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77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激光治疗仪,具体是一种带靶血管定位和漫射光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以及高血脂、高血粘、高血压、高血糖、代谢综合症等引起的中老年疾病的激光治疗领域。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疾病,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大约每28秒致死1人,每13秒致残1人,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发病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且发病日趋年轻化。
心脑血管疾病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就是人体动脉的血管壁内出现脂质沉积,形成分散或成片的粥样斑块,由于粥样斑块的形成,造成动脉管腔狭窄,致使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心脑组织缺血、缺氧;血小板凝聚性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可在狭窄的动脉内形成血栓以及造成供血不足,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冠心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引发脑血栓、脑梗塞等缺血性脑卒中,而高血粘、高血脂、高血糖则是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第71届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年会把降低血脂、降低血粘,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为未来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脑血栓、脑梗塞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仍以药物干预为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药物治疗的疗效所限和毒副作用以及药物价格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控制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因而研发探索治疗效果好、无毒副作用、无损伤、价格低廉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法和技术始终是这一领域的热门课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激光技术的迅猛发展,激光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早期激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多以光纤插入血管内进行激光内照射治疗,从而达到降血脂、降血粘的治疗目的,但由于光纤插入带来的创伤和感染风险以及必须在医院由医务人员专业操作等问题,使其广泛推广在技术上有相当难度。而近年来的激光血管外照射方法使这一疗法的安全隐患和感染风险大大降低,更由于其具有使用方便、易于家庭化治疗的特点,适应了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需要,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激光血管外照射是以低能量激光光量子的能量,穿透皮肤筋膜组织、肌肉以及血管壁,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血红细胞中的载氧蛋白)吸收,使血红细胞外表类脂层溶脱,血红细胞正常带电负荷得到恢复,使血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强,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脂、降低血糖、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从而改善心肌组织、大脑以及全身的供血供氧,促进糖代谢,降低血糖,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激活以及与之相应的广泛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因此,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的准确照射定位就成为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有效照射面积,保证激光光量子直接作用于靶血管,确保照射治疗效果的一个突出的技术关键。
尽管激光外照射是低能量的,但其安全防护问题已日益引起医学界高度关注,尤其是长期使用激光外照射治疗,其漫射光伴随的对眼睛等器官的远期生物学影响不容忽视,还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护。
CN1354030A公开了一种半导体激光血疗仪,其利用半导体激光照射鼻腔粘膜下血管及合谷、内关穴,用于降低血粘度和增加血流灌注。
CN1118309C公开了一种半导体激光鼻腔照射治疗仪,其应用半导体激光头探入人体鼻腔,用于高血粘、高血脂的治疗。
CN2676949Y公开了一种630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激光治疗仪。
CN1528478A公开了一种微型腕式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用于治疗高血脂、高血粘等疾病。
