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9433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泄泻又称腹泻,是当前儿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泄泻是从症状而命名。明,方隅著《医林绳墨·泄泻》中云“泄者如水之奔泄,行去而有声随气之来也,泻者如水之倾泻,来而流利无声自行也”。因此,大便稀薄时作时止叫“泄”;大便直下,如水倾注,叫“泻”。临床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或泻下如水样为其主症,伴有相治症的综合证。
小儿泄泻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述婴幼儿腹泻。临床急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等疾病有腹泻症状时亦属泄泻范畴。
泄泻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尤以夏秋两季为多。发病年龄多在3岁以下。1岁以内发病者占半数。近十年来,由于环境卫生和营养条件的改善,加上医疗卫生保健和治疗措施的提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仍然是儿童多发病之一。
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已有多种,但剂型中少有儿童乐于接受的制剂。中药治疗小儿泄泻具有良好的疗效,也由于剂型限制而未被广泛使用。
检索中国专利,涉及到小儿腹泻的已公开的药物专利有52件,其中涉及到泡腾制剂的有1件。
专利200410014186“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到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泡腾制剂。对该专利文献进行分析,认为还存在一些缺陷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药物缺陷,我们在临床经验方基础上,查阅大量中外文献,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参考历代医家经验,结合现代科研对药味化学成分,药理毒理等研究,经临床初步试验,反复验证,并针对小儿服药难特点和心理好奇的因素,研制出了易于服用,便于携带、口感好的新药儿泻舒泡腾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儿泻舒泡腾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稳定,质量可控,可工业生产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它是由以下处方药物提取的干浸膏,提取的挥发油β-环糊精的包结物,泡腾剂,甜味剂阿司帕坦和适量可溶性淀粉制备而成的;其中以制1000片的药物处方是紫苏叶1000g 广藿香825g 陈 皮825g 苍 术825g焦山楂1000g 炒麦芽825g 石榴皮825g 车前子825g其中制1000片制剂,每片重2.5g的干浸膏和辅料用量是干浸膏550g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 140g泡腾剂1100g阿司帕坦 70-80g可溶性淀粉余量.
其中所述的泡腾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聚乙二醇-6000包裹的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按15∶5-7的重量比组成的;其中聚乙二醇-6000与碳酸氢钠的重量比为1∶2。
其中所述的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其特征在于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体积/重量比为1∶8,将挥发油滴加至β-环糊精饱和的水溶液中,经搅拌、冷藏、过滤、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到的。
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上八味,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备用;(2)合并煎煮液,加入絮凝剂壳聚糖适量,搅拌,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真空干燥,粉碎,过80目筛,备用;(3)将挥发油8倍量β-环糊精,置30℃水中制成饱和水溶液,将挥发油滴加至β-环糊精饱和的水溶液中,于30℃温度下以300转/分速度搅拌1.5小时,冷藏24小时,过滤,40℃干燥,粉碎,过80目筛,备用;(4)取聚乙二醇6000熔融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备用;(5)另将柠檬酸、阿司帕坦过80目筛,与干浸膏、挥发油包结物和碳酸氢钠混合均匀,用适量的可溶性淀粉调至2500g,制粒,压片,检验,包装,即得。
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浑发油提取是采用混合提取方法,提取时间5~6小时。
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加入絮凝剂壳聚糖适量,其特征在于絮凝剂壳聚糖加入量为0.6g/L,加入时的搅拌速度为150~200r/min。
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干燥是采用真空干燥。
儿泻舒泡腾片具有疏风散寒,化湿调中,消食导滞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兼内伤食滞证之大便泄泻、腹痛、鼻塞等症。根据本品主治的临床症状以腹泻、腹痛、泻后痛减,而少见发热为特症。
