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弹性侧片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036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弹性侧片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或衣物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弃式吸收性物件,例如婴儿尿布或可弃式套穿型衣物,其包括一对弹性化侧片以将该物件的腰部部分紧固在一起。
背景技术
可弃式吸收性物件穿戴用于包纳及吸收尿液及粪便等渗出物。为此,吸收性物件包具有某些用于提供紧紧且舒适地贴合于使用者腿部及腰部周围的部件或结构特征。此种密闭贴合可增强该吸收性物件的包纳能力及防泄漏能力。
本发明所涵盖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用于穿在使用者的下体部或腰部周围,以接收并包纳尿液及其它的人体废物。可弃式尿布特别用于依靠看护者穿着尿布的婴儿。看护者通常在婴儿平躺时将该物件置于婴儿腰部周围,然后将两端紧固在一起。
可弃式套穿型衣物包括训练裤、套穿型尿布、可弃式内衣及成人失禁用衣物。通常期望任一所述衣物的使用者皆能够自理地穿上及脱下该衣物。对于训练裤而言,其供给即将或差不多准备从使用尿布变为穿着正常内裤的儿童使用。训练裤(及其它可弃式套穿型裤子)具有闭合的侧面,因此使用者或看护者需围绕使用者腿部提起该衣物方可穿上该衣物,且需围绕使用者腿部向下滑拉该衣物方可脱下该衣物。因此,训练裤(及其它套穿型裤子)的设计使其穿、脱方式及方法与正常内裤的穿、脱相同。此特征特别有利于如厕训练,因其实现了孩子对内裤的较早使用,且更具体而言,其可训练孩子穿着正常的内裤。
构成上述可弃式吸收性物件的主要组件通常为一渗液性内层(或顶层)、一非渗液性外层(或底层)及一夹装在外层与内层之间的吸收性芯体。为防止泄漏,经常使用弹性阻挡用裤腿扎口、收集部件及腰带来增强该吸收性物件环绕使用者股部及腰部的贴合性。例如,可沿该物件,通常是沿吸收性芯体的外侧纵向设置多个弹性构件,以实现环绕使用者腿部、臀部或两者的密封。另外,在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的整个腰部区域(包括侧面腰部区域)中可横向设置多个弹性构件(例如细长的弹性线或股绳),以便在穿上该物件时或在此后的穿著期间使该物件能够拉伸。通过此种方式,使该物件可拉伸,以适应使用者腰部及腿部尺寸的变化,同时使该物件紧贴在腰部及腿部周围而不会松垂。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揭示一种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具有一中央主体及一对弹性化侧片(有时在本文中称为拉伸片)。该中央主体包括或提供一吸收性芯体,因此,在本文中可称为一中央吸收性总成。当使用者穿着之前或在生产过程的靠后阶段以一大体平整、展开的状态摆放时,该中央主体具有或其特征进一步在于一前端纵向边缘、一与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及一延伸越过该前边缘及后边缘的纵向中心线。所述前端、后端边缘至少部分地分别界定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的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该对弹性侧片沿纵向邻接中央主体的相对的横向侧面延伸。每一侧片亦具有一前端纵向边缘、一与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及一由纵向延伸穿过该中央主体中对应的前端边缘及后端边缘的侧片形成的前端或后端紧固部分。该前端或后端紧固部分构造用于或适用于当使用者穿着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时紧固中央主体的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如上述(即包含所述结构组件)的本发明特别适合应用于可弃式吸收性尿布。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与本发明可弃式吸收性物件相结合或包含入本发明可弃式吸收性物件的侧片的特征在于,在纵向上具有一弹性拉伸特性或弹性。该拉伸片的弹性是由沿该侧片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弹性组件提供。该侧片的弹性会增强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围绕使用者股部的贴合性。另外,一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利用一侧片作为该吸收性物件的腰部紧固结构的必备部分,从而亦会增强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围绕使用者腰部的贴合性。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侧片可为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提供密封功能(例如一阻挡用裤腿扎口及腿部收集装置的密封功能)、紧固功能及腰带绷紧功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具有一中央主体或中央吸收性总成、及一对邻近中央主体的相对的横向侧面纵向延伸的弹性侧片。该中央主体包括一吸收性芯体、一前端纵向边缘及一与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该前端、后端边缘至少部分地界定中央主体的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每一侧片亦具有一前端纵向边缘及一与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及一用于紧固该中央主体的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的紧固部分。