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扎滑动托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217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扎滑动托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正畸用托槽,在不改变传统操作的基础上,增加牙齿的自由移动空间,从而更加迅速移动牙齿,减少治疗时间。
背景技术
目前,口腔正畸用传统托槽均需要人工结扎的方式固定矫正弓丝,结扎过程中,结扎装置与弓丝之间紧密接触,从而增加了弓丝与托槽之间的摩擦阻力,限制了牙齿的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锁托槽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但是这种形式的托槽制造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国内目前加工工艺还不能加工这样的托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托槽使用中,因为结扎引起的摩擦力增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托槽的设计方案,这种托槽并不改变传统的操作方式,但在结扎的方式上除了可以像传统结扎一样加力外,也可以将结扎装置放在设计的结扎沟中,此时结扎装置与弓丝之间并无接触,减小了托槽与弓丝之间的摩擦阻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托槽体的近远中两侧,增加结扎沟,沟槽的最低点与槽底之间的距离不少于正畸用最粗弓丝截面尺寸的最大值。在正畸治疗的初期排齐阶段,将结扎装置放在结扎沟中,这样结扎装置与弓丝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弓丝可以在槽沟中自由滑动,减少摩擦阻力。在治疗的适当时期,也可以将结扎装置放在结扎沟之外,与传统的结扎方式相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传统托槽理论基础上,方便的实现无接触式的结扎,减小摩擦阻力,从而加速牙齿的移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图3是
图1横向水平视图。
图4是横向剖面图。
图5是传统结扎方式的应用示意图。
图6是滑动结扎方式的应用示意图图中1是结扎沟,2为槽沟,3为托槽体,4为结扎翼,5为托槽底板,6为矫正弓丝,7为结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在托槽体3的近远中两侧,分别增加结扎沟1,结扎沟1位置的优选方式可以平行于结扎翼4,结扎沟1槽形态为弧形。图2中结扎沟1宽度以容纳结扎丝或结扎圈等结扎装置7为准。图3中结扎沟1弧度大约为三分之一圆。图4中结扎沟1最低点到槽沟2最底点的距离不小于正畸矫正弓丝6的最大截面尺寸(约0.635mm或0.025英寸)。在实际应用时,结扎装置7可以按传统方式(图5)通过结扎翼3将弓丝固定,也可以在初期排齐阶段,将结扎装置7从结扎沟1中绕过(图6),结扎装置7与矫正弓丝6之间无接触,从而减小摩擦力,实现牙齿滑动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正畸用托槽,包括托槽体、结扎翼、底板,其特征是在托槽体近远中两端,带有辅助结扎沟,结扎装置与弓丝之间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畸用托槽,其特征是所述结扎沟的深度能容纳各种结扎弓丝或结扎皮圈,结扎沟底到槽沟底部距离大于正畸治疗中使用弓丝截面尺寸的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畸用托槽,其特征是底板形式可以采用网底或整体切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畸用托槽,其特征是结扎翼可以采用单翼形式或双翼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畸用托槽,其特征是结扎翼可以采用单翼形式或双翼形式。
专利摘要一种正畸用托槽,在托槽体两侧设计辅助结扎沟,临床结扎固位时,可以将结扎弓丝或结扎皮圈放在结沟中,结扎与弓丝之间分离,从而实现弓丝在槽沟内的自由滑动,减小摩擦力,加速牙齿的移动过程。
文档编号A61C7/12GK2817754SQ20052010708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日
发明者傅民魁, 姜若萍, 刘怡 申请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