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697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牙齿保护器械,特别是一种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气管插管是全身麻醉时呼吸道管理、心肺复苏、ICU病人的抢救和治疗的必须操作,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气管插管带来许多优势的同时,也造成一些问题,其中牙齿损伤在气管插管过程中最常见。在1977到1986年期间的一份研究表明,插管过程中牙齿损伤在患者向医疗保护协会的投诉中占到全部投诉的1/3。一份调查研究显示,1,135,212名气管插管的患者牙齿损伤比例为1∶1,000。另外一项研究表明气管插管的患者发生围术期牙齿损伤的比例为1∶4,537,其中一半的患者牙齿损伤发生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并且实际的比例可能更高。
病人上颌的牙齿是插管过程中最常见的损伤部位。研究表明78%的损伤发生在上颌部,其中91%发生在上颌的切牙,尤其是左切牙。在发生牙齿损伤的患者中,41%的患者发生牙齿松动,47%发生牙齿断裂,10%牙齿脱出,其中牙齿正常的患者占24.3%。另外由于牙齿损伤还可能造成其他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牙齿脱落引发呼吸道梗阻,危及病人的生命。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牙齿的保护措施目前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81.2%的美国麻醉医师会经常使用牙齿保护装置,其中17.4%会常规使用牙齿保护装置。一项历经10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大约10%的插管患者使用了牙齿保护装置,发生牙齿损伤的比例下降为0.06%。
但是长期以来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牙齿保护装置可能会妨碍插管操作,牙齿保护装置的主要缺点是占据口腔的空间,影响插管视野,妨碍气管导管顺利进入喉部。对于缺少经验的麻醉医师尤其感到困难,从而有可能引起插管困难。108名患者插管过程中使用牙套的研究表明,73.2%患者在插管过程中非常顺利,没有明显影响气管导管的插管进程,但是张口度平均减少4.2+/~0.5mm。另外一项研究表明使用牙齿保护装置会延迟插管时间7秒,而正常的插管时间平均为24秒。但是研究认为由于使用牙齿保护装置造成的时间延长并不具有严重的临床危害,因而使用牙齿保护装置是减少病人气管插管牙齿损伤并发症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其质地较软,虽然能够缓冲喉镜片对单个牙齿的直接作用,但是不能将力量分散,使得施力集中在单个牙齿上,导致插管过程中发生牙齿损伤;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与喉镜片的接触面缺少防滑结构,会造成喉镜片在牙套表面打滑,以至影响插管的操作,延长插管时间。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尚未有遵照我国人种颌面比例和口腔角度的特点所制作的气管插管牙套。因而研发适合我国人种特点、能够更好分散力量和防滑的气管插管牙套对于气管插管病人的牙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技术中,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材料质地较软,不能将力量分散,使得施力集中在单个牙齿上,导致插管过程中仍有机会发生牙齿损伤;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与喉镜片的接触面缺少防滑结构,会造成喉镜片在牙套表面打滑,以至影响插管的操作,延长插管时间。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尚未有遵照我国人种颌面比例和口腔角度的特点所制作的气管插管牙套。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所述的这种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由一个上颌牙套构成,所述的上颌牙套呈弧形并与我国人种的上牙弓形状相吻合,其中,所述的上颌牙套中设置有U形槽,所述的U形槽的截面呈U形,所述的U形槽由前槽壁、后槽壁和底槽壁构成,所述的前槽壁的高度大于所述的后槽壁的高度,所述的前槽壁的厚度由所述的前槽壁的顶端向前槽壁与底槽壁的连接端递增,所述的后槽壁的厚度由所述的后槽壁的顶端向后槽壁与底槽壁的连接端递增,所述的底槽壁的外侧硬度大于所述的底槽壁的内侧硬度,所述的底槽壁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防滑颗粒或防滑花纹。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槽壁的外侧压合有一个加厚层,所述的加厚层的硬度大于所述的底槽壁的内侧硬度,所述的防滑颗粒或防滑花纹设置在所述的加厚层的外侧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颌牙套的正中的前槽壁上设置有一个V形凹陷,所述的V形凹陷向所述的U形槽内凹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颌牙套的两侧与一个U形的弹性下颌支撑杆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下颌支撑杆与人类下牙弓形状相吻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槽壁的最高点的高度在14~30mm之间,所述的前槽壁和后槽壁的厚度均在1~4mm之间,所述的底槽壁的厚度至少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颌牙套与亚洲人种的上颌形状相吻合。
