上,这样便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侧组件;两个同样的组件就构成了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1、置入椎板上下开口钩、及棒钩间套卡简单、方便。手术固定过程中比Apofix更为方便置入椎板上钩,尤其是上下钩之间连接固定棒的固定相当容易,通过配套的辅助器械进行加压及锁定;2、固定后可调整、复原、松解。本实用新固定后可反复调整,而Apofix在钳夹变形固定后不能调整、复原、松解,若固定失败,只能弃除;3、可对寰椎滑脱进行即刻复位固定;4、物美价廉,可广泛应用。


图1、图2、图3、图4及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椎板钩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图6、图7及图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楔块上的锁紧螺栓的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图9、图10、图11、图12及图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椎板钩上的锁紧楔块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图14、图1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连接、固定上下椎板钩间的带有滚花的实心固定棒的左视图及主视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的一侧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是由椎板钩(1)、固定棒(2)组成的,椎板钩(1)由椎板钩主体(11)、锁紧楔块(12)及锁紧螺栓(13)构成;椎板钩主体(11)的上部中段设有一长方体形的敞开口凹槽(111),该凹槽(111)为水平通透状,凹槽截面的底部(112)为半圆形凹槽(116),凹槽截面上部(113)、中部(114)主体均为长方形,凹槽(111)截面的两侧的上部(113)的下段及中部(114)的上段连接部份为“Z”字状,各形成一倒钩(115),与锁紧楔块(12)的嵴钩(124)相匹配;锁紧楔块(12)的主体为长方体形,锁紧楔块(12)截面的底部(121)为向上拱的半圆形凹槽(126),锁紧楔块(12)截面两侧的上部(122)、中部(123)的主体均为长方形,锁紧楔块(12)两侧的上部(122)的下段及中部(123)的上段连接部分为“Z”字状,各形成一嵴钩(124),嵴钩(124)与椎板钩主体(11)的上部(113)中段内的倒钩(115)相匹配;锁紧楔块(12)的截面整体为下部带有半圆拱、中段带嵴钩(124)的“凸”字形长方体,锁紧楔块(12)的中部垂直方向设有一圆柱孔(125),孔内攻螺纹;锁紧螺栓(13)的外形亦与该锁紧楔块(12)上圆柱孔(125)相匹配,锁紧螺栓(13)的外沿(131)设有螺纹(132),锁螺螺栓的上部设有内六角形凹槽(133);固定棒(2)为实心滚花圆柱体状,固定棒的截面为圆形,固定棒与椎板钩主体(11)上部中段的凹槽(111)底部(112)的半圆形凹槽(116)及锁紧楔块(12)的底部(121)向上拱的半圆形凹槽(126)之间形成的圆柱孔(3)相匹配;固定棒(2)自椎板钩主体(11)的上部敞开的凹槽口(113)放在该凹槽(111)的底部(112)的半圆形凹槽(116)内,锁紧楔块(12)从椎板钩主体(11)的上部凹槽侧端口(117)平推进入,套卡在椎板钩主体(11)内、固定棒(2)上半部,锁紧螺栓(13)通过锁紧楔块(12)上的圆柱孔(125)将固定棒(2)固定在椎板钩(11)主体上;将另一椎板钩(1)的钩端(15)与前一椎板钩的钩端(15)相对,将已固定有一椎板钩(1)的固定棒(2)另一端如前述套卡、固定在另一椎板钩(1)上,这样便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侧组件(如图16所示);两个同样的组件就构成了本实用新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适于体内颅底后空间,椎板钩主体的上部外端角为切去一长条形的等边直角三角形体尖角形成的钝面(118),椎板钩主体的上部前后面上各开设有一圆凹槽(119),以利于配套器械持钩钳夹持。
