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愈合伤口的中药喷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64377阅读:17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快速愈合伤口的中药喷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用于治疗烧伤、疱疹、皮肤溃疡等疾病,并具有抗菌止痛消炎、可快速愈合伤口的中药喷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建国以来,伴随经济的飞速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临床治疗水平逐步达到世界领先地位。但对于各种烧烫伤患者、常年伤口不愈患者和患有各种皮肤病患者,很难找到一种产品可快速使伤口愈合、消炎止痛的问题。
2001年7月25日在中国专利公报上授权公告了一种发明专利号为98110254.9的“一种用于治疗烫伤、烧伤、皮肤溃疡等疾病的外用中成药”的专利,它提供了一种由枯矾、大黄、煅石膏、白芨、乳香、没药组成的中成药粉,虽然它具有消肿止痛、止血化脓、活血化淤、愈后无疤,但它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治愈周期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治愈率高、无副作用并具有抗菌止痛消炎、可快速愈合伤口的中药喷擦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该喷擦剂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快速愈合伤口的中药喷擦剂,由虎杖、黄连、黄柏、黄芪、黄芩、儿茶、山栀子、苦参、吴茱萸、川军、紫草、地榆、白蔹、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冰片中药材组成,按照重量份计算,该中药喷擦剂的药物组分为虎杖100~180、 黄连50~120、 黄柏50~120、黄芪50~100、 黄芩50~100、 儿茶30~80、山栀子30~50、 苦参30~50、 吴茱萸30~50、
川军30~50、 紫草30~50、地榆20~40、白蔹20~40、 五倍子10~30、 乳香10~30、没药10~30、 五味子10~30、 冰片80~150。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虎杖140、 黄连110、 黄柏110、 黄芪75、黄芩75、儿茶55、 山栀子40、 苦参40、 吴茱萸40、 川军40、紫草40、 地榆30、白蔹30、 五倍子20、 乳香20、没药20、 五味子20、 冰片115。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药物剂型采用的是喷擦剂,也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医学上所说的剂型。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喷擦剂的制备方法是①漂洗将上述十八味中药材挑选、漂洗、晾晒。
②粉碎晾干后的药材,按照重量份进行称重后粉碎,先把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过50目筛子,装入一个容器袋中,备用;除冰片外,将其余的十三味中药材过30目筛子,然后装入另一个容器袋中,备用。
③制液将冰片溶于盛有95%的乙醇溶液中,按照1∶500ml比例配制溶液。
④混液将装有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混合袋放入到含有冰片的乙醇混液的密闭容器中,放置7~10天,温度保持在25~35摄氏度的室内中。将装有十三味药袋放入装有上述制备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冰片的混液的密闭容器中,再放置10~20天,温度保持在20~30摄氏度的室内中。
⑤测试用试纸层析检测碱类、甙类;然后观察溶液颜色,如呈深褐色,即可过滤溶液。
⑥过滤将呈深褐色混合溶液用30~50目筛子过滤,等沉淀后再用50~70目筛子过滤,过滤后的溶液放在密封避光的容器中,即可使用。
本发明制剂中的溶液也可用60度以上的白酒替代,按照上述制药步骤来操作,将盛有药物的溶液放在室温为35~50摄氏度、为期20~40天,即可完成整个制备过程。
本发明成品为深褐色的水制剂。
使用时,根据伤口受损的情况,喷擦即可。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不但具有消肿止痛、抗菌抗炎、去腐生肌,杀菌止痒,而且能活血化淤、止血化脓、愈后无疤痕。
本发明喷擦剂药物组合物的中药成分的功效为1、虎杖别名为苦杖、酸杖、斑杖、酸桶笋、斑庄根等。