本工艺采用水提取的同时收集挥发油,水提物浓缩成干膏,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裹,加入碳酸氢钠、柠檬酸适量及其它的辅料,压制成片即得。
在进行工艺研究过程中,使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每一实验步骤进行了比较和验证,确保每一工艺步骤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稳定性、实操性。按此工艺进行了三批中试验证,结果表明设计工艺稳定、可行、制成品符合药品质量标准草案。
工艺设计研究资料剂型选择本品是由紫苏叶、广藿香、陈皮、焦山楂、炒麦芽、石榴皮、苍术、车前子等八味药组成,具有疏内化湿,行气醒脾、收敛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外感湿邪引起的泻泄。本方为中医临床经验方,长期以来靠汤剂的形式给患用服用,由于患者都是一些儿童,临床服用时常因为口味不适而拒绝服用(或不配合服用),影响治疗效果。为了将其开发成符合现代制药技术和质量要求的新剂型,且适合儿童的用药心理,我们选用了泡腾片这一新剂型,在冲服时,可产生强烈的气泡,不仅使片剂迅速崩解,而且在视觉上给人以明显的动感,增加小儿服药的兴趣。另冲出的药液通过矫味使成为可乐形的饮品,同样也增加小儿的好感。
一般泡腾片的制作对环境湿度要求很高,稳定性差。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选用了新的膜隔离方法,克服泡腾制剂固有的缺点,增加制剂的稳定,保证长期贮藏、运输、携带和服用。
提取工艺研究以上八味药中,含挥发油的就有四种,需通过水提取收集挥发油,其它药味中成分大都也溶(或混溶)于水。经初步预试,拟定工艺为紫苏叶等八味药材直接用水煎煮,同时收集挥发油;煎煮液浓缩,干燥;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结;另将碳酸氢钠包裹,与柠檬酸、干浸膏和挥发油包结物混合制粒,即可。
为此,分别进行了紫苏叶等四味药材挥发油提取时间的确定试验和紫苏叶等八味药材混合后挥发油提取时间确定试验。从两种挥发油提取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分别提取挥发油,还是混合提取浑发油,提取3小时,可以将50%以上的挥发油提取出来;提取5~6个小时,可以将挥发油基本提尽。
对紫苏叶,广藿香,陈皮,苍术进行了分别提取挥发油试验,所提取的挥发油样品中薄层斑点,在混合提取的挥发油样品中相应的位置上,有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说明分别提取与混合提取,对挥发油成分没有明显影响。故采用混合提取浑发油方法。
由于处方中君药紫苏叶中暂无可测成分可以定量,故选择臣药陈皮中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以此作为工艺研究的考核指标。
按《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148页“陈皮”项下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在煎煮过程中,影响有效成分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药材粉碎度、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根据实际情况,对药材粉碎度的情况不进行考察,按药材前处理方法处理药材后直接进行煎煮。故只考虑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与次数对提取成分的影响,并以此设立正交试验表,以固形物、橙皮苷含量、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
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取紫苏叶等8味药材,每次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
三批验证试验的测定结果表明,按此工艺进行提取,重复性较好的,橙皮苷的平均提取率为55.4%。
去除杂质的工艺研究由于煎煮液经放置后仍显浑浊,经离心后,仍难以澄清,这可能与陈皮中含有较多的果胶,以及车前子中含有较多粘液质有关。为了将这类影响制剂澄清度的杂质去除,可采用低浓度醇沉法或壳聚糖沉淀法,这类成分可在低浓度乙醇中或一定量的壳聚糖条件下变性,结成团块,经过滤可除去。故选用这两种方法增加成品的澄清度。
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醇沉的样品吸湿性非常强,无法进行下一步工艺操作,如粉碎和制粒。
在壳聚糖沉淀过程中,影响沉淀效果的主要因素为药液浓度(一般相对密度为1.01~1.04(60℃))、壳聚糖加入量、药液温度(一般为50~60℃)、pH值(一般pH值为4~5)、搅拌速度等。本品经浓缩后,浸膏的温度在60~80℃、pH值为4左右,故本次试验重点考察壳聚糖加入量和加入壳聚糖时的搅拌速度对澄清程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随絮凝剂加入量的增加,药液的澄清程度也逐渐改善,但当絮凝剂加入量过大时,絮凝效果反而下降,因此,可以选择0.6g/L是絮凝剂的最佳浓度。
搅拌速度适当加快,有助于改善药液的澄清程度,选择搅拌速度为150~200r/min较为合适。
验证结果表明按此工艺进行沉淀,沉淀效果较好,橙皮苷的平均保留率为91.2%,固溶物的平均含量为0.04lg/ml,即干膏收得率为8.2%。
干燥工艺研究进行了不同干燥方式的试验,在二种干燥方式中,常压干燥对橙皮苷破坏严重,几乎测不出橙皮苷的含量,而真空干燥对橙皮苷几乎没有影响,干浸膏中橙皮苷含量为3.373%。相当于药材转移率为47.5%。
