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532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
背景技术
疳积,是一种儿童常见多发病,历来为儿科四大症(痘、麻、惊、疳)之一,属于消化、吸收、营养不良综合症。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王肯堂《证治准绳》论述“大抵疳之为病,皆过餐饮食,于家一脏有积不治,传之余脏,而成五疳之疾。若脾家病去,则余脏皆安;苟失其治,日久必有传变”。
“脾常不足”是小儿时期的生理特点之一,所以饮食失节、挑食、嗜食香甜生冷,更容易致脾胃受损,造成积食化热、消耗胃阴、脾胃不和、纳运及升降失常,故出现纳差厌食、腹胀或痛、尿如米泔;进而则致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能敷布肌肤及保证全身发育需要,故出现面黄肌瘦,身体发育迟缓,抗病能力削弱;脾胃不和,则夜眠不安。“肝常有余”是小儿时期的另一生理特点,而脾胃虚弱更容易导致肝木灰乘,形成脾弱肝旺,故出现性情烦躁、好动不安、易发脾气、揉眉挖鼻、俯卧啮齿。
儿科门诊经常碰到因面色黄、消瘦、食欲不振、脾气怪、或时常感到腹胀、腹痛的患儿就诊。对此西医多诊断为“轻度营养不良”,仅是根据临床症状补充药物,如注射同化激素促进蛋白质吸收,补充多种微生素和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也给一些多酶片、乳酶生之类的药物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但是,由于治标不治本,未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方合理,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方便儿童服用的药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太子参250~280白术 250~280茯苓200~240竹叶柴胡 200~240白芍 200~240陈皮200~240木香 50~80 砂仁 90~130 麦芽310~350夏枯草150~200山药 200~240乌梅200~240蝉蜕 110~150菖蒲 110~150山楂200~240甘草 50~80其中,所述的白术为炒白术,所述的麦芽为炒麦芽,所述的山楂为炒焦山楂,所述的甘草为炙甘草。
将上述原料制成本发明药物的方法,包括以下顺序的步骤1.将砂仁、石菖蒲、木香、陈皮、白术经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2.蒸馏后的残渣与太子参、茯苓、竹叶柴胡、白芍、麦芽、夏枯草、山药、乌梅、蝉蜕、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时,第2次0.5~1.5小时;合并滤液,静置;3.取上清液浓缩至热测时的比重为1.19~1.21,冷却至室温;4.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75%,静置4~6小时;5.取上清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放冷。
加入辅料适量,制粒,加入挥发油,即制成口服制剂。
为了验证治疗效果,本发明进行了下列深入的药理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20只小鼠灌胃给药,日剂量480g/kg,观察7天无任何毒性反应,全部健康存活。如以人体重按1~6岁及7~12岁儿童平均体重每公斤用生药<p>脉络宁注射液(北京白塔寺医药批发公司购买,南京金陵制药有限公司公司生产)注射用生理盐水(北京乾露春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提供)仪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型,JAPAN)方法大鼠140只,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只。本发明脉络宁冻干粉用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与市售脉络宁注射液浓度相同,两种制剂分别按照101.92g/kg、45.50g/kg、15.16g/kg(临床用药为1.82g/kg),分别为临床用药的56倍、25倍和8.33倍,给药时间60天,为临床试验用药周期的3倍以上。对照组为5ml/kg生理盐水注射液。采用市售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注射给药时等容不等量。每天上午相同时间以腹腔注射方式给予两种制剂和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60天。
实验结果1.第一次给药30分钟内,观察三组大鼠状况,发现脉络宁注射液101.92g/kg组有3只大鼠皮肤发红现象,有1只大鼠气喘现象,其余各组未见异常,继续给药,气喘大鼠死亡皮肤发红大鼠有2只症状加重,1只未继续发展,10天后,症状加重2只死亡,另外1只好转,本发明粉针剂各组和生理盐水组未见任何异常。
2.各组制剂60天后对大鼠脾脏肝脏系数影响,见表2表2各组制剂60天后对大鼠脾脏肝脏系数影响

