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1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用包装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穿刺功能的混药嘴的大输液软袋包装用硬接口。
背景技术
现有大输液单室软袋接口,只起一进出药的通道的作用。在混合用西林瓶包装的药时须用注射器将药水从输液袋中抽出,将药水注入装粉剂(或水针剂)的西林瓶内,重复上述工作,直到西林瓶内有足够的药液为止。然后将西林瓶反复摇动直到瓶内的药混均为止。再用注射器将瓶内的药抽出注入到袋中,反复几次,直到瓶内的药全部被抽出为止。上述混药过程比较费时费力,且极易造成药液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直接将西林瓶与装药袋连通、在混药过程中节约了使用费用、减少药液二次污染、简化了混药过程、使混药操作方便轻松、且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混药嘴、与混药嘴并列设置的灌药通道和连接座,连接座连接混药嘴和灌药通道,所述混药嘴包括针筒、夹紧套、混药通道和易折帽,混药通道置于夹紧套的下部,针筒置于夹紧套内腔中并与混药通道连通,易折帽设置于混药通道的底端,将混药通道的内腔下端密封,在针筒外紧套有保证针筒在使用前不被污染的保护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筒插装于夹紧套下部所设混药通道中。针筒也可与夹紧套、混药通道注塑为一整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套由密封胶塞及夹紧外套组成,密封胶塞套于针筒上,将针筒完全密封,夹紧外套套于密封胶塞外。
所述密封胶塞上设有可保证密封胶塞固定在夹紧外套内的外凸台,所述所述针筒上设有防止保护套脱落的鼓形胀紧台。
所述夹紧套腔壁上设有夹紧凸台。
所述灌药通道上部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还可设有压合凸台。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具有刺穿功能的混药嘴,与大输液软袋组合,在混合西林瓶包装的药时,可直接将西林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硬接口与输液袋连通,在混药过程中不需要一次性注射器及消毒用的棉签,节约了使用费用,减少药液二次污染;同时简化了混药过程,使混药操作方便,轻松。而且,在配好药后,西林瓶可以吊在输液袋上,这样不会出现配完药后,到了输液室不知道配了什么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针筒外紧套有保护套,以免针筒在使用前受到污染,同时也避免针筒的针尖扎伤人或划伤其它物品。采用保护套密封针筒使带混药嘴的硬接口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大输液软袋包与原有普通大输液软袋包装生产工艺相近,生产设备相对简单,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保护套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用于大输液软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A-A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A-A剖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用于大输液软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用于大输液软袋与西林瓶包装的药混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混药嘴11、易折帽 12、针筒121、鼓形胀紧台 13、夹紧套 131、夹紧凸台14、混药通道 2、灌药通道 21、连接环
211、压合凸台3、连接座 31、唇形焊接面4、保护套41、密封胶塞 411、外凸台42、夹紧外套 421、内凸台 422、开口5、组合盖6、装药袋 7、西林瓶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它由混药嘴1、与混药嘴1并列设置的灌药通道2、连接座3和保护套4组成,连接座3连接混药嘴1和灌药通道2,成一整体结构,混药嘴1包括针筒12、夹紧套13、混药通道14和易折帽11,混药通道14设置于夹紧套13的下部,针筒12穿刺部分为不锈钢材料制成,针筒12置于夹紧套13内腔的中央,并插装于夹紧套13下部所设混药通道14内,针筒12的内腔与混药通道14的内腔相通,易折帽11设置于混药通道14的底端,将混药通道14的下端即针筒12的内腔下端密封,保证本实用新型与输液袋组合时,装药袋6中的药液在使用前完全密封(参见图7);易折帽11与混药通道14的接合处可设置折痕,使用时可将易折帽11折断,针筒12则可将套于夹紧套13中的西林瓶7与装药袋6内腔连通(参见图13),易折帽11也可为图示以外的易于折断的其它形状。保护套4紧套在针筒12外,以免针筒12在使用前受到污染,同时也避免针筒12的针尖扎伤人或划伤其它物品。为防止保护套4脱落,针筒12上还设有防止保护套4脱落的鼓形胀紧台121。如图5、6所示,保护套4由密封胶塞41及夹紧外套42组成,密封胶塞41套于针筒12上,将针筒12完全密封,夹紧外套42套于密封胶塞41外,将密封胶塞41固定于针筒12上,由于针筒12下部设有鼓形胀紧台121,故保护套4套上后鼓形胀紧台121可将保护套4固定在针筒上。为保证夹紧外套42与密封胶塞41的套合,密封胶塞41上设有可保证密封胶塞41固定在夹紧外套42内的外凸台411,夹紧外套42上设有与外凸台411相对应的内凸台421及开口422,外凸台411卡入内凸台421上端的开口422中,以使密封胶塞41固定。夹紧套13腔壁上可设置夹紧凸台131,可将西林瓶7的头部固定于夹紧套13中。灌药通道2的上部设有连接环21,连接环21上设有与组合盖5相配合的压合凸台211。本实施例用于大输液软袋包装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与大输液软袋接合,通过连接座3与装药袋6焊合,连接座3上与装药袋6焊合的面为唇形焊接面31,唇形焊接面31与装药袋6的袋膜焊接于一体,唇形焊接面31可为其它形状的焊接面,只要与装药袋6的袋膜焊接牢固可靠即可。将本实用新型与袋膜焊在一起后,灌药通道2与装药袋6连通,装药袋6内的药液可通过灌药通道2灌入。灌入药液后,用组合盖5将灌药通道2密封即可,组合盖5通过压合凸台211与灌药通道2的连接环21压合密封连接。由于易折帽11将针筒12密封,保证了装药袋6中的药液在使用前完全密封。使用时,参见图13所示,将保护套4取下,将装有药的西林瓶7塞入混药嘴1的夹紧套13中,针筒12将西林瓶7的胶塞刺穿,将易折帽11折断,则装药袋6与西林瓶7中的两种药即可混合在一起。
