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033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残障人士的代步工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该电动轮椅车可根据需要自行拆装,以实现手动或电动驱动之效果。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轮椅车一般具有两个较大的侧轮,于侧轮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环行的驱动圈,使用者通过用手驱动驱动圈转动促使轮椅车行进(倒退)。这种轮椅车最大的不足就是使用不方便,使用者需要耗费较大的体力,如果遇到有坡度的路面,操作更是困难。为此出现了手摇式轮椅,其是利用链条(或皮带)传动驱动车轮滚动,虽然其相对于传统的轮椅车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其仍是手工驱动,操作上仍存在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已经开发出各种以机动方式驱动的轮椅车,例如电力驱动。但是目前所开发的机动轮椅车仍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例如,驱动装置复杂,增加了轮椅本身重量,驱动装置与轮椅之间是固定连接的,这样,使用者如果在不需要使用机动方式驱动时,很难将其分拆,无法采用手动方式驱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上述产品之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其可依照使用者的需要自行拆装,以实现轮椅的手动驱动或者电动驱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轮椅车主体通过连接于与动力驱动装置实现可拆装连接,该动力驱动装置至少包括一个依靠马达驱动的驱动轮。
所述的连接臂由三段管臂构成,其中与轮椅车主体连接的一段管臂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钉,另一段与轮椅车主体连接的一段管臂的一端设置有卡扣部件。采用这种结构连接臂可快速与轮椅车主体实现组装或拆卸。
所述的动力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与驱动轮连动的手把,一将动力驱动装置安装于连接臂上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首先,其轮椅车主体通过连接臂与一动力驱动装置连接,实现以动力驱动代替手动驱动,同时本实用新型保留了手动驱动的功能。即,其动力驱动装置可以快速的与轮椅车主体拆分。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并且拆装简单,可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便利。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力驱动装置及连接臂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动力驱动装置与连接臂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3、4,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轮椅车主体1、连接臂2以及动力驱动装置3。
轮椅车主体1的可采用目前传统的轮椅即可。将连接臂2的两端固定连接于轮椅车主体1的两侧。其中连接臂2由三段管臂21、22、23构成,三段管臂21、22、23中,管臂21、23用于与轮椅车主体1连接,中间管臂22用于连接管臂21和23,同时中间管臂22还用于连接动力驱动装置3。管臂22为一个套管,另外两个管臂21、23插入中间管臂22内,并且可根据需要调节两管臂21、23之间的宽度。
连接臂2中与轮椅车主体1连接的一段管臂21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钉211,另一段与轮椅车主体1连接的一段管臂23的一端设置有卡扣部件231。轮椅车体1上对应弹性卡钉211及卡扣部件231的位置分别固定有套管11和锁扣部12。
连接臂2与轮椅车主体1之间具体安装过程为首先将连接臂2管臂21的弹性卡钉211压入其内,然后将其插入轮椅车体1上的套管11内,待弹性卡钉211越过套管11后,即刻弹出,这样连接臂2的此段管臂21连接于轮椅车主体1上。然后将另一端管臂23放入轮椅车体1另一侧的锁扣部12上,然后将管臂23上的卡扣部件231与锁扣部12卡扣住,如此实现了连接臂2与轮椅车主体1之间的稳固连接。
动力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轮31、手把32以及连接部33。其中,驱动轮31通过与之连动的马达驱动;手把32与驱动轮31连动,以控制驱动轮31的转动,实现轮椅车主体1的转向。连接部33是用于将动力驱动装置3安装于连接臂2上。
所述的连接部33包括一个套管331、一与套管33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332以及一销钉333,其中固定块332上开设有可容销钉333插入的通孔3321。连接臂2的中间段管臂22固定有一个可容固定块332的卡槽221,该卡槽221底部开设有与通孔3321对应的通孔2221。另外,固定块332侧面形成有一圆弧槽3322,其顶部成型有一横向凹槽3323,连接臂2上的卡槽221上设置有与横向凹槽3323对应之横杆222。
动力驱动装置3与连接臂2的具体连接方式为首先将连接部33的固定块332由下至上放入卡槽221内,令卡槽221中的横杆222刚好落入固定块332上的横向凹槽3323内。然后以此横杆222为铰支点,把固定块332压入卡槽221内,其中圆弧槽3322正好与连接臂2中间段管臂22的侧面配合。最后,将销钉333由通孔3321插入,并穿过通孔2221,如此,动力驱动装置便固定在连接臂2上。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轮椅车主体1具有四个轮子(前面两个小的转向轮11,后面两个大的侧轮12),在安装完动力驱动装置3以后,应当令转向轮11腾空,即整个轮椅车依靠驱动轮31和两个侧轮12支撑,而两个小的转向轮11不与地面接触,这样以便于使用者操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力驱动,故需要安装驱动马达的电池箱(图未示出)。该电池箱一般安装于手把32的两竖杠321、322之间。
为了便于使用者操作,手把32上设置有马达启动及制动装置,使用者直接通过手动操作本实用新型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并且拆装简单,可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便利。
权利要求1.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包括轮椅车主体(1)以及一动力驱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该动力驱动装置(3)至少包括一个依靠马达驱动的驱动轮(31),该动力驱动装置(3)通过连接臂(2)与轮椅车主体(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臂(2)的两端卡嵌于轮椅车主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臂(2)由三段管臂(21、22、23)构成,其中与轮椅车主体(1)连接的一段管臂(21)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钉(211),另一段与轮椅车主体(1)连接的一段管臂(23)的一端设置有卡扣部件(2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其特征在于轮椅车体(1)上对应弹性卡钉(211)及卡扣部件(231)的位置分别固定有套管(11)和锁扣部(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驱动装置(3)包括一驱动轮(31),该驱动轮(31)通过与之连动的马达驱动;一手把(32),该手把(32)与驱动轮(31)连动;一连接部(33),通过该连接部(33),动力驱动装置(3)安装于连接臂(2)上;另外,还包括一驱动马达的电池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33)包括一个套管(331)、一与套管(33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332)以及一销钉(333),其中固定块(332)上开设有可容销钉(333)插入的通孔(3321);连接臂(2)的中间段固定有一个可容固定块(332)的卡槽(221),该卡槽(221)底部开设有与通孔(3321)对应的通孔(22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块(332)侧面形成有一圆弧槽(3322),其顶部成型有一横向凹槽(3323),连接臂(2)上的卡槽(221)上设置有与横向凹槽(3323)对应之横杆(22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把(32)设置有马达启动及制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箱安装于手把(32)的两竖杠(321、322)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残障人士的代步工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便于拆装之电动轮椅车。该轮椅车主体通过连接于与动力驱动装置实现可拆装连接,该动力驱动装置至少包括一个依靠马达驱动的驱动轮。所述的连接臂由三段管臂构成,其中与轮椅车主体连接的一段管臂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钉,另一段与轮椅车主体连接的一段管臂的一端设置有卡扣部件。采用这种结构连接臂可快速与轮椅车主体实现组装或拆卸。本实用新型轮椅车主体通过连接臂与一动力驱动装置连接,实现以动力驱动代替手动驱动,同时本实用新型保留了手动驱动的功能,另外,其拆装简单,可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便利。
文档编号A61G5/10GK2805728SQ200520060890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8日
发明者郑敏雄 申请人:郑敏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