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和内窥镜顶端形成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58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和内窥镜顶端形成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内窥镜,该内窥镜构造成可插入到患者身体的管腔中,从而观察患者的身体。
背景技术
尽管传统上使用了各种技术将内窥镜插入到患者身体的管腔中,但是将内窥镜插入到闭塞的管腔中是十分困难的技术。另外,在将内窥镜插入到闭塞的管腔中时,插入部分的远端部分的角部摩擦管腔的内壁,从而给病人造成疼痛。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开No.2000-271064中所描述的用于泌尿器官的内窥镜是一种可适用于插入到这些闭塞管腔中的内窥镜的示例。该内窥镜的插入部分的截面具有与尿道截面一致的椭圆形状,该尿道的截面为纵向长且横向窄的泪滴形状。因此,在将插入部分插入到尿道中时,仅需要尿道略微横向延伸。这样,可以降低由插入部分引起的对尿道左右内壁的压力,从而提高插入部分插入的简易性。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开No.10-309259中所描述的内窥镜是一种可适用于插入到闭塞管腔中的内窥镜的另一示例。该内窥镜构造成通过肛门而插入到大肠中。肛门具有在臀部之间扁平的椭圆形状。为了便于插入到扁平的闭塞肛门中,根据肛门的形状而在插入部分的远端面的相对边缘部分处通过倒角而形成圆角部分。因此,提高了插入部分插入肛门的简易性。
顺便提及,如图21所示,男性的尿道1从外尿道口2经过尿道括约肌3和前列腺6而延伸到膀胱4。尿道1从外尿道口2水平笔直延伸到在尿道括约肌3的正前部分处并在该部分处向上弯曲。另外,尿道1从该弯曲部分5向上笔直延伸到膀胱4。因此,尿道1在弯曲部分5处急剧弯曲。
此外,由于尿道括约肌3实现节流功能以关闭尿道1,因此尿道1在尿道括约肌3附近变窄。另外,对于其前列腺6开始肥大的患者,尿道1在前列腺6附近变窄。因此,尿道1在从弯曲部分5延伸至膀胱4的区域中趋于闭塞。
由于尿道1具有弯曲部分5或者这样的闭塞部分,因此,从外尿道口2经过尿道括约肌3和前列腺6将内窥镜的插入部分插入到膀胱4的技术非常困难。另外,当插入部分经过弯曲部分5时,插入部分的远端部分的角部与尿道1的内壁发生剧烈摩擦,因此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疼痛。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开No.2000-271064中所描述的内窥镜中,提高了插入部分插入尿道1的简易性。然而,即使使用该内窥镜,尿道1的内壁也被插入部分的远端部分摩擦,从而给患者造成疼痛。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开No.10-309259中所描述的内窥镜中,提高了插入部分插入肛门的简易性。然而,该内窥镜并不适于插入例如尿道1这样具有弯曲部分5或闭塞部分的管腔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做出的,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能够容易地插入到患者身体的具有弯曲部分或闭塞部分的管腔中,从而可使患者受到的疼痛最小。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细长插入部分,其构造成可从其远端侧插入到患者身体的管腔中;顶端形成部分,其形成了所述插入部分的远端部分;弯曲部分,其形成在所述插入部分上,并被弯曲以使所述顶端形成部分沿着给定方向运动;以及斜面部分,其形成于所述顶端形成部分的给定方向侧,该斜面部分定位成这样,即所述顶端形成部分从后端侧朝向远端侧逐渐变细,并且该斜面部分构造成抵靠管腔的内壁。
在将所述插入部分插入到具有弯曲部分或闭塞部分的管腔中时,该弯曲部分弯曲,以使得所述斜面部分抵靠该管腔的内壁,从而在到达弯曲部分或闭塞部分时使管腔延伸以确保插入路径。
优选地,所述顶端形成部分具有桨状(paddle-shaped)凸起,其中所述斜面部分位于给定方向侧,并且该凸起向远端侧突出。
另外,在使所述弯曲部分弯曲以延伸管腔时,所述插入部分在该管腔中被向前推动,从而所述顶端形成部分通过所述桨状凸起而被深入引导到管腔中。
优选地,所述插入部分具有纵向轴线,并且所述凸起设有远端面,该远端面从给定方向定位在该纵向轴线的相对侧。
在将所述插入部分插入到具有纵向长且横向窄的泪滴状截面的管腔中时,插入该插入部分,从而使得其远端面定位于该截面的下侧。
优选地,内窥镜顶端形成部件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主体部分;斜面部分,其形成在所述主体部分上从而该主体部分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逐渐变细,并且该斜面部分构造成抵靠患者身体管腔的内壁;以及连接部分,其设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一端侧上,并且连接到内窥镜弯曲部分的远端部分,该连接部分连接到弯曲部分上,从而所述斜面部分位于一方向侧,其中在弯曲部分弯曲时所述远端部分沿着该方向运动。
