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7050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脊柱外科用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寰枢椎部结构复杂,具有与下颈椎明显不同的解剖学特征。寰椎在颈椎中具有最大的活动度,因此,也是稳定性最容易受到破坏的部分。寰枢椎脱位常由于上颈椎的畸形、外伤、退变、肿瘤及感染所引起的,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分为不可复性,难复性及可复性,对难复性及不可复性脱位目前常规需要进行经口前方松解,再行后路固定植骨融合。该方法虽然疗效确切,但同时需要前后方手术,创伤大,后方钉棒系统固定手术风险大,有损伤椎动脉及脊髓神经的可能,同时术中需要更换体位,有脊髓神经再损伤的危险。
[0003]因此国内外部分学者研究经口腔咽后壁入路进行脱位的松解和融合固定。经口腔咽后壁入路的寰枢椎手术最早由Kanavel于1917年描述,此入路是离寰椎椎体前部的最近入路,曾被广泛应用于该部位的手术治疗。但由于该手术入路需要特殊显露器械,视野小,操作困难,操作危险性大,术后感染率高,曾一度很少被医生采用。但由于切口入路位置紧邻寰枢椎病灶,随着各种显微微创及光源等相关手术辅助器械的发展、手术入路的改良、临床操作不断提高及围手术期管理的大幅提高,近年来该入路又重新被认识及重视,对寰枢关节严重脱位不能整复且脊髓受压症状严重时,经口减压能够获得直接确切的临床效果,国内外学者还对经口植骨内固定进行探讨,并取得不错的效果。Harms最早提出前路经口钢板,之后不少学者就其解剖可行性、生物力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但Harms钢板不是带锁的钢板,使用时需要双皮质螺钉固定,以免出现螺钉松动,同时增加损伤脊髓神经的可能。之后Kanzd1ra等提出了前路寰枢椎锁定钢板的概念。国内,有学者也研制出经口复位钢板,并在临床应用中获得良好效果。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一次完成松解减压、复位和固定,达到即刻稳定,无须行后路手术。但所有的钢板均是固定在寰椎侧块及枢椎椎体前方,钢板较大,占有的容积大,切迹高,需要广泛剥离显露才能进行固定,容易出现粘膜血肿、伤口愈合困难、感染及脑膜炎及内固定外露松动等潜在并发症。同时这些手术的植骨均植在前弓及枢椎体前方,由于植骨床小,融合的成功率目前没有大宗病例报道。行寰枢椎侧块间隙植骨,其植骨床大,接触面广,植骨融合率高,但目前均在后路手术中进行,但后方有很大的静脉丛及椎动脉,术中显露及操作时容易出现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后方手术位置深,显露困难,无法进行植骨床的去皮质处理,植骨量十分有限,目前这种方法虽有报道,但没有大量比例的报告,疗效确切性有待考证。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牢靠、植骨确切、创伤小、操作简单的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了便于理解,请同时参看附图及其标号说明。
[0006]—种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由锁定螺钉I和融合器2组成,锁定螺钉I的钉体前方大部分为粗螺纹3,为自攻型,钉体的后部为细螺纹4,与融合器内壁螺纹5相匹配;钉帽尾部中央呈内六角形状,可用匹配的内六角螺刀进行旋紧或松开操作,螺钉的长短根据影像及术中需要确定;融合器2为中空的类椭圆形结构,侧位外观前高后低,上下带有一定弧度,便于与寰枢椎侧块关节相匹配,增加接触面积;融合器中空部分呈椭圆形,可以填入自体骨或异体骨;便于术中置入和有效防止滑移的融合器2的前部分6为聚醚醚酮PEEK材质,边缘圆润,上下面带有齿状波纹7 ;融合器的后部分8为钛合金材质,增强了融合器的稳定性,其后壁上有两个斜向的螺纹5,一个为自前下向后上,另一个为自前上向后下,两个螺纹5与锁定螺钉的钉体后部的细螺纹4相匹配锁定,避免螺钉向后退出及融合器向前方脱出;将两枚锁定螺钉I拧入融合器2内,即成为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
[0007]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本实用新型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由两枚锁定螺钉和融合器组成。锁定螺钉的钉体前方大部分为粗螺纹,为自攻型,钉体的后部为细螺纹,与融合器内壁螺纹相匹配。钉帽尾部中央呈内六角形状,可用匹配的内六角螺刀进行旋紧或松开操作。融合器为中空的长方形结构,侧位外观前高后低,上下带有一定弧度。融合器中空部分呈椭圆形。融合器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为聚醚醚酮PEEK)材质,其水平形状为“U”形,包括融合器的前壁和内外侧壁,边缘圆润,上下面带有齿状波纹。融合器的后部分为钛合金材质,其组成为融合器的后壁,为边缘光滑的长方体结构,后壁上有两个斜向的螺纹,一个为自前下向后上,另一个为自前上向后下,两个螺纹与锁定螺钉的钉体后部的细螺纹相匹配。融合器的后部分与前部分形成关节,能够有上下5度左右的活动。将两个锁定螺钉拧入融合器内,即成为本实用新型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手术时,处理好双侧寰枢椎侧块间隙的去软骨化,融合器试模测量合适大小后,将填有自体骨或人工骨的融合器植入侧块间隙内,经融合器后壁螺钉孔开口后拧入两枚锁定螺钉进行固定,即达到融合固定目的。