另外,每一侧片皆沿其长度方向包含有弹性组件以获得沿此方向的弹性,并使在所述弹性组件附近获得的弹性沿该侧片的长度方向变化,以界定不同的弹性区域。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不同区域包括一弹性基本为零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另一变化中,本发明物件具有一中央主体及一对弹性化侧片。所述侧片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弹性组件,以使该侧片在与中央主体的后腰部部分对应的侧片后端边缘附近的弹性通常大于在与中央主体的前腰部部分对应的侧片前端边缘附近的弹性。较佳地,所述弹性组件的位置使该侧片的弹性在一自侧片前端边缘至后端边缘的方向上通常递增。更佳地,所述弹性组件的位置使该侧片在后端边缘附近具有一弹性最大的明显区域。最佳地,所述弹性组件的位置须使在穿着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时不同的弹性区域会界定、形成、或提供一沿侧片长度方向的拉力变化梯度,例如,通常须使该拉力在一自前端边缘至后端边缘的方向上递增。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可弃式吸收性物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中央主体总成,该中央主体总成包含一吸收性芯体、一前端纵向边缘及一与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其中该中央主体的前端边缘及后端边缘分别部分地界定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本发明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顶层及一底层,且在该顶层与底层之间设置多个弹性组件,从而提供一对弹性化片。另外,沿侧片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弹性组件,以在所述弹性组件附近沿侧片的长度方向产生弹性。此包括沿侧片的长度方向改变所产生的弹性,以围绕所述弹性组件界定不同的弹性区域。较佳地,所述弹性组件的位置须使(当使用者穿着该侧片时)沿侧片的长度方向形成一拉力变化梯度。更佳地,改变所产生的弹性的步骤通常包括在自侧片前端边缘至侧片后端边缘的方向上递增所产生的弹性。最佳地,该步骤亦包括在侧片后端边缘附近提供一最大弹性区域。
根据下文对附图的详细阐述,熟悉相关技术者将易知本发明可弃式物件及制造方法的其它实施例,其中在下文中,是通过阐释所涵盖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来阐述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本发明可具有其它不同的实施例,其多个细节可予以修改,且其多个结构性或处理细节可在不同的、明显的方面予以修改,此皆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因此,下列附图及对附图的详细描述应视作阐释性而非限制性。


图1为一本发明可弃式吸性物件在大体为平整、展开状态下的内表面的平面图;图2为图1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的外表面的平面图;图3a-3e为图1及图2中沿线3-3的剖视图,其阐释本发明的多个替代实施例;图4a及4b分别为图1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在由使用者穿着状态下的正视图及侧视图;图5为图1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在由使用者穿着状态下的另一侧视图;图6为图1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的平面图,其中突出显示多个尺寸;图7为本发明可弃式吸收性物件的另一替代实施例的平面图;图8为包含有各种紧固组件的本发明替代性实施例的平面图;图9为一典型的先前技术拉伸片的总体拉力—伸长特性的图形表示;图10为标记出拉伸片区域的一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在由使用者穿着状态下的侧视图,其中标记出与图10所示平面图及图12的图形表示对应的拉伸片;图12为与图11所标记拉伸片区域相对应的拉力梯度的图形表示;图13为一本发明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在由使用者穿着状态下的侧视图,其中显示沿所示拉伸片的长度方向上的弹力大小;及图14为采用不同长度弹性绳的本发明另一替代实施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8及图10~14分别描绘或展示一可弃式尿布形式的本发明可弃式吸收性衣物或物件100的不同方面。在所描绘的各实施例中,相同编号皆用来指示相同组件。图1及图2描绘大体为平整、展开状态下之吸收性物件100,即该物件在由使用者穿着之前或在生产过程中一后期阶段期间所具有的形态。为便于描述所述不同实施例,将吸收性物件100阐述为具有一条中心对分纵向中心线AA。该物件100亦具有一正面“FF”及一背面“RR”,其对应于在穿着状态下各物件部件相对于使用者身体所具有的位置。
本发明可弃式吸收性物件100较佳为三件/组件式结构,由一中央主体或吸收性总成10及位于该吸收性总成10的相对的横向侧面附近的两个纵向弹性侧片或拉伸片20组成。如下文所述,所述纵向延伸的拉伸片20可单独地固定至吸收性总成10。