通过连接所述顶端形成部件和内窥镜弯曲部分的远端部分,形成了顶端形成部分,其中,抵靠管腔内壁的所述斜面部分位于一方向侧,在所述弯曲部分弯曲时该弯曲部分的远端部分沿着该方向运动,并且所述顶端形成部分从后端侧朝向远端侧逐渐变细。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内窥镜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分和弯曲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I-III剖取的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的线IV-IV剖取的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2的线V-V剖取的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6是沿着与图2不同的截面剖取的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2的线VII-VII剖取的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分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2的线VIII-VIII剖取的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2的线IX-IX剖取的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分的剖视图;图10是沿着图2的线X-X剖取的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远端部分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插入部分的前视图;图13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分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分的顶视图;图15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件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件的顶视图;图17是用于说明将该实施例的内窥镜插入尿道中的方式的视图;图18是表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分的侧视图;图19是表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二修改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分的侧视图;图20是表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三修改例的内窥镜的顶端形成部分的侧视图;以及图21是表示男性尿道的生理解剖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内窥镜是用于泌尿器官的前视型柔性内窥镜,其构造成可插入到尿道中。或者,本发明可应用于用于子宫、下消化器官等的内窥镜。
图1表示本实施例的内窥镜10的大体轮廓。内窥镜10具有柔性插入部分12,该插入部分可插入到患者身体的管腔中。该插入部分12通过从远端侧将顶端形成部分19、弯曲部分18、以及柔性管部分17依次接合在一起而形成。弯曲部分18可通过弯曲机构弯曲,这将在稍后描述。具有柔性的柔性管部分17构造成响应于施加在其上的外力而弯曲,并且在外力除去时复原。
手动控制部分11与插入部分12的近端部分连接。该手动控制部分11设有用于使弯曲部分18弯曲的弯曲操作杆14。另外,该手动控制部分11设有目镜部分13和通道连接器15并且与光导缆线16接合。在该光导缆线16的末端部分上设有连接器(未示出)。该连接器在使用内窥镜10时连接到内窥镜光源单元(未示出)上。
在本实施例中,弯曲部分18只可沿着两个给定的相反方向弯曲,这两个方向相对于内窥镜10的纵向轴线大致成直角延伸。该弯曲方向称为垂直方向。另外,与内窥镜10的纵向轴线和该垂直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横向。当手动控制部分11的弯曲操作杆14摆动时(见图1中的箭头B),弯曲部分18仅沿着垂直方向弯曲,从而使得顶端形成部分19沿着给定方向运动。
以下是对弯曲部分18的结构的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弯曲部分18具有多个弯曲件21,这些弯曲件21沿着插入部分12的中心轴线L(纵向轴线)并排布置。相邻的弯曲件21彼此连接,从而可沿着垂直方向转动而不能沿着横向转动。
更具体地,凸耳23布置在每个弯曲件21的前端侧端面和后端侧端面的左右侧上,从而朝向各相邻的弯曲件21伸出。每两个相邻的弯曲件21之间的凸耳23彼此重叠。如图3所示,轴部件22贯穿这些重叠的凸耳23并被固定。以此方式形成了枢转支撑部分24。在本实施例中,该枢转支撑部分24形成在弯曲件21的左右侧上,从而弯曲部分18只能沿着垂直方向弯曲。另外,如果该枢转支撑部分24形成在弯曲件21的上下侧上,则弯曲部分18可沿着横向弯曲。