挥发油包结试验挥发油直接喷在颗粒上,让颗粒吸收挥发油,这样的工艺操作,从挥发油的角度来说制剂是不稳定的。为了保证制剂的稳定,需要将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结。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挥发油包结工艺为取挥发油8倍量的β-环糊精,置30℃水中制成饱和水溶液,将挥发油滴加至β-环糊精饱和的水溶液中,于30℃温度下以300转/分速度搅拌1.5小时,冷藏24小时,过滤,40℃干燥,即得β-环糊精包结物。
泡腾片成型工艺研究在传统的泡腾制剂中,主要通过非常手段,严格控制水份来达到生产和贮存的目的,这样给生产增加了许多成本,产品实际的稳定性常常不能保证。根据文献和预试结果,可以采用包裹的方式,隔离二氧化碳源和酸源,这样在制粒和压片过程中对环境的湿度要求无需太苛刻,而制剂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因聚乙二醇4000和6000熔点较高,溶于水,故选此二种材料作为包裹材料。
试验结果表明碳酸氢钠经聚乙二醇包裹后,与柠檬酸在水中反应同样迅速,而在乙醇中30分钟内几乎未见到明显的气泡。
据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用乙醇为溶媒来检验聚乙二醇对碳酸氢钠包裹的程度,亦可以用乙醇进行湿法制粒,比较适用于工业生产。
试验结果还表明聚乙二醇-6000与碳酸氢钠的用量比为1∶2时,既能起到较好的包裹效果,又可以节约成本。因此确定聚乙二醇-6000与碳酸氢钠的用量比为1∶2。
当泡腾剂的用量逐渐增大,所产生的气泡量逐渐增加,崩解速度也逐渐加快,所以泡腾剂的量与干浸膏的比为2∶1时,泡腾效果较好。
主要药效学试验结果儿泻舒泡腾片具有疏风散寒,化湿调中,消食导滞之功效。
3、6、12g/kg儿泻舒泡腾片对对正常动物的排便与排尿没有明显影响;3、6g/kg可明显增加加正常动物的小肠炭墨推进速率,12g/kg则没有明显影响;3、6、12g/kg儿泻舒泡腾片对大黄所致小鼠腹泻模型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同时观察到;3、6、12g/kg儿泻舒泡腾片对腹泻模型小鼠的小肠炭墨推进速率的增加有抑制作用;(1)对腹泻模型小鼠排便时间的影响模型组小鼠排出黑便的时间为105.50±45.99分,各给药组小鼠炭末排出时间均比模型组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
(2)对腹泻模型小鼠排便数量的影响模型对照组小鼠4小时内排便量为10.90±4.48粒,童康泡腾片各剂量组排便量均有明显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
(3)对腹泻模型小鼠排便性状的影响试验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粪便中水份含量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
(4)对腹泻模型小鼠排尿情况的影响用滤纸片称重法记录小鼠4小时排尿量,儿泻舒泡腾片3个剂量组均可使尿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说明本发明药物有利于化湿调中。
(5)1.25、0.25、0.06%儿泻舒泡腾片对乙酰胆碱及氯化钡引起的离体兔肠平滑肌痉挛有明显的解痉作用,1.25、0.25%儿泻舒泡腾片对正常离体兔肠平滑肌的影响以抑制为主,而0.06%儿泻舒泡腾片可见轻度兴奋现象;(6)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ACTT25922、99-6)、沙门氏菌(00303)、绿脓杆菌(98013)、金黄色葡萄球菌(ACTT25923)、福氏志贺菌2a(00540)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7)1.25、0.25、0.06%儿泻舒泡腾片对二甲苯和蛋清所致的局部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8)1.25、0.25、0.06%儿泻舒泡腾片对热板法及扭体法所致小鼠疼痛有镇痛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止痛作用,明显增强正常动物胃肠功能,对腹泻模型动物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可用于治疗小儿腹泻。
急性毒性试验本试验未测出小鼠口服儿泻舒泡腾片的LD50,仅测出其最大给药量360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97倍)。本药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长期毒性试验根据一九九九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技术要求>规定“三、四类中药制剂,如处方中各味药材均符合法定标准,无毒性药材,无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又未经化学处理(水、乙醇粗除外),难以测出LD50而给药剂量大于20g生药/kg,临床用药期为一周发内者可以免做长期毒性试验。”由于急性毒性试验未测出儿泻舒泡腾片小鼠口服的LD50,仅测得其最大给药量为360g/kg(大于20g生药/kg),方中各味药材均为法定药材,提取工艺为水提或醇提,临床用药周期为3天。可见各项条件符合上述技术要求。因此,儿泻舒泡腾片可免作长期毒性试验。