如下面所将展示,拉伸片20提供一密封功能,其方式与公知的阻挡用裤腿扎口及腿部收集装置的相关方式相同。另外,本发明的拉伸片20亦为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提供一腰部紧固功能及一腰部部分或腰带绷紧功能。
参照图3a-3e,吸收性总成10较佳包括一吸收性芯体11、一无纺布渗液性顶层12及一非渗液性底层13。吸收性总成10亦可包括一采集或平衡层14,该采集或平衡层14较佳位于芯体11与顶层12之间。采集层14用于将液体流铺展并散布于芯体表面上。分别适用于芯体11、顶层12、底层13、及采集层14的材料以及吸收性总成10的基本构造已在此项技术中广为人知。对某些适用于本发明的材料及构造的阐述可参见2000年1月27日公开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案WO00/03670,其以引用的方式并作为本发明揭示内容的一部分。
重新参照图1,吸收性总成10具有一延伸的前端纵向边缘71、一后端纵向边缘72及两个侧边横向边缘73、74。该前端边缘71及后端边缘72形成纵向边界并由此至少分别部分地界定前腰部部分112及后腰部部分110。
首先应注意,在看过本文所提供的详细说明及/或附图后,熟悉相关消费品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明了,本发明的各种方面还适用于其它可弃式物件及衣物,更具体而言,亦适用于除可弃式尿布之外的其它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本发明并非限定为本文所明确阐述及展示的结构及制造方法。
拉伸片20可通过以一适当的弹性组件30为中心来延伸顶层12及底层13而构成。或者,拉伸片20亦可由一附装至吸收性总成10上的单独的弹性材料或总成(例如一在纵向机器方向上具有弹性(MDEL)的拉伸带21)构成。拉伸片20之另一特征在于,一前端纵向边缘20a位于物件100上与前腰部部分112相同的端部上,且一后端纵向边缘20b位于物件100上与后腰部部分110相同的端部上。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拉伸片20的长度及/或位置使拉伸片20的前端纵向边缘20a或后端纵向边缘20b伸出吸收性总成10上对应的前端纵向边缘71或后端纵向边缘72之外。此伸出部分使拉伸片20具有一有利地凸出并伸出吸收性总成10上对应的前端纵向边缘71及后端纵向边缘72之外的部分104。
图1显示,例如,延伸超过对应的后端边缘72的伸出部分104。应注意,所用措词“对应的”是指一第二部件,其是(相同于第一部件地)被定位于物件100的前端或后端且因此被标示以相同的“前”或“后”的标记者,例如拉伸片20的前端边缘20a对应于吸收性总成10的前端边缘71。当使用者穿着吸收性物件100时,部分104所提供的伸出部分有助于紧固吸收性总成10的前腰部部分112及后腰部部分110。就此而论,本文中的部分104意指紧固部分104,或更特定而言,是指后端紧固部分104。
另外,拉伸片20配备有紧固组件31及32,以进一步有利于紧固及牢固前腰部部分112及后腰部部分110。所述紧固组件31及32形成可弃式吸收性物件100的紧固系统。在制造拉伸片20期间,例如可通过间歇性地施加粘接剂,而形成具有基本上为零弹性的区段或区域。在图1中,所述基本无弹性的区段提供一指揭区域31及一定位区域32,而一紧固组件即设置在所述区域上。
图1及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紧固系统包括另一紧固组件40,该紧固组件40是呈钩形紧固件的形式,诸如在此项技术中被广泛地用作钩圈型紧固系统的部分的钩形紧固件。当穿着吸收性物件100时,紧固部分104环绕过使用者股部,并通过钩组件40的连结而固定在拉伸片20的前端边缘20a(参见图4a~4b及图5)。用于拉伸片20结构中的无纺布材料具有如该紧固系统的圈组件的作用。在选择钩组件40时,应确保其与由该无纺布材料所形成的圈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替代实施例中,该物件可使用其它已知的紧固系统,包括基于压感粘接剂及硅胶松释带的紧固系统。
图4a及4b显示本发明物件100在被使用者穿着状态下的正视图及侧视图。其中,拉伸片20环绕使用者股部,以使前端边缘20a与后端边缘20b相互啮合。通过此种方式,将前腰部部分112与后腰部部分110被紧固在一起,以此形成一围绕使用者整圈的腰部部分。应注意,吸收性总成10的前腰部部分112与后腰部部分110,或更具体地说该前端边缘71与后端边缘72,在被紧固时(参见图4a~4b及5)并不必实际地相互接触。更重要地,如图5所示,拉伸片20使前腰部部分112及后腰部部分110可环绕使用者腰部。该部分104可增加或延长前腰部部分112及后腰部部分110,以形成一可环绕使用者的连续腰部部分。此例示了一种方式,其中紧固部分104且因而为拉伸片20是有利于前腰部部分112与后腰部部分110间的相互固定。
图3a~3e为本发明可弃式吸收性物件100的多个剖视图。图3a-3d皆展示一呈现可单独固定的在机器方向伸长的拉伸带21形式的拉伸片20。在图3a中,拉伸带21以任一适当方式紧固至无纺布材料顶层12。在图3b所示实施例中,拉伸带21固定于无纺布材料顶层12与底层13之间。图3c则提供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拉伸带21包括一织边33,该织边33固定至顶层12的上表面及底层13的下表面。在图3d所示实施例中,拉伸片21固定至底层13。还应注意,拉伸片20或拉伸带21可使用任一种熟悉相关技术者所公知的组装尿布部件的方法固定至吸收性总成10的横向边缘。所述方法可包括例如使用热融粘接剂及/或超声波结合法。
图3e展示本发明物件100的另一变化,其中吸收性总成10的横向边缘73及74伸出吸收性总成10之外以形成拉伸片20。弹性组件30置于吸收性总成10的顶层12与底层13之间,以使拉伸片20具有弹性。因此,图3e所示拉伸片20构成为吸收性总成10的一整体部分,而非如图3a~3d所示实施例一般与吸收性总成10相互独立。
