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补中益气颗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124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补中益气颗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时期李东垣所创,首载于《脾胃论》,由李氏根据《内经》中,“损者益之”,“劳者湿之”之旨而制定。该方由黄芪、当参、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干姜、大枣组成。方中黄芪益气为君,甘草补中为臣,白术健脾,当归补中,陈皮补气,均为佐药,升麻、柴胡举生清阳为引使。本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通过现代医家的拓展使用,其病症适应范围非常之广。
补中益气汤如此广泛的临床适应症,使该方仅存的水丸剂型和口服液(合剂)剂型远远不能适应和完成。上述剂型存在服用量大、服用携带不方便、质量稳定性不够高、不宜贮存等问题。其中补中益气丸的药物成分未经提取,存在于原植物细胞内,其崩解时间长,疗效发挥慢;不利于患者对药物的消化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补中益气颗粒。采用本发明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补中益气颗粒,因药物成分经提取,利于患者对药物的消化吸收,疗效发挥快;服用量小、服用携带方便、质量稳定性高,保质期长、宜于贮存,从而克服了已有中成药剂型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向所需原料药中加入其重量8-10倍的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90-150分钟,浸出煎液,优选时间为100-140分钟;第二次煎煮40-80分钟,浸出煎液,优选时间为50-70分钟;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3,测量时温度为80℃,放冷至室温,优选相对密度为1.0-1.2;2.向上述已放冷的减压浓缩滤液中加入与其重量相等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3,测量时温度为70℃,待用,优选相对密度为1.0-1.2;
3.将上述已回收乙醇的减压浓缩滤液喷雾干燥,其技术条件要求如下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5-90℃、进药液量30-40Kg/小时、蒸发水量20-30Kg/小时、雾化器8000-10000转/分钟、药液70℃时的比重1.0-1.2,得到干粉;其优选技术条件要求如下进药液量30-35Kg/小时、蒸发水量25-30Kg/小时、雾化器9000-10000转/分钟、药液70℃时的比重为1.0-1.1;4.将上述干粉中加入糊精,至其总重量与原料药的总重量的二分之一相等,干法制粒;再将药粒进行包装,3g/袋。
本发明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中,进行两次水煮,又经过醇沉,使原料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充分;所制备的补中益气颗粒的药效性能稳定性好。通过对处方中君药黄芪进行空白实验、重现性实验、稳定性实验等含测方法与相应药材对比测定,证明本发明制备工艺对药材的提取率较高。采用本发明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补中益气颗粒,因药物成分经提取,患者服用后对药物的消化吸收效果好,疗效发挥快;其中生药含量高,因此降低了服用量;同时其中不含有糖分,适宜各类患者服用。
本发明补中益气颗粒的服用方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g,每日2-3次。
本发明所需要的原料、设备均可在市场上购买。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补中益气颗粒服用量小,每次服用3g;每3g相当于生药量6g,因此服用携带方便;其保质期长、宜于贮存和运输。
实施例11.向所需原料药中加入其重量8倍的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90分钟,浸出煎液;第二次煎煮80分钟,浸出煎液;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测量时温度为80℃,放冷至室温;2.向上述已放冷的减压浓缩滤液中加入与其重量相等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测量时温度为70℃,待用;3.将上述已回收乙醇的减压浓缩滤液喷雾干燥,其技术条件要求如下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5-90℃、进药液量30Kg/小时、蒸发水量25Kg/小时、雾化器8000转/分钟、药液70℃时的相的比重为1.0,得到干粉;4.将上述干粉中加入糊精,至其总重量与原料药的总重量的二分之一相等,干法制粒;再将药粒进行包装,3g/袋。
实施例21.向所需原料药中加入其重量10倍的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150分钟,浸出煎液;第二次煎煮40分钟,浸出煎液;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测量时温度为80℃,放冷至室温;2.向上述已放冷的减压浓缩滤液中加入与其重量相等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测量时温度为70℃,待用;3.将上述已回收乙醇的减压浓缩滤液喷雾干燥,其技术条件要求如下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5-90℃、进药液量40Kg/小时、蒸发水量30Kg/小时、雾化器10000转/分钟、药液70℃时的比重为1.2,得到干粉;4.将上述干粉中加入糊精,至其总重量与原料药的总重量的二分之一相等,干法制粒;再将药粒进行包装,3g/袋。
实施例31.向所需原料药中加入其重量9倍的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140分钟,浸出煎液;第二次煎煮70分钟,浸出煎液;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测量时温度为80℃,放冷至室温;2.向上述已放冷的减压浓缩滤液中加入与其重量相等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测量时温度为70℃,待用;3.将上述已回收乙醇的减压浓缩滤液喷雾干燥,其技术条件要求如下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5-90℃、进药液量35Kg/小时、蒸发水量20Kg/小时、雾化器9000转/分钟、药液70℃时的比重为1.1,得到干粉;4.将上述干粉中加入糊精,至其总重量与原料药的总重量的二分之一相等,干法制粒;再将药粒进行包装,3g/袋。
实施例41.向所需原料药中加入其重量10倍的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100分钟,浸出煎液;第二次煎煮50分钟,浸出煎液;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测量时温度为80℃,放冷放冷至室温;
2.向上述已放冷的减压浓缩滤液中加入与其重量相等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测量时温度为70℃,待用;3.将上述已回收乙醇的减压浓缩滤液喷雾干燥,其技术条件要求如下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5-90℃、进药液量32Kg/小时、蒸发水量27Kg/小时、雾化器9500转/分钟、药液70℃时的比重为1.1,得到干粉;4.将上述干粉中加入糊精,至其总重量与原料药的总重量的二分之一相等,干法制粒;再将药粒进行包装,3g/袋。
权利要求
1.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1)向所需原料药中加入其重量8-10倍的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90-150分钟,浸出煎液;第二次煎煮40-80分钟,浸出煎液;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3,测量时温度为80℃,放冷至室温,;2)向上述已放冷的减压浓缩滤液中加入与其重量相等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3,测量时温度为70℃,待用;3)将上述已回收乙醇的减压浓缩滤液喷雾干燥,其技术条件要求如下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5-90℃、进药液量30-40Kg/小时、蒸发水量20-30Kg/小时、雾化器8000-10000转/分钟、药液70℃时的比重为1.0-1.2,得到干粉;4)将上述干粉中加入糊精,至其总重量与原料药的总重量的二分之一相等,干法制粒;再将药粒进行包装,3g/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第一次煎煮100-140分钟;第二次煎煮50-70分钟;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进药液量30-35Kg/小时、蒸发水量25-30Kg/小时、雾化器9000-10000转/分钟、药液70℃时的比重为1.0-1.1。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之一制备的补中益气颗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补中益气颗粒。其制备步骤如下1.向所需原料药中加入水,煎煮两次,将两次浸出煎液合并,滤过,减压浓缩;2.加入与其重量相等的乙醇,搅拌均匀,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3.喷雾干燥,得到干粉;4.加入糊精,干法制粒;再将药粒进行包装用。本发明补中益气颗粒的制备方法,原料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充分。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补中益气颗粒的药效性能稳定性好;因药物成分经提取,利于患者对药物的消化吸收,疗效发挥快;其中生药含量高,降低了服用量;其不含糖分,适宜各类患者服用;服用携带更方便、保质期长、体积小、贮存运输方便。
文档编号A61P1/14GK1788788SQ200510086670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0日
发明者林德良 申请人:北京汉典中西药研究开发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