现有技术的激光血管外照射部位通常为鼻腔、腕部等皮肤或粘膜较薄的部位,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多种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设备均存在着无靶血管准确定位设计使有效的靶血管照射量不足不能保证疗效,同时激光漫射光防护无相应保护装置设计的弊端,因此,除治疗效果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外,尚存在着长期使用的远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靶血管定位和漫射光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准确定位而使有效的靶血管照射量不足,以及没有防止激光漫射光的防护装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靶血管定位和漫射光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包括机壳、固定带、电池、液晶屏、主机板、电源开关和控制按键,主机板安装在机壳内,液晶屏、电源开关和控制按键安装于机壳的正面的通孔内,并分别与所述的主机板连接,固定带与机壳相连,激光器安装在机壳的背面,激光器的电极与主机板的对应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器呈与投照血管走向相近的斜形排列,该多个激光器的连线与机壳纵向的一边约有5°~15°的夹角;在机壳的背面设有确定激光照射准确位置的靶血管照射定位器和激光漫射光防护条。
所述的激光漫射光防护条由塑胶或橡胶等材料制成,在机壳的背面横向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条该激光漫射光防护条。
在所述的电池与控制电路之间设有能够使电池输出回路完全断路的开关控制电路。
所述的靶血管照射定位器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机壳背面的乳突,位于机壳背面的最上面的激光器的上方约2cm处,乳突与距离最近的激光器的连线与机壳的一边平行。
在所述的乳突内设有磁片。
所述的靶血管照射定位器为电子式感应膜感应搏动式定位器,由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电路及其它声或光元件组成,压力传感器将感知到的脉搏信号传送至控制电路,经控制电路处理成相应的信号传送至光元件,发出声光信息。
所述的靶血管照射定位器为偏心电机振动式定位器,采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采集到脉搏波动而发出信号给中央处理器,由中央处理器驱动偏心电机,以振动的方式告知准确定位,其结构由传感器、偏心电机、信号处理系统组成,当定位器对准靶血管,信号处理系统完成信号处理,偏心电机振动即表明正确对准靶动脉血管。
在所述的机壳背面安装激光器的通孔外端装有磁环,该磁环嵌于所述的激光器的周边。
所述的每一激光器通过一个对应的定位仓安装在所述的机壳背面,各定位仓呈阶梯形排列。
所述的定位仓包括盒体、滑板和卡环,滑板的两端插入盒体口内两端的滑槽内,滑板可以沿滑槽纵向移动,在滑板中间设有横向滑孔,两个卡环间隔连接在激光器的周面,两个卡环的之间的凹槽滑动卡在滑板中间的横向滑孔内,两个卡环将激光器连接在滑板上的滑孔内,两个卡环沿滑板横向移动,从而带动激光器4横向移动,通过滑板沿滑槽纵向移动和两个卡环沿着滑孔横向移动,实现调节激光器在平面的任何位置,以适应照射位置的准确对位。
所述的定位仓安装在一摆动板上,在所述的机壳背面设有近似扇形的窗口,所述的摆动板的上端通过角度调节螺丝铰连在该窗口一端并使摆动板覆盖所述的窗口,摆动板可以在与机壳一边为5°~15°夹角区间范围内摆动;在摆动板安装2个及2个以上阶梯形排列的定位仓;在所述的摆动板的下端连接一手柄,在机壳的窗口的下端边缘设有角度刻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激光器定位仓设计符合人体生物工程学特点,可达到精确照射靶血管的要求,保证了临床疗效;(2)靶血管照射定位器设计,使靶血管照射定位准确,激光能量有效投照在靶血管上,避免了激光盲照现象,提高了激光有效照射率,从而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大大提高;(3)独有的防止激光漫射光的防护装置,临床长期使用更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背面示意图;图3是图2的仰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定位器的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感应膜感应脉搏式定位器的构成框图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偏心电机振动式定位器的构成框图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带有定位仓的一个实施例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C-C剖视图;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图12是图9的B-B剖视图;图13是桡动脉夹角测量结果图;图14是本发明的电路构成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1~图6,这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由机壳1、主机板7、电池8、电源开关18、显示屏6、控制按键19、靶血管照射定位器3、激光器4、磁环5以及固定带20的连接机构13和漫射光防护条2组成,各部件之间的电连接为常规连接。主机板7上设有该仪器的电路(参见图14),包括中央处理器CPU、脉冲测试电路71、功率控制电路72和时间控制电路73;还可在电池8的与各控制电路之间设有能够使电池输出回路完全断路的开关控制电路(或开关)K。
本发明该实施例的主要特点是激光器4固定在机壳1背面的通孔内,激光束通过激光窗口的孔投照在靶血管区域,主机板7安装在机壳1内,液晶屏6、电源开关18和控制按键19装于机壳1的正面。固定带20与机壳1背面的连接机构13连接。所述的激光器4呈与照射血管体表投影走向一致的斜形排列,并与机壳1的右边(背面图)之间约有5~15°的夹角α;在机壳1的背面还设有确定激光照射准确位置的靶血管照射定位器3。该实施例的靶血管照射定位器3为固定结构,位于机壳背面的最上面的激光器的上方约2cm处。
图6所示的是固定乳突式定位器3,在乳突31内设有磁片32。