拉伸带21为一较佳在纵向、机器方向上具有弹性,但也可是在侧向、横向上具有弹性的材料总成。该材料总成包括一顶层21a、一基部或底部材料层21b、及多个夹装在顶层21a与底部材料层21b之间的弹性组件30。在另一实施例中,拉伸带21是使用一较宽的单层无纺布材料在弹性组件上折叠而形成。通常,弹性组件30为弹性线或绳,其预先拉紧,然后胶合或粘接至顶部材料层21a及底部材料层21b上。亦可通过熟悉此项技术者所公知的其它弹性化方式来提供弹性,此等方式包括固体弹性化带、液态应用弹性体、弹性材料带、弹性泡沫、或橡胶。顶部材料层21a及底部材料层21b可由一种聚丙烯无纺布材料提供,例如由那些经常用于制作公知可弃式尿布的顶层或裤腿扎口部件的材料提供。或者,顶层21a及底层21b之一或两者皆由一聚乙烯带或叠压无纺布/带组合(例如用于公知可弃式尿布的底层)提供。在图3e所示拉伸片20中,顶层12及底层13构成顶部及底部材料层。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拉伸带21设置有多个纵向延伸的弹性线或绳30,所述弹性线或绳30夹装在无纺布材质的顶层21a与底层21b之间。该无纺布的基重较佳介于约10克/平方米与100克/平方米之间。弹性材料绳30借助一热融粘接剂,以一拉长的预拉紧状态(例如拉长率介于约50%与500%之间)贴敷至一无纺布网片。当随后切割拉伸带网片以形成分离的拉伸带时,弹性绳30还受到切割并自拉伸带21的端部附近的区域或各段释放。因为此时不含弹性材料,因而所述端部区域基本上变为去弹性化或非弹性化区段31及32。区段31及32可由此提供一指揭区域31及一定位区域32,紧固组件即应用至所述区域上。
图6为图1的再现,其中突出显示了本发明可弃式吸收性物件100的某些重要尺寸。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拉伸片20的总延伸长度L4等于基本无弹性的区段的长度L1及L3加上位于其间的弹性化区段的长度L2。较佳地,前端非弹性化区段的长度L1不小于5%且不大于60%的拉伸片20的总长度L4。如图所示,拉伸片20的总长度L4超过吸收性总成10的长度L0。另外,拉伸片20的位置使拉伸片20搭接并伸出吸收性总成10的后端纵向边缘72之外,由此提供伸出的紧固部分104。在此实施例中,拉伸片20的总长度L4对吸收性总成10的长度L0的比率大于约1.05并小于约1.50。
在如图7所示的本发明另一可替代实施例中,拉伸片20的总长度L4小于吸收性总成10的长度L0。然而,拉伸片20再次地被定位成可搭接并伸展越过该吸收性总成10的后端纵向边缘72,用于提供紧固部分104。具体而言,拉伸片20的前端边缘20a被设置于吸收性总成10的前端边缘71及后端边缘72的中间处。在此实施例中,拉伸片20的总长度L4较佳地介于吸收性总成10的长度L0的约1/2倍至1.0倍之间。
本发明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提供一围绕使用者股部的紧密贴合性密封,因此显著提高了其防泄漏能力。现参照图8a~8d,通过在拉伸片20的前端边缘20a附近添加一紧固组件40,使本发明衣物100的紧密贴合性密封得到进一步增强。紧固组件40较佳由至少一个由压挤钩或蘑菇状钩构成的钩式紧固装置40所提供。更佳地,钩式紧固组件40被选定成可使其与形成于无纺布纤维表面上的微形圈相啮合。因此,由拉伸带片之无纺布材料提供了与此项技术中众所公知的类似钩圈型紧固系统的圈组件。
图8a~8d提供该钩式紧固组件40沿拉伸片20的前端边缘20a的多种可能配置。在图8a所示第一实施例中,两横向延伸的钩式紧固组件40的补片被设置在接近每一拉伸片20的前端边缘20a处。在图8b所示实施例中,钩式紧固组件40为一单一补片,其延伸越过吸收性总成10的前腰部区域112,并伸入拉伸片20的非弹性化区段32内。在图8c中,钩式紧固组件40亦为一单一补片,其延伸越过前腰部区域112,但未延伸至非弹性化区段32上方。图8d所示实施例与图8a相似,其间区别处在于钩式紧固组件40的补片是纵向而非横向地延伸。
在其它实施例中,一圈式定位带可设置于接近本发明物件100外表面的前腰部区域112处,且一对钩式紧固组件可被设置在更靠近每一拉伸片20的后端非弹性化区段32中。因此,紧固部分104被直接固定至中央主体10而非拉伸片20的前端边缘20a。该圈式定位带可由一种此项技术中众所公知的针织材料、压挤材料、或无纺布材料所构成。
使拉伸片20所提供张力既不太低也不太高是非常重要的。若拉伸片20所提供张力太低,则吸收性物件100可能无法紧密地贴合在腿部和腰部周围的某些区域且会损害该吸收性物件的防泄漏能力。而张力太高则可能会压迫使用者的股部从而引起不适。在一典型的先前技术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中,弹性材料组件的定位(及所放置弹性组件的类型)不沿拉伸片长度方向变化。因此,拉伸片的弹性或弹力沿拉伸片长度方向均匀一致。当以一均匀的方式拉伸时,由拉伸片提供的总张力沿其长度方向亦均匀一致。该均匀张力的值取决于该拉伸片的总伸长量。图9中的曲线提供了在(拉伸片的)不同拉伸度情况下拉伸片中产生的张力。然而,当吸收性物件处于穿着状态时,拉伸片伸长量沿其长度方向通常不均匀,因此所产生的张力亦存在变化。所以,在拉伸片长度周围可能存在非期望的太松或太紧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或更精确而言提供一种拉伸片,其中沿拉伸片纵向长度方向产生的弹性及张力以一预定方式变化。申请人发现,某些预定的、非均匀的弹性组件分布可实现沿拉伸片长度方向的所期望的弹性变化。当使用者穿着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时,此种弹性变化可提供一所期望的弹性梯度。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申请人亦发现,通过为沿拉伸片长度方向的某些区域或区段提供不同的弹性(通过弹性组件实现),可增强该吸收性物件的贴合性及密封能力。
因此,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弹性绳30的数量、型号及/或用法沿拉伸片20的长度方向变化,以使由弹性绳提供的弹性亦沿拉伸片的长度方向变化。由此,在沿拉伸片长度方向上在弹性绳附近形成不同的弹性区域或区段。所述不同区域的相对弹性通常预先确定,以在穿着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时在拉伸片周围形成一所期望的张力梯度(将在下文中进一步阐述)。