再参照图2,导向环27分别安装在弯曲件21的上下侧,并且控制线26分别穿过导向环27。控制线26的相应远端部插入到位于前端的弯曲件21的导向环27中,并且通过与焊料等进行钎焊而固定在该弯曲件21上。现在参照图1和图2,控制线26通过弯曲部分18的后端部分引出,穿过柔性管部分17中的导向鞘,并且引入到手动控制部分11中。控制线26的后端部分接合到手动控制部分11中的弯曲操作驱动机构(未示出)上。该弯曲操作驱动机构在弯曲操作杆14摆动时推动和拉动控制线26。如果上侧的控制线26被拉动,则弯曲部分18向上弯曲。如果下侧的控制线26被拉动,则弯曲部分18向下弯曲。
因此,通过摆动弯曲操作杆14只能使弯曲部分18沿着垂直方向弯曲。在本实施例中,弯曲部分18的最大向上弯曲角大于最大向下弯曲角。例如,最大向上弯曲角设定为210°,而最大向下弯曲角设定为120°。因此,可大大向上提升顶端形成部分19。
弯曲操作驱动机构设有止动件,用于限制控制线26的最大推动/拉动量,并且弯曲部分18的最大弯曲角由该止动件设置。或者,最大弯曲角可通过形成一抵靠部分来设置,该抵靠部分用于限制在弯曲件21的前端侧端面或后端侧端面上的相邻弯曲件21的相对摆动角。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导向环27和控制线26并不是精确地位于中心轴线L的正上方和正下方的位置,而是以一角偏移α围绕中心轴线L定位,从而为内置部件的定位提供优先。尽管它们以该偏移定位,但是可以认为弯曲部分18的弯曲方向为垂直方向,因此在使用中没有任何实际的不便。
再次参照图2,弯曲部分18的弯曲件21的外周表面由叶片28覆盖,而该叶片28的外周表面由外皮29覆盖。外皮29的远端部分装配在第一安装配合部分81(稍后提及)上,该第一安装配合部分形成在顶端形成部分19的后端部分上。
下面是对通道48的结构的描述,附件通过该通道48插入。如图2和图5所示,通道孔42形成在顶端形成部分19中。通道孔42的远端开口形成了通道口41。倒角45形成在顶端形成部分19的通道口41的周缘部分上,覆盖整个周边。另一方面,通道管46通过套管连接器47连接在通道孔42的后端部分上。参照图1和图2,通道管46通过弯曲部分18和柔性管部分17而引入到手动控制部分11中,并连接到套管连接器15上。因此,通道48从套管连接器15贯穿至通道口41而形成。
通道48可用于供气、供水等、以及用于插入附件。在使用通道48进行供气或供水时,在套管连接器15上连接一供气/供水装置(未示出)的转接器。或者,在手动控制部分11上设置供气/供水控制按钮,从而可通过操作该供气/供水控制按钮进行供气和供水。另外,除了通道48之外,可以设置另选的供气/供水通道。
以下是对用于观察患者身体的观察光学系统的结构的描述。如图2所示,该观察光学系统具有位于远端侧上的第一透镜单元52a和位于后端侧上的第二透镜单元53a。第一透镜单元52a具有由层压透镜形成的第一物镜52。该第一物镜52装配在筒形内透镜框架54上。另一方面,第二透镜单元53a具有第二物镜53。第二物镜53固定在连接器57的远端部分上,该连接器57装配在图像引导光纤56的远端部分上。第二物镜53的外径大致等于连接器57的外径。用于保护的柔性管65装配在从连接器57的后端开口延伸的图像引导光纤56上。该图像引导光纤56通过弯曲部分18和柔性管部分17而被引入手动控制部分11中,并连接到目镜部分13上(参见图1)。
第一透镜单元52a和第二透镜单元53a的远端部分(第二物镜53和连接器57的远端侧)从后端侧依次插入到筒形外透镜框架51中并且通过粘结剂粘结而固定在给定位置。该外透镜框架51由遮光树脂或金属材料形成。其笔直且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大致均匀的内径。第一透镜单元52a和第二透镜单元53a的远端部分在它们通过粘结剂粘结固定在外透镜框架51上之前可沿着它们的光轴方向运动。
另外,第一透镜单元52a和第二透镜单元53a的远端部分的外径及外透镜框架51的内径设置成允许粘结剂限定在第一透镜单元52a和第二透镜单元53a远端部分的外周表面与外透镜框架51的内周表面之间。因此,这些外径和内径都设置成宽大尺寸,从而可将第一透镜单元52a和第二透镜单元53a的远端部分插入到外透镜框架51中的给定位置,且其外周表面用粘结剂和难以刮掉的粘结剂涂覆。
用于定位第一透镜单元52a的凸起58形成在外透镜框架51的内周表面的远端部分上。凸起58具有朝向外透镜框架51的中心轴线伸出的爪形,并且形成为覆盖外透镜框架51的内周表面的整个周边。或者,该凸起58可沿周向方向部分形成。凸起58的后端面形成为相对于外透镜框架51的中心轴线大致成直角延伸。当将第一透镜单元52a从其后端侧插入到外透镜框架51中时,使得第一透镜单元52a的内透镜框架54抵靠凸起58的后端面,从而使得第一透镜单元52a相对于外透镜框架51定位。因此,凸起58具有限定第一透镜单元52a的插入端位置的止动件功能。
凸起58的后端面沿着外透镜框架51的中心轴线的径向长度基本等于内透镜框架54的厚度。因此,凸起58几乎不会遮住第一物镜52的视野和削弱其光学功能。另外,一锥形部分形成在凸起58的远端侧上,从而覆盖其整个周边,并且其内径从后端侧向远端增加。该锥形部分的远端部分平滑地连接到顶端形成部分19的远端面上。外透镜框架51的远端开口形成了观察窗口49。因此,凸起58的远端侧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可使对观察视野的遮挡最小。
另一方面,外透镜框架51从后端部分插入到观察孔43中并通过粘结剂粘结而固定在给定位置,该观察孔43从后端侧到远端侧贯穿顶端形成部分19。外透镜框架51的外径和限定观察孔43的内壁的内径设置成这样,即,允许粘结剂限定在外透镜框架51的外周表面和内壁之间。因此,这些外径和内径设置成宽大尺寸,从而外透镜框架51可被插入到观察孔43中的给定位置,且其外周表面用粘结剂和很难刮掉的粘结剂涂覆。
