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行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43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行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尤其涉及一种代步用的电动行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老年化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或体弱多病者或因脑溢血/脑血栓而引起腿脚不便者或纯腿脚不便者,若要移位或外出往往需要轮椅帮助代步。
轮椅有两种一种是手动轮椅,可以由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或病人或残疾人自己挪动车轮使轮椅移动,可见需要有相当的臂力才能达到行走的目的,然而“相当的臂力”正是老人们已经失去的健康的内容;手动轮椅也可以由他人推着轮椅移动,但是这必须要有人在老人的身边时刻等着老人的需求,显然似乎难以做到;并且,由于手动轮椅在两车轮的外侧分别设置一轮椅手动轮,因此增加了手动轮椅横向的尺寸;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手动轮椅没有真正达到老人的需求;另一种是电动轮椅,电动轮椅的优点是,与手动轮椅相比能轻松地行走;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是1.没有倒车的功能。由于现有技术电动轮椅根据在室外行走时的情况考虑,没有设计倒车的功能,用转弯调头代替倒车的功能;然而在实际行走时,即使在户外行走,狭窄的人行道或慢车道上,而并不能用转弯调头代替倒车的情况;并且,由于老人在居室的情况较多,通常移动的距离不大,或前进一点,或倒退一点,因此倒车功能要求较多;2.龙头转弯呆板部件易于变形。由于现有技术电动轮椅采用的连杆传动的方式,而电动轮椅经常在转弯角度小的情况下使用,因此不仅龙头转弯呆板并且容易造成龙头部件的变形;3.尺寸过大。由于现有技术电动轮椅根据在室外较宽阔的路上行走,又较偏重于稳定的因素,因此通常尺寸比较大;然而由于老人在居室活动的情况较多,居室内周围是家俱通道狭小,因此现有技术尺寸较大的电动轮椅不适合在家庭室内或较小范围内行走使用;4.速度较快。由于现有技术电动轮椅是根据在室外交通道路上行走的作为交通工具考虑,因此其速度必须达到在交通道路上行走的最低速度要求,因此不宜在室内或在居住的小区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动行椅,它能为健康但渐觉乏力的老年人提供单人独立散步、游览以及参与室内、室外诸项活动的代步行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行椅,包括车体,该车体由设置在车体前部的方向盘、安置在车体上的座椅、扶手及其靠背支架、设置在车体前后下方两侧的两前轮与两后轮组成;控制两前轮和两后轮工作的控制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方向盘与两前轮之间的用以控制两前轮转向的转向控制器、驱动两后轮的电机、用以控制电机旋转的倒顺向控制器。
在上述的电动行椅中,其中,所述的方向盘包括,方向盘控制箱,设置在方向盘控制箱上的方向盘本体,位于方向盘本体后侧且与方向盘本体连接的方向盘控制手柄。
在上述的电动行椅中,其中,所述的转向控制器是一链轮传动机构;所述的链轮传动机构包括与左前轮左前叉上端连接的车龙头左杆以及固定设置在转向控制器箱体底板上的与左杆上部固定连接的左杆固定架,车龙头左杆上设置一链轮A轮;与右前轮右前叉上端连接的车龙头右杆以及固定设置在转向控制器箱体底板上的与右杆上部固定连接的右杆固定架,车龙头右杆上设置一链轮B轮;与方向盘本体连接的位于中央的车龙头中心杆,车龙头中心杆上部设置一链轮C轮和一链轮D轮;所述的车龙头中心杆上链轮C轮与车龙头左杆上设置一链轮A轮上设置一链条;所述的车龙头中心杆上链轮D轮与车龙头右杆上设置一链轮B轮上设置一链条。
在上述的电动行椅中,其中,在所述的转向控制器中,车龙头左杆上设置一左转限位装置;车龙头右杆上设置一右转限位装置。
在上述的电动行椅中,其中,在所述的倒顺向控制器中,电源通过调速驱动控制器供电给倒顺向控制电路,电源正极端(+)与电机A和电机B连接形成A1-B1连线,电源负极端(-)与电机A和电机B连接形成A2-B2连线;电源正极端(+)上设置一第一开关,电源负极端(-)上设置一第二开关,A1-B1连线与电源负极端(-)之间设置一第三开关,A2-B2连线与电源负极端(+)之间设置一第四开关。
在上述的电动行椅中,其中还包括一设置在车体上的雨伞支架;该车体包括,两个与车体结合的支架竖杆、螺设在支架竖杆上端的供雨伞伞面搁置的支架横杆、与支架横杆连接的供雨伞撑杆插入的雨伞撑杆筒。
在上述的电动行椅中,其中,所述的雨伞支架中的架横杆由两段横杆和通过L形连接片连接组成;在L形连接片上设有一连接用的槽型空缺。
在上述的电动行椅中,其中,所述的雨伞支架中的雨伞撑杆筒设置在两段横杆的其中一个上。
在上述的电动行椅中,其中,所述的雨伞支架中在设有雨伞撑杆筒一侧的支架竖杆上部设有一供雨伞撑杆经90°转折后搁置在其中的托架。
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倒顺向控制器,使电动行椅具有灵活的倒车功能,不仅操作简单(一按即行),同时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居室的狭小空间内行走自如,并且无需有人时刻陪伴在老人身边,免除了使用者使唤人的不安心理与实际麻烦;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链轮传动机构的转向控制器,不仅龙头转弯灵活轻松,并且部件不易于变形;同时,由于在转向控制器上设置了限位装置,由此可以防止转向过渡而引起翻车事故的发生,增加了安全系数;3.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了双电机驱动,因此不仅具有良好的启动和爬坡的性能,同时增加了安全性能;