下面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各部分详细尺寸数据椎板钩主体(11)为一宽、高、厚分别为8.0mm、9.0mm、10.0mm的长方体形;凹槽(111)截面的底部(112)的半圆形凹槽(116)的直径为4.0mm,凹槽(111)的上部(113)的深、宽分别为2.5mm、4mm,凹槽(111)的中部的深宽分别为3.5mm、6.0mm,倒钩(115)的钩角为45°,椎板钩(1)的钩臂(14)宽、长、厚分别为5.0mm、8~12mm、2.0mm,本实施例的钩臂(14)长度为10mm;椎板钩(1)的钩端(15)的宽、长、宽厚分别为5.0mm、8.0mm、2.0mm,锁紧楔块(12)其向上拱的半圆形凹槽(126)的直径为4.0mm,锁紧楔块(12)的上部(122)的高、厚分别为2.5mm、4.0mm,嵴钩(124)的钩角为45°;圆柱孔(125)的内径为3.5mm;锁紧螺栓(13)的外径为3.5mm,螺栓长度为3mm,六边形凹槽(133)的对边距为2.5mm。固定棒(2)的直径为4.0mm,长度为4.0mm~10.0mm,本实施例中为6.0mm,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寰枢椎后内固定。
权利要求1.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由椎板钩、固定棒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椎板钩是由椎板钩主体、锁紧楔块、锁紧螺栓构成的;椎板钩主体的上部中段的主体设有一长方体形的敞开口凹槽,该凹槽为水平通透状,凹槽截面的底部为半圆形,凹槽截面上部、中部主体均为长方形,凹槽截面的两侧的上部的下段及中部的上段连接部份为“Z”字状,各形成一倒钩,与锁紧楔块嵴钩相匹配;锁紧楔块的主体为长方体形,锁紧楔块截面的底部为向上拱的半圆形,锁紧楔块截面的上部、中部的主体均为长方形,锁紧楔块两侧的上部的下段及中部的上段连接部分为“Z”字状,各形成一嵴钩,嵴钩与椎板钩主体的上部中段内的倒钩相匹配,锁紧楔块的截面整体为下部带半圆拱、中段带嵴钩的“凸”字形长方体,锁紧楔块的中部垂直方向设有一圆柱孔,孔内攻螺纹;锁紧螺栓的外形亦与该锁紧楔块上圆柱孔相匹配;固定棒为实心滚花圆柱体状,固定棒的截面为圆形,固定棒与椎板钩主体上部中段的凹槽底部的半圆形凹槽及锁紧楔块的底部向上拱的半圆形凹槽之间形成的圆柱孔相匹配;固定棒自椎板钩主体的上部敞开的凹槽口放在该凹槽底部的半圆形凹槽内,锁紧楔块从椎板钩主体的上部凹槽侧端口平推进入,套卡在椎板钩内、固定棒上半部,锁紧螺栓通过锁紧楔块上的圆柱孔将固定棒固定在椎板钩主体上;将另一椎板钩的钩端与前一椎板钩的钩端相对,将已固定有一椎板钩的固定棒另一端如前述套卡、固定在另一椎板钩上,这样便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侧组件;两个同样的组件就构成了本实用新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椎板钩主体的上部外端角为切去一长条形的等边直角三角形体尖角形成的钝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椎板钩主体的上部前后面上各开设有一圆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椎板钩主体的钩脚与钩端间的端角为切去一长条形的等边直角三角形体尖体形成的钝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锁紧螺栓的上部开设有一内六边形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属于医疗内固定器械制造技术领域,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内固定器的椎板钩置入困难、棒钩间套入困难、固定后不能调整、无法对寰椎进行即刻复位等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的要点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器,由椎板钩、固定棒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椎板钩是由椎板钩主体、锁紧楔块、锁紧螺栓构成的,椎板钩主体的上部中段设有一长方形的敞开口凹槽,凹槽中部两侧分别形成倒钩,槽底部为半圆柱形,锁紧楔块的中部两侧分别形成一嵴钩,底部的向上拱的半圆柱凹槽,锁紧楔块的整体为“凸”字形状体;固定棒为实心滚花状圆柱体。主要应用于颈椎的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及后路结构完整的颈椎骨折的后路内固定。
文档编号A61B17/70GK2675068SQ20032012735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3日
发明者林国兵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五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