外透镜框架51在其后端侧区域中的外径大于在其远端侧区域中的外径,并且在远端侧区域和后端侧区域之间形成有台阶部分62。另一方面,限定观察孔43的内壁具有这样的形状,使得外透镜框架51可装配在其中。更具体地,内壁在其后端侧区域中的内径大于在其远端侧区域中的内径,并且在远端侧区域和后端侧区域之间形成有台阶部分64。
外透镜框架51通过观察孔43的后端开口插入,从而外透镜框架51的台阶部分62抵靠内壁的台阶部分64,由此使外透镜框架51相对于顶端形成部分19定位。因此,这两个台阶部分62和64具有限定外透镜框架51的插入端位置的止动件功能。在该插入端位置中,外透镜框架51通过粘结剂粘结而固定在顶端形成部分19上。
以下是对用于患者身体照明的照明光学系统的结构的描述。如图6所示,该照明光学系统具有在远端侧上的照明透镜71和在后端侧上的光纤单元72a。照明透镜71用作防护玻璃,并且在其远端面的外周边缘上形成有倒角部分。另一方面,光纤单元72a具有光导纤维72。筒形远端连接器73装配在光导纤维72的远端部分上。用于保护的柔性管76装配在光导纤维72上,该光导纤维72从远端连接器73的后端开口延伸。光导纤维72通过弯曲部分18和柔性管部分17而被引入到手动控制部分11中,并且进一步穿过光导缆线16(参见图1)。
照明透镜71和光纤单元72a的远端部分(远端连接器73的远端侧)从后端侧依次插入到照明孔44中,并通过粘结剂粘结而分别固定在给定位置中,该照明孔44从后端侧至远端侧贯穿顶端形成部分19。照明透镜71和光纤单元72a的远端部分的相应外径和限定照明孔44的内壁的内径设置成这样,即允许粘结剂限定在内壁与照明透镜71和光纤单元72a的相应外周表面之间。因此,这些外径和内径都设置成宽大尺寸,从而照明透镜71和光纤单元72a的远端部分可插入到照明孔44中的给定位置,且其外周表面用粘结剂和难以刮掉的粘结剂涂覆。
用于定位照明透镜71的凸起75一体地形成在限定照明孔44的内壁的远端部分上。凸起75形成为覆盖内壁的整个周边。或者,凸起75可沿周向方向部分形成。凸起75的后端面形成为相对于照明孔44的中心轴线大致成直角延伸。当将照明透镜71从照明孔44的后端侧插入到该照明孔中时,使得照明透镜71远端面的外周边缘上的倒角部分抵靠凸起75的后端面,从而使照明透镜71相对于顶端形成部分19定位。因此,凸起75具有限定照明透镜71的插入端位置的止动件功能。
凸起75的后端面沿着照明孔44的中心轴线的径向长度基本等于照明透镜71的倒角部分的尺寸。另外,一锥形部分形成在凸起75的远端侧上,从而覆盖其整个周边,并且其内径从后端侧朝向远端增加。该锥形部分的远端部分平滑地连接到顶端形成部分19的远端面上。照明孔44的远端开口形成了照明窗口50。由于凸起58具有该形状,因此凸起75几乎不会削弱照明光学系统的光学功能。因此,尽管凸起75为高精度部分,但它也可以通过与顶端形成部件31一起模制而容易地制成,该顶端形成部件31形成顶端形成部分19。
另一方面,用于定位光纤单元72a的远端部分的台阶部分74形成在限定照明孔44的内壁上。更具体地,内壁在其后端侧区域中的内径稍微大于其容纳照明透镜71的远端侧区域中的内径。台阶部分74形成在远端侧区域和后端侧区域之间。当光纤单元72a的远端部分从照明孔44的后端侧插入到该照明孔44中时,使得光纤单元72a的远端连接器73的远端部分抵靠台阶部分74,从而使光纤单元72a相对于顶端形成部分19定位。因此,台阶部分74具有限定光纤单元72a的插入端位置的止动件功能。在该插入端位置中,远端连接器73通过粘结剂粘结而固定在顶端形成部分19上。
可使得照明孔44的远端侧区域的内径大于远端连接器73的外径,从而可使远端连接器73超过台阶部分74而插入到远端侧区域中。
如图7至图10所示,通道48、观察孔43和照明孔44彼此并排布置且沿着中心轴线L延伸。通道48位于与中心轴线L垂直的截面的上中部。另外,观察孔43位于下中部,而一对照明孔44分别设置在观察孔43的左右侧。
以下是对顶端形成部分19的结构的描述。如图11所示,顶端形成部分19形成有桨状凸起32并朝向远端逐渐变细,该凸起32向远端侧伸出。凸起32位于顶端形成部分19的下侧上。另外,在凸起32上侧形成斜面部分35,从而顶端形成部分19从后端侧向远端侧逐渐变细。可通过弯曲部分18而使得顶端形成部分19向上大大升起,并且斜面部分35位于顶端形成部分19的升起方向侧上。凸起32和斜面部分35形成了导向桨部分37。暴露在顶端形成部分19外侧的所有角部都被倒圆。
下面将参照图12至14详细描述顶端形成部分19的形状。如图12所示,当从前面看时,凸起32大致位于顶端形成部分19的内轮廓区域的下半区域中。凸起32的远端面33也位于下半区域中。远端面33具有沿横向长而沿纵向短的扁平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其大致为长轴沿横向方向而短轴沿垂直方向的椭圆形状。另外,上述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窗口49位于远端面33的下中部上。另外,在远端面33上,所述对照明窗口50分别位于观察窗口49的左右两侧。
凸起32的远端面33大致为椭圆形,并且顶端形成部分19近端部分的截面大致为圆形,该截面垂直于插入部分12的中心轴线L。顶端形成部分19的外周表面为没有任何尖角或尖锐凹口的光滑连续弯曲表面,其垂直中心轴线L的截面具有从大致椭圆形变化到大致圆形的形状,所述外周表面从远端面33的外周边缘部分延伸到顶端形成部分19的近端部分的周缘部分。
另一方面,斜面部分35位于凸起32上方。上述通道口41位于斜面部分35中。另外,通道口41的下端部分延伸至凸起32的中上部。
