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痛的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9374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痛的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胃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治疗胃病的药种类繁多,对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患者,多数常年服药,但大多仅起到临时的镇痛、平酸、消炎利胆和短期抑制作用,难以彻底治愈疾患,最终不少患者只能通过手术切除胃疾,以控制病情发展,但动手术既痛苦又伤元气,易造成人体体质虚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治疗胃病手段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调气消食、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解痉消痛,对胃病尤其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具有较高治愈率的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它的组份为土木香25~40%,甘草5~10%,小儿腹痛草10~20%,羊耳菊35~55%。
治疗胃痛的药的制备方法是,取羊耳菊拣选、洗净、烤干后粉碎过80~120目筛,收集过筛粉的60~65%备用;将土木香、小儿腹痛草拣选、洗净、烤干,分或混合后粉碎,与剩余的羊耳菊过筛粉混合,用浓度为65~80%的乙醇浸泡2~4小时,再用浓度为65~80%的乙醇回流2~3次,每次0.5~1.5小时,合并回流液后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为温度45~55℃时相对密度≥1.25的稠膏;将甘草拣选、洗净、烤干粉碎,与乙醇回流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2~3次,每次2~3小时,合并煎煮液并过滤,将滤液浓缩为温度45~55℃时相对密度≥1.25的稠膏,将该稠膏与乙醇回流提取后的稠膏混合,再加入预先过筛备用的羊耳菊粉,经混匀,制粒、烘干、灭菌,制成成品。
本发明运用彝族医药理论及经验作为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机理,认为人体的健康靠清浊二气在体内各循其道正常运行。“清气”分为三条路,“气路为三条,起始于中焦”。“浊气”也分为三条路,“为首的一条,起始于中焦”。如果这两条气路受风、寒、湿、热、食积等邪毒的侵扰,清浊二气循行受阻于中焦脾胃,则产生“胃病”。所以治疗当以解除邪毒为主,而胃为主纳谷之大本营,清浊二气之发源地,宜当固护,养其正气,胃气得助,邪毒易除,故治疗胃痛当“解其邪毒,养其胃气”这与中医理论不悖。
本发明的配方中,土木香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的干燥根,具有健脾和胃、调气解郁的功效;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小儿腹痛草为龙胆科植物金沙青叶胆Swertia Patens Burk.的全草,具有清热利胆,解痉止痛的功效;羊耳菊为菊科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Buch.-Ham.)DC.的干燥全草,具有调气消食的功效。本发明的药品善除胃肠中寒毒,能迅速止痛,具有健胃理气化滞利湿,并对胃病具有较高的治愈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制作成本低。
本发明的药品在云南省楚雄州中医院从1989~1998年间,进行了100例的临床使用观察,其中慢性胃炎84例,治愈36例,好转45例,未愈3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6例,治愈4例,好转1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5%。多年的临床运用未发现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取土木香25%、甘草5%、小儿腹痛草15%、羊耳菊55%。取羊耳菊拣选、洗净、烤干后粉碎过100目筛,收集过筛粉的60%备用;将土木香、小儿腹痛草拣选、洗净、烤干,混合后粉碎,与剩余的羊耳菊过筛粉混合,用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2小时,再用浓度为70%的乙醇适量回流2次,每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后过滤,将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膏,控制稠膏的相对密度温度为50℃时≥1.25;将甘草拣选、洗净、烤干粉碎,与乙醇回流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并过滤,将滤液浓缩至稠膏,控制稠膏的相对密度温度为50℃时≥1.25,将该稠膏与乙醇回流提取后的稠膏混合,加入预先备用的60%的羊耳菊粉,经混匀,制粒、烘干、灭菌,制成成品。
实施例二取土木香40%、甘草5%、小儿腹痛草20%、羊耳菊35%。取羊耳菊拣选、洗净、烤干后粉碎过120目筛,收集过筛粉的65%备用;将土木香、小儿腹痛草拣选、洗净、烤干,分别粉碎后,与剩余的羊耳菊过筛粉混合,用浓度为65%的乙醇浸泡3小时,再用浓度为65%乙醇适量回流3次,每次1.5小时,合并回流液后过滤,将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膏,控制稠膏的相对密度温度为55℃时≥1.25;将甘草拣选、洗净、烤干粉碎,与乙醇回流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并过滤,将滤液浓缩至稠膏,控制稠膏的相对密度温度为55℃时≥1.25,将该稠膏与乙醇回流提取后的稠膏混合,加入预先备用的65%的羊耳菊粉,经混匀,制粒、烘干、灭菌,制成成品。
实施例三取土木香30%、甘草8%、小儿腹痛草17%、羊耳菊45%。取羊耳菊拣选、洗净、烤干后粉碎过80目筛,收集过筛粉的62%备用;将土木香、小儿腹痛草拣选、洗净、烤干,混合后粉碎,与剩余的羊耳菊过筛粉混合,用浓度为80%的乙醇浸泡2小时,再用浓度为80%的乙醇适量回流3次,每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后过滤,将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膏,控制稠膏的相对密度温度为48℃时≥1.25;将甘草拣选、洗净、烤干粉碎,与乙醇回流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并过滤,将滤液浓缩至稠膏,控制稠膏的相对密度温度为52℃时≥1.25,将该稠膏与乙醇回流提取后的稠膏混合,加入预先备用的62%的羊耳菊粉,经混匀,制粒、烘干、灭菌,制成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痛的药,其特征是,它的组份为土木香25~40%,甘草5~10%,小儿腹痛草10~20%,羊耳菊35~55%。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痛的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羊耳菊拣选、洗净、烤干后粉碎过80~120目筛,收集过筛粉的60~65%备用;将土木香、小儿腹痛草拣选、洗净、烤干,分别或混合后粉碎,与剩余的羊耳菊过筛粉混合,用浓度为65~80%的乙醇浸泡2~4小时,再用浓度为65~80%的乙醇回流2~3次,每次0.5~1.5小时,合并回流液后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为温度为45~55℃时相对密度≥1.25的稠膏;将甘草拣选、洗净、烤干粉碎,与乙醇回流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2~3次,每次2~3小时,合并煎煮液并过滤,将滤液浓缩为温度45~55℃时相对密度≥1.25的稠膏,将该稠膏与乙醇回流提取后的稠膏混合,再加入预先过筛备用的羊耳菊粉,经混匀,制粒、烘干、灭菌,制成成品。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其组份为土木香25~40%,甘草5~10%,小儿腹痛草10~20%,羊耳菊35~55%。制备方法是,取羊耳菊拣选、洗净、烤干后粉碎过筛,收集60~65%备用;将土木香、小儿腹痛草拣选、洗净、烤干,粉碎,与剩余的羊耳菊过筛粉混合,用乙醇浸泡并回流处理后将回流液过滤,将滤液浓缩至稠膏;将甘草拣选、洗净、烤干粉碎,与乙醇回流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后过滤并将滤液浓缩至稠膏,将该稠膏与乙醇回流提取后的稠膏混合,再加入备用的羊耳菊粉,经混匀,制粒、烘干、灭菌,制成成品。本发明善除胃肠中寒毒,能迅速止痛,健胃理气化滞利湿,治愈率高且制备方法简单。
文档编号A61P1/00GK1650955SQ20041007959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杨本雷 申请人:杨本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