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1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接口输液袋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硬接口输液袋的混药与出药为同一通道,在混合用西林瓶包装的药时,须用注射器将药水从袋中抽出,然后再将药水注入装粉剂(或水针剂)西林瓶内,重复上述工作,直到西林瓶内有足够的药液为止。然后将西林瓶反复摇动直到瓶内的药混均为止,再用注射器将瓶内的药抽出注入到袋中,反复几次,直到瓶内的药全部被抽出为止。上述混药过程比较费时费力,且极易造成药液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直接将西林瓶与硬接口输液袋连通、在混药过程中节约了使用费用、减少药液二次污染、简化了混药过程、使混药操作方便轻松、且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及可靠性的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包括装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药袋,上连接有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所述硬接口包括混药嘴、与混药嘴并列设置的灌药通道、连接座及保护套;连接座连接混药嘴和灌药通道,所述混药嘴包括针筒、夹紧套、混药通道和易折帽,混药通道设置于夹紧套的下部,针筒置于夹紧套内腔中并与混药通道连通,易折帽设置于混药通道的底端,并位于装药袋内腔中,将针筒的内腔与装药袋的内腔隔断,保护套紧套在针筒上;所述连接座与装药袋相连,所述灌药通道上端由组合盖密封,下端与装药袋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筒插装于夹紧套下部所设混药通道内。所述针筒也可与夹紧套、混药通道注塑为一整体。
所述保护套由密封胶塞及夹紧外套组成,密封胶塞套于针筒上,将针筒完全密封,夹紧外套套于密封胶塞外,所述密封胶塞上设有可保证密封胶塞固定在夹紧外套内的外凸台,所述夹紧外套上设有与外凸台相对应的内凸台及开口。
所述针筒上设有防止保护套脱落的鼓形胀紧台。所述夹紧套腔壁上设有夹紧凸台。
所述组合盖与灌药通道为压合密封连接,或为焊接密封连接。
所述连接座上与装药袋相连接的面为唇形焊接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输液袋的硬接口上增加了有刺穿功能的混药嘴,在混合西林瓶包装的药时,可直接将西林瓶通过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与输液袋连通,在混药过程中不需要一次性注射器及消毒用的棉签,节约了使用费用,减少药液二次污染。同时简化了混药过程,使混药操作方便,轻松。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效果是配好药后,西林瓶可以吊在输液袋上,这样不会出现配完药后,到了输液室不知道配了什么药,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针筒外紧套有保护套,以免针筒在使用前受到污染,同时也避免针筒的针尖扎伤人或划伤其它物品。同时采用保护套密封针筒的硬接口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与西林瓶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保护套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图7为硬接口的仰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装药袋 2、硬接口21、混药嘴211、易折帽 212、针筒2121、鼓形胀紧台213、夹紧套 2131、夹紧凸台 214、混药通道22、灌药通道221、灌药通道连接环 23、连接座231、唇形焊接面 24、保护套 241、密封胶塞2411、外凸台242、夹紧外套2421、内凸台2422、开口 3、组合盖4、西林瓶41、胶塞31、外盖 32、胶塞311、易折帽 33、连接盖 331、密封膜332、连接套 333、盖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包括装药袋1,装药袋1上连接有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2,该硬接口2包括混药嘴21、与混药嘴21并列设置的灌药通道22、连接座23及保护套24;连接座23连接混药嘴21和灌药通道22,成一整体结构,混药嘴21包括针筒212、夹紧套213、混药通道214和易折帽211,夹紧套213的内腔中可置入西林瓶4(参见图4),混药通道214设置于夹紧套213的下部,针筒212的穿刺部分为不锈钢材料制成,针筒212置于夹紧套213内腔的中央,并插装于夹紧套213下部所设混药通道214内,可刺穿西林瓶4的胶塞41,使本实用新型与西林瓶4连通,针筒212的内腔与混药通道214的内腔相通,易折帽211设置于混药通道214的底端,并位于装药袋1内腔中,将混药通道214的下端即针筒212的内腔下端密封,使针筒212的内腔与装药袋1的内腔隔断,装药袋1中的药液在使用前完全密封;易折帽211与混药通道214的接合处可设置折痕,使用时可将易折帽211折断,针筒212则可将套于夹紧套213中的西林瓶4与装药袋1内腔连通(参见图4),易折帽211也可为图示以外的易于折断的其它形状。保护套24紧套在针筒212上,以免针筒212在使用前受到污染,同时也避免针筒212的针尖扎伤人或划伤其它物品。为防止保护套24脱落,针筒212上还设有防止保护套24脱落的鼓形胀紧台2121。如图5、6所示,保护套24由密封胶塞241及夹紧外套242组成,密封胶塞241套于针筒212上,将针筒212完全密封,夹紧外套242套于密封胶塞241外,将密封胶塞241固定在针筒212上,由于针筒212下部设有鼓形胀紧台121,故保护套24套上后鼓形胀紧台121可将保护套24固定在针筒212上,同时,为保证夹紧外套242与密封胶塞241的套合,密封胶塞241上设有可保证密封胶塞241固定在夹紧外套242内的外凸台2411,夹紧外套242上设有与外凸台2411相对应的内凸台2421及开口2422,外凸台2411卡入内凸台2421上端的开口2422中,以使密封胶塞241固定。夹紧套213腔壁上还设置有夹紧凸台2131,可将西林瓶4的头部固定于夹紧套213中。连接座23与装药袋1相连,连接座23上与装药袋1相连接的面为唇形焊接面231(图7所示),唇形焊接面231与装药袋1的袋膜焊接于一体,唇形焊接面231可为其它形状的焊接面,只要与装药袋1的袋膜焊接牢固可靠即可。