主要成分根和根茎含游离蒽醌及蒽醌甙。根含羟基蒽醌,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以及蒽甙A,即大黄素甲醚8-β-D-葡萄糖甙、蒽甙B,即大黄素。另含鞣质和几种多糖。茎含鞣质3.3%、异槲皮甙、大黄素等。细枝含鞣质13.4%。嫩茎的酸叶主要为草酸等。尚含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芪三酚、芪三酚甙,还含多种多聚糖及缩合鞣质。另分得一新化合物2-甲氧基-6-乙酰甲基胡桃醌。性气微,味微苦。
具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活血定痛、清热利湿、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等。
2、黄连别名为王连、支连、味连、川连、鸡爪连、鸡爪黄连等。
主要成分根茎主含小檗碱5%-8%,还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表黄连碱和5-羟基小壁碱等;由于它们有相似结构,常统称黄连生物碱。此外,尚含木兰碱及阿魏酸、绿原酸等。
气微,味极苦。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清热止血,用于火盛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等出血。
主治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3、黄柏别名为檗木、檗皮、黄檗、黄波罗、黄伯栗、黄皮树等。
主要成分1)黄檗树皮含小檗碱约1.6%,并含少量黄柏碱、木兰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白栝楼碱、蝙蝠葛任碱;另含柠檬苦素和黄柏酮。还有γ-及β-谷甾醇、豆甾醇、7-去氢豆甾醇等。根皮分离出小檗碱约9%,尚有药根碱、黄柏碱、白栝楼碱。2)黄皮树树皮含小檗碱达3%。3)秃叶黄皮树树皮含小檗碱达6.5%,并含少量掌叶防己碱、药根碱、黄柏碱、木兰碱及β-谷甾醇等。
气微,味甚苦。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泻肾火。
主治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梦遗,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4、黄芪别名为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王孙、百药锦、绵黄耆等。
主要成分黄耆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65微克/100克干根),又分出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烷和熊竹素。
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具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益气升阳、利水消肿、托疮排脓、治疗前列腺肥大症,尿潴留,外科溃疡,白细胞减少症,慢性气管炎,久泻脱肛、子宫下垂,体弱虚汗,体虚容易感冒,造血机能不良、贫血,慢性肾炎、蛋白尿、浮肿,高血压、气虚,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中风后退症、崩漏失血、糖尿病等。
主治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5、黄芩别名为腐肠、黄文、虹胜、经芩、内虚、空心草、黄金茶等。
主要成分根含黄芩甙4.0%-5.0%、黄芩素、汉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7-甲氧基黄芩素、7-甲氧基去甲基汉黄芩素、木蝴蝶素A、黄芩黄酮、黄芩黄酮。黄芩黄酮I 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另报道尚含木蝴蝶素A葡萄糖醛酸甙、5,7-二羟基-6,8,2,3-四甲氧基黄酮、5,8,2-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5,8,2-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二氢木蝴蝶素A和白杨素。
气微,味苦。
具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安胎、清热止血。
主治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痘,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6、儿茶别名为儿茶膏、黑儿茶、孩儿茶、乌爹泥、乌叠泥、乌丁泥、西谢(傣语名)。