图3、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针筒12与夹紧套13、混药通道14为同一材料,且与夹紧套13、混药通道14、灌药通道2和连接座3一次整体注塑而成。
图8、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灌药通道2上的连接环21上无压合凸台2,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大输液软袋组合,连接环21与组合盖5采用焊接密封连接,而不是压合连接。
图10、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针筒12与夹紧套13等主体部分为同一材料,且与夹紧套13、混药通道14、灌药通道2和连接座3一次整体注塑而成。且灌药通道2上的连接环21上无压合凸台211。
图7、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与大输液软袋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用于大输液软袋与西林瓶包装的药混药时的结构示意图。首先将保护套4取下,将装有药的西林瓶7塞入混药嘴1的夹紧套13中,针筒12将西林瓶7的胶塞刺穿,将易折帽11折断,将装药袋6高于西林瓶7用手反复挤压装药袋6,直到西林瓶7内的药液足够将瓶内的药混匀。然后将西林瓶7高于装药袋6用手反复挤压装药袋6,直到把瓶内的药液全部抽回到装药袋6内,则混药过程完成,装药袋6与西林瓶7中的两种药混合在一起。混药过程中不需要一次性注射器及消毒用的棉签,节约了使用费用,减少药液二次污染。同时简化了混药过程,使混药操作方便,轻松。配好药后,西林瓶可以吊在输液袋上,这样不会出现配完药后,到了输液室不知道配了什么药,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权利要求1.一种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混药嘴(1)、与混药嘴(1)并列设置的灌药通道(2)和连接座(3),连接座(3)连接混药嘴(1)和灌药通道(2),所述混药嘴(1)包括针筒(12)、夹紧套(13)、混药通道(14)和易折帽(11),混药通道(14)设置于夹紧套(13)的下部,针筒(12)置于夹紧套(13)内腔中并与混药通道(14)连通,易折帽(11)设置于混药通道(14)的底端,将混药通道(14)的内腔下端密封,在针筒(12)外紧套有保护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2)插装于夹紧套(13)下部所设混药通道(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2)与夹紧套(13)、混药通道(14)注塑为一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4)由密封胶塞(41)及夹紧外套(42)组成,密封胶塞(41)套于针筒(12)上,将针筒(12)完全密封,夹紧外套(42)套于密封胶塞(41)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塞(41)上设有可保证密封胶塞(41)固定在夹紧外套(42)内的外凸台(411),所述夹紧外套(42)上设有与外凸台(411)相对应的内凸台(421)及开口(42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2)上设有防止保护套(4)脱落的鼓形胀紧台(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套(13)腔壁上设有夹紧凸台(13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2)上设有防止保护套(4)脱落的鼓形胀紧台(12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药通道(2)上部设有连接环(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21)上设有压合凸台(2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输液软袋用带有保护套的混药嘴的硬接口,旨在提供一种能直接将西林瓶与装药袋连通、在混药过程中节约了使用费用、减少药液二次污染、简化混药过程、使混药操作方便轻松、且可提高用药安全及可靠性的大输液软袋用硬接口。它包括混药嘴(1)、灌药通道(2)和连接座(3),连接座(3)连接混药嘴(1)和灌药通道(2),混药嘴(1)包括针筒(12)、夹紧套(13)、混药通道(14)和易折帽(11),混药通道(14)设于夹紧套(13)下部,针筒(12)置于夹紧套(13)内腔中并与混药通道(14)连通,易折帽(11)设置于混药通道(14)底端,将针筒(12)内腔下端密封,在针筒(12)外紧套有保护套(4)。
文档编号A61J1/14GK2889281SQ20062005062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4日
发明者刘祥华, 彭勋德 申请人: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