4.本实用新型由于去除了现有技术轮椅设有的手动轮,并且根据人体实用舒适的原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车体占用面积(1.03米×0.66米)小于普通手推轮椅(1.06米×0.72米)的面积,因此使电动行椅不仅能适合室外使用,同时因小巧灵活而更适于室内行走;5.本实用新型由于去除可以将行车速度调速至最低限度,同时不仅能保证启动稳定,又兼顾车速仿真人行走5公里/小时,慢速的出现速度适宜老年人反应缓慢的特点和心理承受的状态,从而使老人安心使用,小辈乐意放行;6.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可升降的雨伞支撑架及其设有方便的托架与储物箱,方便使用者的使用;7.本实用新型由于所使用的轮毂电机已为很多助动自行车等广泛使用,单机额定输出功率180W,额定转速174/mw;额定电压36V,效率>75%;续行里程40km,最高时速经调整为5公里~8公里/小时;电池组采用的是免维护铝酸电池,容量Ah、标称电压36V;由于这些已经在质量上、性能上均为成熟可靠的部件,因此安全性能高。


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的一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左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中方向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中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框图及控制原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控制装置中转向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控制装置中倒顺向控制器的控制电路的电原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中的雨伞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包括车体100,该车体100由设置在车体100前部的方向盘1、安置在车体100上的座椅2、扶手3及靠背支架4、设置在车体100前后下方两侧的两前轮5与两后轮6组成;还包括控制两前轮5和两后轮6工作的控制装置200。
请结合图1和图2参见图3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中方向盘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方向盘1设置在车体100前部用以控制电动行椅的行动,方向盘1包括,方向盘控制箱11,设置在方向盘控制箱11上的是方向盘本体12,位于方向盘本体12后侧且与方向盘本体12连接的方向盘控制手柄13,方向盘控制手柄13具有电动车通常具有的刹车和断电两重叠的功能;在方向盘控制箱11上设置有喇叭按钮111。
请结合图1至图3参见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中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框图及控制原理图。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类似电动车最重要的区别是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200包括设置在方向盘1与两前轮5之间的用以控制两前轮5转向的转向控制器20、驱动两后轮6的电机30、用以控制电机30旋转的倒顺向控制器40。
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控制的原理是方向盘1通过转向控制器20控制两前轮5的转向;同时,在倒顺向控制器40中,电池组41提供调速驱动控制器42的工作电源,方向盘控制手柄13与调速驱动控制器42连接,给予调速驱动控制器42电动行椅的前进或后退、加速或减速的指令,调速驱动控制器42将电动行椅的前进或后退指令送至倒顺向控制器40,由倒顺向控制器40控制电机30的正方向后反方向的旋转,从而控制两后轮6及电动行椅的前进或后退。、驱动两后轮6的电机30、用以控制电机30旋转的倒顺向控制器40。
请结合图1至图4参见图5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控制装置中转向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向控制器20设置在车体100前部方向盘控制箱11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转向控制器20由链轮传动机构构成;该链轮传动机构构成的转向控制器20包括一车龙头左杆21,该车龙头左杆21与车体100左前轮91左前叉91上端连接,车龙头左杆21旁设置一与转向控制器箱体29底板固定连接的左杆固定架23,该左杆固定架23通过与左杆21上部的连接,以固定车龙头左杆21;在车龙头左杆21上部位置设置一链轮A轮211;车龙头左杆21上还设置一左转限位装置212,该左转限位装置212是一横向设置在车龙头左杆21上的一横杆,该横杆212只能在左杆固定架23内侧随车龙头左杆21的转动而转动;一车龙头右杆22,该车龙头右杆22与车体100右前轮92右前叉92上端连接,车龙头右杆22旁设置一与转向控制器箱体29底板固定连接的右杆固定架24,该右杆固定架24通过与右杆22上部的连接,以固定车龙头右杆22;在车龙头右杆22上部位置设置一链轮B轮221;车龙头右杆22上还设置一右转限位装置222,该右转限位装置222是一横向设置在车龙头右杆22上的一横杆,该横杆222只能在右杆固定架24内侧随车龙头右杆22的转动而转动;一车龙头中心杆25,该车龙头中心杆25位于车龙头左杆21和车龙头右杆22之间,并且与车体100方向盘本体12连接,在车龙头中心杆25上部设置一链轮C轮291和一链轮D轮292;在车龙头中心杆25的链轮C轮291与车龙头左杆21上的链轮A轮211上设置一链条271;在车龙头中心杆25的链轮D轮292与车龙头右杆22上的链轮B轮221上设置一链条272。