本品始载于《饮膳正要》,言其″去痰热,上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本草纲目》称为乌爹泥,孩儿茶,乌叠泥。李时珍说″乌爹或作乌丁,皆番语,无正字,出南番爪哇、暹罗老挝,今云南等地造之″。《本草经疏》云乌爹泥,今人多用外治,内服甚少。
7、山栀子别名为木丹、鲜支、卮子、支子、小卮子、黄鸡子、黄荑子、栀子等。
主要成分含黄酮类栀子素、果胶、鞣质、藏红花素、藏红花酸、D-甘露醇、廿九烷、β-谷甾醇。另含多种具环臭蚁醛结构的甙。
气微,味微酸而苦。
具有清热除烦、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主治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8、苦参别名为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苦、水槐等。
主要成分根含多种生物碱(1%-2.5%),以d-苦参碱及d-氧化苦参碱为主。另含微量d-苦参醇碱、1-臭豆碱、1-甲基金雀花碱、1-野靛叶碱、1-槐果碱、N-氧化槐果碱、1-乙基槐明碱、槐定碱、粉防己碱等。黄酮类化合物有苦参、异苦参素、去甲苦参素、次苦参素、苦参醇素、次苦参醇素、新苦参醇素、去甲苦参醇素、去甲脱水淫羊霍素、异脱水淫羊霍素、蛇麻素、异蛇麻素及三叶豆高丽槐甙等。
气微,味极苦。
具有清热燥湿、祛湿止痒、清热利水。
主治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
9、吴茱萸别名为吴萸、左力、辣子、气辣子、曲药子、茶辣等。
主要成分果实含挥发油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等。还含吴茱萸酸。又含生物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基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还含两种中性不含氮物质吴茱萸啶酮和吴茱萸精。又含吴茱萸苦素。石虎果实含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羟基吴茱萸碱。尚含不饱和的酮,暂称石虎甲素、挥发油、花色甙和甾体化合物。未熟果实含吴茱萸碱、去甲基吴茱萸碱、吴茱萸喹酮碱、羟基吴茱萸碱、去氢吴茱萸碱及另一种生物碱吴茱萸素尚含吴茱萸内酯醇,柠檬苦素。种子含脂肪酸25,其中有顺式-5,8-十四碳二稀酸。
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主治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黄水疮等。具有疏肝下气,温中散寒。
10、川军别名为大黄、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峻等。
主要成分大黄酚一1一葡萄糖甙或大黄酚甙;大黄素一6一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一8一葡萄糖甙;大黄酸一8一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葡萄糖甙。大黄又含大黄鞣酸及其相关物质,如没食子酸,儿茶精和大黄四聚素。没食子酸一部分是游离的,一部分和葡萄糖结合成没食子酰葡萄糖。大黄四聚素水解生没食子酸、桂皮酸和大黄明。此等鞣酸及其相关物质,有止泻作用,与蒽醌衍生物的甙类之泻下作用恰相反。
气微、味苦涩,紫外光灯下呈紫色荧光。
功能主治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11、紫草别名为茈草、紫丹、地血、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红石根等。
主要成分紫草根含乙酰紫草醌、紫草醌、紫草烷、异丁酰紫草醌、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醌、β-羟异戊酰紫草醌、3,4-二甲基戊烯-3-酰基紫草醌。新藏假紫草根含β-羟基异戊酰紫草醌、3,4-二甲基戊烯-3-酰基紫草醌。
主治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血痢,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具有清热凉血、滑肠通便。
12、地榆别名为白地榆、鼠尾地榆、涩地榆、马连鞍薯、山红枣根、赤地榆、紫地榆、枣儿红等。
主要成分根含鞣质约17%,三萜皂甙2.5~4.0%,根含地榆甙,叶和茎还含有槲皮素、山柰素、花含多种花色甙。又谓地榆酸双内酯及地榆素H-1,H-2,H-3,H-6。
无臭,味微苦涩。
功能主治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外用可治水火烫伤、湿疹、湿疮、皮肤溃烂等。
13、白蔹别名为白根、昆仑、猫儿卵、鹅抱蛋、见肿消、穿山老鼠、白水罐、山地瓜、铁老鼠等。