本发明的靶血管照射定位器3除了图6所示的固定机械式乳突式定位器外,也可采用伸缩杆靠摩擦力滑动插入机壳的对应孔内的结构(未图示)。还可以为电子式定位器(如图7、图8所示)。电子式定位器分别为感应膜感应脉搏式和偏心电机振动式。
参见图7,感应膜感应搏动式是以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感知血流信号而发出相应脉冲引发信号灯闪亮而完成准确定位告知过程,其结构是将新型高分子压电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膜和信号采集处理电路、信号调整电路集成在传感器内,将传感器置于照射动脉处,传感器感应脉动,信号调整电路采集信号,血管波动一次输出一个电脉冲,该电脉冲通过主机板的控制电路或单独的电路进行处理后驱动定位指示灯闪烁,或在液晶屏上显示图形或符号,则表明正确对准照射动脉。
参见图8,偏心电机振动式是以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采集到血管波动而发出信号给中央处理器,由中央处理器驱动偏心电机,以振动的方式告知准确定位,其结构由传感器、偏心电机、信号处理系统组成,当定位器对准照射的靶动脉血管,信号处理系统完成信号处理,偏心电机振动即表明正确对准照射的靶动脉血管。
电子式定位器是以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感知脉动信号,而发生相应脉冲以灯光或振动方式告知准确定位。
机械式或电子式定位器都是根据人体解剖学对照射动脉的走向定位,如桡动脉及体表投影为肘横纹中点肘窝下方2.5cm处至腕部桡骨茎突的连线,以此为依据本机的定位点与激光器按桡动脉走向呈固定角度排列,当定位点对准桡骨茎突处,激光投照光斑则完全覆盖于桡动脉之上。
激光器4除了按照上述实施例中固定在机壳1的背面板上,还可安装在一个可以调节激光器位置和角度的定位仓9内,各个定位仓9可以直接固定在机壳1背面(未图示),也可通过摆动板12与机壳1背面相连接(如图9~图12所示),详细说明如下参见图9~图12,定位仓9由盒体91、滑板92和卡环93组成,滑板92的两端滑动插入盒体91口内两端的滑槽内,滑板92可以沿滑槽纵向移动;在滑板92中间设有横向滑孔。两个卡环93间隔连接在激光器4的周面,两个卡环93的之间的凹槽滑动卡在滑板92中间的横向滑孔内,两个卡环93沿着滑孔横向移动,从而带动激光器4横向移动。通过滑板92沿滑槽纵向移动和两个卡环93沿着滑孔横向移动,实现调节激光器4在平面的任何位置,以适合照射位置的准确对位。
各定位仓9安装在一摆动板12上,各定位仓9的排列方式同上一实施例中的激光器4的排列方式(呈阶梯形斜向排列)。摆动板12的上端通过角度调节螺丝10铰连在机壳1背面的近似扇形的窗口内,摆动板12可以在a的区间值5°~15°范围内摆动。在摆动板12的下端连接手柄11,在机壳1的扇形窗口的下端边缘设有角度刻度。
在血管激光外照射治疗中,治疗仪的激光外照射定位准确是关乎疗效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准确定位于靶血管,才可能达到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以腕部桡动脉照射为例《实用解剖图谱·上肢分册》(高士濂主编,2004年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记载“桡动脉的体表标志为由肘窝中点下方2.5cm至桡骨茎突的连线”,据此河南中医学院联合中山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抽取了具有南、北方人群分布代表性的国人样本进行了桡动脉走向的抽样测量,抽样测量结果表明人体的桡动脉并非是一条垂直线,它实际上是一条具有5°~15°角度的血管,桡动脉走向的抽样测量结果为桡动脉靶血管定位器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发明桡动脉靶血管定位器的设计的参数依据源于《国人桡动脉走向测量报告》,测量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由河南中医学院信息计算中心提供。
桡动脉走向的测量方法和结果本组测量对象共342例,测量方法根据《实用解剖图谱·上肢分册》所述桡动脉的体表标志,参照《人体测量手册》进行测量。
①由上肢肘横纹中点下方2.5cm处(标为G点)至腕横纹中点处(标为H点)的垂直长度为m。
②桡动脉沿上肢肘横纹中点下方2.5cm至桡骨茎突的连线向下延伸与腕横纹相交(标为F点),F点与H点的垂直长度为n。
③桡动脉的走向与肘横纹中点和腕横纹中点的连线的夹角为α。
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均值(Mean)、标准差(Std.Deviation)、中位数(Median)、最小值(Minimum)、最大值(Maximum)。
根据测量结果统计出的桡动脉夹角α在5~15度之间,样本均数(Mean)=9.06度,中位数(Median)=9度,最小值(Minimum)=5度,最大值(Maximum)=15度(参见表1、表2和图13)。
SPSS10.0统计结果(Statistics模块) 表1桡动脉夹角

表2 不同区域、不同性别和年龄桡动脉夹角测量结果

本治疗仪根据人体解剖学原理,设计了符合人体生物工程学实际的激光器排列形式,其激光器按人体解剖的实际角度参数呈斜梯形排列装入机壳1内,使激光投影的光斑能准确投射在桡动脉走向区域,从而达到有效照射靶血管的目的。同时本仪器设计了定位投照靶血管的靶血管照射定位器3,定位器设置能更准确地帮助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使用者进行靶血管或其它投照部位定位,达到帮助患者方便准确使用、提高疗效的目的。
