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893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糖尿病治疗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糖尿病(DM,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Insulin)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则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因此,在B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
传统学说认为糖尿病的病因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I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II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II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I型。2.精神因素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肥胖因素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4.长期摄食过多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分子生物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理生化学等多角度进行控索,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5.感染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6.妊娠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7.基因因素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I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II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
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的治疗分为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两种,西药主要靠胰岛素,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微血管可发生病变;用双胍类药物,疗效低,副作用大。我国中医治疗糖尿病有悠久的历史,有历史记载的有1)施今墨验方选(《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验方如下。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玄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椹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2)赵锡武验方选(《消渴病中医防治》)。验方如下。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服。赵锡武教授对糖尿病的治疗积有丰富经验,他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上方是赵老治疗糖尿病中晚期常用方。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瓜蒌、薤白、半夏。
(3)刘惠民验方选(《刘惠民医案》)。验方如下。
验方炒酸枣仁42g,枸杞子15g,生地18g,丹皮10g,菟丝子24g,何首乌12g,花粉12g,生石膏24g,沙参12g,白及12g,橘络12g,白术12g,鸡内金15g,山栀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另配合药粉白及90g,沙参45g,柿霜36g,三七30g,西洋参24g,冬虫夏草36g,琥珀15g。共研细粉,每次4.5g,每日2次。刘惠民老中医常用以上两方配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者具有一定疗效。
(4)祝谌予验方选。验方如下。
祝谌予教授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常用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为基本方治疗。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木香、当归、益母草、赤白芍、川芎。若燥热或烘热加黄芩、黄连;口渴欲饮加知母、石膏;渴饮无度加浮萍30g;多食明显重用生地、熟地,加玉竹;全身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腰腿疼加鸡血藤、桑寄生;足跟痛加青黛、木瓜;眼目昏花加川芎、白芷、谷精草、菊花;兼有冠心病加生脉散;胸痛加川朴配郁金;大便干加麻仁、郁李仁,必要时加川军;胸腹胀满加枳壳、桔梗、杏仁、薤白;阳痿加仙茅、仙灵脾、阳起石、蜈蚣;眼底出血加大小蓟、三七粉;血压高加夏枯草、紫石英或三石汤(生石膏、石决明、代赭石);胆固醇增高加决明子、首乌;少数病人血糖不降者,可重用黄芪50g,生熟地各30g。
(5)岳美中验方选(《临床验集》)。验方如下。
验方生地120g,天冬60g,红参60g,首乌180g,胎盘1具或河车粉60g。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2次,每次1丸。适用于老年糖尿病,热证不明显,气阴两虚的病人。
(6)吕仁和验方选。验方如下。
验方一黄精、生地、元参、丹参各30g,葛根、知母各15g,枳壳、黄连、生军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滋阴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II型糖尿病阴虚化热型,若口渴甚加生石膏30g,寒水石30g。
验方二生黄芪、黄精、紫河车、丹参、猪苓、肉苁蓉、山楂、芡实、木瓜各1000g,葛根、秦艽、当归、狗脊、牛膝各500g,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II型糖尿病,形体消瘦,气虚为主,络脉瘀阻,气短乏力,手足麻痛,面足微肿者。
验方三太子参、生地、元参、黄精、丹参、大黄、川芎各1000g,枳实、桃仁、皂刺各500g,制成口服液,每支10mL,每次1支,每日3次。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作用。适用于II型糖尿病慢性病变早期。
验方四黄精、生地、丹参各30g,赤芍15g,皂刺、秦艽、川断、牛膝、狗脊各10g,青黛6g,蜈蚣1条,共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适用于II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者。
验方五太子参、川芎、赤芍各15g,丹参30g,麦冬、五味子、葛根、苏梗、丹皮、泽泻各10g,黄连、香附、香橼、厚朴各6g,每日一剂,水煎服。具有益气养阴、理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性心脏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者。
验方六太子参、麦冬、牛膝各15g,生地、元参、丹参、黄精各30g,山萸肉、川芎、桃仁、酒军、枳实、菊花、泽泻各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具有益气养阴,补肾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肝肾气阴两虚者。

发明内容
以上各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或验方或者治疗效果不佳,或者配置麻烦,配方复杂,不容易实现。本发明针对现有药物的上述缺陷,总结祖传临床经验,经若干实验而发明的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对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尤其是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其配方猪脾(猪联贴)1份、西红柿3份,加水熬制。
实施例描述配方1猪脾(猪联贴)1公斤、西红柿(未施化肥)3公斤,加水熬制。待上述成分熬好之后,将熬出的液体提取出来待用。使用时,将提取的液体内服,每天3-5次,一个疗程为7天,2-5个疗程可以治愈。
治疗结果共对30位全国各地患者进行治疗,痊愈27人,有效30人,治愈率90%,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1.李玉河,男,40岁,黑龙江省海林县人,患糖尿病数年,在各地医院反复治疗多次,均未痊愈。2001年5月经本药治疗,15天痊愈,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2.宋天全,男,45岁,黑龙江省海林县人,患糖尿病5年多,长期使用中、西药治疗,没有彻底根治。2003年使用本药治疗,经过2个月后,基本消除了病症。
3.庄店章,男,65岁,黑龙江省长汀人,患糖尿病2年,2004年1月开始使用本药,3个月后基本痊愈,病情明显减轻。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其特征在于该药物使用猪脾1份、西红柿3份,加水熬制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其特征在于,使用猪脾1公斤、西红柿3公斤,加水熬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的药,其配方猪脾1份、西红柿3份,加水熬制。
文档编号A61P3/10GK1621085SQ20041009688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9日
发明者王俊江 申请人:王俊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