主要成分根块含粘液质和淀粉。福建产同属植物表面析出的粉,为福建茶素(3,5,7,3’,4’,5’-六羟基双氢黄酮)。此物加碱煮沸,则脱氢而生杨梅树皮素。还含鞣质、黄酮甙、葡萄糖等。
味微甜。
主治治痈肿,疔疮,瘰疬,烫伤,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清热解毒疗疮主治疮痈肿毒,初起能消,溃后能敛,内服外敷均可。还可用治水火烫伤。
14、五倍子别名为文蛤、百虫仓、木附子等。
主要成分盐肤木虫瘿含大量五倍子鞣酸及树脂、脂肪、淀粉。含五倍子鞣质,没食子酸,脂肪、树脂及蜡质等。
性状呈不规则的囊状或菱角状,有若干瘤状突起或角状分枝,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灰白色软滑的绒毛,质坚脆,中空,破碎后可见黑褐色倍蚜的心肝体及白色外皮和粉状排泄物。以皮厚、色灰棕、完整不碎者为佳。
主治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自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肾涩精、敛汗,止血等。
15、乳香别名为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塌香、西香、天泽香、摩勒香、浴香等。
主要成分含树脂60~70%,树胶27~35%,挥发油3~8%。树脂的主要成分为游离a、B一乳香脂酸33%,结合乳香脂酸1.5%,乳香树脂烃33%。树胶为阿糖酸的钙盐和镁盐20%,西黄芪胶粘素6%;此外,尚含苦味质0.5%。挥发油呈淡黄色,有芳香,含蒎烯、消旋一柠檬烯及a、B一水芹烯,其主要的芳香成分未明。及其衍生物和间甲基酚,中性部分含α-、β-香树脂素的衍生物如α-香树脂酮尚含绿花白千层醇、乳香萜烯及氧化乳香萜烯。
气微芳香,味微苦。
主治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可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或疮疡溃破,久不收口;以及瘰疬、痰核坚硬不消者。
16、没药别名末药、明没药等。
主要成分没药树含树脂25~35%,挥发油2.5~9%,树胶约57~65%,此外为水分及各种杂质约3~4%。尚含罕没药树脂、没药萜醇。挥发油在空气中易树脂化,含丁香油酚、间苯甲酚、枯醛、蒎烯、二戊烯、柠檬烯、桂皮醛、罕没药烯等。树胶水解得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
气香丽特异,味极苦。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功效与乳香相似。多用于痈疮肿痛、跌打瘀痛、经闭等病症,亦可用于气滞血瘀的心胸闷痛。
17、五味子别名玄及、会及、五梅子等。
主要成分果实含挥发油约3%,其中有多量的倍半皆烯、β2-甜没药烯、β-花柏烯及衣兰烯等。干果中含柠檬酸12%,苹果酸10%,及少量酒石酸。尚含有单糖类、树脂等。
果肉味酸;种子味微成而辛。
主治治肺虚久咳,肺肾虚咳,自汗,盗汗,消渴,梦遗,滑精,久泻不止,心悸,失眠。具有敛肺滋肾、涩精止泻肾气不足、脾肾虚寒,生津,宁心安神热伤气阴,汗出体倦,心烦口渴、心肾阴虚,心失所养,虚烦不眠,心悸多梦、敛汗,还可用治消渴。
18、冰片别名为龙脑、脑子、瑞龙脑、梅花脑子、冰片脑、梅片梅冰等。
主要成分本品为从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是近乎纯粹的右旋龙脑。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含有多种萜类成分。除龙脑外,尚含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酮、龙脑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性状为半透明似梅花瓣块状、片状的结晶体,故称“梅片”;直径0.1-0.7cm,厚约0.1cm;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味清凉,嚼之慢慢溶化。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
主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拔干收湿、止血化脓。
本发明依照中医药理论,充分利用上述药物组合物相辅相承的作用,共同达到清热泻火、清热止血、消肿止痛、杀菌止痒的作用,对跌扑损伤、烫伤有活血化淤、愈后无疤痕的效果;对恶疮癣疾、痈疽疮毒、湿疹、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等皮肤病有抗菌消炎、去腐生肌,止血化脓的功效。