灌药通道22下端与装药袋1相通,上端则设有灌药通道连接环221,灌药通道连接环221上设有与组合盖3相配合的压合凸台,组合盖3与灌药通道22压合密封连接。其中组合盖3由外盖31和置于外盖31内的胶塞32组成,外盖31顶部设有一折断后可露出胶塞32的易折帽311,外盖31与灌药通道连接环221压合密封连接。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灌药通道22上端的灌药通道连接环221上没有压合凸台,组合盖3与灌药通道22焊接密封连接。其中组合盖3由外盖31、胶塞32及连接盖33组成,外盖31与连接盖33上端相连,连接盖33的内腔中设有一可由针筒穿刺的密封膜331,胶塞32密封于密封膜331与外盖31之间,外盖31顶部设有一折断后可露出胶塞32的易折帽311,连接盖33的底部与灌药通道连接环221焊接密封连接。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本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针筒212与夹紧套213、混药通道214为同一材料,且与夹紧套213、混药通道214、灌药通道22和连接座23一次整体注塑而成。本实施例对实施例2中组合盖3的结构也进行了改进,本例中的组合盖3由外盖31、胶塞32及连接盖33组成,连接盖33由连接套332和置于连接套底部的盖连接环333组成,外盖31与连接套332上端相连,连接套332的内腔中部设有可由针筒穿刺的密封膜331,胶塞32密封于密封膜331与外盖31之间,外盖31顶部设有一折断后可露出胶塞32的易折帽311,盖连接环333与灌药通道连接环221焊接密封连接。盖连接环333与密封膜331之间的距离较大,可防止热焊接对盖连接环333加热时将密封膜331熔穿。
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2与西林瓶结合的结构示意,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4所示,将保护套24取下,将装有药的西林瓶4塞入混药嘴21的夹紧套213中,针筒212将西林瓶4的胶塞41刺穿,将易折帽211折断,将装药袋1高于西林瓶4用手反复挤压装药袋1,直到西林瓶4内的药液足够将瓶内的药混匀。然后将西林瓶4高于装药袋1用手反复挤压装药袋1,直到把瓶内的药液全部抽回到装药袋1内,则混药过程完成,装药袋1与西林瓶4中的两种药混合在一起。混药过程中不需要一次性注射器及消毒用的棉签,节约了使用费用,减少药液二次污染。同时简化了混药过程,使混药操作方便,轻松。配好药后,西林瓶可以吊在输液袋上,这样不会出现配完药后,到了输液室不知道配了什么药,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权利要求1.一种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包括装药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药袋(1)上连接有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2),所述硬接口(2)包括混药嘴(21)、与混药嘴(21)并列设置的灌药通道(22)、连接座(23)及保护套(24);连接座(23)连接混药嘴(21)和灌药通道(22),所述混药嘴(21)包括针筒(212)、夹紧套(213)、混药通道(214)和易折帽(211),混药通道(214)设置于夹紧套(213)的下部,针筒(212)置于夹紧套(213)内腔中并与混药通道(214)连通,易折帽(211)设置于混药通道(214)的底端,并位于装药袋(1)内腔中,将针筒(212)的内腔与装药袋(1)的内腔隔断,保护套(24)紧套在针筒(212)上;所述连接座(23)与装药袋(1)相连,所述灌药通道(22)上端由组合盖(3)密封,下端与装药袋(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212)插装于夹紧套(213)下部所设混药通道(2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212)与夹紧套(213)、混药通道(214)注塑为一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24)由密封胶塞(241)及夹紧外套(242)组成,密封胶塞(241)套于针筒(212)上,将针筒(212)完全密封,夹紧外套(242)套于密封胶塞(241)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塞(241)上设有可保证密封胶塞(241)固定在夹紧外套(242)内的外凸台(2411),所述夹紧外套(242)上设有与外凸台(2411)相对应的内凸台(2421)及开口(242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212)上设有防止保护套(24)脱落的鼓形胀紧台(2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套(213)腔壁上设有夹紧凸台(213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盖(3)与灌药通道(22)为压合密封连接,或为焊接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212)上设有防止保护套(24)脱落的鼓形胀紧台(21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3)上与装药袋(1)相连接的面为唇形焊接面(231)。
专利摘要一种采用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输液袋,包括装药袋,装药袋上连接有带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硬接口包括混药嘴、与混药嘴并列设置的灌药通道、连接座及保护套;连接座连接混药嘴和灌药通道,混药嘴包括针筒、夹紧套、混药通道和易折帽,混药通道设置于夹紧套的下部,针筒置于夹紧套内腔中并与混药通道连通,易折帽设置于混药通道的底端,并位于装药袋内腔中,将针筒的内腔与装药袋的内腔隔断,保护套紧套在针筒上;连接座与装药袋相连,灌药通道上端由组合盖密封,下端与装药袋相通。本实用新型可直接与西林瓶连通,在混药过程中节约了使用费用,减少药液二次污染,简化了混药过程,使混药操作方便轻松,且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及可靠性。
文档编号A61J1/14GK2915101SQ20062005062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4日
发明者刘祥华, 彭勋德 申请人: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