在一方面中,不含弹性组件的区域或区段-例如供用作指揭区域31及定位区域32的区段-亦是通过预定设置弹性组件而构成的不同的弹性区域。然而,所述弹性区域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区域中,所述弹性组件30并不赋予拉伸片20弹性(与在弹性组件附近被赋予弹性的不同区域相比较)。
为便于论述本发明,图10及图11提供一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100的两个视图,其中以字母顺序标示出沿拉伸片20的纵向长度方向的各区域或区段。图10提供的视图为一大体处于平铺、展开状态下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100。图11提供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100在由使用者穿着状态下的侧视图,其中标示出围绕拉伸片20的各区域或区段。在这两个视图中,拉伸片20的纵向长度用参考字母A~H标记,其中A指代最靠近后端边缘20b的区域或区段,而参考字母H指代最靠近前端边缘20a的区域或区段。图12的曲线对应于图11,其表示在使用者穿着该物件时在不同区域A~H中沿拉伸片20的长度或环绕方向具有的张力。
如图12的曲线所展示,当该物件100在穿着状态时,拉伸片20所产生的张力以一预定方式有利地变化。此种张力或张力梯度的变化是通过将拉伸片20设计为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不同的弹性性能而获得。更具体而言,不同的弹性区域是通过选择或设计不同区域中弹性组件30的某些特性(例如预张程度、数量、密度、类型等)、以此获得所期望的弹性梯度而获得。较佳地,拉伸片20的设计使一(各)靠近后端边缘20b的区域(即区域B)弹性最大,而一(各)靠近前端边缘20a的区域(即区域G)弹性最小。参照图12,当穿着物件100时,拉伸片20的弹性性能与拉伸片20的拉伸相结合,会在区域B周围提供一最大张力区域,而在区域H周围提供一最小张力区域。应注意,图10及图11所示实施例仅使用一种尺寸及类型的弹性组件。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组件的类型、尺寸及数量亦可能会沿拉伸片长度方向变化。
较佳地,与拉伸片20的各不同区域相关联的弹性及由此产生的张力在自前端边缘20a至后端边缘20b的方向上递增。参照图12,拉伸片20的弹性在区域B中达到最大,该区域B位于后端纵向边缘20b附近并临近吸收性总成10的后端边缘72及后腰部部分110。在沿拉伸片20的纵向长度方向上,区域A、B及C一起提供最大弹性区域。另一方面,最靠近拉伸片20的前端边缘20a且最靠近吸收性总成10的前腰部部分112的区域H提供一最小弹性区域。因此,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拉伸片20的特征在于围绕使用者腰部及沿使用者股部后侧向下处的张力显著大于可弃式吸收性物件100正面FF处对应区域的张力。图13提供一可弃式吸收性物件100在由使用者穿着状态下的侧视图。在该图中,箭头90的大小表示在拉伸片20的该区域中张力的大小。如该图所清晰显示,拉伸片20的张力在自前端边缘20a至后端边缘20b的方向上递增。该张力梯度所期望作用之一为拉伸片20后面部分(尤其是区域A-D)中产生的张力可将腰部部分112朝使用者拉动,并增强前端边缘71与使用者腰部之间的密封性。
如上文所述,可改变弹性组件的类型、尺寸、密度、布置及/或用法(至拉伸片),以实现由所述弹性组件赋予不同的拉伸片区域的弹性之变化。图14即阐释一种实现此变化的方法。
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紧固于拉伸片20内的弹性绳30的数量在自前端边缘20a至后端边缘20b的方向上递增。在区域CC(靠近前端边缘20a)中,拉伸片20具有两条弹性绳,而在区域BB及AA(靠近后端边缘20b)中,拉伸片分别具有4及6条绳。因此,在拉伸带20上产生的弹性在前端边缘20a附近最低,而在后端边缘20b附近最高。因此,当穿着物件100时,在拉伸带20中产生的张力在区域CC中最小,而在区域AA中最大。
在使用者穿着吸收性物件100时,图6展示的拉伸片所提供张力梯度与图13所示实施例相关联的张力梯度相同。参照图6,前端区域或非弹性区段32不含任何弹性组件,因此吸收性物件100在前端边缘20a附近提供一弹性及张力最小的区域。相反,拉伸片20在后端边缘20b附近提供一弹性及张力较大的区域。或者,通过增大后端边缘20b附近的非弹性化区段32的面积及减小前端边缘附近的非弹性化区段32的面积,拉伸片20在前端区域中的弹性及张力将高于后端区域。由此一构造所产生的张力梯度将通常与图12所示张力梯度相反。
应注意,较佳实施例是一如下实施例其中拉伸片的弹性通常在自前端边缘20a至后端边缘20b的方向上递增,且其中在后端边缘20b附近设置最大弹性区域。如上所述,如图13所示沿可弃式衣物100的后面在后端边缘20b附近的较高的弹性有助于将可弃式衣物100的前腰部区域112朝使用者腰部及身体拉动,以此实现沿前腰部区域112的更紧密贴合及密封。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沿拉伸片20的长度方向采用不同的弹性布置或分配方式,以得到不同的张力梯度并解决所关心的不同的密封及舒适性问题。
应考虑到,可使用逐渐增大弹性线的长度与在该尿布前端去除弹性的任何组合来得到图12中表示的较佳的弹性张力梯度。
