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191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治疗带,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袋。
背景技术
根据祖国医学,疝气是由于寒湿内侵,气血郁滞凝结所致,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愈合慢,患者很痛苦。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袋,其能行气活血,散寒除湿,软坚散结,有效治疗各种疝气,疗效确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袋,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组分茴香4~8g,吴茱萸3~7g,肉桂2~6g,川楝子10~14g,延胡索13~17g,当归8~12g,厚朴8~12g,桔核20~40g,海藻20~40g。
将上述组分制成外用粉剂,装入药袋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1、本发明组方中君、臣、佐、使药物明确,剂量准确;2、本发明组方科学、效果明显、价格适中、使用方便;
3、本发明可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工厂化生产,使产品质量具有可靠的保证。
4、疝气患者治疗只需带上内装有外用粉剂的药带,不用手术,肠系不下脱,愈合快,对斜疝、偏疝、水疝、肠疝等各种疝气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很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取茴香4~8g,吴茱萸3~7g,肉桂2~6g,川楝子10~14g,延胡索13~17g,当归8~12g,厚朴8~12g,桔核20~40g,海藻20~40g。将上述组分制成外用粉剂,装入药袋中。
其中,川楝子行气止痛;延胡索活血散瘀;肉桂温肾暖肝而散寒;桔核入肝经,理气散结止痛;海藻软坚散结。
实施例取茴香6g,吴茱萸5g,肉桂4g,川楝子12g,延胡索15g,当归10g,厚朴10g,桔核30g,海藻30g,将上述组分按照常规方法制成外用粉剂,装入药袋中,使用时在患处带上药带即可。
本发明组方的功效1、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2、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
3、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性味归经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4、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疗癣。
5、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6、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7、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干燥树皮、根皮及枝皮。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8、桔核为芸香科植物桔及其栽培变种的种子。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经。
功效行气,散结止痛。
9、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的全草。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茴香4~8g,吴茱萸3~7g,肉桂2~6g,川楝子10~14g,延胡索13~17g,当归8~12g,厚朴8~12g,桔核20~40g,海藻20~4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袋,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组分制成外用粉剂,装入药袋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疝气的中药袋,其能行气活血,散寒除湿,软坚散结,有效治疗各种疝气,疗效确切。本发明包括以下组分茴香4~8g,吴茱萸3~7g,肉桂2~6g,川楝子10~14g,延胡索13~17g,当归8~12g,厚朴8~12g,桔核20~40g,海藻20~40g。将上述组分制成外用粉剂,装入药袋中。
文档编号A61K9/14GK1883598SQ20061004286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4日
发明者释彻洁 申请人:释彻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