如图13所示,当从侧面看顶端形成部分19时,斜面部分35是这样的斜面,即,其从后端侧上的上端部分朝向远端侧上的下端部分或从顶端形成部分19的上部分到插入部分12的中心轴线L的附近倾斜下降,并且朝向远端伸出。另外,斜面部分35的中部稍微弯曲并向下凹。因此,斜面部分35的倾角在远端侧上较平缓,即,斜面部分35为平缓斜坡的形式。斜面部分35相对于插入部分12的中心轴线L的倾斜角θ相对较大。例如,该倾斜角θ在从20°到70°的范围内。倾斜部分34也形成在凸起32的下面。其以相对较小的角度从后端侧上的下端部分朝向远端侧处的上端部分倾斜。
如图14所示,当从上方看顶端形成部分19时,斜面部分35具有横向较宽的形状,该形状在顶端形成部分19的近端部分的宽度内从后端侧朝向远端稍微变窄。
以这种方式构造的顶端形成部分19由图15中所示的顶端形成部件31形成。顶端形成部件31是由树脂一体模制的单个部件。用于将顶端形成部件31连接到弯曲部分18(参见图11)上的连接部分90位于顶端形成部件31的后端侧上。
如图16所示,该连接部分90的外径小于顶端形成部件31的远端侧的外径。另外,连接部分90具有在远端侧上的第一安装配合部分81和在后端侧上的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浅的环形槽83形成在第一安装配合部分81的外周表面上,从而覆盖整个周边。
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的外径稍微小于第一安装配合部分81的外径。因此,在第一安装配合部分81和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之间形成了台阶部分84。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形成有轴向切口,该切口限定了片状部分20。或者,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的形状可以为未形成有切口的柱形。一个或多个保持凸起88通过与顶端形成部件31一体模制而形成在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的外周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两个保持凸起88。这些保持凸起88均像圆形按钮一样隆起。
如图6所示,连接部分90的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装配在弯曲部分18的前端弯曲件21的筒形远端部分87上。顶端形成部件31沿轴向定位,且使得远端部分87的远端部抵靠连接部分90的台阶部分84。另外,外皮29的远端部分固定在第一安装配合部分81的外周表面上。线材85缠绕在外皮29的远端部分的外周表面上,并且该缠绕线材85用粘结剂86粘结。
如图10所示,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的保持凸起88分别装配在保持孔89中,该保持孔89形成在前端弯曲件21的远端部分87中。保持凸起88的高度设置成在保持孔89的深度内。或者,保持凸起88的高度可设置为不小于保持孔89的深度的值,从而它们不向上推动外皮29。
如果保持凸起88和保持孔89为多个,则保持凸起88和保持孔89应优选地位于相对于中心轴线L非对称的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保持凸起88和两个保持孔89分别位于上部位置和侧部位置(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中的一个)。因此,使顶端形成部件31与弯曲部分18(参见图11)的围绕中心轴线L的连接位置的数量限制为一个。
以下是对本实施例的内窥镜10的装配过程的描述。首先描述观察光学系统的装配过程。在观察光学系统的装配过程中,在第一过程中形成第一透镜单元52a。更具体地,将第一物镜52装配在内透镜框架54中。
在第二过程中,将第一透镜单元52a装配到外透镜框架51上。更具体地,将粘结剂施加在内透镜框架54的外周表面上,并将内透镜框架54通过外透镜框架51的后端开口而插入该外透镜框架51中。然后,通过使用适当的工具在外透镜框架51中向前推动内透镜框架54。因此,使得内透镜框架54的远端部分抵靠凸起58的后端面,从而使内透镜框架54朝向远端的运动停止,并且使内透镜框架54相对于外透镜框架51定位。在该位置中,粘结剂硬化,从而将内透镜框架54固定在外透镜框架51上。
在第三过程中,将第二透镜单元53a装配在外透镜框架51上。更具体地,将粘结剂施加在第二物镜53和连接器57的相应外周表面上,并且将第二物镜53和连接器57通过外透镜框架51的后端开口而插入该外透镜框架51中。然后,相对于外透镜框架51向前推动第二物镜53和连接器57。当第二物镜53接近第一物镜52时,用目镜部分13向内看,使得第二物镜53相对于外透镜框架51定位,从而进行对焦。在该位置中,粘结剂硬化,以将第二物镜53和连接器57固定到外透镜框架51上。
在上述第一到第三过程中,第一物镜52、第二物镜53和图像引导光纤56被装配到外透镜框架51上,此外,还完成了它们之间的组合光学调节。
在第四过程中,将外透镜框架51装配到顶端形成部件31上。更具体地,将粘结剂施加在外透镜框架51的外周表面上,并通过顶端形成部件31的观察孔43的后端开口将外透镜框架51插入其中。然后,在观察孔43中向前推动外透镜框架51。因此,使得外透镜框架51的台阶部分62抵靠观察孔43中的台阶部分64,从而使外透镜框架51朝向远端的运动停止,并使外透镜框架51相对于顶端形成部件31定位。在该位置,粘结剂硬化,从而将外透镜框架51固定在顶端形成部件31上。另外,粘结剂59(参照图2)填充在连接器57(其从外透镜框架51的后端开口伸出)的外周表面与观察孔43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并且粘结剂59硬化以将连接器57固定到顶端形成部件31上。