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药物处方紫苏叶1000g 广藿香825g 陈 皮825g 苍 术825g焦山楂1000g 炒麦芽825g 石榴皮825g 车前子825g制法1.以上八味,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得挥发油28ml,备用;2.合并煎煮液,加壳聚糖使溶液中壳聚糖含量为0.6g/L,以速度为150~200r/min搅拌15-20分钟,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真空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干膏量528g,干膏收率7.6%,备用;3.将挥发油8倍量β-环糊精,置30℃水中制成饱和水溶液,将挥发油滴加至β-环糊精饱和的水溶液中,于30℃温度下以300转/分速度搅拌1.5小时,冷藏24小时,过滤,40℃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130g,备用;4.取聚乙二醇6000熔融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备用;5.取干浸膏550g,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的包结物140g,泡腾剂1100g,阿司帕坦70g,可溶性淀粉适量,另将柠檬酸、阿司帕坦过80目筛,与干浸膏、挥发油包结物和包裹碳酸氢钠混合均匀,用适量的可溶性淀粉调至2500g,制粒,压片,检验,包装,即得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泡腾片1000片,每片2.5g。
实施例2药物处方紫苏叶1000g 广藿香825g 陈 皮825g 苍 术825g焦山楂1000g 炒麦芽825g 石榴皮825g 车前子825g制法1.以上八味,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得挥发油30ml,备用;2.合并煎煮液,加壳聚糖使溶液中壳聚糖含量为0.6g/L,以速度为150~200r/min搅拌15-20分钟,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真空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干膏量556g,干膏收率8%,备用;3.将挥发油8倍量β-环糊精,置30℃水中制成饱和水溶液,将挥发油滴加至β-环糊精饱和的水溶液中,于30℃温度下以300转/分速度搅拌1.5小时,冷藏24小时,过滤,40℃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146g,备用;4.取聚乙二醇6000熔融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备用;5.取干浸膏550g,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的包结物140g,泡腾剂1100g,阿司帕坦75g,可溶性淀粉适量,另将柠檬酸、阿司帕坦过80目筛,与干浸膏、挥发油包结物和包裹碳酸氢钠混合均匀,用适量的可溶性淀粉调至2500g,制粒,压片,检验,包装,即得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泡腾片1000片,每片2.5g。
实施例3药物处方紫苏叶1000g 广藿香825g 陈 皮825g 苍 术825g焦山楂1000g 炒麦芽825g 石榴皮825g 车前子825g制法1.以上八味,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得挥发油32ml,备用;2.合并煎煮液,加壳聚糖使溶液中壳聚糖含量为0.6g/L,以速度为150~200r/min搅拌15-20分钟,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真空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干膏量521g,干膏收率7.5%,备用;3.将挥发油8倍量β-环糊精,置30℃水中制成饱和水溶液,将挥发油滴加至β-环糊精饱和的水溶液中,于30℃温度下以300转/分速度搅拌1.5小时,冷藏24小时,过滤,40℃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150g,备用;4.取聚乙二醇6000熔融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备用;5.取干浸膏550g,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的包结物140g,泡腾剂1100g,阿司帕坦80g,可溶性淀粉适量,另将柠檬酸、阿司帕坦过80目筛,与干浸膏、挥发油包结物和包裹碳酸氢钠混合均匀,用适量的可溶性淀粉调至2500g,制粒,压片,检验,包装,即得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泡腾片1000片,每片2.5g。
实施例4药物处方紫苏叶10kg广藿香8.25kg陈 皮8.25kg苍 术8.25kg焦山楂10kg炒麦芽8.25kg石榴皮8.25kg车前子8.25kg制法1.以上八味,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得挥发油179ml,备用;2.合并煎煮液,加壳聚糖使溶液中壳聚糖含量为0.6g/L,以速度为150~200r/min搅拌15-20分钟,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真空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干膏量5.14(kg),干膏收率7.4%,备用;3.将挥发油8倍量β-环糊精,置30℃水中制成饱和水溶液,将挥发油滴加至β-环糊精饱和的水溶液中,于30℃温度下以300转/分速度搅拌1.5小时,冷藏24小时,过滤,40℃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1432g,备用;4.取聚乙二醇6000熔融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备用;5.取干浸膏5.5kg,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的包结物1.4kg,泡腾剂11kg,阿司帕坦750g;另将柠檬酸、阿司帕坦过80目筛,与干浸膏、挥发油包结物和包裹碳酸氢钠混合均匀,用7.4kg可溶性淀粉调至25kg,制粒,压片,检验,包装,即得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泡腾片9545片,每片2.5g,成品率95.4%。