临床对比实验报告采用本发明制造的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对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管外照射,并与市售的便携式心脑血管激光治疗仪进行1∶1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临床对比实验,以循证医学的方法验证两种激光治疗仪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血脂、血流变指标的临床疗效,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共65例,其中单纯高血脂症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34~72岁,平均46.24岁;病程1年~5.5年,平均2.8年。冠心病13例(其中伴有高血脂12例),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35~79岁,平均51.37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5年。高血压11例(其中伴有高血脂10例),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31~75岁,平均48.22岁;病程8个月~11年,平均6.8年。脑血栓13例(其中伴有高血脂11例),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48~75岁,平均54.47岁;病程3个月~4.3年,平均2.6年。糖尿病8例(其中伴有高血脂7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5~73岁,平均51.26岁;病程6个月~5.2年,平均2.9年。纳入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其中高血脂者60例,占92.31%。
1.2诊断依据高血指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高血压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订的标准;脑血栓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冠心病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糖尿病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新标准》。
2治疗方法2.1分组方法采用1∶1随机化的分组方法,受试病人按照随机排列表分配的序号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坚持完成临床观察纳入统计的病例共65例(对照组有1例病人中途退出试验,不纳入统计),其中实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非试验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种、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2治疗方法2.2治疗方案实验组使用本发明制造的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激光波长650nm,激光照射功率为20mW,将治疗仪背部的靶血管定位器对准腕部桡骨茎突凹陷处,将固定带固定在左手腕上,血管照射时间为每次40分钟,每天一次,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再重复下一个疗程,治疗二个疗程后测量各临床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
对照组使用市售的心脑血管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激光波长650nm,激光照射功率为20mW,将治疗仪戴在左手腕上,每次照射40分钟,每天一次,按疗程治疗同实验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全部纳入病例治疗前测试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流变各项指标的基线值,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基线值进行自身治疗前后的比较,并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对比实验。
两组纳入病例在治疗期间均停用任何降血脂及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
2.3临床观察指标及记录(1)自觉症状或体检头痛头晕、气短乏力、心悸、胸痛、胸闷等;(2)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
(3)血流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
2.4统计方法计数资料计算总有效率,显著性检验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算均数、标准差,显著性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或组间t检验进行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5疗效标准显效(1)临床症状好转,较治疗前改善达2/3者。(2)血流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较治疗前改善≥55%。(3)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总胆醇(TC)下降≥20%,甘油三脂(TG)下降≥40%,高密度脂蛋白(HDL-C)上升≥0.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下降≥20%。
有效(1)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较治疗前减轻达1/3者。(2)血流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较治疗前改善≥20%但<55%。(3)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总胆醇(TC)下降≥10%或<20%,甘油三脂(TG)下降≥20%或<40%,高密度脂蛋白(HDL-C)上升≥0.104mmol/L但<0.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下降≥10%或<20%。
无效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自觉症状和血脂无改善,血流变较治疗前改善均小于20%。
3治疗结果表3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实验结果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对比实验结果(x±s,mmol/L)

