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室输液袋的转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41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室输液袋的转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医药包装容器领域,特指一种主要用于粉—液双室输液袋中的双室输液袋的转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输液袋能够同时盛装两种不同类别药剂,且能够在使用时方便、快速的完成混药工作,一般采用双室输液袋结构,以粉—液双室输液袋为例,其中一种为带内置可通阻隔装置的粉—液双室输液袋,采用实焊焊缝将软袋分成两室,用内置可通阻隔装置将两室联接,分装两种以上不同药物,灭菌和贮运过程中两室互不相通,使用时人为地将内置可通阻隔装置连通进行混药;另一种为带装药接口的粉—液双室输液袋,粉剂药物装在装药接口的内腔中,接口尾部带易折帽,液体药剂装在软袋内,使用时人为地折断易折帽,接口内腔(即一个药室)和软袋(即另一个药室)的药物混和后即可使用,实际上它也起着内通可阻隔装置的作用,前者也有使用该装置的,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但易折帽比较脆弱,在贮运过程中有时过早地被折断,造成药物报损,折断时可能产生微粒,影响药物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更为简便,使用效果更好的双室输液袋的转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双室输液袋的转阀,它包括阀芯、阀体和密封装置,阀芯插设于阀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上开设有第一通道,位于阀体内的阀芯外表面上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该孔与第一通道连通;阀芯与阀体之间为螺纹连接,阀体上开设有第二通道,阀体上的第二通道与阀芯的端部之间设有密封装置。
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本发明双室输液袋的转阀的结构更为简单,加工更为方便,只需要通过阀芯、阀体和密封装置就能实现双室之间的隔断;混药工作开始时,只需利用阀芯与阀体的螺纹配合旋转阀芯,当阀芯略为退出阀体后,就能实现双室的导通,操作十分简便,且安全可靠。这样既避免了折断式设计中造成的微粒危害人体,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阀在操作时需要旋转固定角度以实现对准的问题,只需要拧松阀芯,使其与密封装置之间的出现缝隙即可完成混药。


图1是本发明处于关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阀芯2、阀体3、密封装置4、第一通道5、第二通道6、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双室输液袋的转阀,它包括阀芯1、阀体2和密封装置3,阀体2用来隔断双室输液袋的两个装药腔室,阀芯1插设于阀体2中,阀芯1的上开设有第一通道4,位于阀体2内的阀芯1外表面上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6,本实施例中位于阀体2内的阀芯1外表面上开设有一个孔6,该孔6与第一通道4连通;阀芯1与阀体2之间为螺纹配合连接,阀芯1可以通过旋转进出阀体2。阀体2上开设有第二通道5,阀体2上的第二通道5与阀芯1的端部之间设有密封装置3该密封装置3可以为O型密封圈。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分别与双室输液袋的两个装药腔室相连通。工作原理参见图1,双室输液袋在存放过程中,即在不使用的状态下,阀芯1通过螺旋配合紧紧的插设于阀体2内,阀芯1的端部与阀体2上的第二通道5相连,第二通道5与阀芯1的端部之间的密封装置3使第二通道5所连通腔室内的药液不会进入阀芯1内,起到很好的隔断密封的效果。参见图2,双室输液袋在使用过程中,但需要将双室内的药混合时,只需要旋转阀芯1,通过螺旋配合将阀芯1退出阀体2,这时密封装置3与阀芯1的端部之间出现缝隙,第二通道5所连通腔室内的药液会沿着图中箭头的方向进入阀芯1的孔6内,然后流经第一通道4,与第一通道4所连通腔室内的药液或粉针混合,完成混药工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室输液袋的转阀,它包括阀芯(1)、阀体(2)和密封装置(3),阀芯(1)插设于阀体(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1)的上开设有第一通道(4),位于阀体(2)内的阀芯(1)外表面上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6),该孔(6)与第一通道(4)连通;阀芯(1)与阀体(2)之间为螺纹连接,阀体(2)上开设有第二通道(5),阀体(2)上的第二通道(5)与阀芯(1)的端部之间设有密封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室输液袋的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3)为密封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室输液袋的转阀,它包括阀芯、阀体和密封装置,阀芯插设于阀体中,所述阀芯的上开设有第一通道,位于阀体内的阀芯外表面上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该孔与第一通道连通;阀芯与阀体之间为螺纹连接,阀体上开设有第二通道,阀体上的第二通道与阀芯的端部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更为简便,使用效果更好的双室输液袋的转阀。
文档编号A61M39/22GK1843323SQ20061003167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8日
发明者阳年生, 刘振, 王仕虎 申请人: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