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外用洗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8877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外用洗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妇科病的中成药,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外用洗剂。
背景技术
妇女湿热下注带下症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该病有发病率增加、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该病传染性强、易复发,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市场上治疗该病的药物虽然多,但疗效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释药迅速且快速缓解症状的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外用洗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物加工制成的药剂熊胆粉0.2%~0.25%、苦参32%~35%、蛇床子20%~24%、黄连16%~18%、土荆皮10%~12%、雄黄0.5%~0.8%、丁香叶10%~12%、儿茶0.8%~1.0%、白矾(煅)0.8%~1.0%。
上述配方中熊胆粉为熊科动物黑熊经胆囊秣手术引流胆汁而得的干燥品,具有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用于惊风抽搐,外治目赤肿痛,咽喉肿痛。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含蒎烯、异缬草酸龙脑酯、欧芹酚甲醚、二氢欧山芹醇、佛手柑内酯、蛇床子素、异茴芹素等;性温,味辛、苦,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黄连为毛茛科植物,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呈盐酸盐存在,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云连无)、巴马亭、药根碱,此外,尚含木兰碱及阿魏酸等;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苦参为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N-甲基金雀花碱、安那吉碱、膺靛叶碱、脱氢苦参碱、d-异苦参碱、苦参啶、去甲苦参酮、苦参啶醇、苦参醇、新苦参醇、去甲苦参醇、异苦参酮,另含芒柄花黄素;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用于湿热黄疸,湿热痢疾,湿热带下即阴部湿痒,风疹瘙痒,疮,疥,皮癣,麻风证。白矾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经加工提炼制成,主含含水硫酸铝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外治用于湿疹,疥癣,耳流脓;内服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痫发狂;枯矾收湿敛疮,止血化腐,用于湿疹湿疮,耳流脓,阴痒带下,鼻衄齿衄,鼻郅肉。土荆皮为松科植物金钱松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土槿甲酸、土槿乙酸、呋喃酸、白桦脂酸及葡萄糖甙等,辛,温,有毒,归肺、脾经;具有杀虫,止痒,用于疥癣瘙痒。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儿茶为豆科植物儿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含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性味苦、涩,微寒,归肺经;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丁香为樨科植物,清热解毒,消炎止痒,用于急性菌痢、肠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慢性扁桃体炎症等细菌感染性疾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具有清热除湿,杀虫止痒的作用,主治妇女湿热下注型带下,症见阴痒灼痛、带下量多、味臭、呈泡沫状、豆渣样或色黄如脓、舌苔黄腻、脉数等,用于霉菌性、滴虫性、非特异性阴道炎见上述症状者。具有溶解快释药迅速的优点,达到快速缓解症状和治疗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具本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物加工制成的药剂熊胆粉0.23%、苦参34.3%、蛇床子23%、黄连17.2%、土荆皮11.4%、雄黄0.69%、丁香叶11.4%、儿茶0.89%、白矾(煅)0.89%。
其制备方法(1)取上述药物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及陕西省药品标准进行炮制,合格后按下述方法制备;(2)雄黄粉碎成极细粉,混匀,双层聚乙稀装袋,编号,待检,检验合格后备用;(3)熊胆粉、儿茶、白矾三味粉碎成最细粉,混匀,双层聚乙稀装袋,编号,待检,检验合格后备用;(4)丁香叶、蛇床子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4(80℃)的清膏;土荆皮酌予碎断,加5倍量75%乙醇,40℃温浸渍二次,每次48小时,合并浸渍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4(80℃)的清膏;(5)取苦参、稍浸、捞出、润透,切成2~4mm片,加4~6倍量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4(80℃)的清膏;(6)取黄连,酌予碎断,加8倍量的0.5%硫酸溶液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石灰乳调PH至9~10,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4(80℃)的清膏;(7)将上述细粉及清膏混合,加水稀释,搅匀,加入助悬剂,搅匀,分装成1000瓶,即得。
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物加工制成的药剂熊胆粉0.24%、苦参33.22%、蛇床子24%、黄连16%、土荆皮12%、雄黄0.70%、丁香叶12%、儿茶0.92%、白矾(煅)0.92%。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物加工制成的药剂熊胆粉0.21%、苦参35%、蛇床子22.5%、黄连18%、土荆皮11.01%雄黄0.59%、丁香叶11.01%、儿茶0.84%、白矾(煅)0.84%。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临床观察病例306例,其中霉菌性阴道炎86例,滴虫性阴道炎85例,老年性阴道炎38例,非特异性阴道炎98例;年龄20~35岁201例,36~50岁67例,51~65岁38例;病程小于3个月者193例,3~6个月者106例,半年以上者7例。通过使用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对上述疾病的治疗,其疗效为痊愈率75.16%,显效率18.95%,有效率4.9%,其疗效与各病种、病程、年龄和病情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安全可靠的治疗阴道炎的药物。本品外用,使用前将药液摇匀,病人取仰卧位垫高臀部,将冲洗器头轻轻插入阴道,缓缓将药液挤入阴道内,每日一次,每次1支(50ml),8天为一疗程,临床连续观察使用两个疗程。
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洗液经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1日内以1.86g生药/kg及3.73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13.3倍及26.7倍)剂量,给大白鼠阴道灌入复方清带灌洗液,各给药组给药24小时及7天后未见有局部刺激反应,均未发现一例死亡,处死后大体解剖,观察各重要脏器,肉眼观察未见阴道充血、红肿,对大剂量组大白鼠阴道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亦未见中毒性病理改变,表明局部应用复方清带灌洗液无刺激性及中毒反应。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妇科炎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安全性高,使用方便,见效较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外用洗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物加工制成的药剂熊胆粉0.2%~0.25%、苦参32%~35%、蛇床子20%~24%、黄连16%~18%、土荆皮10%~12%、雄黄0.5%~0.8%、丁香叶10%~12%、儿茶0.8%~1.0%、白矾(煅)0.8%~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外用洗剂。它是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物加工制成的药剂熊胆粉0.2%~0.25%、苦参32%~35%、蛇床子20%~24%、黄连16%~18%、土荆皮10%~12%、雄黄0.5%~0.8%、丁香叶10%~12%、儿茶0.8%~1.0%、白矾(煅)0.8%~1.0%。本发明具有清热除湿,杀虫止痒的作用,主治妇女湿热下注型带下,症见阴痒灼痛、带下量多、味臭、呈泡沫状、豆渣样或色黄如脓、舌苔黄腻、脉数等,用于霉菌性、滴虫性、非特异性阴道炎见上述症状者,具有溶解快释药迅速的优点,达到快速缓解症状和治疗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P15/00GK1634357SQ200410073198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5日
发明者王延岭 申请人:陕西思壮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