上文对本发明的说明仅供用于阐释及说明的目的。应注意,本说明并非欲将本发明限定为本文所揭示的各种装置及方法。上文阐述的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亦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及衣物及其制造方法。例如,一具有上述紧固部分的弹性化侧片的特征亦可包含于诸如训练裤等其它可弃式吸收性物件中。另外,一具有上述弹性特性的弹性化侧片的特征亦可包含于其它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及衣物中。熟悉相关消费品技术及其它相关技术者在阅读本发明揭示内容后,将易知本发明的所述变化。因此,与上述教示同等的变化及修改、及相关技术中的技巧及知识亦皆归属于本发明范围内。本文所说明及阐释的实施例亦旨在解释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并使其它熟悉此项技术者能够使用本发明及其它实施例,并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及用途的需要作出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是以一基本上平铺且展开的状态而设置的,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包括一中央主体,其包括一吸收性芯体、一前端纵向边缘、及一与该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其中该中央主体的前端及后端边缘分别至少部分地界定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且该中央主体的特征在于具有一延伸越过该前端及后端边缘的纵向中心线;及一对弹性化侧片,其邻近该中央主体的相对的横向侧纵向地延伸,每一侧片皆具有一前端纵向边缘、一与该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及一通过纵向地延伸超过该中央主体的相应的前端或后端边缘之一所形成的前端或后端紧固部分,该前端或后端紧固部分形成供使用者穿着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时紧固该中央主体的前腰部部分或后腰部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每一该侧片皆长于该中央主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该侧片的长度较该中央主体的长度长约1.05倍至约1.50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对于每一该侧片而言,该前端及后端边缘之一包含该紧固部分,且该侧片的该另一前端或后端的纵向边缘被纵向地定位于该中央主体的前端及后端边缘的中间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对于每一该侧片而言,该前端及后端边缘之一包含该紧固部分且被纵向地设置通过该中央主体的相应的前端或后端边缘,而该侧片中的另一前端或后端的纵向边缘被纵向地定位与该中央主体的另一前端或后端边缘基本上对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每一该侧片皆包括一与该第一紧固部分相对的第二紧固部分,该第一及第二紧固部分可相互啮合以紧固该中央主体的所述腰部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该第一及第二紧固部分之一包括钩式紧固组件,而该另一紧固部分则包括圈式紧固组件,使所述紧固部分被相应地构成一钩圈型紧固系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该紧固部分包括一紧固组件,其可供将该紧固部分固定至所述侧片或该中央主体部分的另一区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每一该侧片皆包括多个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以沿着该侧片的长度方向提供不同的弹性区域的方式定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该侧片包括至少一基本上为零弹性的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该基本上为零弹性的区域设置该侧片的一第二紧固部分,该第一及第二紧固部分可相互啮合以紧固该中央主体的所述腰部部分。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绳。
13.一种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是以一基本上平铺且展开的状态而设置的,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包括一中央主体,其包括一吸收性芯体、一前端纵向边缘、及一与该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其中该中央主体的前端及后端边缘分别部分地界定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且该中央主体的特征进一步在于具有一延伸越过该前端及后端边缘的纵向中心线;及一对弹性化侧片,其邻近该中央主体的相对的横向侧纵向地延伸,每一该侧片皆具有一前端纵向边缘、一与该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及至少一个紧固部分,供使用者穿着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时紧固该中央主体的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其中该侧片的前端纵向边缘被定位在使其距该中央主体的前腰部部分比距该中央主体的该后腰部部分更近的位置;且其中所述侧片包括沿该侧片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弹性组件,以便沿该方向产生弹性,且其中在所述弹性组件附近产生的该弹性将沿长度方向而变化,以便界定出不同的弹性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该侧片进一步包括一基本上为零弹性的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每一该侧片各包括一无所述弹性组件之领域,该领域构成该零弹性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在当一使用者穿着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时,所述不同区域沿该侧片的长度方向形成一张力变化梯度。