链轮传动机构的转向控制器20的工作原理是车龙头中心杆25在方向盘1的控制下转动;若方向盘1向左转动,则车龙头中心杆25上的链轮C轮291带动车龙头左杆21上的链轮A轮211向左转动,同时,车龙头中心杆25上的链轮D轮292带动车龙头右杆22上的链轮B轮221向左转动;当车龙头左杆21上的左转限位装置212即横杆212碰到左杆固定架23后限制继续转动,以防止过渡转动而引起翻车的危险;若方向盘1向右转动,则车龙头中心杆25上的链轮D轮292带动车龙头右杆22上的链轮B轮221向右转动;同时,车龙头中心杆25上的链轮C轮291带动车龙头左杆21上的链轮A轮211向右转动;当车龙头右杆22上的右转限位装置222即横杆222碰到右杆固定架24后限制继续转动,以防止过渡转动而引起翻车的危险。
请结合图1至图4参见图6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控制装置中倒顺向控制器的的控制电路的电原理图。在倒顺向控制器40中,电源41通过调速驱动控制器42供电给倒顺向控制电路43,电源正极端(+)与电机A和电机B连接形成A1-B1连线,电源负极端(-)与电机A和电机B连接形成A2-B2连线;电源正极端(+)上设置一第一开关431,电源负极端(-)上设置一第二开关432,A1-B1连线与电源负极端(-)之间设置一第三开关433,A2-B2连线与电源负极端(+)之间设置一第四开关434。
在本实施例中,倒顺向控制器40是这样工作的电池组提供36V直流电经调速驱动控制器42供给倒顺向控制电路。其中,36V直流正极端(+)进入“1”桩,36V直流负极端(-)进入“2”桩;当第一开关431和第二开关432闭合、第三开关433和第四开关434打开,即“1”桩和“2”桩闭合而“3”桩和“4”桩打开时,第二开关432的“7”桩通负极,致使A电机31上的A2线通负极,B电机32上的B2线通负极;第一开关431的“8”桩通正极,A电机31上的A1线通正极,B电机32上的B1线通正极;这样两只电机31和32同时正向旋转;当第一开关431和第二开关432打开、第三开关433和第四开关434闭合,即“1”桩和“2”桩打开而“3”桩和“4”桩闭合时,呈现第四开关434的“5”桩通正极,致使A电机31上的A2线通正极,B电机32上的B2线通正极;第三开关433的“6”桩通负极,致使A电机31上的A1线通负极,B电机32上的B1线通负极;这样两只电机同时反向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开关431和第二开关432同步打开时、第三开关433和第四开关434同步闭合;而当第三开关433和第四开关434同步打开时,第一开关431和第二开关432同步闭合;由此使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具有了能随意倒顺车的功能,使之既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前进倒退行走自如,并且使用者无需旁人帮助就可按自己的意愿独立办理力所能及之事,免除了使用者使唤人的心理不安与实际麻烦。
请结合图1和图2参见图7所示,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具有雨伞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在车体100上还可设置用以遮阳挡雨的雨伞9。
请结合图1和图2参见图8(a)和(b)所示,图8(a)和(b)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中雨伞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支撑雨伞9的支架7包括,两个与车体100结合的支架竖杆71、螺设在支架竖杆71上端的供雨伞9伞面91搁置的支架横杆72、与支架横杆72连接的供雨伞9撑杆92插入的雨伞撑杆筒73;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横杆72由两段横杆721和722通过L形连接片723连接组成,在L形连接片723上设有一连接用的槽型空缺7231,因此两段横杆721和722容易连接组成完整的支架横杆72;雨伞撑杆筒73设置在两段横杆721和722的其中一个上;在设有雨伞撑杆筒73一侧的支架竖杆71上部设有一托架74,供雨伞9撑杆92经90°转折后搁置在其中。
请参见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动行椅为了设有方便,在电动行椅的后侧设有杂物架,用于搁置物品;在座椅2下面设置除了放置电池组外,还留有空间形成储物箱。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还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1.所用材料及部件均是环保的不会污染环境的无气、无油、无火、无声、无尘,达国家环保要求;2.由于使用双电机驱动,故有良好的启动和爬坡性能,可适用于室外和巡游于郊外;3.外观精巧,尺寸小于手动轮椅,转弯灵活,前进后退自如,又可行走于室内;4.电动行椅仿真人行走速度,不是交通工具而是代步行具;5.此电动行椅,操作简便,功能多样,稳定安全;6.此电动行椅,除老年群体中的智障者外一般都可使用,有广泛的适用性;7.