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P<0.05,**P<0.01,***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测定值比较

4不良反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所有的病例均未见不良反应。
5结论5.1临床观察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脑血栓、糖尿病患者共65例。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33例患者使用本发明(带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激光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5.2本组纳入的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占92.31%,经激光照射血管外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实验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血脂水平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治疗前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5.3本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血流变指标的基线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反映了这些疾病的一个共有的病理基础为血液粘稠度增高。经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中的全血比粘度高切及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组血清全血比粘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自身治疗前后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血清全血比粘度高切和血浆粘度自身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纤维蛋白原,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发明对血流变指标的改善以全血比粘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尤为显著。
5.4临床对比实验表明实验组(带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激光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由于靶血管定位器设计,使激光照射定位准确,激光能量有效投照在靶血管上,有效避免了激光盲照现象,提高了激光有效照射率;激光器定位仓设计符合人体生物工程学特点,激光器排列符合人体血管解剖学走向,可达到精确照射靶血管的要求,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四、漫射光防护条漫射光防护条2分别插接在机壳背面的上下两边的对应插槽内,防护条2的顶端呈凹弧形或其它能起到屏障作用的各种形状,可由塑胶或橡胶等材料制成,具有防止激光漫射光外泄的作用。
本发明的主机板7上的实施电路框图如图14所示,具有以下特点①现有一些激光治疗仪的电路在关机状态下仍处于耗电状态,因CPU处于修眠状态,等待开机命令。本机电源设计电路,直接控制电池的送电、断电,克服了这一缺陷,本机节能功耗的程序设计采用时间自动控制和面板按键人机控制两种方式,当机器进入治疗程序一分钟后,(或人工控制面板按键)使屏幕显示关闭,从而达到无效功耗最小化(如图11)。
②本机CPU采用高性能、低功耗,AVR8位单片机,在线可编程序存储器,内存空间大,处理能力强,能充分满足本机功能需要求。直接控制液晶显示屏显示,完成键盘输入对时间、功率的设定,直接驱动控制激光二极管的输出,电流恒定。
③采用分辨率高的液晶屏显示,满足本机各种图形、文字的显示要求。
④控制按键采用触摸按键,人机对话,简单方便,使用安全,灵敏度高,寿命长。
⑤采用恒流驱动激光二极管,使输出功率恒定,使用寿命长,使之作用于人体的功效更有保证。
⑥选用低功耗、高性能原器件,合理的电路设计及合理的软件控制程序,使本机在使用中更节能。
⑦选用芯片集成化程度高,控制驱动电路简单直接,外围电路减少,节约了成本。
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由物理能量激发生物学变化的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高粘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之一,高粘血症均存在有血粘增高,血小板聚集、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血脂升高等共同特点。而血粘增高也是导致血流阻力增大、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缺血、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的重要因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则与血脂水平、红细胞聚集及形态有重要相关性,因此改变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血脂是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激光血管外照射是通过磁光效应、共振效应及光学效应引发一系列生物学变化而达到治疗目的,激活体内多种酶物质,如脂蛋白酶、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酸转移酶,加强了脂肪代谢过程,从而纠正脂肪代谢异常,解除脂肪过氧化对生物膜的破坏,消融和分解血液中过多的脂质,促进血脂下降,又如磁光效应亦能促进细胞内钙离子对细胞功能进行调控,保护血管内皮。光化作用可激发抗氧化系统功能,增加SOD合成。从而使引起血液粘滞性及流变性障碍的主要因素均得以纠正,使血液循环及心、脑、肾等脏器血液灌注得到改善,提高了红细胞携氧和释放能力,使心脑血管氧代谢得到改善,有利于因慢性缺血、缺氧而受损的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