实施例5药物处方紫苏叶10kg广藿香8.25kg陈 皮8.25kg苍 术8.25kg焦山楂10kg炒麦芽8.25kg石榴皮8.25kg车前子8.25kg制法1.以上八味,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得挥发油174ml,备用;2.合并煎煮液,加壳聚糖使溶液中壳聚糖含量为0.6g/L,以速度为150~200r/min搅拌15-20分钟,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真空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干膏量5.57kg,干膏收率8%,备用;3.将挥发油8倍量β-环糊精,置30℃水中制成饱和水溶液,将挥发油滴加至β-环糊精饱和的水溶液中,于30℃温度下以300转/分速度搅拌1.5小时,冷藏24小时,过滤,40℃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1392g,备用;4.取聚乙二醇6000熔融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备用;5.取干浸膏5.5kg,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1400g,泡腾剂11kg,阿司帕坦800g,可溶性淀粉适量,另将柠檬酸、阿司帕坦过80目筛,与干浸膏、挥发油包结物和包裹碳酸氢钠混合均匀,用7.65kg 溶性淀粉调至25kg,制粒,压片,检验,包装,即得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泡腾片9385片,每片2.5g,成品率93.8%。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处方药物提取的干浸膏,提取的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的包结物,泡腾剂,甜味剂阿司帕坦和适量可溶性淀粉制备而成的;其中以制1000片的药物处方是紫苏叶1000g广藿香825g陈皮825g 苍术825g焦山楂1000g炒麦芽825g石榴皮825g车前子825g其中制1000片制剂,每片重2.5g的干浸膏和辅料用量是干浸膏550g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 140g泡腾剂1100g阿司帕坦 70-80g可溶性淀粉余量。
2.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所述的泡腾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聚乙二醇-6000包裹的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按15∶5-7的重量比组成的;其中聚乙二醇-6000与碳酸氢钠的重量比为1∶2。
3.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所述的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其特征在于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体积/重量比为1∶8,将挥发油滴加至β-环糊精饱和的水溶液中,经搅拌、冷藏、过滤、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到的;
4.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上八味,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备用;(2)合并煎煮液,加入絮凝剂壳聚糖适量,搅拌,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真空干燥,粉碎,过80目筛,备用;(3)将挥发油8倍量β-环糊精,置30℃水中制成饱和水溶液,将挥发油滴加至β-环糊精饱和的水溶液中,于30℃温度下以300转/分速度搅拌1.5小时,冷藏24小时,过滤,40℃干燥,粉碎,过80目筛,备用;(4)取聚乙二醇6000熔融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备用;(5)另将柠檬酸、阿司帕坦过80目筛,与干浸膏、挥发油包结物和包裹碳酸氢钠混合均匀,用适量的可溶性淀粉调至规定量,制粒,压片,检验,包装,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浑发油提取是采用混合提取方法,提取时间5~6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加入絮凝剂壳聚糖适量,其特征在于絮凝剂壳聚糖加入量为0.6g/L,加入时的搅拌速度为150~200r/min。
7.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干燥是采用真空干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它是由紫苏叶等八味中药提取的干浸膏,提取的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物,泡腾剂,甜味剂阿司帕坦和适量可溶性淀粉制备而成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儿童泄泻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止痛作用,明显增强正常动物胃肠功能,对腹泻模型动物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可用于治疗小儿腹泻;急性毒性试验未测出小鼠口服本药物的LD
文档编号A61P1/00GK1966022SQ20061014552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1日
发明者吴梅春 申请人:吴梅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