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780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于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脊柱为主,可累及四肢和全身的慢性进行性免疫疾病,其发病率约占人口的0.5%,发病人群年龄较低,病程漫长,有明显的遗传家族史,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该病的确诊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口逐渐增多,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医学界进过不懈努力,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分子模拟学说,并经过临床验证,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是由于人体感染肠道致病菌后,通过和HLA-B27的共同分子结构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首先到达临近骶髂关节和腰椎部位,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攻击关节肌腱的附着端,出现骶髂关节炎症,血液中出现血沉增快,白细胞介素、TNF、CRP、免疫球蛋白升高,补体C3降低,可检测出HLA-B27阳性,骶髂关节X片或CT显示关节面侵蚀,硬化,关节狭窄,甚至关节融合,强直,脊柱呈竹节样变,当抗体产生较多时,则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周围关节炎症反应。目前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口服制剂治疗本病,存在着费用高,疗效不满意,副作用大,疗程长的不足,临床医师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迫切需要采用疗效高、副作用小,能够明显减轻痛苦,控制病情的有效治疗方法。强直性脊柱炎祖国医学属“痹症”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由于人体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进入人体,若人体正气虚弱,不能及时驱邪外出,邪气日久留着筋骨,肌肉,关节,闭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80年代焦树德教授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之为“尫痹”范畴,现已得到中医界广泛的认同。齐岩通过分析本病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与肾的关系等,指出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复因外邪侵袭或外伤,劳倦过度,导致督脉空虚或淤滞等为本病的发病机理,并特别强调其病机特点一正虚为本,即使有风寒湿之征候,也多为血虚生风,阳虚生寒,脾虚生湿,与一般的痹病不尽相同,朱建华等认为本病之根是肾督空虚,卫阳空疏,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深入骨节脊髓,由于正气亏虚,邪气深伏于内,痰浊瘀血相互产生,雍滞督脉,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胶着难解,最终导致脊柱强直,变形等。徐成林则将其概括为肝肾亏虚,督脉失养;气血不足,淤阻筋骨,寒凝督脉,并从内外因和邪正两方面做了探讨。高跟德等特别强调痰浊之邪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指出患者体内气血运行失常,痰浊内生,流于经络,伏于督脉,则病发龟背;流于骨节筋脉,阻滞气血流通,不通则痛。付新利将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为肾虚督空为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是疾病形成的外在条件,肾虚邪痹是最基本的病理过程。
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好的外用中药。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将杜仲40-50g、川乌20-30g、姜黄20-30g、干姜20-30g、青风藤20-30g、透骨草20-30g、天南星10-20g、血竭0.5-1g混合后制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基于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确立了补肾强督,散寒除湿,活血化痰,祛痹通络法治疗此病,并在进行了大量临床用药的基础上筛选有效药物组成有效方剂,研制了外用给药的膏剂,并用了四年的时间进行了该药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对比观察,证实该方剂具有补肾强督,散寒除湿,活血化痰,祛痹通络的功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疼痛,控制病情,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根据进一步做动物试验表明(1)该药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的原发性足肿胀有很好的抑制作用;(2)该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继发性足肿胀有很好的抑制作用。(3)该药能够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a、IL-1β、IL-2、CRP的含量;(4)纤维电镜下可见该药能够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临床选择76例患者随机分成本发明外用中药组、扶他林乳剂组。结果表明本发明外用中药治疗痹病寒湿型病人34例,与治疗前比较,肿胀积分降低,差别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肿胀积分降低,差别显著(P<0.05=,说明本发明外用中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之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有显著疗效,治疗关节肿胀疗效优于扶他林乳剂组。结论本发明的外用中药在临床治疗寒湿型强直性脊柱炎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发明将杜仲50g,川乌30g,姜黄30g,干姜30g,青风藤30g,透骨草30g,天南星20g血竭0.5g混合后制成。实施例2本发明将杜仲45g,川乌25g,姜黄25g,干姜25g,青风藤25g,透骨草25g,天南星15g血竭0.3g混合后制成。用法外用,外敷于脊柱,四肢关节疼痛肿胀部位。每日一次贴敷,一周为一个疗程,可连用4个疗程。制备方法(即常规制法)1.取杜仲、姜黄、川乌、干姜、透骨草、青风藤、天南星七味药材,按比率5∶3∶3∶3∶3∶3∶2置入提取缸内,用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提取时间为三小时,第二次提取时间为二小时,第三次提取时间为一小时,所用溶媒的用量是药材的1.5倍,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5、测定温度为50-60℃的浸膏,称重备用。血竭粉碎成100-200目细粉备用。2.取血竭粉与中药浸膏混合,另取2.0-3.0倍基质(橡胶混合物基质,热塑橡胶基质)与药物混合均匀,制成膏剂原料;用60--100目不锈钢筛网过筛后,涂胶,分切,制成所需要求的贴膏。3.含膏量为大于5.0g/100cm24.规格7cm×5cm;7cm×10cm;10cm×20cm;10cm×30cm.临床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2年2月至2004年1月,我科对76例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本发明外用中药进行临床研究。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男71例,女5例,年龄在18-65岁。