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不但制备工艺简单,而且疤痕消失快,不反弹,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测试本发明中药喷擦剂对皮肤的直接影响,本发明进行了①皮肤的急性毒性试验选择200~250mg的老鼠10只,分为两组计量组进行实验A组为小计量组,伤口为一个十字形,直接将本发明的喷擦剂作用在伤口上,一天喷擦一次;B组为大计量组,伤口为二个十字形,直接将本发明的喷擦剂擦拭在伤口上,一天喷擦二次;一周后,两组的老鼠无一死亡,A组老鼠的伤口表皮已结嘎巴,正在脱落;而B组老鼠的伤口表皮结已全部脱掉,表皮无任何疤痕,精神状态良好,无任何异常情况出现。
②本发明中药喷擦剂在临床试验中的测试结果选择病史、病情、年龄、性别相当的900例外伤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的测试,其中包括有外伤、烧伤、烫伤、湿疹溃疡、皮肤念珠菌病。试用组采用外用的本发明中药喷擦剂对患者试用,每天2次,14天为一疗程;而对比组采用海南生产的“烧伤喷雾剂”药品和1%“特比萘芬霜”和“三黄膏”,一日2次,外用,14天为一周期。结果见表1。
表1 试用组与对比组疗效比较


试验结果本发明中药喷擦剂的总有效率达99%,明显优于对比组。
③杀菌药性的对比试验取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为研究对象,将试验组的本发明喷擦剂用生理盐水稀释为20%、40%、80%、100%的不同浓度,与对照组的土霉素、链霉素、氯霉素进行对比试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分别选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菌为菌样,结果如下

结果表明本发明喷擦剂稀释到10%时已具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菌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不同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病例1刘国峰,男,46岁,焊工。
2004年7月因徒弟操作失误,在左环骨处风焊烧伤,面积在6~8cm,III度烧伤。医院治疗5天不见好转,经人介绍使用本发明的“百消灵”喷擦剂后,8天痊愈,没留任何疤痕。
病例2张艳,女,42岁2003年9月7日晚来就诊,因在家中烹饪时鱼油喷溅到脸部皮肤烫伤,自行处理采用冰块敷脸部,使表皮大面积损伤脱落。自使用本发明的“百消灵”喷擦剂后,12天痊愈。
病例3仲男,男,29岁,北京人。口周围常年反复发作患有黄水疮,久治不愈。
自2003年2月15日使用本发明的“百消灵”喷擦剂10天内痊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4马宏志,男,34岁,司机。
2003年7月因汽车前水箱水沸,而造成右半侧身不同程度的I度、II度和III度的烫伤。自使用本发明的“百消灵”喷擦剂每日按4~6次喷擦、同时用抗炎静点药物,7天后痊愈,没有留下任何疤痕。
病例5单国方,男,74岁,半身不遂。
因常年卧床,骶骨处及后臀处各有面积在3~5cm、2~6cm,深有2cm的褥疮。经使用本发明的“百消灵”喷擦剂10天后痊愈。
病例6周艳,女,38岁2005年7月8日来就诊,患有阴部溃疡病多年,久治不愈。自使用本发明的“百消灵”喷擦剂后,8天后,痊愈。
实施例1①、先称取虎杖100克、黄连50克、黄柏50克、黄芪50克、黄芩50克、儿茶30克、山栀子30克、苦参30克、吴茱萸30克、川军30克、紫草30克、地榆20克、白蔹20克、五倍子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五味子10克、冰片80克,进行挑选、漂洗、晾晒。
②、粉碎晾干后的药材进行粉碎,除冰片外,先把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过50目筛子,装入一个容器袋中,备用;然后将其余的十三味药过30目筛子,装入另一个容器袋中,备用。
③制液将冰片溶于盛有95%的乙醇溶液中,按照1∶500ml比例配制溶液。
④混液将装有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混合袋放入到含有冰片的乙醇混液的密闭容器中,放置9天,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的室内中。
将装有十三味药袋放入装有上述制备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冰片的混液密闭容器中,再放置15天,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的室内中。
⑤测试用试纸析检测碱类、甙类,然后观察溶液颜色,如呈深褐色,即可过滤溶液。
⑥过滤将呈深褐色混合溶液用30目筛子过滤,等沉淀后再用50目筛子过滤,过滤后的溶液放在密封避光的容器中,即可使用。
实施例2①先称取虎杖180克、黄连120克、黄柏120克、黄芪100克、黄芩100克、儿茶80克、山栀子50克、苦参50克、吴茱萸50克、川军50克、紫草50克、地榆40克、白蔹40克、五倍子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五味子30克、冰片150克,进行挑选、漂洗、晾晒。
