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穿刺针,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专利分类号A61M 5/32。
背景技术:
在医用器械领域中,通常使用的胸腔穿刺针,针尖是斜形锐尖,在操作过程中,随着胸腔水被抽出,肺脏张开,脏层胸膜和肺膜容易触及到斜形锐尖,很容易被刺伤,导致肺泡中的气体漏到胸膜腔中而产生气胸,刺伤严重者或伤及血管时会造成血液渗出,留在胸膜腔中产生血气胸;后果严重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穿刺针。可以使斜形锐尖的穿刺针,在刺进胸腔后,隐藏在钝圆针头之后,避免刺伤脏层胸膜和肺组织,避免气胸或血气胸的事故发生,为患者提供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刺针,其特征在于,由内针和外针组成,其中内针套装在外针内,并可在内滑动;内针在外针内滑动,可定位于第一位置,也可滑动到第二位置定位;当定位于第一位置时,外针针尖在内针针尖之前;当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外针针尖在内针针尖之后。
所述内针包括针尖、针体、针托,其中针尖是钝圆形,在针尖侧面有一卵形孔与针内孔相通。在针体与针托连接部位套有一密封圈;在针托尾部连接有医用橡胶管,在针托中部有一对楔形突起。
所述外针,包括针尖、针体、针托,其中针尖是斜形锐尖,针内孔直通针尖方向,针内孔内径大于内针外径;在针托相应部位设置有第一位置限位孔,和第二位置限位孔;在第一位置限位孔和第二位置限位孔之间,90°方向有一对顺向滑槽;当内针套装在外针内时,内针的针托上的楔形突起可在上述顺向滑槽内滑动,并也可被定位在所述的限位孔内。
所述内针套装在外针内时,当内针滑动到第一位置时,内针针托上的楔形突起正好滑到外针针托的第一位置处,转动90°方向后,楔形突起在限位孔内定位。
当内针滑动到第二位置时,内针针托上的楔形突起正好滑到外针针托上的第二位置处,转动90°方向后,楔形突起在限位孔内定位。此时,内针针托前端密封圈正好压在外针内的针托底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内针针头钝圆,外穿针头藏于其后,因此,不会刺伤脏层胸膜和肺组织,从而避免血气胸或气胸事故的发生。内针侧面有卵形孔,既便针头轻微抵住脏层组织,仍然不会影响胸水的抽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穿刺针内、外针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穿刺针内、外针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穿刺针外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穿刺针内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叙述。图1、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穿刺针内、外针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由内针1和外针2组装而成;其中内针1套装在外针2孔内,并可在外针2孔内滑动;内针1在外针2孔内滑动,可定位在第一位置3,也可滑到第二位置4定位。
所述内针1,包括针尖6、针体7、针托8,其中针尖6是钝圆形,其头部向后2mm处,在针尖6测面,有一个卵形孔9,作为胸腔积液抽出的出口,卵形孔9与针内孔相通。在针体7与针托8连接部位套有一密封圈10;在针托8尾部连接有带双卡的医用橡胶软管11。在针托中部有一对楔形突起12。
外针2包括针尖5、针体13、针托14、针孔21,其中针尖5是斜形锐尖,针孔21直通针尖方向,针孔21内径大于内针1的外径,以便内针1插入其中;在外针2针托14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位置限位孔31和第二位置限位孔41;当内针1套装在外针2内时,内针1的针托8上的楔形突起12,可在第一位置限位孔31和第二位置限位孔41之间滑动,并也可被限制在所述的限位孔31、41内,当内针1滑到第一位置3时,内针1针托8上的楔形突起12正好滑动外针2针托的第一位置限位孔31处,转动90°方向后,楔形突起12正好在此处定位。
当内针1滑动到第二位置4时,内针1针托8上的楔形突起12,正好滑到外针2针托14上第二位置4限位孔处,转动90°方向后,楔形突起12正好在此处定位。此时内针1针托8前端密封圈10正好压在外针的针托14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套式钝圆针头胸腔穿刺针的使用方法,如下将套装完毕的穿刺针,即内针1楔形突起12在第一位置3时,此时穿刺针5在前钝圆针头6在后,如图1所示。按常规操作,将刺针5刺入胸部。当手感觉到针头5有落空感(外针头5穿透壁层胸膜)后,停止进针;用左手持外针托14,用右手捏住内针1的楔形突起12反向旋转90°,沿长孔15向前滑动至第二位限位孔41处,再转动90°,将楔形突起12固定在第二位置限位孔41中,此时钝圆针头6露出,外针2斜形刺针针头5隐藏于其后约5mm处,如图2所示。
此后按常规操作,胸腔积液即可通过圆针头6侧面的卵形孔9抽出。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穿刺针在刺进胸腔后,避免刺伤脏层胸膜和肺组织避免气胸或血气胸事故发生,安全、可靠。
与本实用新型构思相同的各种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穿刺针,其特征在于,由内针和外针组成,其中内针套装在外针内,并可在内滑动;内针在外针内滑动,可定位于第一位置,也可滑动到第二位置定位;当定位于第一位置时,外针针尖在内针针尖之前;当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外针针尖在内针针尖之后。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包括针尖、针体、针托,其中针尖是钝圆形,在针尖侧面有一卵形圆孔与针内孔相通。在针体与针托连接部位套有一密封圈;在针托尾部连接有医用橡胶管,在针托中部有一对楔形突起;所述外针,包括针尖、针体、针托,其中针尖是斜形锐尖,针内孔直通针尖方向,针内孔内径大于内针外径;在针托相应部位设置有第一位置限位孔,和第二位置限位孔;在第一位置限位孔和第二位置限位孔之间,转动90°方向,有一对顺向滑槽;当内针套装在外针内时,内针的针托上的楔形突起可在上述顺向滑槽内滑动,并也可被定位在所述的限位孔内。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套装在外针内时,当内针滑动到第一位置时,内针针托上的楔形突起正好滑到外针针托的第一位置处,转动90°方向后,楔形突起在限位孔处定位;当内针滑动到第二位置时,内针针托上的楔形突起正好滑到外针针托上的第二位置处,转动90°方向后,楔形突起在限位孔内定位。此时,内针针托前端密封圈正好压在外针内的针托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式钝圆针头胸腔穿刺针,属于医疗器械,专利分类号A61M5/32。由内针和外针组成,其中内针套装在外针内,并可在外针内滑动;内针在外针内滑动,可定位于第一位置,也可滑动到第二位置定位;当定位于第一位置时,外针针尖在内针针尖之前;当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外针针尖在内针针尖之后。内针在第一位置定位时,将外针穿刺针刺入胸部,当手感到有落空感后,停止进针;将外针滑动到第二位置定位,钝圆针头露出,外针针头隐藏于其后,此时可通过钝圆针头侧面卵形孔抽胸腔积液。此种穿刺针,有效地避免了穿刺针刺伤脏层胸膜、肺组织,避免气胸或血气胸事故发生,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1M25/06GK2824854SQ20052011010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7日
发明者王勇奇 申请人:王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