治疗组38例,其中男35例,女3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48岁,平均为32.94±6.6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平均5.40±3.35年,失访4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36例,女2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55岁,平均为32.41±9.0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平均4.47±3.34年,失访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入选标准符合西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标准(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及中医寒湿型的辨证标准腰部、四肢关节冷痛重着,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暗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紧或弦缓。1.3证候积分标准1.3.1.关节疼痛0分关节不疼或疼痛消失;2分疼痛轻,能够忍受,或仅劳累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基本不影响工作;4分疼痛较重,工作和休息均受到影响;6分疼痛严重,难以忍受,严重影响工作和休息,需配合使用止痛药物。1.3.2.关节肿胀0分关节无肿或肿胀消失;2分关节轻度肿,关节的骨性标志清晰可见;4分关节中度肿,皮肤纹理基本消失,骨标志不明显;6分关节重度肿,或有关节积液,关节肿胀甚、皮肤紧、骨标志消失。1.3.3.关节压痛0分关节无压痛或压痛消失;1分轻度压痛、患者称有痛;2分中度压痛,病人尚能忍受,皱眉不适等;3分重度压痛、痛不可触、压挤关节时病人疼痛难忍。1.3.4.关节功能0分关节活动正常;1分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减少≤1/32分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减少>1/33分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关节活动减少≥1/2甚至僵直。1.3.5.关节冷痛0分关节无冷痛1分关节轻度冷痛,患者称略怕冷;2分关节中度冷痛,病人尚能忍受,需保暖;3分关节重度冷痛,病人不能忍受,需取暖设备。1.4病情程度标准轻度症状积分≤7分;中度症状积分≥8分,≤18分;重度症状积分≥19分。2.观察指标临床症状给药前及给药后第1、2、3、4周各记录一次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关节冷痛等的积分;理化指标给药前、后各化验一次血沉、C反应蛋白及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不良反应观测与治疗药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要详细记录。3.给药方法治疗组本发明外用中药(由本院制剂室制成粉剂,给药前用38%的酒精或米醋调成膏状),每次20g,每日1次外敷,安慰剂(由本院制剂室提供)1g,每8小时1次外涂;对照组扶他林乳胶剂(由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1%双氯芬酸二乙胺盐),每次1g,每8小时1次外涂,安慰剂(由本院制剂室提供)20g,每日1次外敷。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或明显改善;进步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5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或无改善;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无改善。注主要症状、体征是指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等2项。整体改善率是指以上2项指标的改善百分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相加后求其平均值。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的T或配对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结果1.总体疗效(表1)表1本发明外用中药总体疗效<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width="836">例数显效(例)进步(例)有效(例)无效(例)治疗组对照组343519241381310</table></tables>从表1可见,总体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基本相同,差别无显著性(P>0.05)2.治疗前后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表2)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积分的比较<tablesid="table2"num="002"><tablewidth="1000">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关节冷痛血沉(mm)C反应蛋白(mg/l)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疗前疗后疗前疗后4.65±1.541.47±1.19△★4.57±1.651.40±1.093.79±1.45095±0.95△★3.71±1.541.06±1.162.29±0.840.63±0.49△★2.13±0.810.50±0.502.00±0.700.76±0.55△★1.94±0.730.80±0.681.97±0.720.41±0.08△★★1.86±0.730.77±0.1082.18±27.7229.18±11.77△★95.16±27.4224.97±8.2174.21±21.5221.97±14.10★△77.05±21.5115.63±8.28</table></tables>△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3.起效时间表3本发明外用中药对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疼痛起效时间的比较<tablesid="table3"num="003"><tablewidth="837">例数起效时间(分钟)治疗组对照组343526.17±11.65△36.71±16.33</table></tables>△与对照组比较P<0.05综上所述,本发明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型病人34例,其总有效率为97.1%,对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关节冷痛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显著改善(P<0.05=。在缓解疼痛的起效时间及改善关节冷痛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发明外用中药通过局部渗透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观察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将杜仲40-50g、川乌20-30g、姜黄20-30g、干姜20-30g、青风藤20-30g、透骨草20-30g、天南星10-20g、血竭0.5-1g混合后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将杜仲50g、川乌30g、姜黄30g、干姜30g、青风藤30g、透骨草30g、天南星20g、血竭0.5g混合后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将杜仲45g、川乌25g、姜黄25g、干姜25g、青风藤25g、透骨草25g、天南星15g、血竭0.3g混合后制成。全文摘要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外用中药是属于中药制剂。本发明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好的外用中药。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将杜仲40-50g、川乌20-30g、姜黄20-30g、干姜20-30g、青风藤20-30g、透骨草20-30g、天南星10-20g、血竭0.5-1g混合后制成。文档编号A61P29/00GK1977963SQ20051004787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申请日期2005年11月30日优先权日2005年11月30日发明者莫成荣,高明利,汲泓申请人: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