[0008]本实用新型优点和效果是:结构简单,集融合器和钢板于一身,体积小,不突出到骨的外面,达到零切迹,术中行脱位松解时就已达到显露,无需广泛剥离,融合器上下设计成弧形,能够与寰枢椎侧块完美匹配,波形表面增加了摩擦力,降低了融合器位移,提高了稳定性。融合器前高后低,能够进一步进行脱位的复位及位置维持。锁定螺钉的斜向植入锁紧,对固定的稳定性大大提高,提高植骨融合的成功率。该方法一个切口完成松解及融合固定,因此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提高了疗效。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螺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融合器的上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融合器的前斜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螺钉和融合器组合的侧位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标号说明:1、螺钉,2、融合器,3、粗螺纹,4、细螺纹,5、内壁螺纹,6、融合器前部分,7、融合器的上下面带有齿状波纹,8、融合器的后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11]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由两枚锁定螺钉I和融合器2组成。锁定螺钉I的钉体前方大部分为粗螺纹3,为自攻型,钉体的后部为细螺纹4,与融合器内壁螺纹5相匹配。融合器2为中空的类椭圆形结构,侧位外观前高后低,上下带有一定弧度。融合器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6为聚醚醚酮(PEEK)材质,其水平形状为“U”形,包括融合器的前壁和内外侧壁。融合器的后部分8为钛合金材质,其组成为融合器的后壁,为边缘光滑的长方体结构,后壁上有两个斜向的螺纹5。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由锁定螺钉和融合器组成,锁定螺钉钉体长18_,外径2.5mm,融合器螺孔内径2.5mm与其匹配。融合器外缘长18.0mm,宽14.0mm,融合器内缘长8mm,宽6_,后方高度8.0mm,前方高度6.0_。
[0012]本实用新型可按需制成不同的规格型号。
【主权项】
1.一种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由锁定螺钉(I)和融合器(2)组成,锁定螺钉(I)的钉体前方大部分为粗螺纹(3),为自攻型,钉体的后部为细螺纹(4),与融合器内壁螺纹(5)相匹配;钉帽尾部中央呈内六角形状,可用匹配的内六角螺刀进行旋紧或松开操作,螺钉的长短根据影像及术中需要确定;融合器(2)为中空的类椭圆形结构,侧位外观前高后低,上下带有一定弧度,便于与寰枢椎侧块关节相匹配,增加接触面积;融合器中空部分呈椭圆形,可以填入自体骨或异体骨;便于术中置入和有效防止滑移的融合器⑵的前部分(6)为聚醚醚酮PEEK材质,边缘圆润,上下面带有齿状波纹(7);融合器的后部分(8)为钛合金材质,增强了融合器的稳定性,其后壁上有两个斜向的螺纹(5),一个为自前下向后上,另一个为自前上向后下,两个螺纹(5)与锁定螺钉的钉体后部的细螺纹⑷相匹配锁定,避免螺钉向后退出及融合器向前方脱出;将两枚锁定螺钉⑴拧入融合器(2)内,即成为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脊柱外科用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目前,寰枢椎脱位常由于上颈椎的畸形、外伤、退变、肿瘤及感染所引起的,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创伤大。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研制一种脊柱外科用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结构由锁定螺钉(1)和融合器(2)组成,锁定螺钉(1)的钉体前方大部分为粗螺纹(3),钉体的后部为细螺纹(4),与融合器内壁螺纹(5)相匹配。优点是融合器设计为前高后低,能有效地对寰枢椎脱位进行复位的维持,螺钉固定操作简单,强度高,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提高了疗效。
【IPC分类】A61B17/70
【公开号】CN204839703
【申请号】CN201520527367
【发明人】周凤金
【申请人】周凤金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