②晾干后的药材进行粉碎除冰片外,先把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过50目筛子,装入一个容器袋中,备用;然后将其余的十三味药过30目筛子,装入另一个容器袋中,备用。
③制液将冰片溶于盛有95%的乙醇溶液中,按照1∶500ml比例配制溶液。
④混液将装有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混合袋放入到含有冰片的乙醇混液的密闭容器中,放置8天,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的室内中。将装有十三味药袋放入装有上述制备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冰片的混液密闭容器中,再放置20天,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的室内中。
⑤测试用试纸析检测碱类、甙类,然后观察溶液颜色,如呈深褐色,即可过滤溶液。
⑥过滤将呈深褐色混合溶液用50目筛子过滤,等沉淀后再用70目筛子过滤,过滤后的溶液放在密封避光的容器中,即可使用。
实施例3①先称取虎杖140克、黄连110克、黄柏110克、黄芪75克、黄芩75克、儿茶55克、山栀子40克、苦参40克、吴茱萸40克、川军40克、紫草40克、地榆30克、白蔹30克、五倍子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五味子20克、冰片115克,进行挑选、漂洗、晾晒。
②粉碎晾干后的药材进行粉碎,除冰片外,先把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过50目筛子,装入一个容器袋中,备用;然后将其余的十三味药过30目筛子,装入另一个容器袋中,备用。
③制液将冰片溶于盛有95%的乙醇溶液中,按照1∶500ml比例配制溶液。
④混液将装有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混合袋放入到含有冰片的乙醇混液的密闭容器中,放置7天,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的室内中。将装有十三味药袋放入装有上述制备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冰片的混液密闭容器中,再放置14天,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的室内中。
⑤测试用试纸析检测碱类、甙类,然后观察溶液颜色,如呈深褐色,即可过滤溶液。
⑥过滤将呈深褐色混合溶液用40目筛子过滤,等沉淀后再用60目筛子过滤,过滤后的溶液放在密封避光的容器中,即可使用。
实施例4①、先称取虎杖140克、黄连110克、黄柏110克、黄芪75克、黄芩75克、儿茶55克、山栀子40克、苦参40克、吴茱萸40克、川军40克、紫草40克、地榆30克、白蔹30克、五倍子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五味子20克、冰片115克,进行挑选、漂洗、晾晒。
②晾干后的药材进行粉碎除冰片外,先把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过50目筛子,装入一个容器袋中,备用;然后将其余的十三味药过30目筛子,装入另一个容器袋中,备用。
③制液将冰片溶于60度高粱白酒按照1∶500ml比例配制的溶液中。
④混液将装有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混合袋放入到含有冰片的白酒混液密闭容器中,将放置10天,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的室内中。将装有十三味药袋放入装有上述制备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冰片的白酒的混液密闭容器中,盛有药物的溶液放在室温为40摄氏度、为期30天。
⑤测试用试纸析检测碱类、甙类,然后观察溶液颜色,如呈深褐色,即可过滤溶液。
⑥过滤将呈深褐色混合溶液用40目筛子过滤,等沉淀后再用60目筛子过滤,过滤后的溶液放在密封避光的容器中,即可使用。
实施例5①先称取虎杖140克、黄连110克、黄柏110克、黄芪75克、黄芩75克、儿茶55克、山栀子40克、苦参40克、吴茱萸40克、川军40克、紫草40克、地榆30克、白蔹30克、五倍子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五味子20克、冰片115克,进行挑选、漂洗、晾晒。
②粉碎晾干后的药材进行粉碎,除冰片外,先把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过50目筛子,装入一个容器袋中,备用;然后将其余的十三味药过30目筛子,装入另一个容器袋中,备用。