具体的,所述的上颌牙套和所述的弹性下颌支撑杆均可由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对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时,病人张口将上颌牙套套置在上齿,弹性下颌支撑杆弯曲后放置于病人的牙龈和下唇之间,调整上颌牙套正中的前槽壁上的V形凹陷的位置,使其正对病人上唇系带,此时可将喉镜片插入口腔。前槽壁与病人牙弓外周围接触,后槽壁与病人牙弓内周围接触,底槽壁与病人牙齿咬合面接触,底槽壁与病人牙齿接触的内侧柔软,可起到缓冲和衬垫作用,底槽壁外侧比较坚硬,能够对抗和分散喉镜片对牙齿单点的直接作用。此时,可在尽可能轻柔的情况下,保持最佳的插管视野并完成气管插管的操作。具体的,所述的上颌牙套的角度和比例均可依照特定我国人种的口腔特点和颌面部比例制造,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可依据年龄制备多种规格。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无毒、无害、无味的不同硬度的高分子材料制作上颌牙套,上颌牙套与牙齿接触的内侧质地柔软,能起到很好的缓冲和衬垫作用,上颌牙套外侧的高分子材料硬度较大,能够对抗和分散喉镜片对牙齿单点的直接作用;同时,牙套的外侧面附加防滑花纹,从而避免口腔粘液覆盖牙套时喉镜片在牙套表面打滑、甚至损伤口腔内的其他组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形状与我国人种的口腔牙弓形状和颌面比例良好吻合,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牙套对于气管插管开口视野以及操作本身的影响。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插管过程中的牙齿损伤,减少医患之间的医疗纠纷,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同时采用的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害、无味,使用安全,病人容易接受,且该装置本身不会明显增加医疗成本,因而具有明确的社会意义和医疗价值。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在使用状态中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由一个上颌牙套1构成,所述的上颌牙套1呈弧形并与人类的上牙弓的形状相配合,其中,所述的上颌牙套1中设置有U形槽9,所述的U形槽9的截面呈U形,所述的U形槽9由前槽壁4、后槽壁5和底槽壁6构成,所述的前槽壁4的高度大于所述的后槽壁5的高度,所述的前槽壁4的厚度由所述的前槽壁4的顶端向前槽壁4与底槽壁6的连接端递增,所述的后槽壁5的厚度由所述的后槽壁5的顶端向后槽壁5与底槽壁6的连接端递增,所述的底槽壁6的外侧硬度大于所述的底槽壁6的内侧硬度,所述的底槽壁6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防滑颗粒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槽壁6的外侧压合有一个加厚层7,所述的加厚层7的硬度大于所述的底槽壁6的内侧硬度,所述的防滑颗粒8设置在所述的加厚层7的外侧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颌牙套1的正中的前槽壁4上设置有一个V形凹陷3,所述的V形凹陷3向所述的U形槽9内凹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颌牙套1的两侧与一个U形的弹性下颌支撑杆2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下颌支撑杆2与人类下牙弓的形状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槽壁4的最高点的高度在14~30mm之间,所述的前槽壁4和后槽壁5的厚度均在1~4mm之间,所述的底槽壁6的厚度至少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颌牙套1与人类的上颌形状相吻合。
具体的,所述的上颌牙套1和所述的弹性下颌支撑杆2均可由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
权利要求1.一种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由一个上颌牙套构成,所述的上颌牙套呈弧形并与人类上牙弓的形状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颌牙套中设置有U形槽,所述的U形槽的截面呈U形,所述的U形槽由前槽壁、后槽壁和底槽壁构成,所述的前槽壁的高度大于所述的后槽壁的高度,所述的前槽壁的厚度由所述的前槽壁的顶端向前槽壁与底槽壁的连接端递增,所述的后槽壁的厚度由所述的后槽壁的顶端向后槽壁与底槽壁的连接端递增,所述的底槽壁的外侧硬度大于所述的底槽壁的内侧硬度,所述的底槽壁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防滑颗粒或防滑花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槽壁的外侧压合有一个加厚层,所述的加厚层的硬度大于所述的底槽壁的内侧硬度,所述的防滑颗粒或防滑花纹设置在所述的加厚层的外侧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颌牙套的正中的前槽壁上设置有一个V形凹陷,所述的V形凹陷向所述的U形槽内凹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颌牙套的两侧与一个U形的弹性下颌支撑杆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槽壁的最高点的高度在14~30mm之间,所述的前槽壁和后槽壁的厚度均在1~4mm之间,所述的底槽壁的厚度至少为3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颌牙套与中国人种的上颌形状相配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下颌支撑杆与人类下牙弓形状相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气管插管牙齿保护套,由上颌牙套构成,上颌牙套中设置有U形槽,U形槽截面呈U形并由前槽壁、后槽壁和底槽壁构成,前槽壁高度大于后槽壁高度,前槽壁厚度由顶端向与底槽壁的连接端递增,后槽壁厚度由顶端向与底槽壁的连接端递增,底槽壁外侧硬度大于内侧硬度,底槽壁外侧表面设有防滑花纹。上颌牙套正中的前槽壁上设有一V形凹陷,上颌牙套与一个U形的弹性下颌支撑杆固定连接。上颌牙套与牙齿接触的内侧质地柔软,起到缓冲和衬垫作用,外侧硬度较大,可对抗和分散喉镜片对牙齿单点的直接作用;防滑花纹可避免喉镜片在牙套表面打滑以至损伤口腔内其他组织。本实用新型可减少插管过程中的牙齿损伤,具有明确的社会意义和医疗价值。
文档编号A61M16/00GK2751760SQ20042011051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0日
发明者王祥瑞, 郑拥军, 周洁 申请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