上述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见表2~表8。
表2.治疗小儿疳症的有效率

注X2=7.11P<0.05表3.用药前后主证疗效对照

表4.用药前后次证疗效对照

续表

表5.用药前后体重增加情况对照

表6.用药前后血色素分布情况对照

注两组治疗前血色素比较X2=1.58 P≥0.05表7.用药前后血色素情况对照

注两组治疗前血色素比较X2=35.16P<0.001
表8.用药前后血色素情况对照

注两组治疗前血色素有效率比较X2=36.12 P<0.001有益效果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治疗疳证脾弱肝旺型的总有效率达97%,对照组为82.5%,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意义。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儿科良药,预示着很好的药用前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80,白术280,茯苓240,竹叶柴胡240,白芍240,陈皮240,木香80,砂仁130,麦芽350,夏枯草200,山药240,乌梅240,蝉蜕150,石菖蒲150,山楂240,甘草80。
将砂仁、石菖蒲、木香、陈皮、白术经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残渣与太子参、茯苓、竹叶柴胡、白芍、麦芽、夏枯草、山药、乌梅、蝉蜕、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时,第2次0.5~1.5小时;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热测时的比重为1.19~1.21,冷却至室温。
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75%,静置4~6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放冷,灭菌,加入挥发油,制成口服液成品。
实施例2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50,白术250,茯苓200,竹叶柴胡200,白芍240,陈皮200,木香50,砂仁90,麦芽310,夏枯草150,山药200,乌梅200,蝉蜕110,石菖蒲110,山楂200,甘草50。
其它生产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64,白术264,茯苓220,竹叶柴胡220,白芍220,陈皮220,木香66,砂仁110,麦芽330,夏枯草176,山药220,乌梅220,蝉蜕132,石菖蒲132,山楂220,甘草66。
其它生产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重复实施例3,有以下不同点原料中的白术为炒白术,麦芽为炒麦芽,山楂为炒焦的山楂,甘草为炙甘草。
实施例5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80,白术280,茯苓240,竹叶柴胡240,白芍240,陈皮240,木香80,砂仁130,麦芽350,夏枯草200,山药240,乌梅240,蝉蜕150,石菖蒲150,山楂240,甘草80。
将砂仁、石菖蒲、木香、陈皮、白术经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残渣与太子参、茯苓、竹叶柴胡、白芍、麦芽、夏枯草、山药、乌梅、蝉蜕、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时,第2次0.5~1.5小时;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热测时的比重为1.19~1.21,冷却至室温。
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75%,静置4~6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放冷,加入辅料适量,制粒,加入挥发油,即制成颗粒剂成品。
实施例6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50,白术250,茯苓200,竹叶柴胡200,白芍240,陈皮200,木香50,砂仁90,麦芽310,夏枯草150,山药200,乌梅200,蝉蜕110,石菖蒲110,山楂200,甘草50。
其它生产过程与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7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64,白术264,茯苓220,竹叶柴胡220,白芍220,陈皮220,木香66,砂仁110,麦芽330,夏枯草176,山药220,乌梅220,蝉蜕132,石菖蒲132,山楂220,甘草66。
其它生产过程与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8重复实施例7,有以下不同点原料中的白术为炒白术,麦芽为炒麦芽,山楂为炒焦的山楂,甘草为炙甘草。
实施例9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80,白术280,茯苓240,竹叶柴胡240,白芍240,陈皮240,木香80,砂仁130,麦芽350,夏枯草200,山药240,乌梅240,蝉蜕150,石菖蒲150,山楂240,甘草80。
将砂仁、石菖蒲、木香、陈皮、白术经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残渣与太子参、茯苓、竹叶柴胡、白芍、麦芽、夏枯草、山药、乌梅、蝉蜕、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时,第2次0.5~1.5小时;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热测时的比重为1.19~1.21,冷却至室温。
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75%,静置4~6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放冷,加入辅料适量,加入挥发油,即制成胶囊剂成品。
实施例10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50,白术250,茯苓200,竹叶柴胡200,白芍240,陈皮200,木香50,砂仁90,麦芽310,夏枯草150,山药200,乌梅200,蝉蜕110,石菖蒲110,山楂200,甘草50。
其它生产过程与实施例9相同。
实施例11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64,白术264,茯苓220,竹叶柴胡220,白芍220,陈皮220,木香66,砂仁110,麦芽330,夏枯草176,山药220,乌梅220,蝉蜕132,石菖蒲132,山楂220,甘草66。
其它生产过程与实施例9相同。
实施例12重复实施例11,有以下不同点原料中的白术为炒白术,麦芽为炒麦芽,山楂为炒焦的山楂,甘草为炙甘草。
实施例13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80,白术280,茯苓240,竹叶柴胡240,白芍240,陈皮240,木香80,砂仁130,麦芽350,夏枯草200,山药240,乌梅240,蝉蜕150,石菖蒲150,山楂240,甘草80。