本发明的应用实施例本发明在使用时,将本发明用固定带20戴在左手腕上,将靶血管照射定位器3用固定带20固定,将靶血管照射定位器3置于桡动脉正上方对准桡骨茎突凹陷处,以便使由激光器4从激光照射端口射出的光束更准确地对准桡动脉调节相关的控制键设定输出功率和治疗时间。一般输出功率为20mW,血管照射时间为每次治疗40分钟,每天一次,一个疗程一周,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再重复下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
全部病例治疗前测试甲襞微循环、血脂、血流变各项指标的基线值,代谢综合症患者增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基线值。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甲襞微循环、血脂、血流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基线值进行自身治疗前后的比较,以判断本发明(带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激光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的临床疗效。
治疗结果
表6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表7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测定值比较(x±s n=95)

表8治疗前后血脂比较(x±s n=86)

表9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x±s n=15)

表10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比较(x±s n=120)

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P<0.05,**P<0.01。
表11本发明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本发明临床疗效分析临床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风心病、肺心病、脑梗塞、脑血栓、脑动脉硬化、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高粘血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微循环障碍和代谢功能综合症患者共120例,经统计学处理,120例患者采用本发明(带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激光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治疗,治疗后显效率55.83%,有效率35.83%,无效率8.33%,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其中心血管疾病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9%,脑血管疾病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周围血管疾病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代谢综合症疾病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对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症患者引起的头晕、心悸、胸闷气短、胸痛、疲倦无力、肢体麻木、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临床症状均有显著的改善,对头晕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5.92%,胸闷气短的改善率为90.59%,胸痛的改善率为80.49%,疲倦无力的改善率为95.00%,心悸的改善率为88.71%,腰膝酸软的改善率为83.87%,反应迟钝的改善率为72.00%,记忆力减退的改善率为83.33%,肢体麻木的改善率为62.50%。
低能量激光作为一种血管外照射治疗方法,在使用中仍应对其漫射光的伤害予以保护,长期的漫射光对眼睛的生物学影响有待深入的研究,因此加强安全防护是深有必要的,本仪器的漫射光防护条2设置采用软体塑胶,以更好遮挡、吸收漫射光,从而为患者长期使用提供了安全保护屏障。另外,本发明在电池与控制电路之间设有能够使电池输出回路完全断路的开关控制电路(或开关)K,减小了无效功耗,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上述实例证明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一、设计了符合国人生理解剖学特征的科学的激光投照装置,在定位器引导下可精确投照定位于靶血管,避免无效照射,提高了临床疗效。
二、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激光器仓盒,激光器排列符合人体血管解剖学走向,保证激光量子集中投射在靶血管照射区,有效的避免了非医务专业人士,尤其是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盲照现象,增加了仪器使用的可靠性。
三、人体生物工程学基础上的设计使临床疗效更可靠,对高血粘、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紊乱状态均能起到有效治疗作用,其心血管疾病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9%,脑血管疾病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周围血管疾病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代谢综合症疾病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