③制液将冰片溶于山东福瑞酒厂生产的65度白酒中,按照1∶500ml比例配制白酒混液。
④混液将装有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混合袋放入到含有冰片的白酒混液密闭容器中,将放置15天,温度保持在28摄氏度的室内中。
将装有十三味药袋放入装有上述制备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冰片的白酒的混液密闭容器中,盛有药物的溶液放在室温为35摄氏度、为期40天。
⑤测试用试纸析检测碱类、甙类,然后观察溶液颜色,如呈深褐色,即可过滤溶液。
⑥过滤将呈深褐色混合溶液用40目筛子过滤,沉淀后再用65目筛子过滤,过滤后的溶液放在密封避光的容器中即可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快速愈合伤口的中药喷擦剂,由虎杖、黄连、黄柏、黄芪、黄芩、儿茶、山栀子、苦参、吴茱萸、川军、紫草、地榆、白蔹、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冰片中药材组成,按照重量份计算,该中药喷擦剂的药物组分为虎杖100~180、黄连50~120、黄柏50~120、黄芪50~100、黄芩50~100、儿茶30~80、山栀子30~50、苦参30~50、吴茱萸30~50、川军30~50、紫草30~50、地榆20~40、白蔹20~40、五倍子10~30、乳香10~30、没药10~30、五味子10~30、冰片80~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愈合伤口的中药喷擦剂,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为虎杖140、黄连110、黄柏110、黄芪75、黄芩75、儿茶55、山栀子40、苦参40、吴茱萸40、川军40、紫草40、地榆30、白蔹30、五倍子20、乳香20、没药20、五味子20、冰片115。
3.一种制备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喷擦剂的方法是①漂洗将上述十八味中药材挑选、漂洗、晾晒。②粉碎晾干后的药材,按照重量份进行称重后粉碎,先把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过50目筛子,装入一个容器袋中,备用;除冰片外,将其余的十三味中药材过30目筛子,然后装入另一个容器袋中,备用。③制液将冰片溶于盛有95%的乙醇溶液中,按照1∶500ml比例配制溶液。④混液将装有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混合袋放入到含有冰片的乙醇混液的密闭容器中,放置7~10天,温度保持在25~35摄氏度的室内中。将装有十三味药袋放入装有上述制备的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冰片的混液的密闭容器中,再放置10~20天,温度保持在20~30摄氏度的室内中。⑤测试用试纸层析检测碱类、甙类;然后观察溶液颜色,呈深褐色,即可过滤溶液。⑥过滤将呈深褐色混合溶液用30~50筛子过滤,等沉淀后再用50~70目筛子过滤,过滤后的溶液放在密封避光的容器中,即可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备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喷擦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制剂中的溶液可用60度以上的白酒替代,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制药步骤来操作,将盛有药物的溶液放在室温为35~50摄氏度、为期20~40天,即可完成整个制备过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用于治疗烧伤、疱疹、皮肤溃疡等疾病的中药喷擦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由虎杖、黄连、黄柏、黄芪、黄芩、儿茶、山栀子、苦参、吴茱萸、川军、紫草、地榆、白蔹、五倍子、乳香、没药、五味子、冰片中药材组成,经过漂洗、粉碎、制剂、过滤而成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采用喷擦剂的方式,不但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治疗效果显著、无副作用,而且能消肿止痛、去腐生肌,杀菌止痒,止血化脓、可快速愈合伤口,愈后无疤痕。
文档编号A61K9/12GK1895471SQ20061008695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0日
发明者李伯志, 王亚贤 申请人:王亚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