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75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惟指一种易于将缝线及韧带稳固定位,且可达到调整固定板接合方位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的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如图7所示,其是一本体5,该本体5的一面适当处具有一半圆形的环体51,该环体51与本体5间具有一穿孔52;当使用时该医疗人员是先以缝线穿过于患者的韧带之后再加以捆绑,并将该缝线穿设于穿孔52中,再绕设于环体51上,或者是先以缝线于患者的韧带外部加以捆绑,再将该缝线穿设于穿孔52中,再绕设于环体51上,如此,即可使该患者的韧带通过缝线固设于环体51上。
虽然上述的结构可使患者的韧带通过缝线固设于环体51上,但是不论医疗人员是以缝线穿过,或捆绑患者韧带的方式与环体51固接,其均会因环体51为半圆形的结构型态,而使缝线固设于环体51上时产生滑动的现象。
况且由于该环体51是固设于的本体5上固定位置上,本身并不能作高度的调整,所以,并无法配合不同长度的韧带,且当医疗人员将该缝线穿设于穿孔52中,再绕设于环体51上时,均会施以一外力加以拉扯,因此,若施力过当则易产生韧带被破坏,或缝线松脱的现象;故,以一般公知的结构设计而言,于实际使用时并不能符合使用者之所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主要是使韧带的绑系,可通过结合板与固定器本体的适配结合,令其达到稳固定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该结合板与固定器本体的限位部呈弯弧状的适配贴合状态,由此使结合板在定位之前,可依照韧带的长度及方向,来适度调整结合板的固定位置,达增加韧带方向调整性。
依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包括一固定器本体、一结合板及多个固定元件等构件;其中所述固定器本体,于其一侧面设置有一呈弧状的限位部,于限位部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固接孔;所述结合板,其是一与限位部弧度相匹配的弧状板体,于板体中央处具有一个以上可穿设手术缝线的定位孔,且于板身二侧水平中线的偏位处分别具有一与固接孔相对应的固定孔,并于该结合板内侧的凹弧面上设有一垂向凹槽;以及多个固定元件,设置于上述相对应的固接孔及固定孔中,所述结合板固设于固定器本体的限位部上。
较佳地,该限位部是一较本体表面略为凹陷的槽位。
较佳地,该结合板的表面具有供定位韧带的组结机制,辅助软组织生长。
较佳地,该组结机制是以涂布羟氧基磷灰石方式达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一固定器本体、一结合板及多个固定元件等构件所组成。该固定器本体的选定处是成型具有一呈弧状凹陷的限位部,于限位部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固接孔;一固设于限位部上的弧状结合板,该结合板的中央处具有一个以上可穿设手术缝线的定位孔,且于板身二侧水平中线的偏位处分别具有一与固接孔相对应的固定孔,并于该结合板的凹弧面上设有一垂向凹槽;以及多个设置于相对应的固接孔及固定孔中的固定元件,以使结合板固设于固定器本体的限位部上。如此,可使医疗人员于手术时易于将其缝线及韧带稳固定位,且于定位时不会破坏患者的韧带,并可达到调整结合板接合高度及方位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各构件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结合板的背向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位置参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组装位置参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装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7为公知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器本体11限位部12固接孔 2结合板21定位孔 22固定孔23凹槽 3固定元件4缝线 5本体51环体 52穿孔具体实施方式
兹依附图实施例将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及其它作用、目的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为『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设计,是包括一固定器本体1、一结合板2及多个固定元件3等构件;其中固定器本体1,于其一侧面设置有一呈弧状的限位部11,该限位部11是一较本体表面略为凹陷的槽位,于限位部11的表面则设置有多个固接孔12;结合板2,其是一与限位部11弧度相匹配的弧状板体,于板体的中央处具有一个以上可穿设手术缝线4的定位孔21,且于板身二侧水平中线的偏位处分别具有一与固接孔12相对应的固定孔22,并于该结合板2内侧的凹弧面上设有一垂向凹槽23(如图2所示);固定元件3,是设置于上述相对应的固接孔12及固定孔22中,使结合板2固设于固定器本体1的限位部11上;利用上述构件,通过上述的结构构筑成一全新的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设计。