四、激光靶血管治疗对血液质量的提高使之在心脑血管等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用途,如临床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以及动脉硬化、椎基动脉缺血以及外周血管病如脉管炎、静脉血栓等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亦可用于代谢综合症的治疗和血管神经性痴呆、脑萎缩等病症的预防和治疗。
五、具有更好的血粘即时解聚效果,非药物治疗所能比拟,对重度高血粘病人的意外防范有着重要意义。
六、便携机型,对应用地点、治疗场合均无特殊要求,可用于靶血管照射,亦可用于穴位照射;既适用于医院、门诊等医疗单位临床治疗,又方便家庭化的预防和治疗。
七、心脑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病,激光照射的安全防护装置,可防止漫射光伤害,保证长期治疗的安全性。
八、节能电路设计特点突出,无效功耗少。
九、屏幕显示数字图形相结合,简明清晰,形象生动;智能化面板,人机对话,方便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包括机壳、固定带、电池、液晶屏、主机板、电源开关和控制按键,主机板安装在机壳内,液晶屏、电源开关和控制按键安装于机壳的正面的通孔内,并分别与所述的主机板连接,固定带与机壳相连,激光器安装在机壳的背面,激光器的电极与主机板的对应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器呈与投照血管走向相近的斜形排列,该多个激光器的连线与机壳纵向的一边约有5°~15°的夹角;在机壳的背面设有确定激光照射准确位置的靶血管照射定位器和激光漫射光防护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漫射光防护条由塑胶或橡胶等材料制成,在机壳的背面横向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条该激光漫射光防护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池与控制电路之间设有能够使电池输出回路完全断路的开关控制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血管照射定位器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机壳背面的乳突,位于机壳背面的最上面的激光器的上方约2cm处,乳突与距离最近的激光器的连线与机壳的一边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乳突内设有磁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血管照射定位器为电子式感应膜感应搏动式定位器,由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电路及其它声或光元件组成,压力传感器将感知到的脉搏信号传送至控制电路,经控制电路处理成相应的信号传送至光元件,发出声光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血管照射定位器为偏心电机振动式定位器,采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采集到脉搏波动而发出信号给中央处理器,由中央处理器驱动偏心电机,以振动的方式告知准确定位,其结构由传感器、偏心电机、信号处理系统组成,当定位器对准靶血管,信号处理系统完成信号处理,偏心电机振动即表明正确对准靶动脉血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机壳背面安装激光器的通孔外端装有磁环,该磁环嵌于所述的激光器的周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激光器通过一个对应的定位仓安装在所述的机壳背面,各定位仓呈阶梯形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仓包括盒体、滑板和卡环,滑板的两端插入盒体口内两端的滑槽内,滑板可以沿滑槽纵向移动,在滑板中间设有横向滑孔,两个卡环间隔连接在激光器的周面,两个卡环的之间的凹槽滑动卡在滑板中间的横向滑孔内,两个卡环将激光器连接在滑板上的滑孔内,两个卡环沿滑板横向移动,从而带动激光器4横向移动,通过滑板沿滑槽纵向移动和两个卡环沿着滑孔横向移动,实现调节激光器在平面的任何位置,以适应照射位置的准确对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仓安装在一摆动板上,在所述的机壳背面设有近似扇形的窗口,所述的摆动板的上端通过角度调节螺丝铰连在该窗口一端并使摆动板覆盖所述的窗口,摆动板可以在与机壳一边为5°~15°夹角区间范围内摆动;在摆动板安装2个及2个以上阶梯形排列的定位仓;在所述的摆动板的下端连接一手柄,在机壳的窗口的下端边缘设有角度刻度。
全文摘要
一种带靶血管定位和防护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数字激光治疗仪,包括机壳、固定带、液晶屏、主机板、电池、电源开关和控制按键。其特征在于激光器定位仓由二个及二个以上呈阶梯形排列的内装激光器的仓盒组成,并与机壳纵向的一边呈5°~15°夹角,机壳的背面设有靶血管照射定位器和激光漫射光防护条。本发明特点激光器定位仓符合人体生物工程学设计,可达到精确照射靶血管的要求,保证了疗效;靶血管定位器使照射定位准确,避免了激光盲照现象,提高了激光有效照射率;独有的激光漫射光防护装置,临床长期使用更安全。本发明临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代谢综合症、周围血管疾病等,疗效显著提高。
文档编号A61N5/06GK1785453SQ20051013448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5日
发明者常林, 倪进军, 杨正建, 邓木秀, 林平, 程万里, 甄新平, 赵金辉, 邵素菊, 白满江, 孙刚, 牛旭兆, 陈明, 刘文龙, 张晓华, 肖立合, 张红云, 李中和, 崔应珉 申请人:林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