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所述弹性组件被定位成可使该侧片的弹性通常在自该侧片的前端边缘至该侧片的后端边缘的方向上增加。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所述弹性组件被定位成可在该侧片的后端边缘附近提供该侧片的最大弹性区域。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该最大弹性区域邻近该中央主体的后端边缘。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该弹性组件是选自由下列弹性组件组成的组群固体弹性化膜、液态使用的弹性体、弹性绳、弹性带、橡胶、弹性泡沫及它们的组合。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所述弹性组件为弹性绳。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每一该侧片在该侧片的后端边缘附近所包括的弹性绳的数量皆大于在该侧片的前端边缘附近所包括的弹性绳的数量。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每一该侧片在该侧片的后端边缘附近所包括的弹性绳皆粗于在该侧片的前端边缘附近所包括的弹性绳。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每一该侧片在该侧片的后端边缘附近所包括的弹性绳的密度皆较大于在该侧片的前端边缘附近所包含的弹性绳的密度。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每一该侧片皆包括设置有弹性绳的不同区域及无弹性绳的区域。
2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每一该侧片皆包括一由该侧片纵向延伸超过该中央主体中相应的前端或后端边缘而形成的前端或后端紧固部分,该前端或后端紧固部分被形成可在使用者穿着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时紧固该中央主体的所述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该紧固部分是一后端紧固部分,其延伸通过该中央主体的相应的后端边缘。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所述弹性组件被定位成可在所述后端紧固部分附近提供该侧片的最大弹性区域。
2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该中央主体包括一顶层及一底层,所述侧片由该顶层及该底层的延伸部分所构成。
30.一种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以一基本上平铺且展开的状态而设置的,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包括一中央主体,其包括一吸收性芯体、一前端纵向边缘、及一与该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其中该中央主体的前端及后端边缘分别部分地界定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且该中央主体的特征进一步在于具有一延伸越过该前端及后端边缘的纵向中心线,及一对弹性化侧片,其邻近该中央主体的相对的横向侧纵向地延伸,每一该侧片皆具有一前端纵向边缘、一与该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一前端或后端紧固组件,该前端或后端紧固组件位于该前端边缘或后端边缘附近,并被构形成可供在一使用者穿着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时紧固该中央主体的所述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其中该侧片的前端边缘被定位在比该侧片的后端边缘距该中央主体的前腰部部分更近的位置;且其中每一该侧片皆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被沿该侧片的长度方向而设置,使该侧片在该侧片的后端边缘附近的弹性通常大于在该侧片的前端边缘附近者。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所述弹性组件被沿该侧片长度方向而设置,使该侧片的该弹性通常在沿自该侧片的前端边缘至该侧片的后端边缘的方向上增加。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每一该侧片皆包括一通过该侧片纵向延伸通过该中央主体的相应的前端或后端边缘所形成的前端或后端紧固部分,该前端或后端紧固部分包括该后端紧固组件且被构形成可供在一使用者穿着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时紧固该中央主体的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所述弹性组件被定位成可使一最大弹性区域位于该侧片的后端边缘附近。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中该前端或后端紧固部分为一后端紧固部分,且该最大弹性区域被设置于该后端紧固部分附近。