由于独立运行,不依赖、麻烦旁者,能增加老年人的生活乐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为健康但渐觉乏力的老年人提供单人独立散步、游览以及参与室内、室外诸项活动的行具,老年人可借助此行具参与社会活动,通过融入社会,增加乐趣,保障健康,因此极为实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行椅,包括车体(100),该车体(100)由设置在车体(100)前部的方向盘(1)、安置在车体(100)上的座椅(2)、扶手(3)及其靠背支架(4)、设置在车体(100)前后下方两侧的两前轮(5)与两后轮(6)组成;控制两前轮(5)和两后轮(6)工作的控制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200)包括设置在方向盘(1)与两前轮(5)之间的用以控制两前轮(5)转向的转向控制器(20)、驱动两后轮(6)的电机(30)、用以控制电机(30)旋转的倒顺向控制器(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向盘(1)包括,方向盘控制箱(11),设置在方向盘控制箱(11)上的方向盘本体(12),位于方向盘本体(12)后侧且与方向盘本体(12)连接的方向盘控制手柄(1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控制器(20)是一链轮传动机构(20);所述的链轮传动机构(20)包括与左前轮(91)左前叉(91)上端连接的车龙头左杆(21)以及固定设置在转向控制器箱体(29)底板上的与左杆(21)上部固定连接的左杆固定架(23),车龙头左杆(21)上设置一链轮A轮(211)与右前轮(92)右前叉(92)上端连接的车龙头右杆(22)以及固定设置在转向控制器箱体(29)底板上的与右杆(22)上部固定连接的右杆固定架(24),车龙头右杆(22)上设置一链轮B轮(221)与方向盘本体(12)连接的位于中央的车龙头中心杆(25),车龙头中心杆(25)上部设置一链轮C轮(291)和一链轮D轮(292)所述的车龙头中心杆(25)上链轮C轮(291)与车龙头左杆(21)上设置一链轮A轮(211)上设置一链条(271)所述的车龙头中心杆(25)上链轮D轮(292)与车龙头右杆(22)上设置一链轮B轮(221)上设置一链条(27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行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向控制器(20)
中,车龙头左杆(21)上设置一左转限位装置(212);车龙头右杆(22)上设置一右转限位装置(22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行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倒顺向控制器(40)中,电源(41)通过调速驱动控制器(42)供电给倒顺向控制电路(43),电源正极端(+)与电机A和电机B连接形成A1-B1连线,电源负极端(-)与电机A和电机B连接形成A2-B2连线;电源正极端(+)上设置一第一开关(431),电源负极端(-)上设置一第二开关(432),A1-B1连线与电源负极端(-)之间设置一第三开关(433),A2-B2连线与电源负极端(+)之间设置一第四开关(43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行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在车体(100)上的雨伞支架(7);该车体(100)包括,两个与车体(100)结合的支架竖杆(71)、螺设在支架竖杆(71)上端的供雨伞(9)伞面(91)搁置的支架横杆(72)、与支架横杆(72)连接的供雨伞(9)撑杆(92)插入的雨伞撑杆筒(7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伞支架(7)中的架横杆(72)由两段横杆(721)和(722)通过L形连接片(723)连接组成;在L形连接片(723)上设有一连接用的槽型空缺(723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伞支架(7)中的雨伞撑杆筒(73)设置在两段横杆(721)和(722)的其中一个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伞支架(7)中在设有雨伞撑杆筒(73)一侧的支架竖杆(71)上部设有一供雨伞(9)撑杆(92)经90°转折后搁置在其中的托架(7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行椅,包括由方向盘、座椅、扶手、靠背支架、前后轮组成的车体,控制两后轮工作的控制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方向盘与两前轮之间的用以控制两前轮转向的转向控制器、驱动两后轮的电机、用以控制电机旋转的倒顺向控制器;其中,转向控制器是链轮传动机构,包括,设有链轮C、D的车龙头中心杆、设有链轮A的车龙头左杆和设有链轮B的车龙头右杆,链轮C、A上设置一链条;链轮D、B轮上设置一链条;倒顺向控制器中,电源正极端与两电机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四开关,电源负极端与两电机两端分别设置第二、三开关。由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灵活的倒车功能,不仅能控制速度灵活安全且操作简单,因此极为实用。
文档编号A61G5/04GK2840968SQ20052004695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5日
发明者陈义隆 申请人:陈义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