在上述观察光学系统的装配过程中,在将第一物镜52、第二物镜53和图像引导光纤56装配到内窥镜10的顶端形成部件31上之前进行它们之间的光学调节。因此,这些部件之间的光学调节的操作简单。另外,在与将这些部件装配到内窥镜10上时进行光学调节的情况相比,可防止减少内窥镜10的视野,从而提高生产率。
另外,在将装配有这些部件的外透镜框架51装配到顶端形成部件31上时,仅通过将顶端形成部件31通过观察孔43的后端开口插入到该观察孔中就可以使外透镜框架51相对于顶端形成部件31定位并固定于其上,在该顶端形成部件31的外周表面上涂覆有粘结剂。因此,装配外透镜框架51十分容易,从而提高了可装配性。另外,装配不需要使用任何附加部件,从而减少了部件数量。
以下是对照明光学系统的装配过程的描述。在第一过程中,照明透镜71被装配到顶端形成部件31上。更具体地,将粘结剂涂覆在照明透镜71的外周表面上,并且通过照明孔44的后端开口将照明透镜71插入到该照明孔44中。然后,通过使用用于插入的工具等向前推动照明透镜71。由于照明孔44在从后端开口到台阶部分74范围内的后端侧区域的内径相对较大,因此可容易地向前推动照明透镜71,并且涂覆在照明透镜71的外周表面上的粘结剂几乎不能在中部被刮掉。
然后,将照明透镜71超过台阶部分74而插入到远端侧区域中并使其抵靠凸起75,从而停止照明透镜71向远端侧的运动,并且使照明透镜71相对于顶端形成部件31定位。在该位置中,粘结剂硬化,从而将照明透镜71固定到顶端形成部件31上。
在第二过程中,光纤单元72a被装配到顶端形成部件31上。更具体地,将粘结剂施加在光导纤维72的远端连接器73的外周表面上,并通过照明孔44的后端开口将光纤单元72a插入到该照明孔44中。然后,在照明孔44中向前推动光纤单元72a。因此,使得远端连接器73的远端部分抵靠照明孔44的台阶部分74,从而使光纤单元72a向远端的运动停止,并且使光导纤维72相对于顶端形成部件31定位。在该位置中,粘结剂硬化,从而将光纤单元72a固定到顶端形成部件31上。
或者,可在照明透镜71定位之后使光导纤维72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在照明透镜71上的粘结剂和在光纤单元72a上的粘结剂此后同时硬化。
在上述照明光学系统的装配过程中,通过照明孔44的后端开口将照明透镜71插入到该照明孔44中,并使其抵靠凸起75,从而使其相对于顶端形成部件31定位并固定。这样,可容易地使照明透镜71相对于前后方向精确定位,并牢固地固定,从而提高了可装配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观察光学系统装配到外透镜框架51上之后将外透镜框架51装配到顶端形成部件31上。至于照明光学系统,其被直接装配到顶端形成部件31上。或者,与照明光学系统一样,可将观察光学系统直接装配在顶端形成部件31上。
以下是对顶端形成部件31的装配过程的描述。在将顶端形成部件31装配到弯曲部分18的远端部分上时,首先使顶端形成部件31相对于弯曲部分18沿前后方向定位。更具体地,将顶端形成部件31的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装配到前端弯曲件21的筒形远端部分87上。然后,使远端部分87的远端部抵靠顶端形成部件31的台阶部分84。从而使顶端形成部件31朝向后端的运动停止,并且使顶端形成部件31相对于弯曲部分18沿前后方向定位。
这里,顶端形成部件31由相对柔软的树脂形成,保持凸起88的高度(该高度大致等于弯曲件21的远端部分87的厚度)相对较小,并且保持凸起88均像圆形按钮一样隆起。此外,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形成为片状部分20。因此,在将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装配到远端部分87上时,由于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稍微变形以及通过片状部分20的轻微弹性逃逸作用,而可平稳地推入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
然后,使顶端形成部件31相对于弯曲部分18围绕中心轴线L定位。更具体地,预想到它们的位置关系而将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装配到远端部分87中,从而也可将保持凸起88直接装配在远端部分87的保持孔89中。然而,如果围绕中心轴线L的位置偏移,则它们就不能装配。在这种情况下,弯曲件21或顶端形成部件31围绕中心轴线L相对转动,以寻找保持凸起88和保持孔89之间的接合位置。如果保持凸起88和保持孔89彼此齐平,则保持凸起88就自动地装配到保持孔89中,从而它们彼此接合。可以通过保持凸起88装配到保持孔89中所伴有的触觉或声音而容易地辨别该接合的完成。通过该接合,使顶端形成部件31相对于弯曲部分18而围绕中心轴线L定位。这样,可使顶端形成部件31相对于弯曲部分18而沿给定方向定位。在本实施例中,顶端形成部件31的斜面部分35位于中心轴线L的上方或弯曲部分18的一个弯曲方向上。另外,通过保持凸起88和保持孔89之间的接合,可相对于前端弯曲件21牢固地保持顶端形成部件31,并且可容易地进行随后的操作。