35.一种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以一基本上平铺且展开的状态而设置的,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包括一中央主体,其包括一吸收性芯体、一前端纵向边缘、一与该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其中该中央主体的前端及后端边缘分别部分地界定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且该中央主体的特征进一步在于具有一延伸越过该前端及后端边缘的纵向中心线;及一对弹性化侧片,其在该中央主体的相对的横向侧附近纵向地延伸,每一该侧片皆具有一前端纵向边缘,其中该侧片的前端边缘被定位成可使其距该中央主体的前腰部部分比距该侧片的后腰部部分要近,一与该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一后端紧固部分,其可供在一使用者穿着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时紧固该中央主体的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该后端紧固部分由一片状部分所形成,该片状部分包括该侧片的后端边缘并纵向地延伸超过该中央主体的后端边缘;及多个弹性绳,其沿该侧片的长度方向被定位于不同的区域处,以使该侧片具有变化的弹性,其中该侧片的变化的弹性通常在沿自该侧片的前端边缘至该侧片的后端边缘的方向上增加,且在该后端紧固部分附近包括一弹性最大的明显区域。
36.一种可弃式吸收性物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中央主体总成,该中央主体总成包含一吸收性芯体、一前端纵向边缘及一与该前端纵向边缘相对的后端纵向边缘,其中该中央主体的前端边缘及后端边缘分别部分地界定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及提供一对弹性化片,其邻接该中央主体总成的每一侧,包括提供一顶层;提供一底层;及在该顶层与底层之间沿该侧片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弹性组件,以便在所述弹性组件附近并沿着该侧片长度方向产生弹性,包括沿着该侧片长度方向而改变已产生的弹性,以便界定出在所述弹性组件周围不同的弹性区域。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供一对弹性化侧片的步骤包括,在该侧片上提供一基本上为零弹性的区域。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供一基本上为零弹性区域的步骤包括,提供一无弹性组件的区域,形成该基本上为零弹性的区域。
3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供一对弹性化侧片的步骤包括,定位所述弹性组件以便在一使用者穿着该侧片时可沿该侧片的长度方向形成一张力变化梯度。
4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改变已产生的弹性的步骤包括,通常在沿自该侧片的前端边缘至该侧片的后端边缘的方向上增加已产生的弹性。
41.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位所述弹性组件的步骤包括,定位所述弹性组件,使在该侧片后端边缘附近可提供该侧片的一最大弹性区域。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供弹性化侧片的步骤包括,选定弹性绳作为该弹性组件。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改变已产生的弹性的步骤包括,在该侧片后端边缘附近提供一大于在该侧片前端边缘附近的弹性绳数量。
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改变已产生的弹性的步骤包括,在该侧片后端边缘附近提供粗于该侧片前端边缘附近的弹性绳。
45.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位所述弹性组件的步骤包括,在该后端紧固部分附近提供该侧片的最大弹性区域。
46.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每一弹性化侧片固定在该中央主体总成的侧边缘的步骤。
4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供所述弹性化侧片的步骤包括,横向延伸该中央主体总成的一顶层及一底层,以分别提供所述侧片的顶层及底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可弃式吸收性物件,其包括中央主体,该中央主体包括吸收性芯体、前端纵向边缘及后端纵向边缘,该前端及后端边缘分别形成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一纵向中心线延伸越过前端边缘及后端边缘,该吸收性物件还具有一对弹性化侧片,该弹性化侧片在邻近中央主体的相对的横向侧纵向地延伸。每一侧片各具有前端纵向边缘、后端纵向边缘及一邻近前端边缘或后端边缘的前端或后端紧固组件。该侧片的前端边缘的位置较后端边缘更接近前腰部部分。该紧固组件形成可在当使用者穿着该可弃式吸收性物件时紧固中央主体的前腰部部分及后腰部部分。每一侧片皆包括沿该侧片长度方向设置的弹性组件,使该侧片后端边缘附近的弹性大于前端边缘附近的弹性。
文档编号A61F13/56GK1700898SQ200480000988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0日
发明者帕特里克·曾, 安妮·斯米德, 安德鲁·赖特 申请人:Dsg技术持有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