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使用时,该医疗人员是先以缝线4于患者的韧带外部加以捆绑,再将该缝线4穿设于结合板2中央处的定位孔21中,如此,即可使该患者的韧带通过缝线4固定于结合板2上,之后再依患者韧带的长度及角度来决定结合板2的组结位置的高低与方位(如图3及图4所示),使结合板2二侧的固定孔22分别与限位部11表面的选定固接孔12相对应,再配合固定元件3加以螺接,使结合板2固设于固定器本体1的限位部11上(如图5及图6所示),而当结合板2与限位部11接合时,该结合板2内侧的凹槽23是与限位部11表面之间保有一缝隙以容置缝线4穿出,如此,即可使医疗人员于手术时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易于将其缝线4及韧带稳固定位,且于定位时可达到不会破坏患者的韧带,并可达到调整结合板接合高度及方位的功效。
另言,该结合板2于实际应用时,其是得于表面上设有供定位韧带的组结机制来辅助软组织生长,例如于表面布设具有生长因子的珠状粒子、喷涂羟氧基磷灰石(Hydroxyapetite Coating)等,由此乃令组织可加速生长固定。
此外,因本实用新型于结合板2板身二侧的固定孔22是以水平中线的垂向偏位的方式所设置,故当二固定孔22以位处偏高位置且对应至较高位的固接孔12来摆设时,其是可符合较短的韧带组织来固接(如图3所示),反之,若将结合板2板身反转180度,使二固定孔22以位处偏低位置且对应至较低位的固接孔12来摆设时,其是可符合较长的韧带组织来固接(如图4所示),若此,可令本实用新型的结合板2可或高或低地上下调整位置,以适用于各种不同情形的韧带组织达成固定接合的要求。
又言,该结合板2与固定器本体1的限位部11是呈弯弧状的适配贴合状态,由此使结合板2于定位之前,可依照韧带的牵引方向或左或右地顺着限位部11的弯弧面来调整结合板2的左右固定位置,待二固定孔22与所选定的固接孔12形成对应状后,乃以固定元件3将其固结定位,如此,达增加韧带的方向调整性。
综上所述,诚可见此项「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设计,确使结合板可达迅速调整定位的高度及方位无碍,并亦达到预期易于将缝线及韧带稳固定位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所作的简单及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特一并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一固定器本体、一结合板及多个固定元件;其中所述固定器本体,于其一侧面设置有一呈弧状的限位部,于限位部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固接孔;所述结合板,其是一与限位部弧度相匹配的弧状板体,于板体中央处具有一个以上可穿设手术缝线的定位孔,且于板身二侧水平中线的偏位处分别具有一与固接孔相对应的固定孔,并于该结合板内侧的凹弧面上设有一垂向凹槽;以及多个固定元件,设置于上述相对应的固接孔及固定孔中,所述结合板固设于固定器本体的限位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其特征是,该限位部是一较本体表面凹陷的槽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其特征是,该结合板的表面具有供定位韧带的组结机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其特征是,该组结机制是以涂布羟氧基磷灰石方式达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胫骨近端元件的软组织固定结构,其包括一具有弧状限位部的固定器本体,该限位部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固接孔;一固设于限位部上的弧状结合板,令板体中央处设有一个以上可穿设手术缝线的定位孔,且板身二侧的上板体处各具有一与固接孔相对应的固定孔;以及多个使结合板固设于限位部上的固定元件。由此组成,使缝线及韧带可易于与固定器本体形成稳固定位,且亦得达到调整结合板接合高度及方位的功效。
文档编号A61B17/00GK2887263SQ20062000748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7日
发明者杨荣森, 陈炤彰, 龙震宇, 陆正光 申请人:联合骨科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