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高血压、血稠、动脉硬化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784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高血压、血稠、动脉硬化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血稠、动脉硬化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
高血压、血稠、动脉硬化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高血压、血稠、动脉硬化的患者超过一亿三千万人,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高血压、血稠、动脉硬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心血管顽症,是危及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
高血压、血稠、动脉硬化简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终身很难治愈,并发症广泛而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诱发脑血管病,中风、偏瘫、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冠心病,脑溢血,心律失常,动脉硬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死亡率和致残率是非常高的。特别是中老年人。
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药物治疗,遇到了以下棘手问题1、如今治疗高脂血的药物虽然多,但是只能控制病情发展,患者一旦停药后血压又将回升,达不到根本治疗的作用,因血压反复升高而引起的并发症,猝死之事屡见不鲜。
2、如有的降压药物长期服用还会损伤肝脏和肾脏的功能,降低身体的免疫功能。
3、到目前为止,患者仍然不得不依赖于一些效果不十分明显的中、西药进行治疗和调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和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疏通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缓解和治疗高脂血病及并发症的药剂)。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中医药学对高脂血及其合并症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秉承家传,筛选出滋阴潜阳、清肝理气、凉血清热、活血化瘀、清火化痰、平肝降压、祛湿降浊,扶正固本的天然植物药,按照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使其发挥促进内分泌、增加机体生物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脂肪蛋白质分解,使血压、血稠降低,改善血液循环、减少高血压、血稠、动脉硬化及合并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例组合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黄芪60-1300g 当归60-1300g 黄柏20-350g黄芩15-250g 五灵脂10-250g 龙胆草15-350g红花10-190g 郁金50-250g丹参25-500g甘草20-190g 丁香20-160g三七15-160g冰片22-95g肉桂15-160g水蛭15-30g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重(份)配比范围是黄芪30-750g 当归30-750g黄柏15-200g黄芩10-300g 五灵脂10-220g 龙胆草18-200g红花15-195g 郁金25-200g丹参15-345g甘草15-170g 丁香25-130g三七12-90g
冰片20-70g 肉桂25-105g本发明药品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黄芪300g当归300g黄柏120g 黄芩150g五灵脂150g 龙胆草150g 红花90g郁金90g丹参90g 甘草90g 丁香60g三七60g冰片30g 肉桂60g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是1、先取上述药物(冰片)除外,干燥粉碎至120目细粉;2、在将上述粉碎药粉同冰片套研混匀,制成松散粉剂;3、在过120目罗筛后,进行灭菌处理10-20分钟。
4、然后将药粉制成丸剂,片剂和散剂。
本发明的重要特点是,药物对胃、肠和其它脏器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而且降血脂、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效果非常明显,通过一段时间的服用可以停止服用任何降压药物。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选用纯天然无任何污染的植物为原料,各组份符合药政法规定。是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治疗高血压、血稠和动脉硬化的,无化学药剂,对人体无毒无害。
2、本发明无须煎煮,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并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定。
3、本发明药物,轻者服用3-4个月,就可停用降压药物,重者服至7-9个月可停用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明显,能达到根治其合并症,增加和恢复机体的免疫力。
4、本发明药物对高血压、血稠和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经60例系统临床观察,并选择病史、病情、年龄、性别及原有的治疗方法相当的高血压、血稠、动脉硬化者(收缩压≥153.86±11.79mmHg,舒张压≥158.24±19.35mmHg)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8-65岁,病程一年至三十三年。在原治疗基础上,停用降压药,服用本发明药物。对照组按常规降压方法治疗观察期为三个月,一个月为一疗程,共三个疗程(一般在服用4周即可明显见效,以下临床均为一疗程)。
服用方法每次4g,一日3次,饭前白开水送服。
临床试验如表本发明经60例系统临床观察,并选择病史、病情、年龄、性别及原有的治疗方法相当的高血压、血稠、动脉硬化者的(1)为观察对象,其中;治疗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治疗组年龄38-65岁,平均58.12±12.38岁。
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对照组年龄40-65岁,平均57.97±11.05岁。
治疗组病程1-33年,平均11.50±10.38年对照组病程1-30年,平均10.60±13.56年治疗组药前血压153.86±11.79mmHg对照组药前血压158.24±19.35mmH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采用1999年WHO/ISH第四次高血压诊断指南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瘀血阻窍证标准和《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痰浊壅盛证标准,取二者主要症状表现制定高血压病痰瘀阻络证的标准为原则。
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mmHg,x±s)
与本组疗法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疗后比较,△P<0.05。下表同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值变比较(积分,x±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化比较(x±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mmol/l,x±s)
3、治疗结果参照卫生部1993年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血压达标率标准。收缩压<139mmHg,或下降值≥20mmHg;舒张压<89mmHg,或下降值≥10mmHg。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同降压疗效标准。服药后4周的血压值变化比较表1-表4均是服药4周后变化值。
全部病例疗程结束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值变化比较表2示,治疗高血压主症头痛、头晕、头如裹证状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对改善头晕及头如裹证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疗组胸闷、呕吐痰涎、胸痛等症状也有明显改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上述症状药后无明显改善。
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化比较表3示,治疗组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且与治疗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上述各项指标也有下降趋势,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发明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据资料报道,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着脂质代谢紊乱,WTG升高为主。而高脂血证是加重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纠正指质代谢紊乱已是治疗高压病的重要环节之一。本发明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TGC LDL-c明显下降,与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及治愈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高血压、血稠和动脉硬化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黄芪60-230g 当归60-230g 黄柏30-200g黄芩35-110g 灵脂25-100g 胆草30-90g红花20-150g 郁金50-260g 丹参50-230g甘草20-150g 丁香15-120g 三七25-90g冰片10-35g 肉桂20-60g水蛭20-95g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治疗高血压、血稠和动脉硬化的药物,其中各种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黄芪25-250g 当归25-230g 黄柏20-200g黄芩20-100g 灵脂15-100g 龙胆草15-90g红花20-150g 郁金30-250g 丹参30-215g甘草10-90g 丁香10-90g 三七15-90g冰片5-60g肉桂5-35g水蛭5-160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高血压、血稠和动脉硬化的药物,其中各原料药物的重量配比黄芪180g 当归180g 黄柏72g黄芩72g 灵脂72g龙胆草72g 红花54g 郁金54g丹参54g 甘草54g丁香36g 三七36g 冰片15g肉桂30g 水蛭50g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治疗高血压、血稠和动脉硬化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高血压、血稠和动脉硬化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散剂或片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治疗高血压、血稠和动脉硬化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所有准备好的药物(冰片除外),干燥粉碎至不小于120目细粉,然后将细粉和冰片混合均匀,制成松散的散剂。将上述全部粉剂组分按比例混合后,在70℃-85℃的温度下进行灭菌处理15-30分钟,制得散剂后,再制成各种片剂,胶囊和丸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高血压、血稠和动脉硬化的药物。它是以黄芪、当归、黄柏、黄芩、五灵脂、龙胆草、红花、郁金、甘草、丁香、丹参、三七、肉桂、冰片、为主要原料,根据每味的中药的药理、药性的不同特征,分别清洗,风干,粉碎后按比例分别套研配制,再经灭菌制成散剂或是片剂、胶囊。本发明配方及制作方法简单独特、治疗效果显著,特别适合工厂化生产。
文档编号A61K35/64GK1990033SQ200510048319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8日
发明者张翀 申请人:张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