之后,将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和远端部分87粘结在一起,并且使顶端形成部件31和前端弯曲件21彼此固定。另外,将从弯曲部分18延伸的外皮29的远端部分装配在第二安装配合部分82上,围绕外皮29的远端部分缠绕线材85,并且用粘结剂86粘结缠绕线材85。
在上述顶端形成部件31的装配过程中,可使顶端形成部件31简便、容易并精确地相对于弯曲部分18定位。因此,可使顶端形成部件31的斜面部分35沿着给定方向精确地固定到弯曲部分18上,并且可提高装配精度。此外,该定位机构包括少量的部件。
以下是对将本实施例的内窥镜10插入到尿道1中的操作的描述。在将内窥镜10的插入部分12插入到图21中所示的尿道1中时,将插入部分12的远端插入到外尿道口2中,并且沿着闭塞的尿道1向前推动插入部分12。在解剖学上,尿道1是松弛闭塞的,并笔直地形成至尿道括约肌3正前方的区域,从而可通过沿着直线推动而相对容易地将插入部分12插入到尿道1中。
然而,尿道1在弯曲部分5处向上急剧弯曲,该弯曲部分5位于尿道括约肌3的正前方。另外,在该弯曲部分5附近,尿道1由于尿道括约肌3的节流功能而闭塞,以关闭尿道1,从而使得尿道1变窄。特别地,对于其前列腺6开始肥大的患者,在该区域附近的尿道1变得更窄。因此,使工具穿过弯曲部分5的技术是最困难的工作,并且容易给患者带来疼痛。
以如下方式操作本实施例的内窥镜10,以将插入部分12的顶端形成部分19插入并通过弯曲部分5。更具体地,如图17所示,在将顶端形成部分19插入到向上弯曲并闭塞的弯曲部分5中时,插入部分12的弯曲部分18向上弯曲(参见图17的箭头C)。因此,顶端形成部分19由于弯曲部分18的远端部分而向上提升。于是,顶端形成部分19的斜面部分35挤压尿道1的内壁(尿道壁),并且导向桨部分37用作所谓的桨,以向上推动尿道1的泌尿管壁。通过该向上推动作用,放松了尿道1的闭塞,从而确保顶端形成部分19的插入路径。另外,通过同时进行弯曲部分18的弯曲操作和插入部分12(参见图17的箭头D)推进操作,可确保插入路径,并且由凸起32将顶端形成部分19引向深处。因此,可平滑地插入顶端形成部分19。另外,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分18跟随顶端形成部分19并且插入到向上弯曲部分5中。这样,插入部分12容易经过闭塞的弯曲部分5。
顶部形成部分19的外周表面是光滑弯曲表面,该表面从大致椭圆形远端面33变化到大致圆形的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后端侧截面。因此,在将顶端形成部分19插入到尿道1中时,顶端形成部分19沿着尿道1的内壁平滑地运动,并覆盖尿道1的整个长度。另外,远端面33形成为位于顶端形成部分19的下侧(从前面看时),或在弯曲部分18的一个弯曲方向上。因此,在将顶端形成部分19插入到狭窄的尿道1(尿道1沿着垂直方向具有大体水滴形截面形状)中时,例如尿道1受前列腺肥大之痛时,远端面33首先通过尿道下侧的宽大开口部分。之后,顶端形成部分19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前列腺等的狭窄部分,即顶端形成部分19的外周表面轻微扩充该狭窄部分。
由于插入部分12插入到尿道1中,且其斜面部分35向上推动尿道1的内壁,因此通过凸起32的远端面33中的观察窗口49和照明窗口50观察尿道1内壁的状态,从而可真实地检查损害、出血等。
在上述本实施例的内窥镜10的插入操作中,导向桨部分37由于弯曲部分18弯曲而作为所谓的桨,从而向上推动尿道1的内壁以确保顶端形成部分19的插入路径。另外,通过同时进行弯曲部分18的弯曲操作和插入部分12的推进操作,由凸起32将顶端形成部分19引向深处。因此,提高了插入部分12插入到患者身体的具有弯曲部分或闭塞部分的管腔的能力,从而可使给患者造成的疼痛最小。
另外,顶端形成部分19的外周表面是从大致椭圆形远端面33变化到大致圆形的、与轴向垂直的后端侧截面的光滑弯曲表面。因此,在将顶端形成部分19插入到患者身体的管腔中时,可沿着内壁平滑地将其插入。当顶端形成部分19在男性尿道1的尿道括约肌3附近经过弯曲狭窄部分等时,具体地可通过弯曲操作使其摆动并使其外周表面沿着尿道1的内壁运动而将顶端形成部分19平滑地插入。因此,更增强了插入的能力。
此外,当从前面看时,远端面33形成为位于顶端形成部分19的下侧上。因此,在将顶端形成部分19插入到沿着垂直方向具有大致泪滴状截面形状的管腔中时,远端面33首先通过较宽开口下部。之后,顶端形成部分19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管腔,即,其外周表面轻微扩充该管腔。因此,可使给患者造成的疼痛最小。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按以下方式修改内窥镜10。在图18所示的修改例中,顶端形成部分19的桨状凸起32的斜面部分35稍微向外膨胀。
在图19所示的修改例中,增加了顶端形成部分19的桨状凸起32的伸出长度。因此,桨状凸起32的斜面部分35也轻微朝向远端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在图20所示的修改例中,顶端形成部分19的桨状凸起32位于下侧上,并且该凸起32的下表面形成了斜面部分35。在这种情况下,顶端形成部分19可容易地通过向下弯曲的管腔,并且可获得与上述相同的功能和效果。另外,斜面部分35可分别形成在凸起32的上侧和下侧上。
另外,顶端形成部分19的凸起32的远端面33中的观察窗口49和照明窗口50,尤其是照明窗口50,可位于斜面部分35上。或者,照明窗口50可分别位于远端面33和斜面部分35上。另外,顶端形成部分19的斜面部分35可以不形成任何观察窗口49、照明窗口50和通道口41。