将砂仁、石菖蒲、木香、陈皮、白术经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残渣与太子参、茯苓、竹叶柴胡、白芍、麦芽、夏枯草、山药、乌梅、蝉蜕、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时,第2次0.5~1.5小时;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热测时的比重为1.19~1.21,冷却至室温。
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75%,静置4~6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放冷,灭菌,加入防腐剂,制成合剂成品。
实施例14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50,白术250,茯苓200,竹叶柴胡200,白芍240,陈皮200,木香50,砂仁90,麦芽310,夏枯草150,山药200,乌梅200,蝉蜕110,石菖蒲110,山楂200,甘草50。
其它生产过程与实施例13相同。
实施例15
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64,白术264,茯苓220,竹叶柴胡220,白芍220,陈皮220,木香66,砂仁1 10,麦芽330,夏枯草176,山药220,乌梅220,蝉蜕132,石菖蒲132,山楂220,甘草66。
其它生产过程与实施例13相同。
实施例16重复实施例15,有以下不同点原料中的白术为炒白术,麦芽为炒麦芽,山楂为炒焦的山楂,甘草为炙甘草。
实施例17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80,白术280,茯苓240,竹叶柴胡240,白芍240,陈皮240,木香80,砂仁130,麦芽350,夏枯草200,山药240,乌梅240,蝉蜕150,石菖蒲150,山楂240,甘草80。
将砂仁、右菖蒲、木香、陈皮、白术经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残渣与太子参、茯苓、竹叶柴胡、白芍、麦芽、夏枯草、山药、乌梅、蝉蜕、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时,第2次0.5~1.5小时;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热测时的比重为1.19~1.21,冷却至室温。
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75%,静置4~6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放冷,加入辅料适量,加入挥发油,压片即制成片剂成品。
实施例18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50,白术250,茯苓200,竹叶柴胡200,白芍240,陈皮200,木香50,砂仁90,麦芽310,夏枯草150,山药200,乌梅200,蝉蜕110,石菖蒲110,山楂200,甘草50。
其它生产过程与实施例17相同。
实施例19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太子参264,白术264,茯苓220,竹叶柴胡220,白芍220,陈皮220,木香66,砂仁110,麦芽330,夏枯草176,山药220,乌梅220,蝉蜕132,石菖蒲132,山楂220,甘草66。
其它生产过程与实施例17相同。
实施例20重复实施例19,有以下不同点原料中的白术为炒白术,麦芽为炒麦芽,山楂为炒焦的山楂,甘草为炙甘草。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太子参250~280,白术250~280,茯苓200~240,竹叶柴胡200~240,白芍200~240,陈皮200~240,木香50~80,砂仁90~130,麦芽310~350夏枯草150~200,山药200~240,乌梅200~240,蝉蜕110~150,石菖蒲110~150,山楂200~240,甘草5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太子参264,白术264,茯苓220,竹叶柴胡220,白芍220,陈皮220,木香66,砂仁110,麦芽330,夏枯草176,山药220,乌梅220,蝉蜕132,石菖蒲132,山楂220,甘草6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术为炒白术,麦芽为炒麦芽,山楂为炒焦的山楂,甘草为炙甘草。
4.一种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以下顺序的步骤(1)将砂仁、石菖蒲、木香、陈皮、白术经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2)蒸馏后的残渣与太子参、茯苓、竹叶柴胡、白芍、麦芽、夏枯草、山药、乌梅、蝉蜕、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时,第2次0.5~1.5小时;合并滤液,静置;(3)取上清液浓缩至热测时的比重为1.19~1.21,冷却至室温;(4)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75%,静置4~6小时;(5)取上清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放冷,灭菌,加入挥发油,制成口服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3)的所得物进一步加入适量辅料,加入挥发油,即制成颗粒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3)的所得物进一步加入适量辅料,加入挥发油,即制成胶囊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3)的所得物进一步加入适量防腐剂,加入挥发油,即制成合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3)的所得进一步加入适量辅料,制粒,加入挥发油,压片,即制成片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是将砂仁、石菖蒲、木香、陈皮、白术经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残渣与太子参、茯苓、竹叶柴胡、白芍、麦芽、夏枯草、山药、乌梅、蝉蜕、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时,第2次0.5~1.5小时;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热测时的比重为1.19~1.21,冷却至室温。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75%,静置4~6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放冷,加入辅料,加入挥发油,制成口服液、颗粒剂、胶囊剂、合剂或片剂等口服制剂。
文档编号A61P1/00GK1562212SQ20041002227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7日
发明者简薇, 李劲, 陈红民, 何红 申请人:云南白药集团天紫红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