本发明并不直接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在实现本发明时,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以修改形式实施其部件。另外,可通过适当地组合结合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多个部件而作出各种发明。例如,可省略一些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部件。另外,可按需要组合根据不同实施例的部件。
以下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的描述。
(技术方案1)在用于观察患者身体的内窥镜中,该内窥镜包括顶端部分,其设在插入部分的弯曲部分的远端上,该插入部分待插入到患者身体管腔中;桨状凸起,其在顶端部分中向前伸出;以及斜面部分,其由桨状凸起的部分表面形成,该部分在其中弯曲部分弯曲并抵靠管腔内壁的方向侧上从桨状凸起的远端延伸到顶端部分的近端部分。
(技术方案2)在用于观察患者身体的内窥镜中,该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分,其构造成待插入到患者的身体中;弯曲部分,其设在插入该插入部分上,并且可沿着给定方向弯曲;以及斜面部分,其设在该插入部分的顶端部分的给定方向侧上。
(技术方案3)在用于观察患者身体的内窥镜中,该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分,其构造成待插入到患者的身体中;弯曲部分,其设在该插入部分上,并且可沿着给定方向弯曲;以及斜面部分,其设在该插入部分的顶端部分的给定方向侧上,并且构造成挤压患者的身体。
(技术方案4)在用于观察患者身体的内窥镜中,该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分,其构造成待插入到患者的身体中;弯曲部分,其形成该插入部分的一部分,并且可响应于控制部分的操作而沿着给定方向弯曲;框架主体,其具有例如可连接到该插入部分的顶端部分的形状,并且形成有从近端侧朝向远端侧逐渐变细的斜面部分;以及固定部分,其将该框架主体固定到插入部分的顶端部分上,从而使斜面部分定位在给定方向侧上。
(技术方案5)在用于观察患者身体的内窥镜中,该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分,其构造成待插入到患者的身体中;框架主体,其设在该插入部分的远端部分上,并沿着给定方向形成有从近端侧朝向远端侧逐渐变细的斜面部分;弯曲部分,其形成了该插入部分,并且可弯曲;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该弯曲部分向给定方向侧弯曲。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内窥镜,该内窥镜构造成可插入到患者身体的管腔中以观察患者的身体,并且能够容易地插入到具有弯曲部分或闭塞部分的管腔中,从而使给患者造成的疼痛最小。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镜,包括细长插入部分,其构造成从其远端侧插入到患者身体的管腔中;顶端形成部分,其形成了所述插入部分的远端部分;弯曲部分,其形成在所述插入部分上,并且被弯曲以使所述顶端形成部分沿着给定方向运动;以及斜面部分,其形成在所述顶端形成部分的给定方向侧上,所述斜面部分定位成这样,即所述顶端形成部分从后端侧向远端侧逐渐变细,并且该斜面部分构造成抵靠管腔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形成部分具有桨状凸起,其中所述斜面部分位于所述给定方向侧上,并且该桨状凸起向远端侧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分具有纵向轴线,并且所述凸起设有远端面,该远端面从给定方向定位于该纵向轴线的相对侧上。
4.一种内窥镜顶端形成部件,包括主体部分;斜面部分,其形成在所述主体部分上,从而该主体部分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逐渐变细,并且该斜面部分构造成抵靠患者身体管腔的内壁;以及连接部分,其设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一端侧上,并且连接到内窥镜的弯曲部分的远端部分上,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到所述弯曲部分上,从而所述斜面部分位于一方向侧,其中在弯曲部分弯曲时远端部分沿着该方向运动。
全文摘要
一种内窥镜(10),其包括细长插入部分(12),其构造成从其远端侧插入到患者身体的管腔(1)中;顶端形成部分(19),其形成了所述插入部分(12)的远端部分;以及弯曲部分(18),其形成在所述插入部分(12)上,并且被弯曲以使所述顶端形成部分(19)沿着给定方向运动。斜面部分(35)形成在顶端形成部分(19)的给定方向侧上。该斜面部分(35)定位成使得所述顶端形成部分(19)从后端侧向远端侧逐渐变细,并且该斜面部分抵靠管腔(1)的内壁。
文档编号A61B1/307GK1798519SQ20048001508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30日
发明者松本和孝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